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府试 ...
-
此次来府城还是赵光正陪考,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吴俊卿,他家派了管家和书童前来。
一行人抵达府城后,率先找到一家离考场最近的客栈。
但这价格真是令人咂舌,也是,府城的物价本就比县城高,现在又正值府试,这家店的地理位置还好,价格这么贵也理所当然。
但赵慎行心疼这个钱,于是他说道,
“爹,这家价格太高了,我们再去看看别家吧。”
赵光正也觉得太贵了,他赞同地点点头。
赵慎行知道吴俊卿不在乎这些钱,于是他便说道,
“俊卿,那我和我爹再去找找别的客栈。”
“好,那我们明天考场见。”
告别吴俊卿后赵慎行便和赵光正离开了。
问了几家后他们终于找到一家离考场不远不近,价格适中的客栈。
“两位客官好,咱们普通上房五百文一晚,中等房不带饭菜是三百文,里面有两张床。
下等房是大通铺,一晚只需一百文。
咱家还有饭菜,有荤有素,一人一顿三十文。”
赵慎行想了想道,“爹,那我们就要一间中等房,不用饭菜?”
“好。”虽然还是有点贵,但和刚刚问的那几家比已经很合适了,这个环境这个价格,赵光正可以接受。
等二人进到房间后,赵光正放下包袱说道,
“慎行,你饿了吧,我出去买些吃食回来。”
“爹,你买几个包子就好,有荤有素我挺喜欢,在买点青菜,明天我带去考场。”
“好嘞,你等着。”说罢便转身离去。
赵慎行走过去打开包袱,里面有换洗衣服,还有一个小锅,调味料等等。
府试要考四天,这四天虽然官府会为考生统一提供食物,但都是硬梆梆的大饼。
一般考生都会自己带些其他食物,再带个小锅,至少还能烧点热水喝。
孙氏和钱氏一听要在里面考四天,生怕他吃不好,装了很多腊肉在里面。
她们又不知从哪听说,每年有好多考生竖着进入横着出来。
跟县里的人打听到那些有钱人家的少爷公子都会带参酒进考场,感觉精力不济喝上一口就能缓过来。
他家是没有那个条件准备参酒,但这二人给他准备了枣酒。
赵老爷子更是不加吝啬的把自己藏着的好酒拿了出来。
这个包袱里虽然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但却承载了全家人的关切与期盼。
赵慎行心里暖暖的,此次府试他必将全力以赴。
不辜负家人师友,更不能辜负自己。
虽然辰时才开考场,但考生们一般卯时便到了。
赵慎行和赵光正到了考场后,看到很多人已经等在这里了,什么年纪的都有。
年龄最大的应该就是那些头发花白的老者,不过最受瞩目的还是年仅十岁的叶歧杨。
“慎行!”赵慎行闻声望去,看来人果然是吴俊卿。
“俊卿。”
两人碰头后,吴俊卿忽然悄声说道,
“慎行,你知道不知道现在已经有人开堵盘了,就压这府案首花落谁家。”
说完他又笑嘻嘻地打量一下好友,“因为你县试压过了段逸兴,现在名气也挺大,还有不少人压你呢。”
这是赵慎行真没有想到的,“你从哪听来的?”
