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穿越 ...
-
甄翎宝胎穿到大周的恒阳公府已有四年了,整日里除了吃就是睡,再有就是和几个姐姐玩闹嬉笑。
四年前甄翎宝在现代因病亡故,可她实在惦念着家里的哥哥弟弟还有奶奶,灵魂就常在人间飘荡,后来鬼差发现了她的存在从地底下上来把她抓到了地府,无奈之下甄翎宝只好乖乖的去投胎了,到了奈何桥的时候发现等着投胎的鬼从看不见的桥头排到门外去,甄翎宝想着有这么多人等着投胎,等排到她的时候孟婆汤都被喝完了,果然排到她前面那位女士的时候孟婆汤就没有了,孟婆让大家等着,她去熬汤了。
奈何桥上的人等了两个时辰都没有等到孟婆,有些鬼都快等得不耐烦了,当孟婆端来汤的时候,有些鬼直接冲上去抢汤喝,这些急着投胎的鬼推来推去,甄翎宝争不过他们反而还被推上了奈何桥,连口孟婆汤都没来得及喝就被后面的鬼催着去投胎。
这一投就投到了大周恒阳公府上。
辅国公府是昔日太老爷甄丛挣下的家业,当年甄丛是个小商人的嫡子,甄丛的父亲有很多妻妾,再加上他父亲宠爱平妻尤氏,导致他母亲曾氏常年受尤氏的气,当年只因曾氏连生五女而未得一子,甄丛的父亲就以曾氏无子为由将外室尤氏娶进门,还纳了八个小妾,那八个小妾到还听话懂事,只是尤氏仗着在外面生了长子和次子就嚣张跋扈地欺负曾氏母女,尤氏怀大女儿的时候,甄丛的生母曾氏得到服侍机会这才怀上甄丛的亲哥哥,曾氏有了嫡子后日子也没好过到哪去,尤氏仗着生有长子和次子就大肆打压曾氏母子,甚至还想把曾氏的小女儿嫁给别人做妾,那年曾氏正怀着甄丛,听闻这消息时气得早产,幸而甄丛天生体质强才能挺过来,甄丛的父亲因为曾氏早产就没敢真的听从尤氏的建议,后来尤氏的四个儿子还和曾氏生的嫡长子争夺家产,甄丛长大后得知母亲和亲哥哥受了尤氏母子的很多气就决定跟着几个庶出兄长去战场打拼,甄丛走的时候,其母曾氏怕他回家后无人伺候便让他带着妻妾同去,留着几个儿女在家给曾氏照看。
甄丛跟着庶兄参军后因几个兄弟学识渊博,足智多谋,功夫又不错,逐渐在军中展露手脚,建国后甄氏兄弟因赫赫战功而获得爵位,甄丛被封为辅国公,其嫡长子被封为世子,后来嫡长子在16岁时因病夭折了,尚未娶妻生子,于是爵位就落到了嫡次子甄励身上,嘉德帝将自己的女儿笠阳大长公主许给了甄励,嘉德帝还为甄丛的嫡五子甄勋和泰安伯的嫡幼女赐婚,甄勋的夫人冯氏就是昔日泰安伯的女儿,两人成婚后琴瑟和鸣,夫妻之间倒也和乐,只是甄勋在婚前就有了两个通房丫鬟,待梁氏进门后就把两人抬为姨娘,梁氏还把自己的一个丫鬟给了丈夫,后来梁氏在生小儿子的时候,太夫人赐了个丫鬟来服侍甄勋,梁氏也从家里找了个丫鬟来服侍丈夫,故此老太太梁氏的丈夫甄勋就有了五个小妾,不过梁氏是纯古代女子并不在意这些小妾,也没有和小妾们吃醋,相反她和丈夫的小妾们相处得很好。
后来,甄丛在不惑之年也因功得封恒阳公,太老爷去世甄丛过世之后,太夫人郭氏就把丈夫的小妾和庶子全部分去了,只留自己亲生的三个儿子还在府中。如今郭太夫人也过世二十来年了,嫡支的三兄弟早已分家,只是辅国公府和恒阳公府还常有来往。
老太爷甄勋和老太太梁氏膝下共有十一子六女,其中有两个儿子夭折了,活下来的九子六女中,老太太梁氏生了三子两女,剩下的六子四女都是老太爷的五个小妾生的,甄翎宝的父亲就是老太太生的长子甄鸿,如今老太爷已经八十五岁了早就把爵位让给长子了,自己本打算和老妻一起过养老的日子,可谁知道甄翎宝的母亲秦氏生了二姐甄翎元后突然想要养孙女,就把长子,次子和五子家的孙女接到身边抚养,因为要养孙女,老太太就把老太爷赶到姨娘屋子里去了,老太爷本以为老妻只养几个喜欢的孙女,谁知道老太太养了一拨又一拨,可怜老太爷至今只能和老姨娘们住。
