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 16 章 ...
-
二皇子上官晔的表妹顾文清,生于一个享誉百年的书香门第之中,她的祖父,乃是名震天下的鹿鸣书院院长,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从不踏入官场,二皇子之母宣妃是先帝亲自聘请,才入了当时还是太子的皇帝后院,为太子侧妃。其门下弟子无数,遍布朝野,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顾文清自幼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慧与才情。
她满腹经纶,在诗词歌赋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常常即兴赋诗,字字珠玑,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不仅能够倒背如流,更能融会贯通,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清新脱俗的的容貌是顾文清身上最不值一提的东西,她的气质中,流淌着一股不同于其他女子的独特书香气,那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淡雅与深沉,宛若一轮明月,见之忘俗。
顾文清的才华,在她年仅十三岁那年便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一年,鹿鸣书院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辩论赛,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参与。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稚嫩的女孩以惊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力压群雄,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折服。从此,顾文清名声大振,被世人追捧为文姬,将她视为才女中的佼佼者。
对于孙女的扬名,顾文清的祖父既感到无比自豪,又难免心生遗憾。他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望着顾文清的画像,喃喃自语:“文清若为男子,以她的才情与智慧,封侯拜相定不在话下。只可惜,这世间对女子的偏见太深,纵有千般才华,也难以施展抱负……”话语中充满了对孙女命运的无奈与惋惜。
自此之后,顾文清沉淀下来,盛极一时的文姬不再见客,更深的钻研进入史书典籍中,更是在祖父的支持下随父母一同游学,经历世情,至今方归。
香山寺庙后院,阳光如织,穿透了密集的翠竹,斑驳陆离地洒在静谧的青石板上,日光正盛,却也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一丝不祥。
一身华丽紫袍的上官瑾,身形挺拔,立于这片光影交错之中,他的眼神深邃而复杂,
周身环绕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神秘与危险气息,仿佛连阳光都无法完全驱散那份阴霾。
翠竹轻摇,发出沙沙的响声,为这紧张的氛围添了几分自然的宁静。然而,这份宁静却被眼前的一幕所打破——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名黑衣人的尸体,他们的面容扭曲,显然在死前经历了激烈的搏斗。在这片死寂之中,唯一的亮色来自于一名年轻女子,她静静地躺在血泊之中,左肩的伤口深可见骨,血色氤氲,将她华丽的珠翠华裳染得斑驳。尽管人事不省,但那半露的侧脸依然能够让人窥见精致容貌,她正是来香山寺庙祈愿的萧如琬。
上官瑾的目光如同鹰隼,锐利而深沉,眼睛微眯,仔细审视着地上的她。见女子确实处于昏迷状态,气息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他的神色变得愈发复杂难辨。心中暗自思量,这女子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在这重重封锁之下出现,并且巧合般地替他挡下了致命的一刀?这一切,未免太过蹊跷。太过自然,反而不像巧合。
半晌之后,上官瑾终于有了动作,他轻轻挥手,一道黑影瞬间自暗处掠出,跪倒在他的面前,正是他贴身的暗卫。上官瑾的语气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去查,务必要查清楚,是不是有人走漏了消息。本皇子绝不相信,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能有如此能耐,不仅冲破了我们精心布置的封锁线,还能在千钧一发之际,恰好出现在那里,以身挡刀。这其中,必有蹊跷。”
暗卫领命,身形再次融入阴影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上官瑾一人,依旧立在那片日光与阴影交织之地,目光复杂地望着地上的女子,心中翻涌着种种猜测与疑惑。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无疑为他的计划增添了几分不确定因素,也让他对这位神秘女子的身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官瑾纡尊降贵,缓缓弯下腰,将昏迷中的萧如琬抱起。他的心中暗自思量,在那个关键问题得到明确答案之前,将她留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做法。
穿过曲折的回廊,上官瑾步入了一间布置得极为简洁而干净的禅房。禅房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令人心神宁静。他并未多加留意,只是随意地将怀中的萧如琬放在了床上。然而,即便是这样轻微的动作,也让萧如琬在无意识中发出了一声微弱的闷哼,显然,她的伤口在这一过程中不慎被撞到了。
上官瑾听着那声闷哼,不以为意。他从袖口中缓缓掏出一瓶精致的金疮药,倒在萧如琬受伤的臂膀上。做完这一切,上官瑾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眉头微皱,再次伸手入袖,摸索出一粒散发着淡淡光泽的药丸。
他毫不犹豫地捏开萧如琬的唇瓣,将药丸强行喂入她的口中。直到看见她的喉咙轻轻蠕动,确认药丸已被吞下,他才缓缓收回了手。紧接着,上官瑾的表情玩味一笑,他猛地一按萧如琬的伤口,这一按,让萧如琬从沉睡中硬生生地被疼醒。
萧如琬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与痛苦。她开始环顾四周,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当她的目光落在身旁那位收敛起平日的锋芒、此刻显得异常无害的三皇子身上时,眼眸中悄然划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
今生,我必要成为最尊贵的女人,萧如琰,你的后位是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