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日常的奢侈 ...


  •   2月的最后一天,我来北京植物园逛园子。

      天气很好,天很蓝,昨日的阴霾一扫而空,碧空如洗。
      虽然春寒料峭,但明媚的日头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很舒服。

      远处的山,近处的湖,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卷。
      我先是到了牡丹园里的双声亭吃早上做好的便当。

      便当盒是双层木质便当盒,浅浅的原木色,很自然。
      做好的便当用双色青粉色的包袱皮包裹起来,很有春日野餐的仪式感。

      打开便当盒,第一层里有菠菜玉子烧、盐煎豆腐、西蓝花、带着小小黄花的紫菜薹。
      第二层是煮的三色糙米饭配藜麦,还有半条盐烤青花鱼。

      便当虽然早上刚做好的,但因为天气寒冷,吃的时候已经凉掉了。
      幸好保温壶里配有热的玄米茶,这样吃起来肠胃才舒服。

      我坐在亭子里,慢慢地享用着自己做的便当。
      听着穿林而来的风声,时疾时徐,像是一首变奏曲。
      眼前的画面,是一棵高大的松树,却因长得有些歪了,特意给它架在了一个巨大的门框上。
      这样的松树,反而少了几分周正,像是一个喝醉了的壮汉,多了几分不羁潇洒的气质。
      巨大的门框,因其四四方方,更像是一幅画框,又像是一个通往异世界的门,很有趣。

      这是我春天来第一次野餐。
      便当的味道,马马虎虎。但却是久违地在大自然里用餐,心情十分愉快。
      因而,即便是完全冷掉的糙米饭,吃起来也格外地香。

      吃过午饭,我便直奔今日的主题,去卧佛寺赏腊梅。
      上个周末,和于同学一起来,却因人太多不好停车,生生错过了卧佛寺的闭馆时间,扫兴而归。
      今日我中午就到了,可要尽兴而归。

      卧佛寺我已经来了许多回了,这次却是第一次在腊梅季来。
      刚走到寺门口,便闻到一股幽香。
      是腊梅的香气!

      我兴致冲冲地进入寺中,看到眼前景象,不由得为之赞叹。
      十几株腊梅已经傲然盛开,棕灰遒劲的枝条,淡黄色的小花团,黄瓦朱墙,映着蔚蓝的天,明亮的阳光,是多么美丽的一副画卷。
      更何况独属于腊梅的那股清幽缥缈的香气,已然让我深深陶醉。

      虽然早些日子,我已经到颐和园的乐农轩里赏过腊梅,但那里的腊梅毕竟少些,不比卧佛寺里的繁华热闹景象。
      真真是走进了腊梅的天地里。

      腊梅热闹地盛开,游人们也兴高采烈地拍照,就连沉寂了一个冬日的小蜜蜂们,也忙忙碌碌地在花朵之间采蜜。

      冬日里的沉寂和肃杀一扫而空,春天的风里,也带着无限的生机。

      来到寺庙,岂有不拜佛求神的道理?
      说起来,卧佛寺在北京名气很大,许多年轻人求职都会先到此拜一拜。
      循其原因,因为卧佛的音和offer接近,想要拿到好的offer,自然是来拜卧佛啦。

      嗯,这种离谱的中西混杂的、又带着一点搞笑的牵强附会,倒是吸引了一众年轻的信男信女们前来烧香拜佛。
      也算是千年古刹在新时代焕发的新活力吧。

      我来卧佛寺几次,也求过offer,很灵。
      前脚去了,后脚就来了。
      从此之后,我便认定卧佛寺了。(题外话,我曾去雍和宫求考研成功,结果失败了,从此我就不大往雍和宫去了。)

      照例,我又在卧佛旁的小卖部,花二十块钱抽了一签。
      出乎意料,又是上签。
      连续三次,我都抽到了上签,这的确是个小概率事件。
      难不成,这里的菩萨当真保佑我?
      我心中喜滋滋地想,格外的开心。

      游玩一通,不大舍得走。
      因为腊梅的香气太过清幽,太过沁人心脾,让游人止住了脚步。
      干站着也不是,况且口渴了,我便在卧佛寺里的得大茶舍点了一杯绿茶,坐在户外的椅子上,优哉游哉地闻着微风送来的花香,沐浴在阳光下,闲读一本杂书。

      吹面不寒杨柳风,晌午的春风,也变得温柔了一些。
      偶尔吹拂过寺庙屋檐下的铃铎,发出叮咚咚的声音,虽是热闹的腊梅花季,游人玩乐之声、蜜蜂嗡嗡的声音,礼品店里播放着的佛乐之声,声声入耳,但在一片繁闹之中,偶尔的叮咚之声,却反衬出宁静悠远,想来,终其是千年古刹的气蕴。

      一杯绿茶,可以续杯。
      比起往日喝的咖啡,要贵了三倍。
      却因这是难得的腊梅花季,难得的春日好天气,也可以稍稍奢侈一下。

      少年时期,喜爱冬日甚于春日。
      因为寒冷的冬天,有长长的寒假,有过年的热闹,有压岁钱,有新衣服,有吃不完的零食。
      每每过了正月十五,便哭丧着一张脸,因为要开学了。
      因而连带着也不喜欢春天。