清晨,甄翎宝早早起床先给老太太梁氏请安,甄翎宝和几个比她大两三岁的姐姐打小就和老太太住的,只是今年这几位姐姐才六岁还没搬出去住,她和姐姐们住在西屋,老太太住东屋,只需要穿过一个长廊就到了老太太的东屋,虽然姐妹几个住在一起,但是很少有人和甄翎宝同来请安,只因平日里几个姐姐都起得比她早,以往姐姐们还愿意叫醒甄翎宝,奈何她实在太赖床了,死活不愿意起来,最后姐姐们再也不叫她一起出门了。
贴身大丫鬟翠果把甄翎宝收拾好,再服侍她用过早膳后就让萍水带她去了老太太的屋子,走进老太太的屋里,甄翎宝发现姐姐们都到了。
九姐翎彤和十姐翎雪正和老太太坐在榻上说笑,甄翎宝给老太太磕头后也坐到老太太身边,老太太搂着宝贝孙女甄翎宝笑道:“宝儿早起可曾用过早饭?”
甄翎宝奶声奶气的撒娇道:“我吃了的,祖母,早上我吃了水晶冬瓜饺,可好吃了”,老太太看着孙女娇憨的样子笑得脸都长出花儿来,说道:“祖母这儿有五碗酥酪,祖母吃了一碗,你八姐吃了一碗,还有你九姐和十姐都吃了,还剩一碗祖母给宝儿留着,想等祖母的宝儿起来吃,谁知道你这小猫儿这样能睡,你八姐都去给你娘请安了你才起,你八姐那小馋猫临走前还想把你那份也吃了,幸而祖母想到我的宝儿才留着,宝儿既然用过早饭了,那酥酪就留着中午再吃吧啊!”
甄翎宝原先听到有好吃的心里正开心,腻在老太太怀里直撒娇,忽而又听到八姐差点把她的点心吃了气得想冲出去找她算账。
甄翎雪看着祖母和嫡妹祖孙和乐融融,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眼里闪过一丝嫉妒,嘴上却娇嗔道:“祖母,十三妹妹来了,您就忘了我和九姐姐了”,老太太一手把她俩搂过去说:“是是是,都是祖母不好,你妹妹一来就忘了我的小九和小十咯”。
甄翎宝看着十姐翎雪,翎雪也回看她,两人越看越觉得对方似乎有股熟悉感,甄翎宝怀疑甄翎雪和她一样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甄翎雪也如此怀疑她的身份,两人互相猜疑却从未公开挑明过,两姐妹都心照不宣地暗中观察对方。
祖孙几人说了一会子话,九姐甄翎彤就带着两个妹妹去给秦氏请安,甄翎宝的母亲秦氏住在正心院,正心院离老太太的寿康院隔了三个院子,姐妹们三人走得有些累。
正心院内有三间屋子,秦氏住上房,东西两房是空的,秦氏的大姐和三妹经常来看望姐姐,为方便姐妹三人叙旧,秦氏就把这两间房做成了客房以供姐妹们住。秦氏的亲孙女甄玉蕙和孙姨娘的孙女甄桃蕙在院子里和丫头们玩耍,忽见甄翎宝三姐妹来了忙蹦蹦跳跳的跑过来拉住她们说要一起玩,甄玉蕙说道:“小姑你怎么才来,我和桃妹等你等了好久。”
别看穿越前的甄翎宝是个奔三的成年人,她内心却还是个小孩,平日里最喜欢和姐姐还有侄女们玩闹,她为人性格豪爽,又是个逗比,所以侄女儿们都喜欢和她玩,甄桃蕙和小姑告状:“小姑,早上八姑说九姑十姑是小懒猪,你就是大懒猪。”
“她真这么说?”甄翎宝要气死了,故意抬高声音问道,两个侄女儿认真地点点头,九姐甄翎彤说道:“小妹,八姐说的是实话呀!谁叫你喜欢睡懒觉”。
甄翎宝堵了口气在喉咙里,两手叉腰,挑着眉毛,瞪着甄翎雪说道:“她也说你啦?又不光说我,你咋还赞同她的话?”
