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王医生的外甥 ...
-
第二天便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夏小芸起了个大早包粽子,一会儿楼下忙起来估计会到很晚,除了早上好像也没有其他时间可以包了。
正巧季思旋今天也起的很早,她已经可以自己扶着墙慢慢走了,等她洗漱出来夏小芸已经给她煮好了早餐,她一边吃一边看妈妈包粽子。
夏小芸因为常年开店做生意的原因所以从来不睡懒觉,季民在妈妈的影响下也不会起太晚,她刚刚看了时间才七点多,不用问,爸爸肯定已经下楼开店去了。
乡下人都起很早,很多偏远地方的人,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驮着自己种的菜,自家的大米或者农家鸡蛋,走路到镇上卖,集市上早上六七点就已经很热闹了,所以家里一般六七点就要开店了。
不过近些年大家生活都有变好,大多数人都能坐上公交车到镇上了,季思旋的家,刚好在车站边上,其实说是车站,根本也算不上,就圈了一块空地,立了一个牌子,公交车私家车都定点在这里上下客人,上下完客人车就得立马开走。所以这里人流量算是比较大的了,很多人坐车回家前都会去她家买东西。
每逢这种小长假,在周边县市工作的年轻人都会回家,小镇上人来人往也特别热闹。以前这种节假日季思旋肯定是要在楼下帮忙的,偶尔会和刘阅去逛下集市买些小吃,想到那些小吃,她突然觉得还有些馋,这次回来因为脚受伤,医生特地说过不可以吃辛辣油腻的东西,说不利于骨头生长,所以她一次也没有吃到。
等她吃完早餐夏小芸已经包完粽子了,煮了满满一大锅在炉子上,然后她就赶紧下楼去了,让季思旋看着点火。其实他们一家三口根本吃不了这么多粽子,应该是要给外公外婆那边带一些。昨晚听夏小芸说外公外婆好像是今天到家,她也忘了是几点。
季思旋的外公外婆以前也不是小镇上的人,听夏小芸说住在很远的乡下,交通很不便利。外公年轻的时候是榨油厂的技术工人,后来榨油厂倒闭赔了工人一笔钱,外公和几位工友拿着赔偿款到镇上来开厂单干,那时候外婆刚生下大舅不久,便独自留在乡下。
以前听季民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己做点小生意是非常难的,外公他们的榨油厂只能算是个小作坊,又没有什么背景,自然效益很差,没多久就倒闭了。外公经历的这两个油厂都是桐油厂,以前的老百姓都是用桐油点灯照明,市场需求大,后来很多地方都通了电,自然需求量少了。
外公历经两次工厂倒闭,开始做起倒卖桐子的生意,每天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去收桐子,累计到一定量之后再拖到城里去卖给收购的人,那时候交通基本靠双脚和牛马这样的牲畜,做什么都特别不容易,有时候运气不好去到城里收货的人收满已经走了,浪费时间不说,人还辛苦。
那时候的桃家湾也是很穷很穷的地方,人们生活所吃的油基本是猪油,而且一大家子人一年只有一小盆油吃,菜籽油在他们镇上还很少见。那几年外公走遍了相邻三省十几个县市,见到了不少好东西,其中有一个就是菜籽油。
长江流域本就是油菜花特别容易生长的地方,很多城里的人早就吃上了菜籽油了。做惯了榨油厂的外公又萌发了做菜籽油的想法,可是家里穷的根本拿不出钱来。外公先是孤身一人去了省城考察,参观了几个菜籽油厂,越发坚信了要做这个的年头,可以一打听那昂贵的机器却让外公犹豫了。
那个时候夏小芸已经四五岁了,外公去省城回来带了不少好吃的零食回来,给她和大舅高兴坏了。本来外公听到机器这么贵有点想放弃的,可那个厂长却告诉他现在国家鼓励创业,大力支持个体户,让他去村里贷款试试,外公高兴的回到村里,跑了村政府和镇政府,可人家表示根本帮不上,说那些好政策还没实施到我们这乡下来。
外公回家后考虑了整整一夜,最终和全家决定卖掉家里的牛和所有值钱的东西,压上所有家当大干一场。县城的场地太贵他们租不起,就决定租在镇上,找了一个很旧很破的仓库,隔了几块板子做临时的房间,就这样干了起来。
