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玖 ...

  •   01.周小史

      周小史是晋朝美男子,
      历史文献:
      《周小史》——(晋)张翰
      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
      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
      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
      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繁华诗》——(南朝)梁刘遵
      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鲜肤胜粉白,漫脸若桃红。
      挟弹雕陵下,垂钩莲叶东。腕动飘香麝,衣轻任好风。
      幸承拂枕选,侍奉华堂中。金屏障翠被,蓝帕覆熏笼。
      本知伤轻薄,含词羞自通。剪袖恩虽重,残桃爱未终。
      蛾眉讵须嫉,新妆近如

      ”所谓周小童者,已即周小史,古有其人,擅美名如子都宋朝者,而诗人竞咏之耳。

      周小史堪称唯美派的最高代表。在他的传闻里,没有帝王将相的瓜葛,没有世俗浊流的侵犯,纯情美丽,自然天成,是我国千百年来俊美少年宝库中的一块极为完美的宝玉。对他的描述,却又怎能一个美字了得?周小史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造成轰动的美少年
      他的出生带有十足的传奇色彩
      他一出生,母亲就因大出血身亡,同时家中突现白狐,
      相传此为不祥之兆。
      周小史的父亲见了,自认为这个绝美的孩子是个祸水。
      便从此不让周小史出门半步,不让他读书识字,将其软禁。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周小史在十五岁的时候,被皇帝看中。
      自然将他带入宫内,成了当时有名的娈童。
      可惜这位美少年并未在宫中呆多长时间就失踪不见了。
      至今各个学派说法不一。
      周小史的墓在洛阳。

      02.韩子高
      诗赞曰
      绝世风流乱世娇,一朝侍帝未折腰。
      纵横起落前朝覆,剑定江山铁马骁。
      情深不寿空余恨,犹胜玉树□□谣。
      千古艰难惟相守,世情岂阻此心昭。
      韩子高,梁朝会稽山阴人。据说他“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
      韩子高貌美,美过中国少年瑰宝周小史(晋代有名的娈童),韩子高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处于乱军之中,敌人挥舞长枪白刃疯狂砍杀,可一旦遇到韩子高,竟然会抛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没有一个人舍得伤害他的一根毛发,史说:“乱卒挥白刃,纵挥间,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数矣”。

      天,此君貌美到什么程度?俊美,绝非仅有漂亮脸蛋,两臂修长,善于骑射,形体俊美,肌肤诱人,实英武异常,令人痴迷而难以自拔。少年、纯情少女,包括陈朝公主,都疯狂暗恋子高,竟然因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而更美的是韩子高的灵性,出身寒苦,不骄不躁,有才有德,但韩子高却甘愿委身于南朝陈文帝陈茜,委身于得势前陈茜(后来南朝陈文帝)以后,把全身都奉献给这个同样英俊的情侣,同食共寝,日夜不离,更因为子高一段绯闻,而导致陈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灭王司马一族,后来两人并肩战斗,最终造成梁朝灭亡和陈朝建立。这种因为情侣琐事而导致王朝颠覆史实,我国历史绝无仅有。
      因为韩子高,国历史第一次也最后一次提出男皇后概念,然最终誓言未能兑现,但韩子高貌美倾国,德服天下。事实不容辩驳。陈茜病故以前,子高端送药,片刻不离,给弥留之际陈茜以极大安慰。偌大皇宫,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门外,只有陈茜子高两人病榻厮守,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陈茜死后,子高被冤狱赐死,年仅三十岁。十六岁时从一名贫苦少年,经历征战天劳苦,建朝创业艰辛,到最后与人陈茜一前一后离开人世,短短十几年,人生像金子一样闪光,可歌可泣,人生若能像子高这般充实度过,实别无求。
      另据野史记载,陈茜(蒨)曾写下一首诗以表情义。(如下)
      昔闻周小史,今歌月下人。
      玉尘手不别,羊车市若空。
      谁愁两雄并,金貂应让侬

      陈见琛  陈见琛,陈国公主。
      生卒年不详。
      史称玉华公主。
      史书上对于陈见琛没有过多记载,毕竟陈国只是一个小国,存在于浩瀚历史长空的时间也不长。
      只是在这仅有的时间里,陈朝出现了很多如星子一般熠熠的人,包括韩子高,陈霸先,陈倩和
      陈见琛。
      野史上称陈见琛是因为思念韩子高而吐血而死。但正史上对于她的死去并没有记载。
      其实陈见琛本身就很美,王僧辨之子王颜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在见到陈见琛后即向陈霸先提亲,
      由此既可窥见一斑。

