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公主颜值:爱女一般都不会丑吧?老爹闲着没事儿在几十个闺女里单喜欢个丑闺女?
而且作为【早年】就许配给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的驸马,“宰相密国公封德彝继承人”封言道,这种宠爱级别的公主大概也不会丑吧?淮南公主和封言道的婚事是小时候就定下的。
淮南公主和封言道咋看这俩都不会丑的,应该都是颜值较高的美人。
历史上李渊找驸马还是比较喜欢颜值高的,早年给爱女长广公主挑的驸马都是好看的。再说了,哪家挑女婿不是挑好的?!
【注1】
女主谄媚。
历史上女主父亲陈叔达不怎么谄媚。比之同僚:萧瑀、封德彝、宇文士及这种谄媚名声很差劲的比,简直就是清新脱俗。
女主这种从小就聪明的,心思玲珑的。从小跟普通贵族士族少男少女一样,孝顺父母谨顺兄长。
但是陈叔达和王氏已经五十岁了。她日常不孝顺父母、谨顺兄长、见缝插针拣高枝儿巴结,以后日子会很难过的。妹妹跟兄长关系不佳,父母死后,嫁人、还是娘家人撑腰,日子大概就天上地下了。所以谄媚兄长是必要行为。陈叔达是宰相兼国公,身份确实极其尊贵、富贵了。作为他的女儿,她进可嫁作王妃、嗣王妃、郡王妃、未来太子妃、国公夫人、郡公夫人。当然同阶级也是可以嫁给差的,县公夫人、县子、县男、四品官、五品官、甚至没爵位的贵族士族男五品官、六品官。再差基本不太可能了。
别看国公+宰相,以为极其厉害,女儿就是横着走的。
裴寂这种国公+宰相+第一红人,他的个个女儿都嫁得一等一地好吗?李渊儿子、女儿够多了吧?唐太宗儿子、女儿够多了吧?这俩的儿子加起来都三十几员了,爆表了。
李林甫这种级别的,超级有权力的国公+宰相+第一红人,他的女儿嫁了个啥?儿子娶了个啥?李林甫有儿子二十五人,女儿二十五人。
皇帝的儿子女儿,娶的人、嫁的人,都未必个个尽善尽美,往一等一地挑。何况是国公、宰相的几个女儿之一?
武后家说起来也是个“国公”,虽然不上台面,但是看看她的兄长娶了个啥好的贵女?才女?美女吗?这还是国公嫡子继承人啊。
更何况是老爹一把年纪,说不定哪天就父母双亡了。巴结兄长,跟兄长关系好,以后还能被照拂(古代兄弟姊妹那么多,同胞兄弟姊妹的关系也不见得亲近),没有多少亲情感情,没有多少利益瓜葛,谁过来管你这个感情不咋地的妹妹?或者有的还是异母妹妹?
所以贵族士族官家女子,大家族里的甭管是嫡女还是庶女,(除嫡长子外的)嫡子还是庶子,肯定都特别会做人,特别会察言观色,特别会处理关系,谁没事儿跟自己前程过不去啊。巴结别人或许太难了,但是巴结父母,巴结兄长是最简单的事情了吧。只有脑子有泡的人,才会跟嫡母、嫡兄(所有兄弟),关系不处得好好的。
无论是在父母那儿得宠的,还是跟兄长关系处的好的,都是人精。业务能力是绝对过关的。这辈子再怎么样,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差了。
武后老爹死的时候,武后也十二岁了。武后老爹年纪已经一大把了,也没想过在死前,给武后找个不错的贵族老公定个亲,也是心大。也完全不在意武后他们孤儿寡母的,这个要求不苛刻,因为武后确实年龄不小了。没老爹撑着点儿排场,更难找到更好的贵族优质男。
察言观色、会做人:真的不是贬义词。谄媚就过头了。女主属于比较上赶着巴结的那种,说好听的就叫极其孝顺父母、谨顺兄长。说难听了就是到处拣高枝儿、捧高、会来事儿(女主性格不踩低的啊)
【注2】
这个宴会“不是大型文武公卿的宴会”,是小型宴会,李渊和宠爱的亲近嫡系大臣们,所以会有女眷和子女,李唐初期,宫廷还养过几位亲近大臣的子女呢!所以古代“极亲近宠臣们”带小儿女参加皇室小型宴会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只是频率不高,可能顶多一年三四次的频率吧!甚至大型宴会上、外命妇觐见带上儿女都大有人在!举例就不举了,亲近宠臣!
皇帝爱屋及乌,顶多爱宠臣的儿子!基本不可能存在爱宠臣的女儿的!