“昨日在客栈,好多人都在讨论到底谁会当上府案首,我听到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叶歧杨。
然后有人说起段逸兴时,你就被带出来了,能认出你的人很少,还有你本身也不爱出风头。
大家都好奇这赵慎行到底是何方神圣。”
还没等赵慎行回话,就听到有人叫他,
“赵慎行。”
二人转头一看,竟是曾经来下过‘战书’的沈逸兴。
沈逸兴走到赵慎行身旁,后者只好回道,
“沈逸兴。”
果然不能在背后议人,这刚说完人家他人就过来了,吴俊卿悻悻想到。
沈逸兴明显不知道说什么,打完招呼后一下便冷场了。
还好到了排队的时候,三人一同向前走去。
看沈逸兴明显想说话但又不知道说什么的样子,赵慎行率先开口,
“沈兄,祝你考试顺利。”
沈逸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话,觉得挺新奇。
他也学着回道,“赵……赵兄,也祝你考试顺利。”
大概是第一次说这种话,沈逸兴说完便快速离去。
吴俊卿在一旁笑着道,“这沈逸兴还挺有趣的,也没他们说的那么傲气。”
对此话赵慎行表示赞同,随后两人也去排队。
考场门后又是士兵检查,科举考试规定考生入场所穿的衣服必须是单层,目的是防止考生在衣服、袜子和鞋子里藏用于舞弊的小抄。
不仅对于衣服有严格的要求,对于考试用品也有严格的规定。
坐垫用单层毡片,卷袋不能有里子,砚台不能太厚,毛笔笔管必须空心。
装水的容器用陶瓷,用于烤火的木炭只准两寸长,烛台要求用锡做,并且只能是单盘的,烛台的柱子必须空心通底。
考生带进考场的糕点等食物都要切开,以免在食物中夹带。
字圈、风炉、茶铫等考试必需的用品,也要经过严格检查,才准带入贡院。
装考试用品的考篮也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编成玲珑格眼,底面如一,以便搜检。
有如此严格的要求还不够,考生入场搜检时,不但要解开头发,而且还要解开全部的衣服,脱下鞋袜。
完全可以说,这种搜检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搜个遍。
虽说现在天气暖和了,但也脱的仅剩一层里衣,有风吹来还是有些冷。
赵慎行抖着身子穿好衣服,他爹给他带了小菜都被剥开检查。
终于检查完毕,他拿着号码牌走向对应的号舍。
还好还好,不是最好的位置但也不是臭号,赵慎行还是挺满意的。
他看了一圈没发现吴俊卿和沈逸兴,那他们俩应是不在这边。
第一场考一天,赵慎行拿过卷子后先是大致看了一遍。
看完后他呼出一口气,还好还好,出的都是他会的。
然后写上身家履历,具体要填写自己的姓名、年岁、籍贯、身体及容貌特征,同时填写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的身份情况及是否过世的履历。
写完这些才看像第一篇考的内容,是《孝经》中的孝治章:‘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
赵慎行先是写在草纸上,一般考生都不会直接写在卷子上,就算你写的再好再标准,只要有一个错字,考官便会对考生的印象大打折扣。
等写完后赵慎行又检查了一遍,检查无误才抄录在卷子上,抄录时特意控制字迹大小一致,间隔一致。
多亏这几年坚持不懈的练字,赵慎行的字已经初具风骨,这字看着笔力险劲,气韵流畅。
第二篇考的是《左传》中的周郑交质篇:‘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
写完这两篇后赵慎行已经感觉到了饿意,他拉动门铃,不一会儿就有人来把卷子收走。
紧接着有小吏来发大饼,赵慎行接过后发现果然硬梆梆的。
他把先小锅架上又倒水进去,在底下把木炭点燃静等。
水开后他又到了点油进入,接着把小菜、肉干放里,煮了一会儿香味便传了出来。
对面有一人一边吃着糕点一点恨恨盯着赵慎行的这里,瞅着年纪不大,但看衣料便知他家境一定很好。
赵慎行回以歉意一笑,但该吃还得吃。
要在这里面呆四天呢,不吃好点怎么考试?
见煮的差不多后又把饼掰开放了进去,就这样就着菜汤饱餐一顿。
赵慎行吃好后眯了一会儿,醒来又去出恭解决一下生理问题,回来接着答卷。
第三篇考的是《尚书》中《商书》中的西伯戡黎篇,第四篇考的《公羊传》中的《文公九年》。
如法炮制写完这两篇文章,第一场就考完了,赵慎行认真细致的检查过后便拉铃交卷。
交完卷可以去院里活动活动,赵慎行决定去院里刷刷锅,顺便在外面做完晚饭,在号舍里属实挺憋屈。
刚才水池刷完锅便看到吴俊卿走了过来,来者一脸生无可恋。
“你怎么了?”