      03.董贤
      断袖之癖:汉哀帝不爱江山爱男人
      董贤是汉哀帝“断袖之癖”故事中的男主角,哀帝为了他,抛弃了皇宫中的众多佳丽,心甘情愿地独宠他一人,甚至想把江山禅让给他。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后代同性相恋的人们的一个温情脉脉的榜样。
      董贤,字圣卿,云阳人。他的父亲董恭曾经做过御使。那时候,董贤就在还是太子的哀帝身边做舍人。刚开始时,他并没有得到过多的注意。直到有一天,董贤在宫中执勤,正好站在殿下,被这时已经当上了皇帝的哀帝看到了。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绝色,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候。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榻而眠,再也离不了董贤了。他把董贤升为黄门郎,让他时时刻刻地在身边陪伴自己。还把董贤的父亲董恭升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
      据说,董贤不仅长得像个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像个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愈加宠爱,一次午睡时,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于此典故。
      自从这件事以后,董贤知道了皇帝对自己的一片赤诚爱意,当然也非常感动。但是为了避免以后再发生这种事情,他在宫中发起了一次衣着服饰的改革,率先穿起了窄袖短襟的衣服,图一个行动上的便利,同时又大方得体,而不再像汉朝以前的穿衣习惯那样,以穿着长袖宽衫为美。他的这种改变,在皇宫中带动了一阵潮流,宫女妃嫔们都争相学着他的样子,割断自己的衣袖,穿起简便舒适的衣服,并且以此作为时尚。
      为了表示对董贤的宠爱,哀帝还封董恭做了将作大臣,就是专门负责土木工程的官员。他命董恭为董贤新造一座壮丽恢弘的府第,其规模格局远远超出了大臣应有的范围,极尽巧夺天工之能事。当时宫中的奇珍异宝,任董贤随便挑选,甚至是皇帝所用的衣服鞋子,车马用具都照样多做一份以供董贤使用。董贤的妻子和妹妹都得到了数不清的赏赐,就更不用提董贤自己了。在宫内极尽恩宠还不够,哀帝还要使自己心爱的人在朝廷上位居首位。他一直想封董贤为侯,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后来正巧丞相王嘉死了,朝中少了一个反对董贤的势力,哀帝又罢免了原来由外戚担任的大司马之职,改封董贤当了大司马。这是汉代朝廷中权力最大的官职了。这时董贤年仅22岁,却已经位及人臣,权力大得几乎已经可以与皇帝平分天下了。据说那时正好有一个匈奴单于到中国来朝见汉朝皇帝,他见了掌握中国最大权力的大司马竟然是这么一个年纪轻轻的美貌少年,不由得觉得非常惊讶。在他的询问之下,哀帝给他的答复是:“别看大司马年纪轻轻,但却是中国最有贤德的人,所以才能登此高位。”结果,匈奴单于还信以为真,恭恭敬敬地向董贤行了大礼,又恭喜汉朝皇帝得到了这样一位年轻的贤臣。
      后来,哀帝对董贤的喜爱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了,似乎不知道怎样宠幸董贤才好。有一天,哀帝在麒麟殿上宴请诸臣,皇帝喝了几杯酒后,竟然深情款款地看着董贤,笑着说:“我想效法尧舜禅让,怎么样呢?”这话就是说,哀帝想学习古代先王的做法,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董贤来坐!天子这话一说,顿时把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吓傻了,简直说不出话来。等大臣们清醒过来,马上就有人上前说:“这个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而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陛下既然从祖宗手中继承了这个天下,就应该把它承传下去,直到子子孙孙以至无穷。陛下是一国之君,要知道天子无戏言,千万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哀帝听了这话,默不作声了,显得很不高兴,他命人把那个说话的人赶出殿去,以后再有宴会,再也不让他参加了。
      哀帝这时还很年轻,但是他想象着自己死后没有董贤的日子,就很伤心。于是,他命令大臣们在他自己已经建好的皇陵旁边又建了一座坟墓,以备日后董贤死了的安葬之处。他就是要死,也要和心爱的人葬在一起,生则同床,死则同穴。但是没有想到,尽管哀帝与董贤如此痴情相守,他们分别的这一天却这么早就到来了。元寿二年六月,26岁的哀帝突然病死。太皇太后让王莽出来主持朝政。王莽极力弹劾董贤,不许他进宫。董贤也知道自己大祸临头了,于是,他在家自杀了,既是避免将要来临的祸患,又是为死去的汉哀帝殉情。可怜这一对与众不同的痴心恋人,就这样年纪轻轻地相伴而去了。

      04.我比较喜欢他,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啊!
      慕容冲
      自古男儿多逞霸
      征战不忘□□浓
      虞姬垓下歌楚王
      慕容城中驱秦主
      美人何须辨雌雄
      有情无情异与同

      这个小字凤皇的美少年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隽的幼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倾国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如扫帚星行空,轰动之大把北国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不出名,他也跟着被尘封。

      话归正题,前燕传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并。作为战利品,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长安的禁宫,一对漂亮宝贝陪秦王苻坚风流快活。

      后来苻坚因为影响不好,把慕容冲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十几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冲结集鲜卑人,趁乱而起,马踏关中,挥刀雪耻。
      。
      数载娈童生涯,一朝铁血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曲折经历形成了性格的极端:外表阴柔,内心狂野,坚毅。

      慕容家族以能征善战桀骜不驯著称,还有个特点就是外形好。出现慕容冲这么个集大成者,并非偶然。
      有趣的是燕国皇室选继承人时,脸蛋漂亮的极占优势。晋朝“以貌取人”的风雅被慕容鲜卑发扬光大了。繁殖的结果是代代英俊骑士,个个欣长矫健。可最终燕国就是被一帮绣花枕头给玩完的。

