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北嫁 ...
-
南郡李府 戌时
丫鬟领着稳婆往主院走,只见那小丫鬟急得满头大汗,拽着稳婆的步伐快的恨不能脚下生烟。卧房的门因为稳婆的到来被打开了,李沧州在门外伸长脖子往里看,可只是瞬间门又被关上了。
“啊……啊……!”
“夫人,坚持下,夫人,再加把力呀!”卧房内传来一声声叫喊,有李夫人的,也有丫鬟和稳婆的声音。
李沧州的脸色也随着这些声音又苍白了几分,正在他焦急万分时,管家走了过来。
“老爷,刚刚门外来了位老和尚,留下个木盒,说是给刚出生的小姐的。”老管家走过来拿着那个小木盒说道。
疑惑分走了一部分紧张,李沧州提出质疑:“老和尚?确定是给刚出生的小姐?”
老管家笃定的复述:“没错,那老和尚说与小姐有缘,留下此物便走了。”
李沧州心生诧异,抬头看了眼卧房的门,里面还在吵闹着,这夫人还没生,那老和尚是怎么知道会是个女儿的?他忙打开木盒一看,里面仅放了颗佛珠,还没等他细看这佛珠,卧房内响起一声婴儿的啼哭。
房门打开了,小丫头跑出来通报:“老爷,夫人生了,是位小姐,您快进去看看吧。”李沧州忙跑进卧房去探望妻女了。
一个月后
南郡城首富家的独女,李炊烟满月了。李沧州而立之年才得有一女,甚是开心。一向处事低调的他和李夫人为了庆祝此事,在整个南郡大摆流水宴席,足足摆了三天三夜,邀请全南郡的父老乡亲都来参加李炊烟的满月酒,整个南郡城热闹了三日才恢复往常的安静。
而此时的李府,李夫人在逗女儿: “看这儿,阿烟,看娘这里。”
小娃娃咬着手指瞪着眼睛看阿娘:“啊呜……”
李沧州看着欢笑的妻女,又想到了那天李炊烟出生的场景,想起来那位神秘的老和尚留下的佛珠,虽不解是何意,但想来的确是和女儿有缘,和夫人商议后,便命人打了个纯金的如意袋,有个暗扣可以打开,把佛珠放了进去,戴在了李炊烟的脖子上,也就不再想这件事了。
白驹过隙,转眼之间。
李炊烟十八岁了。
李沧州和夫人再舍不得也要嫁女儿了。
亲事是三年前就定好的,北连古家。说起这门亲事,还是有些机缘巧合在里面的。
四年前的李沧州北下巡查家业,行路途中不幸遇到山匪拦路,险些遇害,幸得古镇峰路过此处,救下了李沧州,二人从这件事起就有了交集,一来二去的便成了朋友。
古镇峰是现任古家的当家人,育有一子,取名清和,李沧州在北连时见过几次。古清和比李炊烟大四岁,性格虽不像他父亲那样为人豪爽,待人确是十分彬彬有礼的。李沧州对古清和的评价很是不错,所以后来古镇峰前来提亲,李沧州也是欣然同意的,两家联姻的消息一出,便在坊间传了好一阵儿,有人说,这是天定的良缘。
如今良辰吉日已到,李炊烟也该正式出嫁了。
南郡的大街小巷都挂上了红绸,每个街角都有家仆和丫鬟在发吊钱。
再看主街,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迎亲的队伍进了南郡城,大红灯笼开路,马车从街头排到街尾,数十里的红妆。
道路两旁聚集了很多百姓看热闹,不需要大人说,小娃娃们都知道,李首富嫁女儿了。
李府内,李炊烟坐在梳妆台前,铜镜里的身影凤冠霞帔,红唇皓齿。
“小姐,我们走吧”双儿将盖头拿起
“好,把盖头给我盖上吧。”盖上红盖头,李炊烟被双儿扶着走到李府大堂。大堂前,一双陌生的手代替双儿扶住了她,带着她继续往前走。是一双男人的手,骨节分明,他扶着李炊烟往前走的步子很慢,每一步都等她走稳了再继续下一步。
恍然间,李炊烟脑海中闪过了一个画面,画面里,男人也是这样带着她,一步步的走到大堂中央的,只不过那个男人,好像没有这么有力,感觉有些虚弱。
正想的出神,身旁扶着她的人停下了,想必是到了大堂中间了。李炊烟很奇怪为什么刚才脑海里会有那样的画面,这明明是自己第一次成亲,但她还没顾上想太多,注意力就被分散了去。她听到侍女走上前奉上了茶盏,身旁的人接过后便向前走了几步,离她远了一点。下一瞬,李炊烟就听到了古清和的声音。
“岳父在上,请吃小婿的新茶。”
温润,低沉。这是李炊烟的第一感觉,她不禁想像,古清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岳母在上,请吃小婿的新茶。”
李炊烟想古清和想的出神,直到古清和敬完茶回到身旁,她都没有察觉。
敬茶过后便要夫妻二人一同行拜别礼了。古清和敬完茶回到李炊烟身旁,伸手扶她,谁知手刚碰到那一截袖口,身旁的人就往后瑟缩了一下。古清和不禁一愣,心想,是自己的举动唐突了吗?便不再伸手扶她,只是将手递到李炊烟的身前。
李炊烟被吓了一跳,也回过了神,反应过来该行礼了。忙把手搭到古清和的手上,二人这才一同行完了拜别礼。随后身旁的人蹲下身,背起她,向府外的花轿走去。
走到花轿前李炊烟被放了下来,紧接着古清和扶着她一步一步上了花轿,坐进花轿的一瞬,她突然间想再看一眼阿爹阿娘,可新娘子当众掀盖头不合规矩,礼仪教养不允许她这么做。李炊烟握紧了手里的喜帕,想到前几日阿爹阿娘看着她不舍得模样,心里更加难过,这就是离别的滋味吧,自己终于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
原本打算合轿帘的人停下了动作,古清和感受到了李炊烟的难过,他想自己应该出言安慰一下她,于是他低声询问。
“我听闻,岳父岳母平日里都唤你阿烟,今后,我也这么唤你可好?”
