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法理题 ...
-
1.法学的概念: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2.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
3.“一般法理学”概念由英国法学家约翰.奥斯丁首先提出
4.自然法理论的代表人物柏拉图、劳秀斯、普芬道夫、洛克、孟德斯鸠、卢梭。
5. 法的形式特征
(1)法是调整人们关系行为的规范
(2)法具有普遍性
(3)法具有国家意志性
(4)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5)法具有程序性
6.法系的概念:所谓法系,就是指根据某种标准划分出的一切具有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总称。
7. 英美法系的国家地区都有哪些: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非洲的个别国家
8.大陆法系的国家地区:法国、德国、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大陆国家;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南非、津巴布韦等;亚洲的日本、泰国、土耳其等;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英国的苏格兰等。
9.法系的分类(大陆,英美)
大陆法系:公法与私法
英美法系:普通法与衡平法
10. 法律权利的概念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主体依法享有的行为自由与行为控制,它的实用性与有效性是由他人的义务和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的。
11.绝对权利义务,相对权利义务:根据权利义务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划分为绝对权利义务与相对权利义务。
12.狭义上的法律责任:由特定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
13. 法律责任的种类
(1)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
(3)行政责任
(4)违宪责任
(5)国家赔偿责任
14.归责概念:归责,即法律责任的归结,是由特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的活动。
15. 我国归责应当遵循原则
(1)责任合法原则
(2)公正原则
(3)效益原则
(4)责任自负原则
16.免责应当遵循的原则
(1)时效免责
(2)不诉免责
(3)自首、立功免责
(4)补救免责
(5)人道主义免责
17.法律规范新三要素说(分类标准)
(1)假定条件
(2)行为模式
(3)法律后果
18. 法律原则的功能
(1)指导功能
(2)评价功能
(3)裁判功能
19.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1)宪法
(2)行政法
(3)民商法
(4)经济法
(5)社会法
(6)刑法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20.法律关系概念: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1.法律关系的主体
(1)公民(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
(3)国家
22.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具有权利能力及行为能力
23. 行为能力完全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
限制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无行为能力人: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24. 法律事实的概念:具有法律关联性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25.法律事实种类
(1)法律事件
(2)法律行为
26.法律行为概念: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27. 法律行为特征
(1)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2)法律行为具有法律关联性
(3)法律行为是能够为法律和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
(4)法律行为具有价值性
28.法律行为的外在行动
(1)身体行为
(2)语言行为
29.立法的特征
(1)立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
(2)立法是依据一定的职权进行的活动
(3)立法是依照法定程序所进行的活动
(4)立法是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活动
(5)立法是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法的活动
30.立法的基本原则
(1)合宪性和合法性原则
(2)民主原则
(3)科学原则
31.狭义地执法:专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32.执法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合理性原则
(3)应急性原则
33.司法的概念:又称为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34.我国人民法院及人民检察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专门机关)
35.司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原则
(2)平等原则
(3)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4)司法责任原则
36. 法律解释的方法
(1)文义解释-以解释尺度为标准进行分类(限制解释/扩大解释/字面解释)
-以法律语言的专业性为标准进行分类(日常语言的解释/法律专业术语的解释)
(2)立法者目的解释
(3)历史解释
(4)体系解释
(5)客观目的解释
37.当代中国法律解释体系
正式解释:立法解释(由全国□□会所进行的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非正式解释:学理解释、任意解释
38.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类别
(1)宪法
(2)法律
(3)法规
(4)规章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39.非正式法律渊源的类别
(1)判例
(2)习惯
(3)法理
40.法律的效力范围
(1)法律的时间效力范围
(2)法律的空间效力范围
(3)法律对人效力范围
41.法律溯及力的概念:又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新的法律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新的法律就没有溯及力。
42. 法律的空间效率概念:是指法律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的问题。一般来说,在一个主权国家,法律适用于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以及其他延伸意义上的领域(如驻外使馆、航行或停泊在任何地方的本国船舶及飞机内)
43.法律的对人效率原则
(1)属人主义
(2)属地主义
(3)保护主义
(4)折中主义
44. 法的四种历史类型
(1)奴隶制法
(2)封建制法
(3)资本主义法
(4)社会主义法
45. 法的社会作用
(1)维护社会秩序与和平
(2)推进社会变迁和变化
(3)保障社会整合或融合
(4)控制和解决社会纠纷与争端
(5)促进社会价值和目标的实现
46. 我国法治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依法行政原则
(3)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4)保障人权原则
47.法治国家形成条件
(1)具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
(3)具有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与公正的司法制度
(4)具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5)全民具有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