      长安曾有民谣唱的是“凤皇,凤皇,止阿旁。”凤皇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苻坚遂于阿旁遍植梧桐竹子,以待凤皇。
      慕容冲小名凤皇。385年,慕容冲于阿旁称帝。至此,“凤皇”屯兵阿旁,虎视长安。苻坚派人给慕容冲送去一件锦袍致意。传话道:“古者交兵,使在其间。卿远来草创,得无劳乎?今送一袍,以明本怀。朕于卿恩分如何,而于一朝忽为此变。”慕容冲答复道:“皇太弟有令,孤今心在天下,岂顾一袍小惠!苟能知命,君臣束手,早送皇帝,自当宽待苻氏,以酬相好。终不使既往之施,独美于前。”
      昔日同榻,而今对阵。笔马倥偬,转眼,15年有余。弱冠少年已近而立(27岁),当年娈童,今已称帝,志在天下。苻坚灭燕纳冲时,正值而立之初(32岁),霸业初成,此时已近不惑之末(47岁)。肥水战败,北方雄主已是苟延残喘。
      慕容家族世代帅哥,基因极好,慕容冲更是当中佼佼者,被冠之“五胡十六国倾国倾城第一人”的称号。男子也有爱美之心,但若他的容貌给他带来的只是屈辱的话。纵然是绝色,也高兴不起来。
      一夜之间他由王子变成娈童,此后的慕容冲小心翼翼应对符坚,他将自己沉重恨意磨成匕首,贴肉收藏,只待有一日让仇人一刀毙命。你要他怎么甘心做娈童?他不是龙阳,子瑕,更不同于邓通,董贤,他生来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王子,十二岁已封中山王,官拜大司马。国破虏族,这无疑在他个人的耻辱柱上又加上了一笔亡国之耻。
      更何况慕容家的血液里世代流的就是不安份的血。这样一个心比天高的人,你要他怎么甘心做一个玩物?一个心比天高手握重权的小王子,国破之后竟然要委身事人,身世之跌宕足以解释他日后为何血洗长安,将千里关中沃土尽变成修罗场。

      同年6月,早已杀红了眼的慕容冲终于杀进了长安这个曾带给他一生都难以洗去耻辱的城市。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初入关中,便与当地百姓“约法三章”,取得了老百姓的支持,为日后霸业打下了基础。可是,刘邦做得到的,慕容冲他做不到,早在15年前,12岁的他被苻坚压在身下的那一晚开始,他的心灵就严重扭曲了。如今,手握生杀大权的他,重又回到长安这个曾经以他的耻辱、以他的丑事、以他的八卦为谈资、为歌谣的城市,他压在心头十几年的恨,再也压制不住了。杀,杀,杀,屠城!慕容冲一进城,就疯狂地指挥手下士兵,烧杀抢掠,见人就杀。那些曾唱过“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的长安老百姓们,不知道有没有想过,十几年后,他们最终被当年嘲笑的八卦主角残杀呢?

      (插:自从了解这段典故的始末后,我对耽美小说里任何匪夷所思的设定都坦然了,不是后辈们会胡思乱想,前人真的是什么禽兽行径都作过了——苻坚老贼,慕容冲当时才12岁,你可真下得去手)
      不过,这一大大违反苻坚行事风格以及政治利益的行为,倒是可以作为慕容冲肯定是个绝世美人的证据。那会是怎样的风姿,让一个崇拜儒家文化、志在一统天下的霸王,忘记了先贤事迹和王霸雄图,将股肱重臣的肺腑之言抛在脑后,无视被愤怒和屈辱蹩红了眼睛的鲜卑铁骑,一门心思只要把他藏起来,藏在只有自己看得到摸的着地方,成为一个人禁脔…

      森兰丸[日本]