并且几乎不存在【爱宠臣的女儿】而让宠臣女儿嫁给皇子、指婚才俊。
爱屋及乌,宠臣女儿=乌。就是爱宠臣,所以让自己儿子娶宠臣的女儿、妹妹、侄女。让自己女儿嫁宠臣的儿子、弟弟、侄子。
【爱宠臣的女儿】,在古代根本不存在!是根本不存在!因为历史上几乎没有爱宠臣而爱宠臣女儿的,不可能看宠臣女儿可爱给她封个郡主、县主、郡君、县君的!皇帝看得中就指婚了啊,做皇妃做皇子妃做大臣诰命夫人,何必脱了裤子放屁,给她郡主县主的殊荣?
宠臣的女儿——徐达之类的,就是正常渠道做皇子妃。反正在皇帝眼里,宠臣儿子是存在因宠臣得宠自身优秀也得宠的。宠臣女儿就算了吧,纯挂件。靠得宠老爹而成为皇妃、皇子妃、大臣诰命夫人。
所以皇帝没事儿闲的,让闲杂人等进宫遛弯儿?外命妇一年都没个七八天往宫里串门的,宠臣女儿是什么身份?进宫干嘛?
徐达和朱元璋的关系还是极其好的死党关系,从小到大的情分。所以徐皇后从小就内定了燕王妃,并且从小就进宫陪伴马皇后,跟燕王等皇子们,算是青梅竹马。尽管如此,徐皇后难不成上赶着去跟燕王等皇子一起玩儿?也就跟公主们跟兄长们相处差不多,也没多少相处的。朱元璋还闲着没事儿给宫里的少女徐氏封个县君、郡君?让她有点儿面子?听起来有点儿派头?
唐玄宗倒是喜欢封外甥女为县主、郡主、公主。但是好歹也是外甥女啊!公主的女儿啊——不过这些被册封的外甥女,好几个都是可怜地被送去和亲的。也就是说一半是福气,一半是厄运,看造化了。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唐玄宗好像被胡人杀了两个和亲的外甥女吧?
所以古代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实际操作空间还是有那么点儿的。因为李唐县君的诰命只是五六品官员的夫人而已,不是特别高的恩赐。
唐高祖比较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淮南公主二号,当女儿看,给祇霜“超出规定”封个【县君】不算出格。因为李唐封嫁人的少妇、命妇、官员妻官员母,是可以逾制一二三级封的。
唐高祖时代不是很清楚。
唐太宗就超过规定逾制二级地封了长孙皇后的外甥女裴氏为郡夫人。
所以古代少妇们,靠丈夫有可操作性。徐惠母亲也是靠着徐惠得宠,越二级获封了郡夫人。
所以这两个例子还属于:“女宠越级”的例子,不属于宠臣的例子。
少女们靠老爹几乎不存在。
我记得也就唐玄宗封的比较多……有两三个宠臣的女儿都破格封县主之类的……奇葩。
反正唐初不存在、唐高宗时代都不存在。魏国夫人属于小蜜。
武则天开始到唐玄宗,滥封比较严重。
唐代宗好像也比较抠抠索索的吧?后期皇帝生娃都费劲,也没见宠爱外甥女为郡主、县主的,应该也不是特别滥封。
反正宠臣女儿就很鸡肋了。
【注3】
陈叔达:是李渊的嫡系宠臣,四大宰相之一,加上宇文昭仪的兄长宇文士及就是五大宰相之一。亲近程度也是裴寂、萧瑀、宇文士及、陈叔达,多少也是第四的水平。
其中【萧瑀】算是墙头草,作为李渊重臣,算是半个秦王李世民的人,其余三人几乎都是嫡系完完全全向着李渊的。
然而即使是陈叔达这样的亲重大臣。他的三岁小女儿,面对皇帝应对自古,如此聪明伶俐长袖善舞。又能抓住机会献艺这个事情,李渊都会稍稍思索“是否有陈叔达授意、安排、算计”,这就是帝王,对再亲近、信任的人,都难免保有一丝理智。
李渊确定此番确是祇霜天真韶悟,机敏伶俐,所以才会有后面的单纯欣赏、喜爱祇霜这个如同爱女淮南公主这般聪明、美丽、伶俐、天真、令人不由自主私心喜爱的女娃娃。李渊和李世民都是爱憎分明之人,也都是对所爱之人所宠之人很大方的人,但是破格在“李唐律例”之外给予恩宠的也是“极少的”(除非是很喜爱的才会在“原有基础上多给些”,不患寡而患不均嘛,皇帝也不能随意滥封的)。
所以李渊喜欢薛婕妤的侄子薛元超也没有额外封赏他只是赏钱物。李渊喜欢祇霜,也没有额外封赏她很多,仅一个“颍川县君”,历史上李渊对待其他国公的女儿们,也未见因帝王私爱而特封“县主、郡夫人、郡君、县君”之类,以示宠褒的情况。故而小说里,表示恩宠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实际,鉴于女主陈祇霜是李渊宠臣亲重大臣江国公爱女,即使在李唐律例之下“因私爱而特封县君”,也不算特别出格,且李唐“县君”是一个较低的诰命。
后期,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也较为喜欢祇霜,亦没有额外封赏她,只是“颍川县君”如故,仅此而已亦已经是帝王恩赐了。李唐五六品官员的夫人才能被封为“县君”,不要误解——唐朝五品官已经是很大的官了,几次士族官僚的等级划分,五品官以上都能抬进去“士族行列”了!