“别提了,我现在已经闻不到任何味了。”
赵慎行一脸惊讶,“你不会抽到了臭号吧!?”
吴俊卿欲哭无泪地答道,“不是臭号,但我对面……对面……”
看他这个样子赵慎行愈发好奇,“对面怎么了?”
“对面那位兄台,他……他有臭脚!”说完后便双目无神的靠坐在台阶上。
赵慎行闻言很是同情自己这位好友,“俊卿,我要煮汤,你要不要来一碗?”
“我现在什么都吃不下去,一想到等会儿还得回去,还要考三天!我……唉……”
赵慎行无法,只能自顾点火烧水。
忽然他看到了段逸兴,招呼道,“段兄!这里!”
段逸兴闻言走了过来,“赵兄,你这是……”
“我要煮汤,你要不要喝一碗?”
“那麻烦赵兄了,我这里也有些糕点。”
然后他看着面色怪异的吴俊卿,好奇道,“这位兄台……”
赵慎行连忙介绍,“这是我的同窗好友,吴俊卿。”
吴俊卿也起身招呼道,“段兄。”
段逸兴回道,“吴兄。”
赵慎行把刚刚吴俊卿说的话有复述一遍,段逸兴听完深表同情。
等菜汤煮好后,赵慎行先是给段逸兴盛了一碗。
吴俊卿闻着香气,不好意思说道,“慎行,我好像又有胃口了。”赵慎行只好给他也盛了一碗。
汤里有菜有肉,还有段逸兴的糕点,这顿饭吃的还挺满足。
晚上睡觉前,赵慎行先撒了一圈雄黄粉、驱虫粉,听夫子说真的有考生被蛇咬到,然后抬着出去的。
看撒完没有遗漏赵慎行才放心躺下,但这样腿伸不直睡的不舒服。
睡不着也要强迫自己睡着,不然怕明天答卷时昏昏沉沉。
刚眯一会儿便听到隔壁传来的打呼声,刚酝酿好的睡意又没了。
大约过了一柱香的时间,赵慎行才渐渐睡着。
但睡的并不踏实,夜里还能听到有人磨牙说梦话的声音。
一夜过去,天蒙蒙亮便听见敲梆子的声音。
赵慎行睡眼朦胧的起来,拍了拍脸颊让自己清醒过来,便起身去院里洗漱。
回到号舍等了一会儿,便看到有小吏来发今日的大饼,早饭简单就着热水吃了半张饼。
吃完后有人来发今天的试卷,这第二场考的是杂文,‘政治苟且,成亡国之因。’
赵慎行先是定好主题,分步骤作答,全神贯注下他都没察觉鼻尖已经微微冒汗。
等写完这篇杂文后才惊觉午饭时间已经过去了,原来没什么感觉,现在才觉得胃里空荡荡的,依旧煮了一锅菜汤泡着饼吃完。
对面那位年龄不大的少年这次是一脸幽怨地看着他,赵慎行只能回以微笑。
过一会儿他拉铃示意要出恭,有士兵带他走向臭号那边。
还没到地方就能闻到那股味儿,赵慎行扫了一眼这附近的考生,一个个面色痛苦,真是……惨不忍睹。
这么说来这次府试还算幸运,既不是臭号,周围也没有臭脚。
赵慎行屏住呼吸快速解决完后马上离开了这里,去臭号走一圈感觉身上都变臭了,更别提那附近的考生了。
回到号舍后,赵慎行把刚刚写完的杂文仔细的抄录在卷子上,等他抄完便拉铃示意交卷。
到院子后,他看到吴俊卿和段逸兴竟在一起,走过去后听他们在聊今天考的杂文。
“段兄写的如何?”