      17岁森兰丸(もり らんまる【罗马字:Mori Ranmaru】,1565年-1582年6月21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家系是清和源氏,即以源义隆为祖先而开创森氏。父亲是织田信长的家臣森可成,兄长有森可隆、森长可,弟弟有森坊丸、森力丸、森忠政(后来的津山藩初代藩主)等人。一般资料所见的本名为长定,但也有成利、长康等说法。在当时留下的史料里,有将他称为乱丸、乱法师等纪录。  在信长晚年巅峰时期不可不提的人物之一就是传说中的绝世美少年森兰丸。森兰丸是信长早年十分信赖的家臣森可成之子﹐森可成在浅井倒戈时与长子二人都为了信长而战死﹐信长十分心痛﹐之后对于森家的遗孤也特别照顾。兰丸自幼有神童之誉﹐特别是有数理方面的天赋(这在战国时期颇为罕见)﹐自十二、三岁起到信长身边担任侍童﹐令人惊讶地﹐小小年纪的兰丸与性格以难捉摸著称的信长却格外投缘﹐信长心想之事,时常不待说出口﹐兰丸就已处理妥当﹐让信长对他总是另眼相待。十四岁起就让兰丸处理政事﹐十六岁出任“诸事奉行”、“奏事”﹐总揽信长身边大小政务﹐举凡各地使者接见、公文往来乃至于信长私人的生活起居﹐都由森兰丸一人负责﹐职位相当于独裁君主下的总秘书长﹐且有副署信长书状的权限。能被惟才是用的信长如此重视﹐兰丸的才具必然非凡。甚至也有地方史料推测,兰丸可能是继其父森可成之后,负责信长安全的忍者首领(信长平生只信赖他年少时就熟悉的尾张、美浓忍者众。之后信长为平定伊贺,屠杀激烈反抗的伊贺部落,而且斩草除根,杀戮惨烈。现在的忍者卡通、漫画大多把信长画成大魔王,原因就在于此)。  森兰丸是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的侍童(小姓),颇受宠爱。天正十二年(1582年)在甲斐武田氏灭亡后,被任命为美浓国岩村城(另有他说)的城主。本能寺之变时与信长皆战死,据说当时信长命令兰丸在本能寺放火。兰丸葬在阿弥陀寺,戒名为月江宗春居士。  现今大家一般所说的森兰丸,在历史上确曾出现,不过其正确的名字应是森长定。有关森兰丸这名字的演变将在兰丸文化中再作探讨,现先介绍有关森长定〔森兰丸〕其生平事迹。森长定〔Mori Narutoshi〕生于永禄八年(1565年),卒于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二日,终年十八岁。永禄八年森长定在美浓的金山城出世,其父为金山城主――织田信长部将森三左卫门可成;其母为森可成重臣林新右卫门通安(常照)之女阿盈〔ei〕。森长定的乳名为乱法师,森可成的第三子。有关森长定在历史上所记载的事迹不多〔毕竟十八岁就去世了〕,最早的记载事迹始于天正五年(1577年)四月,森长定以十三岁之龄出仕信长作为信长的小姓〔一说出仕时间为天正七年(1579年)四月上旬(《森家先代实录》)〕。  据说森兰丸长的极美,见者无不惊为天人。曾有外国使臣晋见信长,结果看到信长身边的兰丸而惊艳的说不出话来(由此可以证明,兰丸的容貌就算以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也绝对称的上倾国倾城)。织田信长对森兰丸的喜爱已到无以附加的地步。并且种种皆有据可查。比如,日本古代,男子幼时留长发,行成人礼时必须束起,从此不能再披发。可是因为信长实在对兰丸长发披肩的样子爱不释手,万不忍心兰丸束法,于是亲自写了道命令不许他行成人礼,弄得兰丸相当尴尬,在17、8岁时仍要作少年披长发状(日本古代男子13岁行成人礼),可见信长对兰丸之宠爱之情。不仅如此,每每打胜仗,即便兰丸留在后方,信长封赏最多的还是他。森兰丸17岁时,他就已经是拥有两座大城池的大名了(是当时信长手下最大的大名)。不过这种封赏基本上也没什么意思,因为森兰丸一直服侍信长,不离左右,根本不可能去自己的封地,所以也是最有名无实的大名

      李延年

      李延年,男 (?—约公元前90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代表作《佳人曲》。
      李延年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以“太监”名义在宫内管犬,其“性知音,善歌舞”,是著名的阉人歌唱家,颇受武帝器重,汉武帝把她妹妹封为嫔妃后李延年更加得宠,被封为乐府协律督尉,“佩两千石印授,而与上卧起”。
      李延年的歌唱得很好,“每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曾在武帝前演唱《佳人难再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完后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李延年还没来得及回答,平阳公主争先代奏:“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其妹妹在御前表演吧,果真使得汉武帝飘飘然如若仙人,其妹因此歌得幸,当即被纳为嫔妃,被武帝立为夫人,李夫人所生之子便是昌邑哀王(刘髆)。因其妹受宠,其兄李广利被封为海西侯,他自己也被封做协律都尉,负责乐府的管理工作,每年二千石的俸禄,与上卧起,显赫一时。
      李延年不但善歌习舞,且长于音乐创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他曾为司马相如等文人所写的诗词配曲,又善于将旧曲翻新,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他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
      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来,由于李夫人早卒,作为宠妃,汉武帝以皇后的礼仪安葬她,但李家还是渐渐失宠,更由于李广利降匈奴,李季奸乱后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氏家族包括延年在内都被汉武帝诛杀。
      李延年因有李夫人这层关系,有了显赫的外戚身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也”。帝王家对外戚眷顾与倚重属情理之中———在世俗社会,普通百姓跟内亲之间同样走得亲近,又何况普通百姓眼里的皇亲国戚呢。
      汉朝帝王重用外戚之家在历史上很有名,刘彻在位时“卫青、霍去病皆爱幸”,二人都是外戚,二人都“以功能自进”封侯。刘彻对李延年的音乐才华本来就青睐有加,对李家其他人也寄予厚望。李延年的哥哥李广利和弟弟李季,都很快成为刘彻预备重用的人选。
      “中山素女,抚流徴于堂上”,刘彻虽然军国大事缠身,和李夫人的蜜月进行得却相当和谐通畅,不久他们有了骨肉结晶,生下一个儿子。做了舅舅的李延年跟刘彻的关系由此更加亲密,史书说他“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
      汉佞幸宠臣列入正史者,汉武帝刘彻时“士人则韩嫣,宦者则李延年”。韩嫣从小和刘彻一起长大,“武帝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嫣善骑射,聪慧。上即位,欲事伐胡,而嫣先习兵,以故益尊贵,官至上大夫”。韩嫣从刘彻手上获得的恩赏可跟刘彻爷爷孝文帝刘恒的宠臣邓通相比。但韩嫣这样的人,“常与上共卧起”,却不懂自觉和内敛,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终于玩大发了,“嫣侍,出入永巷不禁,以奸闻,皇太后怒,使使赐嫣死”。刘彻讲情都不准,他便只有死了。
      李延年为什么被司马迁和班固打入被鄙视的佞幸行列?他被他们看不起。或许他们会这样说:什么音乐呀,这方面有本事算什么有本事,这方面有才能算什么有才能,“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他不过是“以色幸者”的男色而已,“进不由道,位过其任,莫能有终,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
      “上古明王举乐,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李延年这样的歌者,现在我们谓之音乐家,在汉朝则称为“倡”。更为不幸的是,汉朝以后,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倡属下九流,在所谓的正人君子中真正关心音乐的人很少,音乐只是他们纯粹的取乐的工具。而即便在今天,在我们某些人眼里,音乐仍然是娱乐和腐化堕落的衍生物。
      “王者不私人以官”,被列入佞幸列传的汉朝外戚,李延年排在第一个,大抵也是历史上惟一的一个故倡出身列入佞幸当中的外戚。从此非议相伴,这真是天大的冤案。

