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话是这么说,但第二天终于在门口看到利维时,舒芫还是松了口气。
同时,舒芫收到了翻译姐姐爆料,利维昨天回去一直闷闷不乐,直到刚刚在宾馆门前集合时,才开心起来。
但是翻译姐姐没告诉舒芫的是,利维从回酒店开始,纠缠着自己学着简单的中文发音,前几天那个刚来h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小男孩终于消失了。
其实不说舒芫还真没发现,利维原来这么舍不得她。
毕竟眼前这个褐发蓝眼的小家伙,一看到自己就立马飞奔跑了过来,哪里还见一点不开心的影子?
甚至上一秒舒芫都在怀疑自己昨天是不是想太多,抿着嘴唇就等于不开心是自己误判,自己的逗逗计划对于利维根本就没必要嘛。
不过就这样,两人正式开启了接下来的a城结伴之旅。
七月的a城绝对是炎炎夏日,热气难耐,而大巴上的冷气永远是舒芫的最爱。
但比起一生难得见一次的古迹,舒芫还是在所不惜,热不在怕的。
利维倒是不太知道舒芫的想法,夏天就要多晒晒太阳才是他的想法,何况还在新的国家遇到了好朋友,跟着舒芫去哪他都不会犹豫。
于是,两人就像无法冷静的沸水,激情不断沸腾,就算是休息时间也不放过景点每块转。
太阳公公和热浪都无法阻挡。
整个y和园都被他们跑了遍,舒芫妈妈和大姐姐成为了他们最顽强的后勤。
人声鼎沸的景点,总是少不了特色产品小商贩。
其实舒芫略过了几个小商贩阿姨的安利了,但旁边好多女孩子们的隐形安利舒芫却实在逃不过。
舒芫开始幻想着商贩卖的xx格格里的美丽头饰,戴在自己头上会不会很漂亮。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自尊心在作怪,很想要但却说不出口。
错过了一个商贩,又开始期待下一个商贩的出现。
“舒芫,想要那个头饰吗?妈妈给你买”
舒芫小心思突然被妈妈指出来了,“哼,我才不要,那是小孩子才戴的。”加速走开了。
但一旁的利维却一直盯着舒芫的反应。
看着舒芫气哄哄的步伐,身影也离自己越来越远,利维在原地犹豫了会,“我们去买那个吧 ”还是下定决心拉着翻译姐姐朝着小商贩走去。
选了顶最大最好看的头饰,上面有最鲜艳的花朵。
利维便心满意足拿着头饰就往前面冲去,“姐姐,姐姐!Wait!”
舒芫停下脚步,回头望去,就看到一个小娃娃,像个灵活地小猴子似的,左闪闪右闪闪往自己奔来,手上还带着自己心痒痒想要的东西。
不感动是假的,可是上一秒自己还说不稀罕这种东西的话,让舒芫脸红了。
收还是不收注定是场是场天人交战。
可看着,带着求表扬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小利维。
下定决心,还是别伤他心了吧!