      人至中年,渐渐地越来越期盼春天来了。
      就像是在煎熬的日子里,一眼望去荒败的景色之中,多么希望有花盛开,有芽生长,南去的燕子早日北归。
      更兼之我辞去了工作,不再被束缚在不见天日的写字楼里,更有大把的时间去探春、赏春、惜春。
      渐渐地,我也懂得春光短暂这几个字。今日盛开的花,明日就会败落。
      若你今日不来,就再也看不到这一朵花傲然盛开的姿态了。

      不负春光、不负春光。
      谁都懂这句话。
      可我们总有太多的理由,也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忙着学习,忙着工作,忙着恋爱,因为活着就要忙碌,哪里又有闲暇去赏春、惜春,不负春光。

      工作日来赏腊梅的,多是退休的大爷大妈,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不多。
      说起来,我这种闲逛的奢侈是真的奢侈。

      因为领悟到这一层,我心中有一些负罪感。
      就像是春天里小蜜蜂正在努力工作,蟋蟀却愉快地唱歌。
      我本应该在写字楼里背负着OKR兢兢业业地工作,不该在此享受着春光。
      但正因为如此,我反而更加快乐了。

      真是罪恶,阿弥陀佛。

      ……
      我喜欢植物园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这里是曹雪芹的故居。
      虽然曹雪芹到底在没在这里待过存疑,但已经修好了一个曹雪芹纪念馆。

      每每我写作停滞的时候,我就会来黄叶村里拜一拜曹公,拜一拜祖师爷,乞求曹公能够把他的才华分我一点。
      哪怕是他老人家的指甲盖里搓成来的一丁点灰,也够我受用一辈子的了。

      先是在芹圃学坊买了比翼燕的冰箱贴和书签,说是按照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这本书里的样式做的。
      很漂亮,很精致,和《红楼梦》里那种高雅精致的生活气息很符合。

      再随意地逛了逛曹雪芹纪念馆。
      走到后院,那里有一个曹雪芹的铜塑。
      曹公斜坐在石头上,微微仰头望着远处的天空,眉头紧锁,似沉思状,石头上摆着一盏茶,后面是一片竹林。

      夕阳西下,光影横斜。
      微风浮动,竹枝摇曳。

      不知是雕像太过传神,还是我走乏了精神有些恍惚。
      我站在这塑雕像的面前,感觉曹公的眼神活了过来。
      它是有生命的,直直地看着我,我一时之间出了神。

      他好像一直在这里。
      静静地如一个雕塑,看着红尘世界芸芸众生,或许他们当众,有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又有多少的贾赦、王夫人、贾雨村之辈,怕是数也数不清。

      那一刹那,我的内心感到一种震动,有一种不真实感。
      直到我不自觉地掏出手机,给雕像拍了一张照,这种出神的状态才戛然而止。

      难道祖师爷当真仙灵了?
      我沾沾自喜道。

      ……
      在地铁上,我望着玻璃窗外一晃而过的景色,心中突然有了灵感。
      对于下一部小说,我一直没有很好的灵感,因而连书的简介,也拖着不去修改。

      谁知今天灵感突然迸发了出来。
      虽然情节并不是那么新鲜,但我若写得好,应该也挺有意思的。
      我心中又对曹公拜了三拜。

      多谢祖师爷赏饭吃。

      ……
      我坐西郊线回到了颐和园西门。
      想着来都来了,不如再去颐和园里看一次夕阳。
      我便进了颐和园,坐在昆明湖畔,远眺着春日里的夕阳。

      夕阳甚好,一轮金乌西沉玉泉山,将高高伫立玉峰塔照耀成一个笔直的剪影,似静影沉璧。
      晚风吹拂,昆明湖在夕阳的倾洒而下,波光粼粼,浮光跃金。
      远处的万寿山映在湖面成为一个三角倒影,巍峨的佛光阁也成了一道金色的浮光。
      湖面的倒影虽看不真切,却因波光粼粼,又多了两三分鲜活。

      我坐在长椅上,看了很久。
      发呆,放空,直至金乌完全坠入到地平线,暮夜四合,天空由赤金色转为了烟紫色。
      湖里的野鸭子们,也张着翅膀扑腾着水面,三五聚集在一起,优哉游哉地游回了芦苇荡。

      那一种心情很难言语。
      是一种无人可以诉说的平静。
      数百年之间,这里的风、水、山、楼历久弥新。
      又有什么能够将它们改变。
      我坐在那里,不过十几分钟,感觉自己变成了昆明湖底的一块石头,万寿山上的一棵松,佛香阁的一片瓦。
      刹那间,我的指尖轻轻碰触了永恒。

      ……
      隔日,我收到了一条许久不曾联系朋友的信息,大意是原先一个朋友混的风声水起,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大人物了。

      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对于现代人来说,虚荣心和贪婪,是支撑人前进的动力。
      也曾想过,若是我继续工作,是不是也能另有一番作为。

      但也只是一时短暂的羡慕和钦佩。
      近来我愈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无论早晚,都要回到属于他的命运中去。
      我选择的是我认定的事业和道路,无论怎样,都会继续走下去。
      更何况,我又收获了独属于自己的日常的奢侈。
      已经非常满足了。

      2023年3月2日
      北京
      岚曛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日常的奢侈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