      (1)卫灵公与弥子瑕、宋朝

      卫灵公与弥子瑕之间产生了著名的“分桃”典故,事情的原委是:君臣二人共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未尽,遂以其半遗君。灵公食而甘之,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后来弥子色衰爱弛,灵公便拿此说事,责怪道:“是曾啖我以余桃!”孔子和他们同时,曾经出仕于卫,受到了卫灵公的礼遇,他的学生子路和弥子瑕是连襟关系。

      卫灵公还喜欢宋国公子朝。宋朝相貌俊美,他既受灵公宠幸,又与灵公夫人南子有私。奸情路人皆知,一次卫太子过宋,宋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说:你们求子的母猪已经得到了满足,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于是后世出现了“娄猪艾豭”的说法,艾豭指靠着与家主的同性恋关系而私通家主妻妾(娄猪)的人。

      (2)公为与汪锜

      公为是鲁国公子,汪锜为其嬖僮。在齐鲁之间的一次战斗中,他俩同乘一辆战车奋勇拚杀,一同战死,一同停殡。国人因汪锜年纪甚轻而欲以殇礼葬之,孔子听说后则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
      (3)齐景公与羽人

      齐景公面姣,有一个负责征集羽翮的小臣竟敢向着他注视,面带倾慕。公怒,将欲杀之。相国晏婴劝道:“拒欲不道,恶爱不祥。虽使色君,于法不宜杀也。”景公觉着有理,便表示:“恶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

      (4)楚宣王与安陵君

      (《战国策.楚策》)

      安陵君是楚宣王的男宠,颇为得势。有个叫江乙的人对他说,君主待你那么好,只是因为喜爱你的美貌,以后总有色衷爱弛的一天,甚至连所睡的席子还没破的时候,已经不再受到宠幸了,你最好和君主说,连死也跟随他,就会长期得到他的信任和眷顾。可是在三年中,安陵君没有对楚宣王说过。有一天,当安陵君和楚共王在云梦打猎时,共王有感地说:“今天打猎,真使我快乐,但在我死后,谁还和我一起享受这快乐呢?”安陵君听了以后,就流着泪下跪说:“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意在黄泉之下继续侍候你,一起在黄泉里洗鸳鸯澡,有蝼蚁来啃,我先让他们吃。最遗憾是大王可能没有现在快乐,会让我更加伤感。”楚共王听了大为感动,就设坛赐他封地百里,为安陵君。

      典故“安陵之好”。

      (5)鄂君与越人

      一个成语,鄂君绣被
      鄂君绣被,是发生在春秋期间的事情。
      语出鄂君与越人,鄂君子皙是楚国令尹,貌形俱美。一日他泛舟水上,一划船的越人暗生倾羡,用越语歌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鄂君即刻回应以行动:“乃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鄂君子晳,是楚国的令尹,是个帅哥哦。有一天呢,他出去玩漂流,就有一个开船的越人,喜欢上他了。越人用自己的家乡话越语,对着鄂君唱了一首歌,这里我想大概是江苏一代的吴语,此越语非彼粤语也。越人唱到“今夕何夕兮,中搴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羞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特别是里面的这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成了表达爱慕之情的千古绝唱,是为后来的“越人歌”。
      在电影夜宴里,电影中借太子无鸾的口说,这是打桨的越女爱慕王子所唱的,是一首寂寞的情歌。商业大片一传唱,完全变味了。
      事实上,在越人对鄂君唱完越人歌后呢,鄂君开始是不懂的,当时他就去找人给翻译了一下。然后就“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看看,多么有风范的帅哥,人家直接上前,拿条小花被就把越人“覆”了。原来古代的天雷勾动地火,发生的多么直接而又酣畅淋漓~
      笑完之后再想想,人家是男人,覆了就覆了,又不怕怀了。
      鄂君绣被,讲的是同性之间的爱慕,越人歌,也是一个地位在当时比较底层的人对上层的人的爱慕情挑之曲,不是后来的商业大片里面变了味的牵强附会。还成了什么寂寞的情歌,我晕哪。
      中国古代的文化实在博大精深。我们怎么就没人拍出两部好片子去叫板那些棒子们的王的男人呢?文化的真正价值倒是被某些狗血的人完全扭曲掉了。