甄翎彤辩驳道:“我,我只有今天起晚了,小妹你是天天睡懒觉。” 甄翎雪帮腔道:“八姐说的的确是事实,小妹你天天睡懒觉,说不是大懒猪恐怕没人信,我和九姐只要今天起晚了”。
甄翎宝被怼得语塞,内心吐槽:十姐,我们好歹也是从同一个地方来的,你不帮老乡说话也就罢了,咋还怼老乡?
两个蕙姐儿缠着姑姑们玩闹,甄翎彤哄着她们说要先去给太太秦氏请安,等请过安后再来找她们玩儿。
进了秦氏的屋子,甄翎宝还没给秦氏请安就听到一声嘲笑:“哟!大懒猪起来了?”
声音甜美稚嫩,就是说出来的话不大好听,从刚才进院子起甄翎宝就憋着股气,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时就爆发了,甄翎宝大声辩驳:“我才不是大懒猪”。
坐在贵妃榻上的秦氏有些恼小女儿的懒惰,说道:“你姐姐说你是大懒猪还真是说对了,天天要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谁家孩子像你这样的?”
甄翎宝这次真的没话说了,心里更气胞姐的取笑,三姐妹给秦氏请安后甄翎宝坐到了秦氏的右手边,八姐甄翎琰扯着秦氏的左手撒娇,九姐和十姐坐在下面。
九姐的生母卢氏和十姐的生母孙氏站在旁边捧茶捧果,甄翎宝的父亲有五个小妾,这两位只是其中之二。
甄翎宝穿越到大周恒阳公府已有四年了,对父亲甄鸿的妻妾都有些了解,正妻秦氏乃是忠平伯的嫡次女,她为甄鸿育有四子五女,其中嫡长子甄焱政已经娶了辅国侯的女儿宦氏为妻,且夫妻两生有一女一子,嫡五子甄焱华年方十八岁,尚未娶妻。嫡九子于幼年夭折,嫡十五子甄焱榕今年才六岁。
秦氏的五个嫡女中,嫡次女甄翎元已经嫁给安国公府嫡长子韶郝为嫡妻,她在几年前已经育有一子一女,如今又怀了一个,算算日子也快要生了。
嫡三女甄翎金最让母亲头疼,她今年已经二十岁了也还没说个婆家,这个年纪在现代还不算太大,可是在古代,二十岁未嫁的女孩就是大龄剩女了,不是说秦氏不为女儿相看人家,而是甄翎金要求太高,定要寻个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好郎君,可是豪门贵族人家的子弟在婚前都会有一两个通房丫鬟,按照规矩来,嫡妻进门生了子之后是必须要给通房丫鬟一个名分的,不然别人就会说这个嫡妻不贤惠,秦氏苦口婆心的规劝女儿,甚至还拿父亲甄鸿举例,甄翎金却死活不听话,油盐不进,她还说若是寻不到这样的人她宁可去当尼姑。
更让秦氏头疼的是十四岁的嫡五女甄翎玉大有向她三姐学习的样子,嫡八女甄翎琰和甄焱榕是一对双生姐弟,今年也是六岁,嫡幼女就是甄翎宝本人。
说完了甄鸿的嫡妻秦氏和嫡子女,再来说一说甄鸿的小妾庶子女们。
大姨娘孙氏是甄翎宝父亲甄鸿的婚前通房丫鬟,孙姨娘为甄鸿生了两子两女,当年秦氏嫁过来后七八年不曾有孕,吃了多少药也不见效,看着其他房里的叔伯们都有了儿子,独他们大房还没一个子嗣,别说儿子了就连一个女儿也没有,为了大房的子嗣着想,秦氏就给甄鸿的两个通房丫鬟开了脸,谁知大姨娘孙氏有孕后,过了半年,秦氏竟然也有了身孕,这在当年可是恒阳公府里破天荒的大喜事,多年不见一个蛋的大房一下子就有了两个孩子,府中所有人都以为大姨娘会生下庶长子,而秦氏的儿子却只能占个嫡字了,谁知头年大姨娘生下庶长女甄翎初,翻过年后秦氏生下嫡次女甄翎元,两人都没能生下儿子,府里有不少人开始觊觎大房的爵位了。
然而在甄翎元两岁半的时候秦氏又怀了孕,过了一个月,孙姨娘也再次开怀,十月怀胎过后秦氏生下了嫡长子甄焱政,嫡长子刚过完满月,孙姨娘也生下了庶次子甄焱瑞,甄鸿有了儿子之后那些个觊觎大房爵位的人都不敢再动了。