榨油厂是很辛苦的,开始也赚不到什么钱,那临时的房间一住就是十几年,夏小芸从几岁开始就住的是塑料棚子屋,一直到她高中毕业回家外公才买了地建了自己家的新房子,地下室和一楼还是做榨油厂,二楼是一家人生活居住的地方。外公一辈子都在和油打交道,现在年纪大了和外婆一起去了省城,大舅在那边买了房定居,外公外婆帮忙照看表弟表妹。
这些家里的老历史季思旋听夏小芸说了很多遍了,偶尔听到一些很艰苦的事情还是会忍不住红了眼睛。
想着粽子应该煮的差不多了,季思旋半步半步的挪到了厨房,挑了一个放在盘里,用筷子从中间戳开,确认是真的熟了才关上了火。然后又开始无所事事起来,也不知道外公外婆几点能到,打个电话问问。
没人接。
老人年纪大了经常忘记带电话或者不小心调成了静音,外公这几年从来就没用过手机,和外婆形影不离,打外婆电话就能找到外公。夏小芸说这次假期短,本来大舅都不让他们回来的,可是外婆听说她脚摔了,坚持要回来看看,外公外婆是真的很疼她的。
吃完早餐又有点犯困,季思旋想睡个回笼觉,就直接在沙发上睡了。
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她还梦到自己在地里面打猪草,满山都是猪草,她可开心了,正开心着就听到有人叫旋旋。好一会季思旋才被叫醒,清醒过来才认出来外公外婆,她激动的坐了起来,起太猛还有点晕。现在十一点多了,估计路上有点塞车。
其实她小时候从来没打过猪草,家里更是没有养过猪,大概是听夏小芸念了太多次,不免带入了梦中。
外婆心疼的看了看她的脚,说中午给她炖猪脚吃。季思旋很喜欢吃外婆做的饭,小时候经常去吃。外公坐了一会就说楼下很忙,他去楼下看看要不要帮忙。季思旋就陪着外婆做饭去了。
外婆说早上六点多就出门了,路上有点塞车就这么晚才到。季思旋想起她打了很多电话都没人接,外婆很惊讶的表示都不知道她打了电话,说路上好多人打电话,搞不清楚哪个是她打的。
她帮外婆检查了手机并没有静音,想着应该是自己刚挂了电话就有其他电话打进去。
吃完午饭外公外婆都在楼下店里帮忙,季思旋也不想一个人在楼上待着了,也跟着到了楼下,给安排了最舒服的位置坐在收银台,和夏小芸一起收钱,虽然现在都流行手机支付,但很多农村老人都不怎么会使用,还是坚持给现金。
其实这么个小超市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帮忙,小琴姐负责散货区的装袋打称,季民负责大货区,很多老人找不到自己要的东西,还是需要有个人帮忙拿的,外婆就四处看看有没有人顺手牵羊,在乡下地方这种事情还是很常见的,大东西不拿小东西损失不少。外公做的事情就多了,哪里需要哪里去,偶尔遇到老熟人就和人家聊两句。
很多货物季思旋不熟悉价格,动作也慢,基本上帮不上太大的忙,多半时候就在一旁发呆。四五点的时候,店里就不怎么忙了,夏小芸说去街上买菜,外婆和她一起去了。店里就小琴和爸爸也能忙得过来,那些远地方的人来得早回的也早,不然到家都天黑了。
季思旋早已掏出手机打起游戏来,快打完一局的时候几张钞票递到她面前,于是游戏也被迫提前结束了。
“旋旋,找一下零钱。”季民的声音在头顶想起来。
她默默放下手机接过爸爸手里的钱,一边打开抽屉一边问找多少,然后听到爸爸说五十,接着又马上听到另一个声音说“不用,二十就好了。”
季思旋这才抬起头来看,居然是沈熠辉。
她有片刻的愣住,但一旁季民的声音连续说着五十五十,她回过神赶紧从里面抽出一张五十元的整钞递给了爸爸。季民接过后塞给了沈熠辉,可以看得出沈熠辉有些无奈,但最后还是接了钱。
末了季民还亲自送了他出去,季思旋顺眼看过去,两人手里无外乎也是拎的牛奶礼品之类的,他黑色的车就停在路边,季民把东西放在车上,一直等沈熠辉车开走了才走进来。
我爸和沈熠辉这么熟?这么热情?季思旋一直盯着他们看,心里觉得奇怪。
不过这一次沈熠辉没和她打招呼,她也没说话,两人就像陌生人一样。
“这小伙子长的还挺俊的了···”
季民一走进店里,还不等季思旋开口八卦,一旁的外公就先开口了,爸爸听了笑了笑说“您猜猜他是谁?”