于是微微低头,“那你给我戴上吧?,”顺便遮掩自己躲躲藏藏的眼神。姐姐戴上可真好看。
这是利维此时此刻唯一的想法。
而身边的少女却学着肥皂剧中的大哥大,拍着胸膛,向身前的小男孩打着包票。“利维,你放心,以后我的零食都有你的份。”
许下自己最高的承诺。
看着两人的互动,一旁的舒曼女士和翻译姐姐早就乐开了花,“你们两个一起就这个造型拍张照,好不好?”两个人一对视,立马有了想哄着两害羞的孩子合张影的想法。
这有什么难的,“没问题的,妈妈!”说完,舒芫便一把拉过旁边的利维。
于是相册中永远记下了,一个黑发少女霸气比耶搂着褐发外国“小男友”的瞬间。
不过,诸如上面的有趣互动,在之后的行程中却是屡见不鲜了。
甚至照片都拍了一箩筐。
尤其是在爬c城时,利维本来是听从自己母亲早晨安排,想和舒芫一起坐缆车上去的。
所以,当舒芫在大巴上知道这个安排时,已经克制不住自己了。
秉持着英语不够,手语凑,舒芫勤勤恳恳地向灌输着不到c城非好汉,好汉就该一起脚踏实地地爬c城的想法。
利维看着自己面前手舞足蹈的舒芫,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下一秒就开始感谢自己前天晚上,找翻译姐姐问清楚了明天的行程,并缠着翻译姐姐练习了相关中文。
因为一听到舒芫说出c城、好汉这些能辨别出的关键词时,利维就大概能猜出舒芫这一番解释的目的。
而且比起当不当好汉,利维更在乎和舒芫一起游览景点的过程。
缆车什么的就算了吧,姐姐开心就好。
于是耐心等待完舒芫做完所有动作后,“好的,姐姐。”并乖乖地比了个ok。
就这样,景点中就出现两个跨国小不点,顶着烈日,互相打气,互相擦汗的身影。
小孩子的友谊就是这么简单,不含杂质的感情,却能细水长流。
两人放飞自我,也相互迁就,谁也想不到之前没有丝毫交集的小孩,短短几天能够亲密无间。
也想不到,语言的鸿沟并不能阻挡小孩们进行翻越。
毕竟,谁规定过只有口语才能成为唯一的言语呢?
*
舒芫终于等到了愿望清单无勾可打的那一天了,本来以为实现自己所有愿望一定会很开心。
但是真到了这一天,舒芫突然觉得不是这样了。
完成意味着结束,旅游团的行程要步入尾声,要和现在说拜拜。
两个人都舍不得说拜拜,于是忧伤的大恶魔悄悄跟在两个小朋友的身后,怎么也甩不掉。
时间,怎么能突然过得这么快呢?
小朋友们理解不了,大人们也说不出所以然。
所以两个人在最后几天黏成了麦芽糖,去哪都要走一起,除了不能一起去厕所。
可时间就是最好的解胶剂。
分开的前一天晚上,利维把自己关在了房里,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拿出了笔纸,准备给舒芫写告别信。
想着说不来的话,能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告诉舒芫。
唯一的缺点是,舒芫看不懂。
一切仿佛成了死胡同,语言的巨兽还是吧利维扼住了。
这是利维第一次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够强,不能会中文,只会说英语。
不能和舒芫愉快交流,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永远沟通无阻碍。
想着想着,觉得自己眼前突然升起了一座大山,自己想法永远传达不到,泪水啪嗒啪嗒地不停拍打着白纸,就连离开的不舍恐怕这只能哭给她看:
亲爱的舒芫:
很高兴在我能在a城和你相识,和你一起玩耍的日子,是我最开心的时光。请不要认为我写的话是小孩子,说了就忘的甜话,你是我最喜爱的朋友。
第一次见到你时,我不是故意的。你知道的,我认生。其实我也很想和你一起玩,我也非常开心,这一期盼成了现实。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和你在一起玩耍。我很抱歉,之前还抱怨我妈妈,带我来h国出差,但现在我想,这是我妈妈对我做过最好的决定了。
还有,你说的每一句英语都特别特别好听,但我觉得说中文的你更可爱。也谢谢舒阿姨一路上对我的照顾。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但我保证,这样的情形用永远不会再出现。我一定会学好中文的,以后,我们也一定会再相见的。