孙姨娘的儿子甄焱瑞年满八岁的时候,她又生下第三胎,这胎也是个男孩,名唤甄焱霄,他今年十七岁在家排行第六,按道理来说甄焱霄这个年纪应该在书院读书的,只可惜他身来体弱多病,常年吃药,甄鸿看六儿子身子骨确实不大好就没让他跟兄弟们去书院读书,只为他请了个先生在家教他。孙姨娘还有个排行第十的小女儿甄翎雪,甄翎雪今年也才六岁,身体倒也康健。
二姨娘姓吴,也是甄鸿的通房丫鬟,吴姨娘生有两子一女,其中有个排行第三的儿子夭折了,她只剩下庶四女甄翎杏和庶七子甄焱吉这对儿女了,甄焱吉今年十六岁还在外读书,吴姨娘倒也不怎么担心儿子,只担心女儿,甄翎杏今年也是二十岁了却还没说个婆家,甄翎杏跟嫡姐甄翎金从小一块长大,两人志同道合,都想找个能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好郎君,可正如前面说的,古代哪有这样的好郎君啊!即便是有也是稀缺物种,凭什么就能让这两姐妹遇到呢!为此吴姨娘也常劝女儿将就着些,可甄翎杏也说了若是没有这样的人她就和三姐一起去当姑子,吴姨娘每次和女儿说这件事就哭得稀里哗啦。
三姨娘方氏是秦氏的陪嫁丫鬟,秦氏怀嫡长子甄焱政的时候就把她给了丈夫甄鸿做妾,方姨娘生有三子两女,除去早夭的庶四子外她还有一子三女,剩下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儿子名唤甄焱珏,是甄鸿的第八子,三个女儿中最大的才十一岁,最小的是对双胞胎,年仅五岁,方姨娘的三个女儿分别排行第七、第十一和十二。
四姨娘卢氏生有两子两女,她原是京城布商文家四老爷的正室,只因她的丈夫英年早逝,卢姨娘忍受不了守寡的日子便舍下一双儿女,毅然决然地进甄府做妾。卢姨娘进府后接连生了两子两女,分别是庶六女甄翎薇,庶十子甄焱琮,庶九女甄翎彤和庶幼子甄焱笠。另外一提,卢姨娘的小女儿翎彤和小儿子焱笠是一对双生姐弟,当年这对姐弟出生的时候卢姨娘可是春风得意,时常到别的姨娘屋里炫耀,不过很不巧的是,在卢姨娘生龙凤胎的前三个月时,秦氏已经生了甄翎琰和甄焱榕这对双生姐弟,卢姨娘的龙凤胎再娇贵也比不过秦氏生的这对。
五姨娘红氏有个十岁的儿子甄焱寿,红姨娘本是甄鸿的同僚郑大人赠送的,听说红姨娘在前夫家生有一女一子的,因她生得貌比天仙,故在郑家时很得宠,再加上又有一女一子傍身,那郑大人的夫人时常妒恨她,时不时对红姨娘挑刺打骂,红姨娘想着自己有一双儿女要养,也就常忍着委屈不与他人说,本以为她只要忍一忍苦日子总会过去的,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郑大人为结交甄鸿,故想送个美人与他,以表心意,郑夫人借此机会怂恿郑大人将红姨娘送过来,原本郑大人是舍不得红姨娘的,可郑夫人时常以前途为由规劝郑大人,于是郑大人一狠心就舍了红姨娘,红姨娘离开郑家时有万般不舍,她不是不舍得郑家的锦衣玉食,而是舍不得留在郑家的那对儿女。
红姨娘进了甄府后常思念儿女,又怕自己被再次转送,故而红姨娘在府中不敢多走一步,不敢多说一句话,即便后来有了庶十一子甄焱寿,她也是一如既往地小心谨慎。
今日本该是方姨娘在秦氏屋里当差的,只是她的两个小女儿生了病,她忙着照顾女儿没能过来,于是就找孙姨娘换班。
孙姨娘恭恭敬敬地给秦氏和姑娘们端茶倒水,她的小女儿甄翎雪在这里和秦氏说笑,母女俩却没能说上一句话,等秦氏遣散众人后,甄翎琰拽着胞妹和小九出去找两个侄女儿玩了,本来还想叫上甄翎雪,谁知她说自己想去看望生母就不打算去玩了。
甄鸿的姨娘们住在正心院后面的西南院,院子里有五间上房,正对着院门的是孙姨娘住的上房,东西两边各有两间房,东西两边的房屋分别以“东南西北”四字为名。
孙姨娘在哄摇篮里的亲孙子入睡,甄翎雪坐在檀香榻上和孙姨娘小声说话,“姨娘,六哥什么时候能娶到嫂子啊?”