外公想了一会说“猜不着,看不出像谁。”
“他是王医生的外甥···那···”
“王医生,哪个王医生?我们镇上的王涛青医生?”季民一句话没说完就被外公激动的打断
“可不是,您想想他是不是和王医生有那么几分像。”
季民也随着外公激动起来,说话的声音都提高了几分。
“哎呀,是他的外甥啊,长这么大了,你这么一说是和他老舅有几分像了···”
他们说的王医生就是桃家湾镇上医院的医生,是个人品医品都很好的医生,镇上的人基本上都认识。在季思旋上高中的时候,爷爷突发脑溢血,情况非常危险,镇上的医院根本就不收,王医生刚换了班准备下班走的,知道情况后立马帮忙联系了他认识的一个医生,是市医院里很出名的一个脑科医生,大伯他们赶紧把爷爷送去了市里面,最后才转危为安。
不过爷爷后来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在她大学的时候瘫痪了一年多,不久还是走了。季思旋的奶奶原本身体还比较硬朗,但爷爷走后就开始消瘦,过不到一年也去世了。
外公和季民的对话一直持续到吃晚饭,他们从王医生的外甥聊到王医生,然后在饭桌上还继续着。
晚上一家五口吃个团圆饭,小琴姐六点多就回家了,楼下店面的门给拉了一半,表示无人在但未打样,周边的熟人都知道他们住二楼,只需要在楼下大喊两声便能听见。
夏小芸听了一会儿就明白他们说的是哪个王医生,也顺利加入了话题,不一会外婆也打开了话夹子,就只有季思旋一个人沉默不语埋头吃饭。
“王医生他们在市里买了房了,听说小孩去城里上学,就干脆买房了。”夏小芸开始八卦起她在店里听到的各种八卦,还别说,她的店可真像个情报收集站,镇上的大小消息都能很快知道。
“哎呀呀,干医生可真是赚钱啊,城里的房子说买就买了啊。”外婆和妈妈一样八卦。
“谁说不是了,医生在哪里都吃香。”
“你还好意思说,高中毕业让你去念医护你不去,你要是听了我的,现在不也城里买房了。”
外婆很快把矛头引到了夏小芸身上,外公和季民都不开口了,这大概是外婆心中一大遗憾吧,因为季思旋都听到外婆提了很多次。
在九十年代初,镇上的人能念到高中都是文化人了,大学生更是少见。外公从搞个体户起就被很多人看不起,家里出了一个高中生是他最骄傲的事情了。后来赚到钱了,又被亲自带出来的徒弟抢走了生意,镇上从唯一一家垄断的榨油厂增加到四家,外公家的生意一下子淡了很多。
夏小芸高考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外公外婆愿意花钱让她继续念,但是她不愿意,她知道家里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富有,坚持不再念了,回到镇上和外婆一起做生意。那一年,外公家买了地盖了新房子,用的是原本准备给妈妈上大学的钱,外婆一直觉得心中愧疚,没有坚持让妈妈继续上学。
“我觉得我现在挺好的啊,我去城里买房干嘛,过不惯那日子。你们在哥那边住着不也三天两头想回来。”夏小芸无所谓的说道,她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今天咋突然说起王医生,他咋了?”
“嗐,王医生他外甥来店里买东西,就和爸聊起来了····”
“外甥?他哪个外甥?”