祇霜的宠爱、厚爱、私爱,都是靠自己的聪明争取来的,不是帝王们对江国公的爱屋及乌。此处年幼小女儿的“察言观色、聪明伶俐”不妨代入唐代宗的爱女“华阳公主”,华阳聪悟过人,能候上颜色,发言必随喜愠。上之所赏,则因而美之;上之所恶,则曲以全之,由是钟爱特异。
古代父母的儿女们那么多,“争宠”是刻在所有孩子的骨子里的!绝对绝对绝对无一例外,咱们现代80900010后独生子女,可能感受不到非独家庭子女的感受,更感受不到之前时期的多子女家庭,特别是古代这种妻妾嫡庶分明之下的很多很多子女们的感受。包括那些生来就聪明、美丽的孩子们。一个再怎么泼天富贵的家庭家族,资源争夺战里只有一二胜利者,其余只是陪跑,拼死拼活只能得到一点点父宠而已,好处约等于没有。争宠了才有一点点好处,不争就啥好处都落不着了。嫡长子继承制,嫡次子等庶子不会有爵位,但是有父亲的人脉和显赫的家世。女子的话连爵位都没有,嫡女若自己不是极平庸,亦可以靠着父兄的地位顺风顺水,嫁个门当户对甚至更显赫的夫君。庶女若是平庸,日子也不会太好过的,她的父亲基本不会缺她这个女儿的,更何况是个庶女,若是又平庸、母女又不得宠,那日子会难过很多的,不过再多也就是作为一个物件被“卖婚”,或者作为一个物件拉出去结两姓之好纯粹联姻而已。不得宠=艰难,古今概莫能外。
古代小儿,三四岁就聪明伶俐会争宠得父母喜爱的亦是大有人在。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都不是一般人,都是人中龙凤,而一些年幼早慧的人,更是人精。现代聪明机灵的三四岁幼儿园小朋友都会力争上游出风头争宠,何况是皇室、王室、世代士族、国家宰相精英们悉心培养的子女们呢?
不然稚龄六七岁以下的:(项橐)甘罗、蔡文姬、曹冲(周不疑)、钟会、哀献皇女、谢道韫、徐惠、王雱都是怎么来的?生而天赋异禀,加上后天父母教养,所以三四五六七岁就绝顶聪明了。
至于那些八到十岁就极其聪明的人,古代更是一大把一大把,什么王文姬、诸葛瞻之类的。
十岁以上算成童、勉强算大人了,更是一抓一大把。
十一二三岁左右,在古代啊,一般聪明、一般文学素养、一般家庭的孩子们被悉心教养的话,都是诗书文艺棋琴书画样样精通了。你是个上层建筑的一般聪明的人,五岁开蒙,孜孜不倦地学,被“一流才学的老师(们)”几乎一对一地教养六七年,庸人都能勉强在某一领域有点起色了吧?
女主为啥聪明牛掰?首先基因强,陈叔达聪明有智谋,文才是当世第一流的,奏章、文章、诗书、史传均有涉猎,而且成就很高。专门写奏章、还是修史的主要负责人。而且除了李渊的宠信,他作为亡国皇子,无权无势无家族,也是靠智商混到四大宰相之一的。
女主母亲是琅琊王氏嫡支出身,不说特别优秀吧,只能说家学什么的勉强还算过得去吧,不至于太差。但是女主是小妾生的,但是记在王氏名下,在家族待遇是嫡幼女,无人知晓、无人提及过她是庶女出身。【李唐律例明确规定:不可混淆嫡庶,议亲不可隐瞒嫡庶。所以陈叔达对女主是很喜欢了,嫡母王氏对女主也是很喜欢了,才会这么搞。女主生而美丽可爱、生而活泼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