段逸兴明明有些得意,但还得绷着回答道,“尚可。”
第一次见面时,他也是这样一副傲娇的小模样,赵慎行觉得他像一只矜娇的猫。
吴俊卿率先看到赵慎行,招呼道,“慎行。”
没等他接着发问,段逸兴率先说道,
“赵兄答的如何?”
赵慎行想了想,学着他的样子回答道,“尚可。”
吴俊卿在一旁听的想笑,但段逸兴没听出来,还接着话说道,“我也是尚可。”
赵慎行笑了出来,这两天的疲惫微微散去了一些。
等他做起火做饭时,剩下二人已经自发的拿出自己的食物。
因为下一场考两天,明天就不能出号舍了,所以赵慎行在这锅汤里放的腊肉尤其多,自然也更香。
“唉,明天晚上就喝不到慎行煮的汤了,只能吃糕点了。”
段逸兴听完也是一脸遗憾。
赵慎行感到好笑,这两位少爷什么好吃的没吃过,现在眼巴巴稀罕一锅加了腊肉的菜汤而已。
“那你俩今天就多喝些。”
等吃完晚饭他们又回到号舍,赵慎行感觉这两天考下来是挺疲惫,但接下来的策论才是重中之重。
于是他拿出枣酒喝了一口,一口酒下去浑身暖洋洋的,撒好驱虫粉借着酒劲沉沉睡去。
一夜无梦,赵慎行听着梆子声缓缓起身。
等解决好早饭,有士兵来发下今日的试卷。
还是先通读一遍,然后写好姓名履历。
赵慎行发现这场策论考的是关于边关发展的问题,他看后大喜。
因为那本《顾子书游记》里详细描写了河间府的风土人情和所见所闻,而这河间府就在边关!
赵慎行先是仔细想了想书上的内容,又把重点放在通商和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上。
打好大纲后便开始细细描述,从边关的闭塞到放宽政策的好处缓缓道来。
赵慎行越写越精神,一口气写了满满三篇。
这时他才发现后背冒汗了,衣服都透着凉意。
他连忙擦拭干净,生怕自己感染风寒。
但到了晚上,赵慎行还是发现鼻子有些不通气。
他暗道一声糟糕,喝口枣酒后,又把炉子烧的旺些,紧忙躺下睡觉,隐隐约约能闻到自己身上有些酸臭味儿。
第二天醒来后,赵慎行觉得鼻子还是有些不通气,但所幸没有发热。
把昨日写好的策论删减一些,再加以润色,等修改完已经午时了。
做饭时赵慎行发现菜已经蔫了,反正剩的也不多,他就全都加入锅里。
吃完午饭后赵慎行小睡一会儿,醒来后感觉挺清醒。
接下来只要把草稿上修改好的内容抄录在卷子上就行了,抄完后赵慎行拉铃示意交卷。
随后他收拾好东西便去院里等着开院门,赵慎行先是看到了段逸兴,便率先走了过去。
“段兄。”
“赵兄。”
看他脸色不太好,赵慎行关切道,“你还好吗,要不你先坐一会儿。”
段逸兴确实挺不住了,闻言便席地而坐。
两人都没有精力继续说话,就只是坐在那休息,大家身上都有味,谁也别嫌弃谁。
没一会儿吴俊卿也出来了,原来地上坐了两个人,现在变成三个。
梆子声终于被敲响,然后听见有人大喊,“开院门!”赵慎行三人搀扶着向门口走去。
一出院门便能看到很多马车停在那,段逸兴看到了自家马车,“我找到马车了,先走一步。”
“好,你快去吧。”
过会儿他俩也看到了吴家的人和赵光正,两人都被背起,打过招呼便各自回客栈了。
赵慎行在赵光正背上,不好意思道,“爹,我现在可臭了。”
“臭什么,一会儿回客栈你好好睡一觉儿。”
等回到客栈后赵慎行先是叫了一桶水,洗的痛痛快快后才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