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凌安 ...

  •   大周永德14年,周德帝萧起重用文臣,宦官权力日益增大,百姓的赋税不断的加重,很多百姓难以逃脱赋税,各都城内的流民在不断增加。除皇帝所在的定都,还维持着一片繁华的景象之外,其余各地都出现了流民,渐显萧条之色。
      大周各都成以定都为中心,散状分布,层层向外延伸。其布局也充分考虑到都城和皇帝的安全。
      临安成位于定都西北方,距离定都有八千里之遥,是距定都较远的城池之一。定北侯林铎驻守在临安城内,治理之地渐显繁盛之象。
      林铎是前周兴帝时期的大将,曾随周兴帝征战沙场平定战乱,周兴帝时期,他曾掌握定都三十万兵权,周兴帝病逝后,周德帝继位,开始重用文官,实施一系列削弱兵权的措施。最终林铎30万兵权被周德帝收回,无奈远离定都,成为守望定都的定北侯。林家三代忠臣,林铎也并非没想过向陆羽一样起兵反抗,只是他不想林家的声誉在他这一代毁于一旦,所以他甘愿放下兵权,来这边远之地做一个守卫疆土的候爷。
      定北侯有两个儿子,世子名泽川字易平,是定北侯的长子,他继承了定北候武术绝学,拥有志军的才能,深得将士的军心。次子名漠北,字易安
      据说母亲当年生他时,父亲定北侯正在和匈奴交战,于是便取名为漠北。他继承了母亲年轻时候的风姿,生得一副俊丽的模样,见到他者皆以“七分俊才郎,三分佳人言”赞之,他也如哥哥一般擅长治军,可带兵打仗。
      窗外飞舞的雪花缓缓下落,染白了整个院落,也染白了枝头。屋内定北侯正襟危坐,手里缓缓翻着一本兵书。这时门外一个小兵匆匆跑进屋内,对他行了个礼才缓缓说道:“将军世子的家书到了”,他接过那封信缓缓拆开看了起来:父亲大人亲启,慕罕部已成功击败,其退于离阳河以东,必不轻易再进犯,此行诸顺,父莫忧之,年关将近,吾与弟切思之,遂逐马千里,不日便可团聚。定北候捋了捋胡须,缓缓放下书信,沧桑的脸上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次日,临安城内灯火阑珊,在光影的照应下,寒冷的雪夜显得有几分暖意,义春楼内,一群身着白色素衣,头戴黑色发冠的儒生,正襟危坐侃侃而谈。定北侯广开言路,临安城内,文人志士,皆可畅谈心胸各抒己见。所以每隔三月义春楼内都有一场“义春诗会”,他们不仅谈诗赋词还各抒己见。彼时一位儒生缓缓起身,拱手行礼后缓缓说道:“诸位,今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宦臣执权,我辈当如何?”一位公子道:“宦臣执权,皇室之危,若不除之,必有后患”又一人说道:“其本末倒置也,国之必有患”诸位儒生皆各抒己见,谈论声滔滔不绝。此时,一位身着白色华服,头戴黑色发冠的少年坐于最外侧,脸上的俊朗之气难以掩盖,乍眼一看与那些儒生有着不一样的气魄,他坐于不起眼的角落中,听着他们的谈论,淡淡的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时局动荡,乃国之危也,百姓流离,乃政之弊也,宦臣执权,乃势之落也,此三者之因,皆以社稷为起也,若施者贤明,何故也?”众人纷纷回头,转身看向那位公子,一位儒生道:“公子所言,圣明也,可我一介书生,何为也?”他抿了抿口中的茶缓缓说道:“通诗书者,当可持手中之器,逐贤明之人。”众人听后只得默默感慨。此场争论持续了很久,那位身穿白色华服,头戴黑色发冠的公子却在没有说过什么,只是端起茶杯,默默的品起了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