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02.全新生活 ...
-
一大家子说说笑笑的,很快的就到了枣花村。周庆文独自去了一趟里正家,询问村子里是否有不住人的旧房子出售。
昨天胡大已经跟里正打过招呼了。所以周庆文一到,胖乎乎的里正就带着他去了河边的一处闲置的旧院子,院子占地很大,足足有一亩地大小,容纳周家十九口人绰绰有余了。
原房子的主人是一家姓张的屠户,家中独女招了赘,前几年女婿考上了童生要到县学去读书,便举家搬到县城里去了。
都是诚心买卖房子的,于是没有费多少功夫便办好了过户手续。
经历了长达一年半的逃亡生活,一家人终于真真正正的安顿下来了。
有了房子,就像重新有了根,从此不再是东北边陲小镇上,时时刻刻受战乱威胁的周家村周氏一族,而是安安稳稳过活的枣花村周家了。
“狗儿,你和你媳妇儿领着几个小的先把家收拾收拾,我们去城里采买些东西再回来规整。”周母王氏叮嘱道。
“好嘞娘。”
“知道了娘。”
王氏等人一离开,周家最小的女儿便开口了:“哥~哥~,颜儿好累累,不能做家务了呢~”
周书卿还没来得及开口,王氏的大嗓门就从院门口传了进来。“周颜儿!你给老娘老实点!别老欺负你四哥!”
周颜儿:......
您这耳朵未免也太好了些。
此刻也装不下去了,周颜儿只能撇了撇嘴,老老实实跟着干活了。
温尔雅在现代时动手能力就很强,不仅做菜好吃,在手工方面也很厉害,收纳整理这些细活不在话下的,不到两刻钟便独自将全家的各项物品分门别类规整好了。
帮不上忙的周书卿和只能搬搬东西,擦擦桌子,扫扫院子,以此来证明自己也还是有点用的。
温尔雅指挥着各房的小孩儿们把自己房的东西搬到各自的房间里,年纪大点的周颜儿负责自己房间和周庆文夫妻的房间,温尔雅和周书卿则包揽了剩下的里里外外所有屋子。
等到王氏他们回家,看着焕然一新的院子,都不禁吸了一口凉气:乖乖!这狗儿媳妇儿也太能干了些!
至于为什么不说是其他几个人干的?不好意思,周书卿是个手残,口能言,手不能做。周颜儿则是个又懒又馋的,干起活儿来能拖就拖,剩下的其他几个小辈,最大的就是老大家的大毛,今年七岁,正是个人嫌狗厌的年纪,根本坐不住,消停不下来。
王氏拉着温尔雅乐呵呵的开口:“哎呀,我就说嘛,顾丫头看着就是个好的,瞧瞧,多能干呀,真是把我们家的其他人都比到泥里去了!”
温尔雅:......您可真是给我拉的一把好仇恨啊。
周书卿:我恨我自己,为什么是个手残?
周颜儿:嘿!终于来了个能干的,以后......
“好了好了,夸也夸过了,现在我们说说正事。”一家之主周庆文敲了敲桌子:“我们今天进城把老四成亲用的东西都采买好了,我和你娘还顺道去慈安寺找大师问了问,半个月后,六月二十三就是个好日子,你们俩补办个婚宴,不然没个宴席总觉得不像回事儿。”
温尔雅和周书卿对视一眼,道:“都听您和娘的。”
周家的女人们开始热热闹闹的为婚礼准备着。周庆文带着周老大又开始了当货郎的日子,走街串巷做起了营生。周老二会些木工,进城找了个家具铺子又做学徒去了,每旬才回来两天。一家子都各有各的事情,只有周老三和周书卿作为家里唯二的读书人,被允许不用做工,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
然而周书卿看着家人忙碌而自己却什么都不做,心里怪不是滋味儿的,也静不下心来读书,索性也跟着去给温尔雅她们打下手了。
周老三刚放下书出来松快松快就看到了跟在温尔雅身后屁颠屁颠的周书卿,他立马僵硬的扭头一看,自己妻子的表情果然精彩纷呈,他知道,此刻如果自己不赶紧好好表现,在她心里,自己可能已经抛弃她一万遍了。
“娘子!”周老三疾奔到猪圈旁,大喝一声:“放着我来!”
“我家的天仙似的娘子岂能做这等粗活?幸好,为夫最喜欢喂猪了。”
三嫂陆氏闻言果然露出了一抹羞涩的笑意,用小拳拳锤了一下周老三的胸口:“当着这么多人呢,别这样。”
温尔雅目瞪口呆,看着木讷老实的三哥两口子平日里竟是这样相处的吗?
周颜儿翻了个白眼,悄悄和温尔雅咬耳朵:“四嫂,你习惯就好了,他们每天都这样,三嫂脑子里每天都在唱大戏,三哥更奇葩,总觉得大哥二哥对嫂子好是在点他,想太多了吧,谁有那个闲工夫啊。”
周书卿看看周老三那边,又看看温尔雅和周颜儿,他突然茅塞顿开。
我悟了!三哥是在点我!果然呀,作为一个新手丈夫,我还是太嫩了。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雅雅,你去歇着吧,你今日的活计都被我承包了!”
众人:???
