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第三章 续 ...

  •   冬月十二,节气大雪。
      北京城的天空灰暗,不见冬阳。
      近来一段时间,北京城人迹稀落。街道行人不见,贩夫走卒减少,灯红酒绿处歇业,连京中权贵来往亦少,大家都闭坐家中,忧心忡忡。
      距离行迩出征已半月余,他带走了京中最精锐的三千兵马,火速赶往西宁。但西宁的几处要防处已被攻陷,叛军围了西宁,援军未至。
      青海战火纷飞,西宁被乌合之众围困。
      青海,青海,西宁,西宁,老百姓口中常常念叨;风致也常常在父亲书房中的军事图上摩擦这两个地方。
      行迩,你还好吗?
      大雪漫天而下,纷纷扰扰,覆盖住尘世间的每个角落。
      终是在夜傍时分,雪停了。
      雪霁后的天空清亮,呈深色碧蓝,一轮似圆未圆的月亮便悬于中空。
      静默地,老百姓自发走出家门,来到湖边,走廊,阁楼之上等空旷处,为远在青海的战士祈福,“平安”“大捷”,此外别无他话。
      霍公桥上,风致落下“当归”二字,便放飞手中孔明灯,看着它越飘越远。冰封的河面投射出她清冷而孤独的身影,她环顾四周,一群又一群的百姓,神情认真,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着远方之人的平安。
      橙黄的灯光投出他们或青春或苍老的面容。
      征夫,思妇,将士,老母亲······
      行迩,你记得要把他们全部带回来。
      孔明灯缓缓升起,上面提着或情人间的密语,或只是普通的“平安”二字,汇集成一片,橙黄一色,照亮整个天空,而月亮在上。
      心愿达之于天。
      带着千万老百姓的期待。
      而宫阙之上,小太监恭敬地跟在皇帝身边,他看着越来越多的孔明灯上升,带着各式各样的祝语,不禁小声问道:“皇上,这场仗我们能胜吗?”
      胤禛闻言,含笑地看了他一眼。
      这一看便吓得小太监哆嗦地下跪道:“奴才失言,奴才该死。”
      看着太监这般,胤禛也无甚动静,只淡淡吩咐道:“去把孔明灯拿来。”
      奴才闻言忙起身去办,背后却吓出了一身冷汗。
      言多必失,言多必死。
      胤禛一个人,他静静地看向西北一隅,那里一片黑暗,连孔明灯也照不到的地方。他忽然想起怀远出征前的一件事。
      雨花阁最高处,帝国最森严的监狱。
      “放我出去,我替你打这场仗。”说话人带着手铐脚铐,坐靠着冰冷墙壁,似受困的雄狮,而神色不泯。
      胤禛看着眼前与他有几分肖似的胞弟,多年的军旅生涯把他磨练得粗粝黝黑,而那双眼睛却如沙漠泉水般清亮,带出沁人心脾的水光,那是额娘的眼睛,全然给了他。
      “放你出去?”胤禛漫不经心道。
      “八哥,九哥已受你制掣,而我只想要自由。一个军人,应该征战在沙场上,而不是幽禁至死。”他抬起头,看着他,眼睛隐隐有光。
      胤禛摩挲着下巴,状似思考,他含笑:“放你出去?又或者说放虎归山,然后让你和他们沆瀣一气,带着我的几万大军,谋逆?”“谋逆”二字他咬得极重,眼露杀机。
      胤祀不言,他的动机自然不可能瞒得过他,可即便如此他也要试试,西北是他的地盘,只要他回去了,卷土重来未可知。
      胤禛看着他沉默的样子,不禁冷笑,“你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说完意欲离开。
      可他在转身那一刻却停住了,因为他瞥到他胞弟脸上露出额娘算计人时的惯常神色,随后他听他慢慢道,“和硕特部与准噶尔部意欲勾结,青海大乱。延信已老,年羹尧不成气候,你根本没有选择。”说完,他笃定地看着他,眼睛闪现出精光。
      胤禛回头,弯腰,自上而下看着他,语气带冷,一字一句道:“朕的江山,山河永固,用不着你来操心。”
      说完,大踏步离开。
      弥留之时,他问:“你不怕额娘知道?”
      黑暗中,皇帝扬唇,背对着他,“知道又如何?”
      小太监去取孔明灯回来,恭敬地把它递给了皇帝。
      胤禛接过,在上面大书“山河永固”四个大字后,便把它放飞,是他所擅长小篆。
      孔明灯越飞越高,位于所有凡灯之上,与月亮比肩,如日中天,照亮整个天空,亦照亮了西北一隅。
      朕的河山,山河永固,胜属必然。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第三章 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