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逝去 ...

  •   皇宫里,明枫宫里那棵枫树又红了,夕阳西落,天边晚霞漫天,映着火红的枫树和树下石桌旁的两抹身影。

      小太子一脸认真的正襟危坐在石桌前,双手放在桌上抓着立起的书,书册微微向后斜着,而他旁边坐着的就是如今的景文帝刘玄奕,他一手握着书册,一手放在桌上握着茶杯。

      小太子偷偷瞄着他,目光在书和他之间来回。

      刘玄奕看着书道:“昭儿,看书时要专心”

      小太子将书放倒,抬头问刘玄奕:“父皇,像您这样学识渊博的人,也还需要阅读书卷吗?”

      刘玄奕笑着说:“当然,学无止境,而且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业荒废太久,也会难免生疏”

      小太子恍然大悟般的说:“哦,原来是这样,昭儿明白了”

      刘玄奕笑着抚了抚他的头,刘玄奕登基的早,成亲生子时也不过少年,所以,即使小太子已经九岁了,他也不过二十七。

      刘玄奕生的十分俊郎,凌冽的眉眼间有着属于帝王的威凛,但嘴角的浅笑却给人春风拂面般的感觉,亲和而又温柔,显得一丝不苟,鼻梁高挺,眉眼线条流利,整个人如同挺立于雪地的松柏,笑起来时更是宛如一幅绝世的美人画。

      小太子看得有些出神,此时一阵晚风吹过,一片枫叶飘落到小太子摊开在石桌上的书册中,等书合上,便夹在了书页间。

      殿下廊间,并排成整齐两列的随行太监规矩的站着,其中一个年轻些的小太监问领头的刘玄奕贴身老太监道:“公公,这陛下正值壮年,为何非但只有太子一个子嗣,后宫还没有任何嫔妃啊”

      老公公厉声道:“大胆!竟敢嚼圣上的舌根”

      小太监吓了一跳,赶忙又低下头说:“奴才不敢”

      老太监又叹了口气问:“新来的?”

      小太监答“是”

      老太监又和善的说:“难怪你不知道,皇上只立过一位皇后,但前几年便病逝了,自那以后,皇上便再未纳过妃嫔,所以自然就只有先皇后所出的太子一个子嗣”

      小太子感慨道:“那陛下定是十分爱惜皇后娘娘的,可惜皇后娘娘竟这么早就……”

      公公又叹:“唉,是啊,咱们皇上虽是一代明君,但自古那个帝王不是三宫六院,但咱们皇上偏偏许了皇后娘娘一辈子,亘古难遇啊。可皇上将情意看得这般重,也不知是福是祸啊”

      在周重王都,街上都是可见的繁华,景文帝刘玄奕在位期间,周重进入前所未有的鼎盛,刘玄奕的政绩自然也是有口皆碑。

      热闹的街道上 ,刘玄奕一身常服牵着小太子独自走着,小太子环视了一圈四周抬头问刘玄奕:“父皇,我们为何要装作百姓出宫啊”

      刘玄奕食指在唇间比了个噤声的手势“昭儿,说了在宫外要叫我什么”

      小太子立刻反应过来:“哦,爹爹”

      刘玄奕一笑,温声回答了他的问题:“因为,我们要来体查民情啊”

      小太子有些疑惑的歪过头:“探查民情?”

      “嗯”刘玄奕说:“旁听为虚,所以,与其听朝廷上那些大臣们说百姓如何如何,不如自己来到民间,听百姓们说自己是如何,看百姓们是如何,亲身所闻,亲身所见,这才是真正的民生”

      小太子点了点头,又问:“那父皇,你说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啊”

      刘玄奕没立刻回答,而是指着人来人往的街道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太子仔细的看了一圈,回答说:“有人,有马车,有店铺小摊”

      刘玄奕说:“这边是繁荣昌盛,街边不再有乞讨的乞丐,不再有百姓无家可归,不仅只有富者富,普通人也可饱腹,每个人都有谋生之际:而国泰民安,则是没有战乱,百姓不被战火所扰”

      周边是嘈杂的车水马龙声,秋天的午日,阳光正好,从小太子的角度看去,刘玄奕俊郎温和的面庞此刻是如此的伟岸而又遥不可及。

      先皇后早逝,刘玄奕亲自照顾小太子长大,将自己毕生所知所学都于无形之间传授给了他,而他从小到大都最为尊崇他的父皇。

      小太子没有太傅,因为有时他提出的疑问除刘玄奕外,无人可答,因为刘玄奕教他,人的思想不能局限于书籍。小太子他学的很好,十二岁时,就能同大臣们侃侃而谈,虽有所青涩,言语不足,却也让他们联想起了少年时的刘玄奕,不禁感叹道长江后浪推前浪。

      小太子受刘玄奕教诲,清晨习读,午时练武,晚间在一旁观摩刘玄奕处理政务,日复一日,不曾懈怠。

      时间流逝,已是小太子十五岁生辰,刘玄奕最喜欢每年的生辰,今天他不用通读,不用练武,更因为待到晚上,明月当空,刘玄奕便会带他去他母亲的故居——幽莲宫。

      刘玄奕会带他坐在开满莲花的池边,为他弹奏他母亲生前最喜欢的曲子,他就静静坐在刘玄奕身旁,看着群星交错的夜空,看着池中被月光映照的莲花,看着刘玄奕拨弄琴弦。

      就这样坐在寂寥无人的夜里,听着蝉鸣,池塘的倒影中仿佛是三个人,他的母亲就坐在他的另一旁,温柔的笑着,聆听着刘玄奕的曲子,一家三口,整整齐齐,幸福而又美好。

      太子早早起身,今天他不用晨读,宫中正在置办他的生辰宴。

      他来到了御膳房,因为他的生辰,御膳房忙的热火朝天,他明显和长厨很熟,一进来就问:“张叔,今年有些什么好吃的”

