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变故忽生 ...
-
本以为能够在庄子里好好玩上两天,谁知他们还没来得及去看姜霖瑾逮兔子,十三解下一只信鸽腿上绑着的小竹筒之后,便是一脸严肃的过来,将手中的小纸条递给了姜霖瑾看。
苏菁仪看着眼前书案上摊开的账册,对着那被风吹的簌簌作响的页面长叹一口气,有些无力的瘫倒在靠椅之上,心却已然飞到了姜霖瑾的身边。
也不知道,他现在到哪儿了?
其实那日姜霖瑾本是一大早就想要进山,去找找姜曼皎念叨了许久的兔子窝,给她们姊妹两个找窝小兔子回来的,只是姜曼皎一直吵吵着想要一同前去,而他对上苏菁仪藏着期盼的眼神之后,又狠不下心来拒绝二人,便误了进山的时辰,只得等着让姜曼皎去换身衣裳。
而他和苏菁仪两个,当时正蹲在庄子上的狸花猫的小屋前,兴致勃勃的看着母猫给自己的幼崽们舔毛,当然,专心致志看狸奴的人是苏菁仪,他全神贯注看着的那人,自是跃跃欲试想要偷只猫崽儿来玩的苏家杳杳。
只是那般美好的氛围,随着十三送来的纸条陡然破碎,姜霖瑾一目十行的看完纸条上的内容之后,掏出随身携带的火折子将纸条焚烧殆尽,然后便是一脸抱歉的对着苏菁仪解释道。
“杳杳,江南情况有变,我现在必须得赶快启程前往江南了。你的小兔子,等我回来之后再带你去捉,好吗?”
于是等到姜曼皎好不容易换好衣服跑来的时候,眼前只剩下了一脸怅然的拿着一枝桃花逗猫儿玩的苏菁仪了。
在得知了姜霖瑾因为差事不得不提前先走之后,姜曼皎虽是强打精神想要逗苏菁仪开心,但到底二人都失了好兴致,当日下午便收拾了东西也回了盛京。
苏菁仪回家之后,依照先前姜氏的嘱咐,也是立马开始着手于了解,与试着管理将来会作为她陪嫁私产的那些铺子与田庄,只是偶尔闲下来后,还是会难免想到姜霖瑾,想要知道他的近况。
不过,也是借此苏菁仪才知道,她虽是以为家中不算钟鸣鼎食之家,但也全然不如她所想,是只是不算清贫的家境。
原来无论是苏家分给爹爹的旧产,还是娘亲的那些陪嫁以及后来家中新添的私产,倒是也能让她与煜哥儿风风光光的活下去。
苏菁仪知道他家居然还有江南的绸缎布庄与香料行之后,还着实惊讶了一番,她原以为之前旁人说她爹爹只是清贫书生的传言是真的,心中也曾感慨过娘亲抛下国公府嫡出小姐的身份,嫁给一个父母早逝的穷书生,着实勇气可嘉,但她真真儿是没想到,原来祖父祖母当初也是江南有名的富商,给爹爹也是留下了不菲的一笔遗产的。
得知苏菁仪的感叹之后,姜氏还曾出言调笑过她,说她果真是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娇小姐,只怕是全然不知,笔墨是何许价格,一刀上好的宣纸又是何许价格,更别说那些珍贵的书籍。
说她不知道虽然在两代帝王的经营之下,现在百姓们的日子已经比起前朝好了不知多少,但读书科举一事,对于家贫的学子来说,仍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何况是需要一路进京参加的科举与殿试的天之骄子们,又有哪一个不是举全家之力供养出来的呢?而那些父母亲人不再之人,若是在无一丝薄产,那么所要经历的苦难,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了。
苏菁仪这才想到了之前姜霖瑾曾经告诉过她的那位大人,想到了他与他夫人之间的那些往事,不免心生惆怅,总觉得自己前世觉得自己苦,却是从没真正品尝过要将一枚铜钱掰成两份用的苦楚的。
也难怪在江南的时候,爹爹总爱将一些珍惜孤本誊抄之后,送到书院里去,想到这里,苏菁仪心中忽然有了一个念头,既然她得老天垂怜,过上了与前世不同的日子,那她是不是也应该做些什么,来回报老天爷的这番厚爱呢?
念及于此,苏菁仪忽然想到前世她曾听人提起过,说是盛京之外的县城中有一座庵堂,那里收留着不少父母双亡,无家可归的孩子们,上一世听到这座庵堂存在之时,也是因为那一年的科举前三甲之中,摘得榜眼之人居然就是出生于此。
回忆起当时巧儿她们每每提到外人口中提及的,那些孩子与师傅们所遭受的苦,便会一直落泪不止,苏菁仪看了看手中的账册,忽然觉得想亲眼去见见那些无私的师傅们,若是能帮上一些忙,那便是更好的了!