周颜儿:草率了。
温尔雅顿了顿:“...你确定?”
到底是谁给你的勇气?
周书卿重重点头:“嗯嗯!让我来!”
温尔雅想了想,觉得不管怎么样都是眼前这个憨憨大男孩儿的心意,直接拒绝了也不太好。
罢了罢了,不管他做成什么样反正我就只穿那么一次。哎!自己看上的男人,不宠着还能怎么办。
忙忙碌碌的日子过得很快,在临近婚宴的前一天,温尔雅出嫁穿的红衣裳终于做好了,令人想不到的是,衣服样子竟然意外的好看,周书卿也算是对得起自己被扎了个遍的手指了。
婚宴办的很是热闹,即使一路逃难而来花费了不少,周家依旧是有点积蓄的,再加上周家除了周颜儿都是勤快人,所以但也没在周书卿的婚事上吝啬。
王氏是个话痨,一有空闲便东家西家的串门子,在枣花村安家半个月了,早已经把全村的大姑娘小媳妇儿认识遍了,而且周庆文也是个会来事儿的,做走街串巷的货郎生意,性子圆滑的很,村子里的人来买东西总会捎带着送一两个小物件,因此,婚宴当天来的人竟不比在老家时来的的少。
胡大是和里正一起来的,里正家带来了一篮子鸡蛋,胡大提了两斤酒和两包糕点,毕竟周家有两个读书人,里正还是很愿意家中子侄与周家往来的。
男人们在院子里喝酒吃席,女人们带着小孩儿在堂屋里吃。
席间吵吵嚷嚷的,客人们时不时地打趣两句,作为社恐的周书卿只能配合着露出腼腆的微笑,老老实实的被众人调侃。
一想到刚刚三哥悄悄给他传授的夫妻之道,周书卿蓦地红了脸,幸好他喝酒上脸,现在也看不出来什么。
等到晚上送走了最后一位喝的烂醉的客人,周家院子终于安静下来了。
“剩菜明天再热热吃,把院子和堂屋收拾收拾就都歇了吧。”王氏吩咐道。
众人:“好。”
等回屋歇下已经不早了,来到枣花村这段时间温尔雅和周书卿一直都是一间屋子,不过村子里的炕够大,两个人一人一边倒也不尴尬。
可是今天温尔雅却有点紧张,自己本来就对周书卿有好感,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知道自己已经有些喜欢对方了,更不必说今天的周书卿,穿着一套暗红色长袍,高高瘦瘦的像根竹子,原本就白白净净的脸配上这身装扮显得愈发俊俏了。
“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了,周书卿走了进来,他似乎没有喝多,脚步稳当,语言流畅,没有一丝喝多了样子,尤其是他刚刚还去洗了个澡,连酒气都散的差不多了。
周书卿很紧张,他今天还没见过温尔雅的样子呢,她平时不喜欢化妆,说是古代的化妆品含铅,对皮肤不好,不知道今天作为新娘子,点了红妆的她,会是怎样的惊艳呢?
周书卿哆哆嗦嗦的挑起了温尔雅的盖头,温尔雅也几乎在同一瞬间抬起了头。
......
谁也没想到,新婚之夜会是两个红成猴屁股的脸面面相觑。随即二人便都绷不住了。
“噗,哈哈哈哈哈哈...你,你好像红脸的关公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彼此彼此。”
离得他们屋子最近的三房。
“这老四两口子,成个亲还给乐傻了。”周老三抱着妻子翻了个身:“啊,我也想起来我们刚成亲的时候了。”
陆氏脸红了红:“相公...”
夜很美。
有的人重温了新婚之乐,而有的人则是大炕朝天,各占一边。
第二日。温尔雅起了个大早,她今天要给全家做早饭,还要给奶奶邹式以及公婆敬茶。
来了古代半个多月了,温尔雅终于能摸到灶台了。别看王氏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其实她管家很有一套的,日常开销,粮食用量,可以说如果没有王氏平日里的精打细算,周家也攒不下如今的家财,更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
温尔雅做了一大盆疙瘩汤,又烙了几张蔬菜饼,最后热了热昨天宴席剩下的炒菜,周书卿也没有赖床,一直陪在旁边给温尔雅打下手。
等到家里人全部起来了,刚好最后一道菜端上了桌。
“狗儿媳妇儿,你这厨艺可真好,我看以后呀,这厨房的活计我就可以松松手了。”一口暖乎乎的疙瘩汤下肚,王氏感到很欣慰。
周庆文插话道:“我们不是昨日就说好了嘛,以后就叫狗儿老四了,孩子都成亲了,多少给老四留点儿面子。”
“知道了知道了,我这不是叫顺口了嘛。”
早饭吃过以后,大家就又各自去干各自的活计了,作为归属感还没那么强,但是一直在老周家蹭吃蹭喝的温尔雅两人,决定要开始为家庭创收了。
温尔雅记起来周书卿曾说过他会古法制墨,两人便用前些日子王氏给的钱作为创业资本开始了尝试。
首先把桐油燃烧,提取出烟灰,再将烟灰清洗。
“然后呢?”温尔雅看着突然闭嘴的周书卿。
突然想起来重点的周书卿有点尴尬:“放置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