孙姨娘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女儿小点声,孙姨娘生了两子两女,大女儿在闺中排行第一,早就嫁给了镇山侯的嫡子且还育有一子两女,如今她又怀上了第四个孩子,大女儿的婆婆生了三子两女,可活下来的就一子两女罢了,故而镇山侯夫人对儿子儿媳很是爱护的,所以大女儿的日子过得也算如鱼得水,二儿子甄焱霄也娶了昌盛侯的嫡次女宣氏为妻,夫妻二人所有一子一女,两个月前儿子得了泉州的官职,他带着三个妻妾上泉州赴任去了,留下一对孙子孙女给孙姨娘照看,孙姨娘的小女儿甄翎雪生得机灵,为人又懂事体贴,孙姨娘的儿女争气,故而在恒阳公府里孙姨娘过得算不错了,孙姨娘也没太多的烦心事,只有小儿子最让她操心的。
孙姨娘的小儿子甄焱霄从小体弱多病,是个常年靠吃药续命的人。
现如今甄焱霄已经十七岁了,普通人家的孩子在这个年纪都开始找亲家了,可因为甄焱霄身体太弱,很多人家都不愿意把女儿嫁过来,孙姨娘常为此事发愁。
孙姨娘叹气道:“唉!你六哥哥身子不好,只怕是难给你找个嫂子了。”
甄翎雪看着孙姨娘忧愁的神情不禁可怜天下父母心,她本是二十一世纪某公司的女白领,在现代她事业有成却原生家庭不好,父母重男轻女只在乎哥哥,他们为了给儿子娶老婆打算把她卖给五十岁老男人做老婆,好给宝贝儿子换到彩礼钱,幸而甄翎雪本人够明智,直接和父母断绝来往,打死都不会再回老家了,后来她在一家上市企业做白领,好不容易才赚到买房的首付,生活正要步入正轨时一场意外夺去了她的生命。
甄翎雪在地府投胎时也遇到奈何桥上满是急着投胎的鬼这类问题,她刚拿到孟婆汤,犹豫着要不要喝下去,因为她害怕下次投胎还遇到重男轻女的父母,正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后面的鬼推了她一把,把她的汤弄撒了,拥挤之间她被鬼们推上了奈何桥。
甄翎雪再次醒来时她发现自己投到了古代,心中在滴血啊!古代可比现代还重男轻女,她很害怕又遇到重男轻女的父母,将来可能还会被父母出卖,再加上她还是个庶女,在古代嫡女尚且有可能不被看重,更不要说她一个姨娘生的庶女了,可通过后来的观察,甄翎雪发现甄家对女儿们还算比较好的,至少没有为了儿子就出卖女儿,父亲甄鸿对每一个儿女的婚事都是仔细斟酌后才决定的,不会随便就为儿女定下婚姻。
而嫡母秦氏也不是个喜欢针对姨娘庶女的毒妇,秦氏虽然没有把庶子女当亲生的看待,可也没有苛待,她的姨娘孙氏是个温和的女子,孙姨娘对甄翎雪没有像前头的三个儿女那样好,可也是很爱她的。
甄翎雪在现代没能感受到父母之爱,倒是穿越到古代后才有了被父母疼爱的感觉。
穿越之后,甄翎雪觉得自己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她没有穿到穷人家去受苦,而且还有了疼爱自己的母亲,不幸的是她的母亲只是个姨娘,她只是个普通的庶女,在大元朝重视嫡出,轻视庶出的情况下很多庶子庶女只能看嫡母的脸色过日子,若是有个负责人的好爹,庶子庶女就能好过些,若是爹不负责或者没本事,只要嫡母是个好人,庶子庶女倒也过得去,若是爹和嫡母都不好,那庶子庶女只能被嫡母磋磨了。
甄翎雪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她虽是庶女,生母的性子又软弱,好在亲爹有本事,嫡母也不大管庶子庶女的事,她也算过得不错了。
孙姨娘和甄翎雪说了一会子话,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句:“四姑娘,你且听姨娘说几句话吧!”那被称为“四姑娘”的女孩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说道:“姨娘,三姐姐还等着我呢!我先走了。”
孙姨娘掀开帘子的一角,向外望去,只见吴姨娘怒容满面,她站在房门口直跺脚,眼睛瞪着“四姑娘”离去的背影。