      张叔是一个中年男人,面相和蔼,肤色因为常年在厨房的烟熏火燎,有些粗糙暗黑,听见他来了,连忙擦擦手转身上前拉他进来:“殿下你来了,快快快,来尝尝今年我们特意给你做的元枣糕”

      两人看起来异常亲切,不像殿下和下人,反而像调皮孩子,和邻家和善叔伯。

      太子被拉到灶厨前,张叔打开蒸笼,一股热气冒出,迎面而来的便是一股枣香气。

      太子两眼放光,说道:“哇,张叔,好香啊”

      张叔笑着用木夹从热气腾腾的蒸笼里夹出两块元枣糕放在碟子里,递给太子说:“来,殿下你尝尝,这可是徐州那边的做法”

      太子接过碟子,迫不及待的伸手去拿,结果被烫到了,张叔哈哈笑到:“殿下,小心烫啊“

      太子调皮一笑,小心拿起一块塞进了嘴里,满口的枣香气,太子立刻竖起拇指含糊不清的说:“……唔,好吃,”

      张叔笑着说:“就知道你爱吃,所以小周特地找了个徐州厨子学的”

      太子咬着糕说:“真得吗?”张叔点了点头。

      太子在厨房里找了一圈,看向一个在添柴火的男子,挥了挥手喊道:“周大哥,糕很好吃,谢谢你”

      那男子笑着回头冲他点头,瘦高的身形一副忠厚模样,却是个不能言语的哑巴,但太子却从未嫌弃他,与他也算亲近。

      他们的太子殿下是令人景仰的,尊敬的。

      看着手中的元枣糕,刘业照想着,这个味道,父皇也定然很喜欢

      怎料,一个御前伺候的公公急急忙忙的跑来,一边跑,一边喊:“太子殿下,不好了,皇上遇刺受伤了!”

      刘业昭先是一愣,手一松,连忙跑了出去,手中碟子和糕点在他跑出时同时落地,他跑出御膳房门抓住奔来公公的肩,忙问:“你说我父皇怎么了!”

      公公缓了一口气,哭着说:“皇上,皇上他在前往司礼鉴的时候,,遇上了刺客,现在…现在皇上他身受重伤,性命垂危了”

      刘业昭宛如被人在心间捅了一刀,这消息晴天霹雳般的落到了他耳中。

      刘业昭一路奔向刘玄奕的明枫宫,一路上,他一人的心都被揪得紧紧的,他已经隐约有了不好的预感,前所未有的恐惧着,但他在心中祈祷着,一定会没事的一定会没事的。

      玄元九年,景文帝刘玄奕遇刺驾崩,举国悲痛,刘玄奕奕一生节俭,唯有死后风光大葬,百姓们都纷纷为他吃斋礼佛七日,连上街都纷纷身穿麻布孝衣,后,太子刘业昭即位,成为周重史上最年轻的君主。

      刘玄奕驾崩的那天,是刘业昭的生辰,那天晚上幽莲殿中的莲池旁,就只剩刘业昭一人的身影,他抱着刘玄奕的琴独自弹奏,池中倒影像是一家三口,可当鱼儿游过时,却又随着涟漪渐渐变成一人,泪滴落在拨动的琴弦上,让这首曲子都平添了淡淡的忧伤。

      刘业昭拼了命的冲向刘玄奕的寝殿,刚到了殿前时,心却猛的一抽,痛如刀绞,下一刻,殿内就传来了太监带着哭腔的声音:“皇上,驾崩了——”随之响起的,是震耳欲聋的国丧钟声。

      刘业昭愣在原地,,这一瞬间,他脑海中一片空白,他不知所措,惊慌,慌乱,心痛……

      他一步步迈上台阶,目光定在那敞开的殿们里,他越过刚才喊话的公公,公公擦着眼泪低着头道:“太子殿下……”

      刘业昭步伐沉重的走进殿内,丧钟声在耳边轰鸣,刘玄奕榻前跪着一片御医侍卫,他们都伏地泣不成声,刘业昭越过他们走到榻前。

      看着床上被血浸染了衣衫的人,刘业昭无力的直直双膝落地,刘业昭双手扶上刘玄奕的手臂,试着唤了几声:“……父皇,父皇,儿臣来了,你…你看看我啊,我是昭儿啊”

      可是,刘玄奕这次再没回应他,刘业昭终于开始落泪,他的视线被泪水模糊,而后从眼眶滴落,他带着哭腔道:“父皇,你醒醒啊……看看儿臣啊,你醒醒……”

      一旁头发花白的老公公留着泪说:“殿下,皇上他去前就念着要见您最后一面,可皇上他……没能等到您来啊”

      刘业昭握着刘玄奕染着血迹逐渐冰冷的手,低首将额头贴在他的手背上,泪水落在刘玄奕的手上,又顺着刘玄奕手上的血滴下,刺着少年本该稚嫩的心。

      “父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