      (6)魏王与龙阳君
      魏王与宠臣龙阳君同坐在一条船上钓鱼,龙阳君钓了十几条鱼便流泪了。魏王说:“你有什么不称心的事吗?为什么不告诉我呢?”龙阳君回答说:“我没有什么不称心的事。”魏王说:“那么,为什么要流泪呢?”回答说:“我为我所钓到的鱼而流泪。”魏王说:“什么意思?”回答说:“我开始钓到鱼,很高兴;后来钓到更大的鱼,便只想把以前钓到的鱼扔掉。如今凭着我丑陋的面孔,能有机会侍奉在大王的左右。我的爵位被封为龙阳君,在朝廷中,大臣们都趋附我;在路上,人们也为我让道。天下的美人很多,知道我得到大王的宠信,她们也一定会提起衣裳跑到大王这里来。到那时,我比不上他们,就成了最初钓的鱼,也是会被扔掉的,我怎么不流泪泥?”魏王说:“贤卿错了!你既然有这种心思,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啊!”于是下令全国,说:“有谁敢说‘美人’的,罪灭九族。”

      (7)汉高祖与籍孺

      《汉书》曰:汉兴,佞幸宠臣。高祖时,则有籍孺,孝惠时,则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才能,但以婉媚贵幸,与上同卧起。公卿皆因关说,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鵔鸃,贝带,傅脂粉,皆闳、籍之属也。

      按《通鉴》,高帝有疾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和惫也!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上笑而起。高帝宠幸,盖止一籍孺矣。

      (8)汉惠帝与闳孺

      闳孺和籍孺都没有什么才能,只是以婉佞贵幸,公卿皆因关说。二人的际遇很受人羡慕,以至惠帝之时,为能获得皇帝的垂青,侍中等官在穿带打扮上都向着他俩看齐,帽子上插着羽毛,脸上涂着脂粉。

      (9)汉文帝与邓通

      邓通,蜀郡南安人,原是未央宫旁游乐船上一名船工,汉文帝曾经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自己怎么努力也登不上天。正在着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貌若美玉的少年,助了他一臂之力,顺利地登上了天。经查访找到邓通,认为他是梦中少年,为文帝所宠幸,有十余次赏赐大量金钱,官至上大夫。有善相者说他“当贫饿死。”文帝说:“能使邓通富的在我,怎能说他会贫?”于是赐他严道铜山,准许他自行铸钱,由是邓氏钱布天下。文帝曾病痈,他经常为文帝吸吮患处。太子启入问病,文帝要他吸吮,启面有难色。后来听说邓通这样做过,十分惭愧,由是心恨邓通。及太子启嗣位为景帝,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出塞外铸钱,景帝就籍没他全部家产。邓通以致身无分文,寄食他家而死。

      (10)汉武帝刘彻与韩嫣

      汉武帝在位时宫中的宠臣,士人之中的马首是瞻者就是韩王信的曾孙韩嫣。韩嫣是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汉武帝在做胶东王的时候,韩嫣便和他一起学习书法,两人彼此间十分地友好、相爱。等到刘彻当上了太子,他就更加地亲近韩嫣了。韩嫣擅长骑马、射箭,又善于谄媚。刘彻即位以后,想发兵讨伐匈奴,而韩嫣事先学习、熟知了胡人的兵器和阵法。遇到武帝询问,他总是对答如流,由于这个缘故,他更加得宠,官职高至上大夫,赏赐的钱财和前代的邓通大体相当。当时,韩嫣经常和皇上同卧同起。
      后来,江都王刘非进京朝见,有诏令让他跟随皇上到上林苑中打猎。天子的车架因为需要等待开路、清扫道路之后才能起程,刘彻就先派遣韩嫣乘坐副车,率领百十个左右的骑士,奔驰到上林苑中去观察野兽的行踪。江都王从远处望见韩嫣的车队,以为是天子的御驾,就急忙吩咐随从避让,一干人在道旁伏地拜见。韩嫣骄横惯了,觉得小小的诸侯王不值得搭理,完成皇帝的任务才是最重要的,于是视而不见,驱车走了。车队过去后,江都王才得知实情。他怒不可遏,到皇太后那里去哭诉说:“请您告诉皇上,让他允许我归还封国,进宫来值宿警卫,与韩嫣成为同列吧!”皇太后当然不能答应了,但是从此,皇太后便对韩嫣怀恨在心。
      韩嫣因为要侍奉皇帝,而且深得皇帝的宠幸,所以他在嫔妃们的住地——永巷宫的出入也不受禁止。久而久之,他与宫里的嫔妃之间有了奸情。有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皇太后王娡,皇太后勃然大怒,当即派使者赐韩嫣一死。皇上替韩嫣谢罪求情,但是却始终得不到皇太后的赦免。万般无奈之下,韩嫣只得选择自杀。