不多会儿,吴姨娘径直来到孙姨娘的屋子,孙姨娘忙让丫鬟把甄翎雪抱到里屋去,自己在堂屋招待吴姨娘。
甄翎雪扒着门缝偷窥,她想知道吴姨娘是不是又来诉苦的,果不其然,吴姨娘一坐下就哭自己命小福薄,吴姨娘边哭边抹泪,说道:“孙姐姐,你说我怎么这般命苦,我生了三个儿女,三爷没了,我就剩四姑娘和七爷了,我好不容易将他们姐弟两个拉扯大,如今却一个个的都不孝啊!我怎的这般命苦,我到羡慕姐姐好命,姐姐的大姑娘嫁给安国公府嫡长子为正室夫人,二爷也娶了昌盛侯的嫡次女为妻,还给姐姐生了一对孙子孙女,姐姐是熬出头了,可怜妹妹我这双儿女的亲事还没个着落”,吴姨娘一面说,一面泪眼横流。
听吴姨娘提起大姑娘和二爷,孙姨娘眼里满是骄傲,然而嘴里还得宽慰吴姨娘:“妹妹莫要哭了,四姑娘还小呢!也不急于这一时啊!况且她上头不是还有个三姑娘在么?前儿我听老爷说七爷的功课极好,想来七爷将来定能考取功名,等七爷考了功名回来,四姑娘做为他的亲姐姐自然身份上水涨船高,到时还怕没好人家不成,妹妹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快把眼泪擦一擦,莫要再哭了”。
吴姨娘啜泣地说:“四姑娘都二十岁了,还没个婆家,七爷才十六岁,等到七爷考取功名时只怕四姑娘都老了,四姑娘头上有三姑娘又如何,三姑娘是嫡女,哪怕她一辈子不嫁人也有老爷太太和大爷养着,四姑娘有什么?她只有个丫头出身的姨娘和年幼的弟弟,若是她三哥还在,我也不愁这些事,大不了将来分了家,我带着她和三爷出府过去,四姑娘是三爷的亲妹子,俗话说长兄如父,且我们三爷小小年纪就文武双全,虽比不过大爷和二爷,可好歹也是个栋梁之材,若有他在,定能护着四姑娘和七爷,四姑娘不管多大也能有个依靠在,可怜我的三爷才活到九岁就没了,可怜四姑娘没个依靠,七爷又还小,将来姐弟两个指不定谁靠谁!”
甄翎雪看着向孙姨娘诉苦的吴姨娘,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穿到古代来她虽有了爱她的母亲,可这也是古代啊!在这个时代的女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能通过嫁人来改变命运,嫡女的母亲再怎么说也是正室,正妻可以在自己儿女的婚事上有点话语权,可庶女的母亲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妾,妾室对自己的儿女婚事是不能有任何干涉的。
庶子女的婚事只能由父亲和嫡母做主,若是父亲有良心到还好些,若是父亲没良心,嫡母又是个冷眼旁观的人,那庶子女的婚事绝对不会好到哪去,庶子尚且还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庶女却只能靠嫁人,俗话说女子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第一次投了个好胎,第二次也不会差太多,只是第二次投胎没投好,哪怕女子出身再好也是白搭。
甄翎雪为自己感到可怜,身为庶女就是身不由己,可她不甘心被人操控命运,她决定要为自己的将来搏一搏。
吴姨娘哭了一会子才渐渐好转,坐了一下就回自己屋里去了,送走吴姨娘后,孙姨娘的丫鬟小络子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一面跑,一面喊:“姨娘,姨娘,不好啦不好啦!”
五位姨娘听到外面有人喊,都忙出来问是何事,小络子跑得太激动了,现在还在踹气,孙姨娘听到小络子说“不好啦”,害怕发生了什么大事,就忙问她,小络子跑得太快了,一面踹气,一面结结巴巴说了几句话:“姨娘,姨娘,九、九、九、姑娘落水了,在,在后花园,桃姐,桃姐儿在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