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采药 ...
-
天观十六年二月初。
春寒乍暖,冷了有一阵子的天气在今天突然有了暖意。
阳光晒得人浑身骨头都轻松酥软了不少,没有了冷啧啧的寒风,村子里的人也都愿意出来串门溜达,好不热闹。
薛鲤却没有与村子里的人闲聊逗笑的兴趣,今天天气正好,她要去山里采些药。
前几天因为天气不好没办法出门,药房铺子柜台里有几种草药已经不多了,怕之后出现意外,薛鲤还是决定趁着今天的好天气进山采药。
收拾好家里,拿起药篓子和小锄头,薛鲤走出家门,告别众人之后,步行进了山。
薛鲤家是开药铺的,她爹叫薛长明,是名大夫,还是远近闻名的那种,附近哪个村里谁家里有个头疼脑热和骨折伤病的都会第一时间来找薛鲤她爹瞧瞧,瞧过了才放心。
来她家药铺看病的大多都是出苦力的农民和小工,挣得不多,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薛鲤她爹的诊费也是能免就免,一般的小病不收费,真要收费的就是那些从别的药商那儿进来的药材。
乡亲们都知道自己受了薛大夫的恩惠,就想着从别的地方弥补,家里有个什么的新鲜的好吃的都不忘给薛家送一份,这么多年也亏得这个,让薛家这不善交际且都不擅长做饭的两口人没被饿死。
进山的路薛鲤已经走过很多次了,小的时候跟着她爹进山采药,一边采药,一边听她爹说这药材的药理,听的多了,耳濡目染的也学了不少,如今她已经学医出师了,在自家药铺里做个治病救人的女大夫,出门采药也不必再跟着她爹,她自己一个也能进山采药。
“车前草、艾草、山茱萸…”,薛鲤细数着药铺短缺的草药,盘算着进山以后的路线,今日需要采的草药可不少,得提前盘算好最省时间的路线,才能在天黑前下山,不然就看不清楚下山的路了。
她爹这几日出门去邻村看诊,得再有几天才能回来,家里没人做饭,薛鲤可不想自己在山里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还要饿肚子加工药材,凄凄惨惨的。
她心里早就拿了主意,晚上就去村里王大叔那家小饭馆吃汤饼。
王大叔家的汤饼在薛鲤家附近那一带可是一绝,好吃却不贵,一想到王大叔家的汤饼,薛鲤的心思立刻就飞了,王大叔那家的汤饼味道真的是不错,热乎乎的羊汤泡着刚烤出来的饼子,她能喝两大碗。
“欸,不多想,还是先好好采药吧”。
不久薛鲤便稳下心思开始认认真真的采药,采药采的久了什么药材长在着鸠山的什么地方她都摸得清楚。
薛鲤采药的这座山名叫鸠山,离村子不远,就直挺挺的立在村子背后。
靠山吃山,鸠山在此地也算是个名山,风景秀美,山清水秀,鸠山出名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这鸠山深处长着许多名贵的中药材。
平日里进山采药的人的很多,但大多都只能采些一般的草药,跟名贵药材根本沾不上边。进山采过药的都说想采名贵的药材你得有命有胆才行,薛鲤自知自己没这本事,心想还是好好采些普通的药材,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
忙了许久,药铺缺的药材也都找的差不多了,还有几种没来得及找到。
但见天色已经不早了,薛鲤也没想在山中多耽搁,直起身拍了拍衣裙身上的泥土,径直收拾好采药的工具,背起药篓子,就转头按原路下山,计划着下次进山,再找找今日没找到的药材。
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好走些,不过一个时辰薛鲤就到了山脚下,此时天已经暗了下来,薛鲤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暗暗思忖,幸亏提前计划了时间,要不然就要走夜路下山了,那可不安全。
在山脚下歇了一会,薛鲤又重新背起药篓子,朝家里的方向走去,不急着吃饭,她得先把今天采的药放回家里,然后梳洗梳洗,再去王大叔家的小饭馆吃汤饼。
她晌午天大亮时出门,傍晚天完全暗了才到家,此时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烛光,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味,仔细听还能听见一家人的笑声。
薛鲤独自站在自家门口看着眼前黑乎乎的屋子 ,突然觉得有些寂寞,要是能有个人在家做好饭,等着她回来一起吃饭,该多好。
但这人千万不能是她爹,她爹做的饭根本不能吃,也不知道是怎么把她养的这么大的,薛鲤心里想。
“我以后一定要找一个会做饭、收拾家务的夫君,要是长得不错那就更好了”,薛鲤想着,心情慢慢好了起来。
进了家门,薛鲤点燃烛火,一刻也不停就把药篓子里的草药拿出来,摊平放在地上凉晒,打理好药材后,自己又梳洗了一番,换了一身衣服,就重新出了家门朝着王大叔家的小饭馆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