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三爷的刀 ...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我听过三少爷的剑,古龙笔下的谢晓峰,年少成名,剑术造诣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剑光寒十九洲;后来燕十三死去,令他大彻大悟,从而到了人剑合一的境界。我徒步旅行到云南的一个小村,在这里流传着一个很厉害的东西。
      那就是三爷的刀。执刀,一起一扬,一顿一挫,时而狠厉,时而温顿。三爷说,搞这行得有些技法,由内向外,循序渐进的削减,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但这不是个容易事,执刀人,得运刀气;执刀人的刀,得有刀魂。三爷向我展示了跟随他二十多年的刀具,刀杆都有些陈旧,可刀头还是新的,三爷常用,刀具才一直新亮,仿佛这些刀具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历久弥新。
      三爷还说,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是作品的灵魂与活气所在。好的刀法是执刀人与刀的高度配合,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感知刀法的韵味所在。熟练的刀法不是一蹴而就,三爷练了二十多年,才渐渐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一深一浅,一急一缓,表达的情感,也就随着走出的刀锋,而流露在了作品上面。
      三爷是木雕世家,父亲是出了名的木雕大师,家里有三个孩子,三爷的父亲本想着总有一子能来继承他的衣钵,可谁曾想,三个孩子竟都对木雕不感兴趣。大哥随母亲,性格温和,成天只知道作画,觉得木雕太过锋利,父亲让他用剩料练习,他却手骨无力,划在木块上的刀痕软绵绵的不成形。老二顽皮好动,不喜欢这静心的活,一让他坐下来雕刻,就按捺不住左摇右摆,像是板凳上有什么小刺痒得他直动弹。老人家一看,这静不下心来,根本不是雕刻的种儿,摆了摆手,放他去了。最后找来三爷,三爷也不喜欢木雕,他正稀罕着从集市上淘来了大佩剑,卖剑那人说这是谢剑神的剑,三爷曾听同龄的小孩讲过武侠小说,里面的谢剑神剑法一流,横扫江湖。三爷羡慕这种快意江湖的人生,这剑自然也就买下来了。
      父亲找三爷练雕刻时,三爷正玩着大佩剑,左划一下,右划一下,再乱舞几下。玩得正起劲,被父亲叫走了。来到做木雕的屋里,一进屋,先看到的是满地的碎屑,然后看到桌上有几块剩木材,几把小刀。父亲面带严肃的站在一旁,絮絮叨叨了许多,三爷一句也没听进去,满脑子惦念着他那宝贝佩剑,父亲要试试他的刀法,他心不在焉的拿起刀具,随便划拉了两三下。父亲又说了几句技法,三爷仍刻的是鬼画符般模样,老人家气得不行,甩袖怒斥而去。三爷见父亲走了,高兴地放下刀具就往自个屋里跑——迫不及待摸他那把大佩剑去了。
      说到这儿,三爷运刀的手顿了顿,我等了许久,也不见他开口,只是换了刀具继续雕刻。我暗自猜想,后来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三爷改变了主意。三爷吹了吹手中的木雕,木屑轻轻落在地上,看三爷的样子,应该是修光完了,修光后的木刻,已经能看出雕刻形象了。我凑近一看,是两个小人在比试剑法,一个神情得意,好像料定能打赢对方,另一个则面容淡然,却又感觉盛气凌人,一声“叮咣”,二人的剑相互碰撞,刹那剑法游走,剑气相撞,顷刻间就已交手数个回合。
      “剑神过招。”我赞叹道。三爷笑了笑,抚摸着木雕的每个划痕,突然对着木雕上的小人说:“谢爷,你看我都把你雕出来了,就赏个面子,让我也加入你们吧。”
      村里人送我离开的时候,我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问了三爷改变主意的原委,那人说当年三爷的父亲没过几年就去世了,死之前还雕着那个剑神过招的木雕,据说三爷盯着那个木雕看了好几夜。
      听完这一番话,我沉默了许久。我忽然有些明白三爷的选择。
      父亲死前都不忘刻着木雕,刻的还是剑神过招,或许三爷被父亲对木雕的执着打动,或许他明白了父亲最后想要告诉他的:心有江湖,哪里都是江湖。刀剑快意,通过另一种方式也能实现。木雕也有它的刀法江湖,在木料上快意运刀,刻出一个江湖,亦无不可。感受刻刀游走的韵味,不断达到人刀合一,不失为另一种江湖。三爷是刀神,他的技法已然到达了同剑神一般的境界。三爷刻的不是木雕,他刻的是他心中所向往的,那个快意江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