      (11)汉成帝刘骜和张放
      《资治通鉴》记载:张放是中国汉朝武帝时期著名酷吏张汤的玄孙,宣帝时期大司马张安世的曾孙,父张临,母敬武公主。他是汉成帝的同性情人,历任侍中、中郎将,光禄大夫,曾监平乐屯兵,置幕府,仪比将军。他容貌“殊丽”,性格开朗聪慧,颇得成帝宠爱。“与上卧起,宠爱殊绝。”成帝早年喜欢仿效汉武帝早年,微服私行,往往假称富平侯张放家人。张放娶许皇后的妹妹平恩侯许嘉的女儿为妻时,汉成帝亲自为他主持婚礼,赐甲第,并以皇帝专用的乘舆服饰作为婚车婚服,号称“天子取妇,皇后嫁女”,赏赐以千万数,煊赫一时。

      由于他随从汉成帝一起微行出游,北至甘泉宫,南至长阳五陵,在长安中斗鸡走马,不务正业,前后数年。太后王政君不满,假借灾异的名义让丞相、御史大夫上奏,逼汉成帝贬张放出京。张放被贬为北地都尉不久,就被汉成帝重新召入长安为侍中。太后不得已而亲自出面,贬张放为天水属国都尉。其后数月,日食等灾异不绝,汉成帝找不到借口召回张放,只能不停派使者劳问带信。一年以后,敬武公主生病,张放得以回长安探病。没过几个月,公主痊愈,张放又被贬为河东都尉。不久又被征为侍中、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一年以后,在丞相压力下,汉成帝不得不作出让步,罢免张放,赐钱五百万,遣就国。汉成帝对张放,迫于朝臣和太后的压力,“常涕泣而遣之”。数月以后,成帝崩,张放也“思慕哭泣而死”。

      (20)桓温与郄超

      桓温是东晋权臣,郄超为其心腹谋士。某晚二人同宿,早晨谢安等前来议事,偶然发现郄氏犹在睡帐当中。谢安笑谓:“郄生可谓入幕宾也。”入幕之宾的典故由此而来。

      (21) 桓玄与丁期

      桓玄是桓温之子,宠爱丁期。在宾客聚集的场合,期恒坐玄后,食毕便回盘与之。后来桓玄叛晋,兵败临死之时,期乃以身捍刃。

      (22)张畅与张辑

      南朝宋·张畅爱其弟子辑,临终遗命,与辑合坟,时议非之。

      (23)王僧达与王确

      南朝宋·王僧达与王确是叔侄关系,确年少美姿容,僧达与之私款。后来王确不想保持,将避往它地。僧达大怒,暗中在住所屋后做大坑,欲诱确来别,杀而埋之。事泄乃止。

      (24)沈约

      齐—梁间著名文学家沈约曾经作有一篇《忏悔文》,其中写道,他“爰始成童,有心嗜欲。分桃断囧袖,亦足称多。此实生死牢阱,未易洗拨”。

      (25)庾信与萧韶

      著名文学家庾信与梁宗室萧韶有断袖之欢。韶为幼童时,衣食所资,皆信所给。后来萧韶做郢州刺史,庾信路过,待之甚薄。信“乃径上韶床,践踏肴馔。直视韶面,谓曰:‘官今日形容大异近日!’时宾客满座,韶甚惭耻”。

      (26)元悦

      元悦为北魏宗室,他“为性不伦,俶傥难测。又绝房中而更好男囧色,轻忿妃妾,至加捶挞”。

      (27)李承前与称心

      李承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太宗即位后为皇太子。有乐人年十余岁,美丽善歌舞,承前特加宠幸,号曰称心。太宗知而大怒,收称心而杀之。承前痛悼不已,再加上其它原因,竟至于密计谋反。事泄后见废,在徒所中死去。

      (28)闽主王鏻与归守明

      王鏻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国王,有嬖吏归守明者,以色见幸,号归郎。后鏻得风疾,归郎便与王后陈氏奸通。鏻命锦工做九龙帐,国人歌而讽之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

      (29)明正德帝

      正德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囧淫皇帝,不过其淫并非只是针对女囧色。他宠囧幸八虎、钱宁、江彬,所收义子在百人以上。在淫窟豹房当中,他醉后常会以钱宁的身体做枕头。百官不晓皇帝起居,一见钱宁则就知道圣驾将出了。

      (30)明万历帝

      万历皇帝宠幸十俊,都是年青慧丽的小太监。沉溺其中,以致有朝臣直谏道:“幸十俊以开骗门,此其病在恋囧色者也。”有一次他去万寿山拜谒皇陵,中途还要向一位少年护卫寻些断囧袖之欢。
      31)明天启帝

      天启和正德都是顽童皇帝,不过后者性格暴戾,而天启则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不好女囧色,总喜欢与内监在一起玩耍,又捉迷藏,又划冰床。小说里讲他“日幸数人。太监王安屡谏不听,只得私禁诸人,不得日要恩囧宠,有伤圣体”。

      (32)严世藩

      严世藩号东楼,是明代权相严嵩的儿子,依仗父势为所欲为,玩弄男色。他喜爱名优金凤,“昼非金不食,夜非金不寝”。后来严嵩势败,世藩被杀,金凤便“复涂粉墨,身扮东楼焉”,演得当然会是惟妙惟肖。

      (33)张凤翼

      张凤翼是有名的戏曲作家,七八十岁犹好男色。有一倪生为他所赏,后来此生娶妻而容损,他便用吴语调谑道“个样新郎忒煞矬,看看面上肉无多。思量家公真难做,不如依旧做家婆。”