“应该是王医生姐姐的儿子,叫,叫沈什么来着,哎呀我一下忘记了,先前他有说来着。”
“王医生还有姐姐?亲姐吗?我咋不知道。”
季思旋一字不漏的听着,不过这些事她都是知道的,但是她也没有开口。
“哎哟,你不记得了吗,王医生他姐叫王什么来着,就是长的很漂亮很会打扮那个,在我们桃家湾出了名的。”外婆有些焦急的接过话,放佛恨不得帮妈妈记起来
“哈哈哈,漂亮很会打扮的人多了去了,妈,你这么激动,我更好奇了。”
“哎呀我的妈,你咋可能不记得,你以前在家老说她来着,比你小好几岁但结婚早,好像就在你后一年嫁人的,不是说嫁城里去了,后来又带着不满一岁的儿子回来了,对外说是离婚了,但是很多人不是说她就是个小三嘛,就她就她。”
“啊·啊·啊·,我想起来了想起来了,王陶子嘛,整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在街上走来走去的那个。”
“对啊对啊,就是她,是叫陶子,陶子。”
外婆和夏小芸激动的就差拍手了。
沈熠辉的妈妈在镇上是真的出名,出名到大人小孩都认识,因为她长得不单单是好看,还真的很会打扮,穿的永远是城里最时髦的衣服,头发也是很时尚,虽然季思旋不懂发型不发型的,但是听大人们说都是电影里的明星款,而且她出门永远精致到像要去走模特一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走在潮流的尖端。
其实季思旋和沈熠辉在小学六年级前都不是同班的,她小学三年级前是住在邮局大院里的,院子里有两个同龄女生是和沈熠辉同班的,她倒是从她们口中听过不少沈熠辉的事。
镇上并不大,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外地人来,小孩子们都是一起上学放学,很少有家长接送,季思旋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走的,只有沈熠辉不一样,他的妈妈每天都会在学校门口接他。
沈熠辉从去到学校就是焦点人物,第一可能是他长的比较俊,其次是他是个光头,上一年级的男孩子基本上都是开始有头发了,虽然都是比较短的板寸头,但是至少有点头发,只有沈熠辉是光秃秃的一点头发都没有。季思旋放学路上听院子里的小伙伴笑了很久。
第三就是沈熠辉有妈妈来接他,不仅有妈妈接,他妈妈还特别漂亮,吸引了放学的学生一阵阵侧目。他们班的学生一放学就争先恐后的往校门口跑,就想看看他妈妈今天又打扮的多时尚,又穿了什么颜色的裙子,据小伙伴们计算,他妈妈可以连续好几个星期不重复一件衣服。
季思旋当然也看见过,回家还跟夏小芸说起了,不过现在她也忘了夏小芸当时都是怎么回她的。
“你怎么知道那个沈什么是王医生外甥,他自己说的?”夏小芸想起来是何许人后又转头看向季民。
“是啊,他说买东西送礼,我以为他是外地来的就多问了几句,谁知道他是送去王医生家里的···”
“欸,你有没有问这个小沈做什么工作?”
夏小芸还没来得及开口,外婆就抢先提问了。季思旋听着外婆非常顺口的说着小沈,差点笑出声来。
“问他做什么工作干什么?”夏小芸不明所以的看着外婆
“哎呀,你自己的闺女你都不操心,那旋旋不是还没对象嘛,这王医生的外甥总归不会差的。”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这下季思旋真呛到了,什么鬼,扯到自己干嘛
“哎呀我说妈,这王医生是不差,可是这也不是他儿子呀,再说了,王医生和王陶子还亲姐弟了,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你就看看王陶子,就知道她儿子能学什么好。”
看来自己妈妈对沈熠辉的妈妈苦大仇深啊,不用自己开口拒绝,夏小芸就直接帮自己撇开了。
“咦,你这话就不对了,他妈是他妈,他是他,而且王陶子做啥了,除了喜欢打扮,难道这也能遗传。”
“妈,你自己先前还说她当小三了,你忘了,当年传的那么沸沸扬扬的,整天打扮的乱七八糟的勾三搭四,就是个狐狸精,还是什么好东西不成。”
看外婆和妈妈这架势,针尖对麦芒啊。
“她勾搭谁了?”
“她···害,我不告诉你,反正就是有这事,我也不想多说···”
“哎呀不是,你说啊,你告诉告诉我···”
“好了好了,不说了,吃饭吃饭”
这个话题就在外婆的不依不饶下结束了,夏小芸最后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沈熠辉的妈妈当年在镇上出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的婚姻。她真正开始出名就是她嫁了一个有钱人开始的,她算得上是镇上第一个嫁入有钱人家的女儿吧,那个时候她年纪很小,据说婚礼也是特别轰动,镇上的人基本上都去了。外公在镇上做生意,和谁都友好往来,自然也是去随了礼的。
这么轰动的婚礼,这么漂亮的新娘子,在季思旋上学了还常被人们说起。那个时候结婚是由男方出钱女方买好家具做嫁妆,婚礼当天一起拉到男方家去。桃家湾这样的小镇上,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家结婚是这么多辆车的,大车小车一长排,具体多少辆季思旋也不清楚,大概也没人说给她听。
再一个就是电器很多,除了三件套,还有彩电收音机等,季思旋记得自己家里好像是搬家的时候才有了彩电,还是外公家送的,这么看来沈熠辉的爸爸确实很有钱啊。
不过好景不长,王陶子在沈熠辉不满一岁的时候就带着他回了桃家湾,流言蜚语接连不断。沈熠辉的外婆对外说是性格不合离婚了,王陶子本人却从来没有跟谁提起过这个事情,慢慢的镇上的传闻就层出不穷,说的最多的就是王陶子是小三,其实是给人做情妇,生了儿子被正室发现就被抛弃了。
至于为什么这个儿子也被抛弃了大家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