李炊烟听到问话先是一愣,随即微微点了点头。
古清和看到她点头后轻笑了声,说:“那阿烟要坐稳了,我们要出发了。”语速缓慢,声音平稳,听起了竟比南风还要温柔。说完,轿前人便放下了轿帘。
随着一声 “起轿。” 奏乐吹吹打打的响起,古清和骑马走在最前面,身后是跟着整个迎亲队伍,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向着南郡城外走去。
李炊烟坐在轿子里,回想刚刚的对话,虽难过有之,但却多了一丝心安。
很快队伍就走到了半月酒楼,许多世家子弟和有钱人家的公子夫人都常来这儿宴席。半月酒楼共有三层,而这第三层最具特色,是个露天阁楼,不乏有许多富家的公子哥儿们在这一层吃酒。迎亲的队伍一到这儿,楼里便有些爱热闹的公子哥儿跑到护栏旁看,其中有位胆子大的突然向下喊了一句:“古公子大喜,小生斗胆一问,娶了李家姑娘,你这心情如何呀?”
这话李炊烟也听到了,她本以为古清和不会理睬那人的,谁知下一瞬,她听到了一句简单明了的回话。
“春风得意,满心欢喜。”
八个字,穿透有力,足以让阁楼里的人全部听见了。听到古清和回话,很多人大起胆子,阁楼里开始传来起哄的声音,此起彼伏。
有人喊:“古公子好不得意。”,有人喊:“那也祝李小姐大喜。”,还有人喊:“什么李小姐,那是古夫人了。”真是热闹非凡。
那之后,古清和再无回话了,只是向那些人拱手作揖后回头看了眼紧闭的轿帘,又嘴角含笑的回过头继续往前走。
李炊烟听着外面的吵闹声越来越远,突然间低头笑了。
她想,嫁去北连虽是远嫁,但她嫁的人是古清和,那远嫁这件事,听起来也没那么糟糕了。
队伍又走了一段,外面再无吵闹声了。另一位陪嫁丫鬟青青敲了敲轿窗,掀开一点缝隙对李炊烟说:“小姐,我们已经出南郡了。”这是青青第一次出南郡城,她有些兴奋,李炊烟也是,但可惜她不能像青青一样看看南郡城外的风景,她一路都要盖着盖头。
“青青,南郡城外的景色好看吗?”李炊烟小声问。
“小姐,你要不要偷偷的看一看。”青青压低声音,凑近李炊烟继续说:“姑爷骑马在前面,不会看到的。”
李炊烟也压低声音回“这样不合礼数,阿娘说嫁了人不能像小时候一样任性了。”
小侍女皱眉想了想:“小姐说的对。”
迎亲队伍继续敲锣打鼓的往前走,又过了好一阵儿。青青再次敲窗告诉李炊烟。
“小姐,已经走出南郡很远了,回头都看不到城门了,现在要进山路了,轿子会很晃,小姐坐稳些。”
“知道了。”
之后的山路,轿子确实很晃,李炊烟今天起的比平时早了两个时辰,此刻被轿子晃的有些困倦了,不知不觉竟睡着了。等她再醒来,天已经黑了,还有小半段山路,他们就要到安山镇了,迎亲队伍要在安山镇过夜,翌日再出发。
大家伙继续往前走着,道路两旁的灌树丛却突然传出些异响。
古清和勒住马绳停了下来,对手下们说:“这里有些异常,大家速度慢下来小心有埋伏。”
随即又指派了四个人:“你们四个,去围住花轿,保护好夫人。”
“是。”
“继续出发。”
队伍刚走出不到百米,灌丛两侧突然射出多支暗箭,所有人都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古清和边闪开飞来的暗剑边向花轿跑去。
青青和双儿已经吓傻在了原地,李炊烟听到异响刚想掀开轿帘问下情况,就听到一声低斥
“别出来。”是古清和。
暗箭过后,灌丛旁陆续走出一群人,这群人头绑汗巾,穿着邋遢,半数以上都留着络腮胡,他们聚成一堆,拦住过路,最前面的人,瞎了只眼睛,扛着把大刀,身材最为魁梧,应该是领头的。
山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