Ps:我的邮箱是1226522@yaho.xxx,我的联系电话是xxxxxxxxxx,我的地址是xxxxxxxx。
真诚地
利维
写完,利维还仔细检查了几遍,确定好没有书写错误后,便心满意足地将信装了起来,写了个漂漂亮亮的:仅舒芫看。
但觉得还是不太够,舒芫还是看不懂自己写的东西。
便去立马打了翻译姐姐电话,请她帮忙。
把自己信先口述了一遍,再要姐姐按他说的翻译成中文,一起塞在信封里。
这下舒芫就能看懂了。
利维像是完成了什么大事一样,这下便安心地趟在床上。
“利维,怎么不直接给姐姐看信翻译呢?这样效率更高哦。”翻译姐姐逗利维。
利维却一本正经回答道“信只能给特定的人看,这是写给舒芫的信,所以第一个看到的人必须是她。“”
虽然淡淡的忧伤,充斥在分离前的日子,又因为碍于语言,总是有些话无法从自己嘴里精准表达。
利维如此,舒芫也是如此。
但也并不是不能暂时消散。
就像,此刻的舒芫,开开心心地点着自己宝贝,纠结着该送哪个给利维做纪念。
首先,利维是自己第一个外国伙伴,也可能是最后一个,意义非凡。
其次,利维是自己第一个异性小跟班,让自己满足感蹭蹭的上涨。
最后,自己也挺喜欢他的。
综上所述,舒芫把自己最近最爱、最形影不离的溜溜球挑了出来。
但又想了想,只送溜溜球一个,又太形单影薄了。
于是,悠悠球零食大礼包就横空出世了,自己没吃完的零食都装给利维,也不管等会自己火车上会不会饿,总之喜欢的都送给利维吧。
这下他一定会开心吧,最近几天因为要分开有点闷闷不乐的。
而且对于自己的小跟班,当老大的可不能吝啬。
收拾完,舒芫也累了,便趴在床上呼呼大睡了。
但谁也没想到,最后一天的早上,利维会比旅行团负责人来的还早。
而且利维为了不打扰舒芫和她妈妈休息,利维没有敲门。
他只是呆呆地靠在走廊上,半扬仰着他那毛毛茸茸的小脑袋,仿佛这样眼里打转的泪水就不会因为地心引力滴落下来,但却紧紧地撺着手中的信。
“妈妈,利维没来的话,我们把东西放前台吧。”门里的专属于小女孩的嗓音,愈来愈大了,直到彻底暴露在了走廊。
“利维!555你竟然今天特意起这么早给我送别,快看我给你准备的礼物!”一打开门,舒芫就看到一个奶团子在门口。
说不激动是假的,但舒芫还是生生地把刚刚泛上去的那一股泪水憋了回去。
但却没想到,眼前的利维比自己更直接。
只见奶团子立马变成了粉红团子,速度太快,舒芫还没看清是什么,便只感觉到手里被塞进了纸一样的东西,而且还没来得及反应,利维便黏在舒芫身前不松手了,下一秒便只听到毛茸茸的脑袋下传出抑制不住的抽泣声。
“利维,你和你舒芫姐姐一定会再见面的。”
舒曼轻轻擦拭眼前小男孩的泪水。
舒芫从小到大没见过这种场面,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但下意识地学者妈妈以前安慰自己的时候,回抱住利维,轻轻顺着利维的背。
等利维冷静下来,倒是舒芫主动牵起了利维的手,带着他一起走。
利维坐在前往火车站的大巴车上,看着玻璃外川流不息的车流,一辆又一辆,却始终没有说出早已准备好的那句话勇气。就在这时,舒芫却故意挠了挠他的手,利维深吸了口气,闭着眼睛说道“舒芫,你的联系方式,告诉我,好吗?”
虽然磕磕绊绊的,但总归朝舒芫说出了这一串中文。
“好啊,我写给你。”
舒芫早就观察旁边这小家伙很久了,有啥事不敢做的样子,看着自己着急,这会终于说了出来,最开心的倒是舒芫。
阿拉伯数字,真是万能的语言。
这个数字后面所代表的意思,读小学的他两,不同国籍的他两也看得懂。
以至于不用言语,看着舒芫写完后,两人还能互相庄重地拉了钩。
然后,便自然而然地,重千金的“小钩”变成了不可分开的小手,你握着我,我握着你。
直到站在火车站安检时,舒芫才不得已松开了利维的手。
在这时,手又变成了,隔空挥舞着的文字,传达着最浓厚的不舍之情。
“利维,我们会再见的!要开心哦!”
“byebye,舒芫。”
就这样,舒芫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2007的暑假,将永远定格在去往a城的火车和回到c城的火车上,仿佛从未开始,也从未结束。
结果刚到家不久,舒芫就接到了一通外地电话。
会不会是利维呢?这么想着,舒芫就接起了:
“尼耗?我司利维。”
如果,记忆的线从这里“咔”没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