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晋江客户号:3500252
    标题:归途
    我坐那辆大巴回老家坐了十五年,不得不说,我对那辆车是怀有特殊感情的。
    早些年的时候跟父母去爷爷家,爷爷总是操着方言细细叮嘱着那些小辈:“要坐就坐陈家的那辆车子啊,人家价钱公道,认识我们家里人哩!”就这样在爷爷的嘱托下,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就坐着那辆车返乡,一坐就是好些年。
    这些年,家乡搞兴建,城市变化大了,老楼拆的拆,邻居是换了又换。近年家里也搬到了市中心,住了两年才跟自家对门混熟了,至于楼上那几家姓什么,到现在都还不知道。
    其实变的,又何止是城市呢?
    早些记忆里,回家的路是一条并不宽阔的土路,车子走在上面会一颠一颠的,那个时候尚且年幼的我窝在妈妈怀里,听她抱怨说路不好走,却没有忽略她脸上洋溢的期待,然后我会在一颠一颠的车子上看路两边大片的树林农田,最后安心地慢慢睡去。
    我知道,只要睁开眼,车便会到达我要去的地方了。
    后来,那条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车也换成更大更新的,很平稳,很舒服,我却再也睡不着了,以至于归乡的路也平添了几分无聊。再后来,路两边的农田与树林也少了,变成了几家工厂,没什么好看的,于是返乡的路彻底没了乐趣,除了发呆睡觉,鲜少有事可做。
    唯一不变的,便是车上的那位售票员。
    那售票员确实是认识我们家的人的,每次我和父母乘她那辆车,她总是笑眯眯的向我们打招呼,很亲切,也很温暖。那个穿着时髦衣服的妇女,剪着干练的短碎发,脸上画着淡淡的妆,似是十几年都不变的容貌,只是眼角多添了几丝皱纹。她常常摸着我的头和妈妈拉家常,每当妈妈要付车钱就显出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最后每次都只收我们家的人的半价票钱,还叫我喊她陈姨。其实她也像我们的家人一样。
    开长途车的,最忌讳戴金戴银,怕遭贼人盯上。不过,陈姨可不怕。她的手上,戴着一枚澄黄澄黄的黄金戒指,很大也很古朴,听说那是她婆家祖传的,还是个古董,很值钱。陈姨卖票的时候,那枚戒指就在光的照射下,散出淡淡的光晕。我有一次问陈姨,说姨你带个戒指就不怕遭人抢吗?没料到陈姨却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全车的人都笑了,妈妈捏着我的脸说:“你个小鬼灵精哟,要是有人抢戒指,必定是他不想回家喽!”当时我不明白,也傻乎乎的笑,后来才知道,这么些年,要不就是回乡探亲的人坐这辆车,要不就是外出打工的人坐这辆车,都是乡里乡亲的,全认识,谁会想要抢自家人的东西呢?
    今年回乡,又见到了陈姨,她还是那样显得亲切和蔼。因为基本上家里人都搬到了城里,所以已经不常回老家了,今年只是想回去收收东西,给祖坟上点香。
    春运人多,票不好买,我们家去的时候车上已经满座了,本来是想等上几个钟头坐下一班车的,没想到在站台遇到了陈姨。
    陈姨看到我们立马热情的招呼,直抱怨说好久没看到我们了,怪想的,还拉着我的手,笑着说:“哟,又漂亮了啊!”还是那样爽朗!
    妈妈说我们因为没买到票,准备等下一趟车子,结果陈姨听了,惊呼:“大妹子啊,不是我说你!你看这车来回一趟要半天,现在才在上9点,下午一般要4点才发车,你们来得及吗?这种午饭怎么办?”妈妈笑笑,说要不就在外面吃吧。陈姨眼一瞪:“外面那边能吃?直浪费钱!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卖盒饭的女的抠的要死,舍得给几块肉?看看看看,饭里面都是些不要钱的烂菜叶子!在那吃,不行!”妈妈一看陈姨不高兴,嗔怪说:“你还是那火爆脾气,大不了我们先回家,下午再来。”姨抿嘴,笑笑:“哪边那么费事?来来,上车!我拿个小板凳让你坐在过道,娃就坐在前面那大盒子上好了!”我妈一听,直推辞:“不了不了,不是有人查吗,不妨碍你们。”“哪边妨碍?我就给我小侄女要个位子,没关系!”还没等我妈答话,陈姨就一把把我拉上了车,让我坐在车前那些个行李堆成的小垛上。
    我一惊,忙站起来,“陈姨,那不好吧?都是人家衣服。”兴许是动静太大,惹得坐在车厢后面的人都往这瞅,看着我,忽然一个中年大妈叫道:“哟,你不是孙家那大闺女嘛?长成大姑娘了!不认得我啦?哎哟,小时候我还抱过你,你还撒了我满手尿哩!没关系,你坐着,给自家闺女坐坐能怎么样?就是坏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话音一落,一车子人全笑起来,话匣子也打开了,整个车都热闹了起来。车上大多都是熟面孔,互相拉拉家常诉诉苦,就是面生的也会跟旁边人聊上几句,说说一年的工作和收获。一个乡的,大家都知道能遇到也不容易,话也比平时多了些。
    我看着车里正在唠嗑的人,眼睛忽然有些酸涩,便把头转向窗外。
    窗外是连绵的绿色,近年农民耕地被征收的多,政府也不敢大片大片买耕地,我有幸,还能看到这绿意满满的景色。
    现在还是初春,秧还没有开始插,碧绿碧绿的麦子在田里招摇,大片的希望正等着回家的人们去分享。回过头,看着满车的朴实的乡里人,我无来由的有些想哭——他们本来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小老百姓,却背井离乡到遥远的地方打工,或许他们因为衣物不潮遭到城里人的鄙视,或许他们因为工作技术含量不高而受到一些人的嫌弃,但他们在这里,却是家人怀中的宝,父母心头的肉,孩子眼中的神哪!
    这一刻,我无比了解春节的重要,也开始明白,为何年年春运那么拥挤——真正拥挤的不是人潮,而是那颗归乡情切的心啊!
    归途,不仅仅是开始回家,更是你劳碌了一年的身心,已经到达休憩的终点站了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