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肖哥,你听说了吗,柳露风要去你们学校了。”
“谁?”
“柳露风啊,我初中那个同学,考上少年班那个,你不是还跟他一起学新概念吗?”
“哦他啊,来呗”
“我都六七年没跟他联系了,最近才知道他申去了你们学校。他好像学计算机,哈哈哈哈果然学霸都喜欢这种秃头专业。”
“以后挣得多啊”
“也是。他去你们学校上研究生。哎,一晃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他最后出国了,清北不香吗。肖哥你不知道,他在他们少班,次次考试都是专业前三,不知道拿了多少奖,保研是妥妥的,怎么就想不开往国外跑呢”
“嗯”
“肖哥,你就不能多回几个字吗,咱们才分开几年,你就开始敷衍我了!你是不是忘了奴家了!!!”
“滚蛋,你都毕业了闲的无聊能跟我比吗,老子还一堆小组作业没做完呢,你一边玩去”
“哈哈好好好,小的滚了,您写着,有空再聊”
“嗯”
肖琰放下手机,视线重新聚焦到面前的代码上,看着屏幕里混乱不清的数据一阵头疼。他只得再次拿起手机发出一段语音“Bryan你这data cleaning是怎么做的,表格里那一堆null放在那里是要干什么,你逗我玩呢?别告诉我你连个na.omit都不会”。这次小组作业,肖琰又不出所料的成了组长,虽然他一点也不想当这几个人的组长。肖琰从小到大都有个毛病,就是不知道怎么拒绝人,他的父母从小就告诉他“吃亏是福,让别人来沾自己的光就是在攒福气”,不过根据他高中和大学的经验来看,这句话就是个屁。但没办法,习惯和脾气一旦养成,想要改掉简直难如登天。从大学第一学期的一节统计课开始,肖琰就被同专业的几个同学“盯上了”,每个学期都要跟他选一样的课,只要一有小组作业他们就来求肖琰要跟他一组,然后耍无赖地说“这代码太难了我们实在是搞不懂”,顺理成章把一切工作推给肖琰。每次肖琰都想拒绝他们的组队请求,但看着眼前几个傻大个迷茫的星星眼又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他偶尔跟朋友抱怨,朋友们也只好安慰他“你就当锻炼了,反正多写点代码报告的也没坏处”。肖琰很无奈。
一眨眼五六个小时过去了,肖琰摘下眼镜揉了揉酸涩的双眼,看着显示屏里终于建好的模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柳露风,想来自己跟他也有快七年没见过面了,不知道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但肯定还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样子。几个小时前跟他磨牙的是肖琰最好的哥们许逸,他跟许逸初中同校同级但不同班,许逸和柳露风却是同班同学。柳露风和他几乎没有过什么交流,除了一起学新概念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其实除了当年小语种A班的同学,柳露风跟谁都没什么交集,但他却不可避免地在那一级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他考上了少年班。
虽然少年班每年在全国也要招几百个学生,但在肖琰出生,生活了十八年的那个小城市,能考上少班绝对是一件值得普天同庆的大事,更不要说柳露风当年的成绩非常惊人。他打败了无数来自北上广深从小金玉堆起来的参试者,脱颖而出以第二名的成绩入选。
肖琰到现在还记得,出成绩的第二天,初三教学楼里挤满了各个报社,广播电台,甚至电视台的记者,对着柳露风还有他的各科任课老师采访了整整一天。后来柳露风的名字甚至出现在了他们这一级一模的英语卷子上,请翻译下面这句话:柳露风持之以恒地学习,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样一个人,居然马上就要成为他的同学,肖琰发自内心体会到了一种名为自豪的情绪,“终于感受到我们大学的名校光环了”。
他打开久已不用的□□,翻到了柳露风的空间,不出所料地看到了自己大学熟悉的logo和offer。肖琰点开图片仔细看了看他的专业:ECE下的计算机科学。这几乎是他们学校除了医学最好的专业,每年从全球也不过招二十几个学生,致力于将他们培养成行业领路人,能申到这样的专业,不愧是当年被几家报社打上天才少年标签的柳大大。
回到对话页面,肖琰犹豫着要不要发一条消息,毕竟在异国他乡见到一个老乡不容易,可他都这么多年没和柳露风说过话了,他甚至不能确定柳大大还记不记得他。踌躇了十几分钟,他还是打了一行字发过去“柳神,我是肖琰,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现在在T大,听许逸说你要来上研,加个微信?”然后附上了自己微信的二维码。大概过了四五天,肖琰收到了柳露风的好友申请。看着对方的微信名:10dimensions,他不由地笑出了声,果然还是记忆里的那个人,连这性冷淡风的微信名都散发着熟悉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