      (34)袁中道

      袁中道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三袁之一。受时习影响,他“分桃断袖,极难排割,自恨与沈约同病”。“因少年纵酒色,致有血疾。见痰中血,五内惊悸,自叹必死。及至疾愈,渐渐遗忘,纵情肆意,辄复如故。”袁氏的这些表现典型反映了晚明士人的生活态度。

      (35)张岱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其感怀之作《陶庵梦忆》等充分展现了明末社会的淫奢景象。身处其中,张岱在年青时享尽了斗鸡走狗、锦绣肥甘的贵公子生活。他“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骏马,好梨园,好鼓吹”。诸好当中的“好娈童”也就是好男色。

      (36)郑芝龙

      郑芝龙是明代最大的海寇,郑成功的父亲。他年青时曾经靠着面姣色媚而受宠于其他海盗首领,并以此逐渐发迹,成就了显赫一时的海上霸业。并且男色之好在郑氏家族里可能是一种风气,并非郑芝龙一人如此。

      (37)张献忠与李二哇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军首领,李二哇为其嬖僮。二哇美而勇,曾经射伤明将黄得功。后得功将其生擒,笑谓:“闻贼夜卧汝腹上,本镇亦能抚汝,何不速降?”二哇不允,绝食而死。

      (38)孔四郎

      孔四郎是明末北京的一个优伶小唱,与勋卫常守经相得。李自成军队攻占北京后,常守经被杀,四郎报仇未果,自刎而死。清初有人称叹道:“巾帼怀贞犹称士行,况四郎实男子耶?名之义士,谁曰不谊?况今日举世人尽妇女矣,即谓四郎为从一而终之淑媛可也”。

      (39)清乾隆帝与和珅

      和珅是乾隆朝的权臣,他出身一般,但年纪青青就骤然升至高位,因而引起了人们的许多猜测。有一个传说讲乾隆把他看成了自己念念难忘的某妃的转世,从而一见有缘,倍加怜惜,“遂如汉哀之爱董贤矣”。

      (40)清同治帝

      同治之死迄今仍为疑案,有人说他是患天花,有人说是梅囧毒。如是后者,那么在当时的京城风气下,他因狎昵男优而染毒的可能性就值得受到重视。李慈铭是清末名士,其《越缦堂日记》史料价值很高,其中曾经明确记载同治帝是“耽溺男宠”之人。

      (41)陈维崧与徐紫云

      陈维崧是清初诗词大家,他与优伶徐紫云的深厚情谊在清代四处传扬,成为了一段风流佳话。他的《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是同性恋文学史上最具文彩的一首词,内中写道:“六年孤馆相偎傍。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飏。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只我罗衾寒似铁,拥桃笙难得纱窗亮。休为我,再惆怅。”

      (42)林嗣环与邓猷

      清初文学家林嗣环口吃,曾与侍僮邓猷共患难,“绝怜爱之,不使轻见一人。一日宋观察琬在坐,呼之不至,观察戏为《西江月》词云:‘阅尽古今侠女,肝肠谁得如他?儿家郎罢太心多,金屋何须重锁。休说余桃往事,怜卿勇过庞娥。千呼万唤出来么?君曰期期不可。’”
      (43)郑燮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即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他曾明确宣称自己“好色,尤多余桃口齿”。还曾从男色心理出发,主张改刑律中的笞臀为笞背。身为县令,一次不得不对一犯赌美男施以杖责,竟至于差点当堂落泪。

      (44)袁枚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力倡性灵,赋性通脱。凭藉翰林骚客的名士身份,他受到了不少优美男伶的仰慕。年近七旬时他还收了年青貌美的刘霞裳秀才做学生,师徒偕游,重致疑惑。有人认为这是风流本性,有人认为这是好色无耻。

      (45)毕沅与李桂官

      毕沅是清代著名学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状元,官位上做到了湖广总督。他在未第时生活比较拮据,京中优伶李桂官不时予以资佐。且“病则秤药量水,出则授辔随车”。毕氏大魁天下后,桂官便也获得了“状元夫人”之号,成为了与才子相配的特殊的一位佳人。

      (46)杨秀清

      在太平天国当中,天王洪秀全、北王韦昌辉、北伐军首领李开芳等可能都有男风之好。其中反映最集中的人物是东王杨秀清,他的宠嬖有侯裕宽、侯谦芳等。他曾经阉割幼童以供使役,选择其中姿容秀丽者傅粉裹足,着绣花衣,号为男妾。

      (47)邢大

      邢大是直隶(今河北)人,孤贫而貌美,17岁时投靠富人洪大。洪令其畜发穿耳,扮作妇人,对外谎称其妹。后又“嫁”给同里刘六为妻,百般迷惑之下,刘六甘之。忽又声言有狐仙附体,便在乡间为人看香治病。事发,于嘉庆十二年(1807)被处绞刑。这是清代很哄动的一件师巫邪术案。

      (48)张吉

      张吉是福建人,少年时有一总角友,形影相随,恩爱非常。后友夭殂,吉遂依棺而居,每食必旁设杯箸,十余年不离如一日。屋主讼其占屋不迁,官判迁居。吉不得已,只得将契友的尸骨下葬。号泣终夜,自缢墓门。有人就此感叹道:“古来愚忠愚孝,每出于至微极陋之人,良有以也。”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