而她将这个想法告诉姜氏之后,也是得到了姜氏与苏元颛的大力支持,就连煜哥儿都拍着手围着她一圈圈跑动,嘴里不住嚷着:“阿姐真厉害!”
逗得大家俱都笑得合不拢嘴!
只是姜氏本是打算陪着她一块儿去的,谁知在出行在一日,煜哥儿却是在学堂里与人打闹伤着了腿,怕落下病根,姜氏只得留在家中悉心照料着,不过倒是除了安排家中的护卫随行之外,也派了秦嬷嬷跟着一块儿前去。
她本以为,在这么多人的护持下,她会顺顺当当的到那处庵堂,亲眼见见那些行善事结善缘的师傅们慈蔼的脸庞。
谁成想,当他们这一行人跟着前头的马车一块儿踏上出城必经的细柳桥之时,却是变故忽生!
其实今日出行的天气是很合适的,连日来的暴雨已然停歇,已是许久未见的太阳高悬于空中,光线蒸腾着水汽,将北方干燥的空气浸润,如同江南湿润的天气一般。
因着马车后面装着不少苏菁仪精挑细选后,想要给庵堂里的孩子和师傅们带去的棉被衣衫,马车走的并不算快,只是混在出城的队伍中,缓缓行进着。
今日天气不错,又是春日里难得的艳阳天,所以这会子有不少人家都想着借此机会出城踏青,一时之间虽有府衙派来的差役们守在细柳桥两端,但也难免有些嘈杂纷扰。
苏菁仪轻轻撩开车窗旁绣着莲枝暗纹的帘子,透过缝隙朝外看去,果然不少人都是拖儿带女出行,细柳桥上那走动着的卖花女,还有孩子们嬉笑打闹,马夫们叫嚷前头让一让的声响,都构成了热闹非凡的盛京。
她记得在前世,有一年,盛京忽然遭了连日的暴雨冲刷,细柳桥因着陡然暴涨的河水而垮塌,当时还闹出了不少的人命官司,最后虽是查出的确是因为年久失修,才导致细柳桥在洪水之中倒塌,但当时还是有不少不好的传言。
其中私下里被流传的最广的,就是说现在的陛下德不配位,所以才会引得明明地处北方的盛京竟然遭了难得一遇的洪灾,还连累不少百姓因此丧命......
那时的苏菁仪并不关心外界的这些纷纷扰扰,除了偶尔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之外,她压根没想过要去主动了解一些什么,只是听府中的侍女们说,因着这事,有不少勋贵人家被查出与前朝余孽有所牵连,累的不少人都被夺了官位爵位,下了牢狱。
这些在当时的苏菁仪看来,都是与她无关的事情,只是现在她倒是觉得,应该找个借口提醒提醒爹爹,让他禀告太子殿下,留意着些细柳桥的修缮工作,不然若是再发生那般惨事,倒是连累了那些无辜受害的百姓们!
陷于思索之中的苏菁仪才将将放下帘子,就感觉到车厢猛地一顿,随之而来的,就是外头响起的众人惊慌失措的喊声,还有轰隆鸣响的声音,她完全来不及去想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被猛然倾斜的车厢晃的身子不稳,整个朝着东边栽了过去。
猛然下坠的马车与行人,混杂着砸向水面的桥梁碎石,像是那被命运大手提着,倒进锅里的馄饨,接二连三的砸进河中,只是带来的不是芬香四溢的食物香气,而是人们的痛苦哀嚎。
伴随着淹入车厢之中的河水呛入口鼻,苏菁仪脑子一片空白,只是感觉到一阵窒息,眼前一黑,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在浑浊的河水之下,她也听不到任何的声音,只是前头被秦嬷嬷拉着,后头被巧儿推着,想要将她带离越来越向河床下沉的车厢之中。
苏菁仪勉强回过神来的时候,就见着秦嬷嬷力竭的松开她的手,闭眼朝着前头飘去,速度快的让她连想伸手将她拉回来都不能。她们三人,竟是只有自幼长在江南的巧儿一人勉强会些水性,现下正牢牢拖住她的后背,想要将她推出水面......
苏菁仪只觉得身子越来越轻,眼皮越来越沉,见到巧儿口鼻处一连串的水泡涌出之时,她忽然清醒,猛地挣开巧儿的手,将她推离自己身侧。
她觉得,总要有一个人活下去才行,总要有一个人回家告诉爹娘,该去哪儿带她的尸身回家才行,巧儿会水,没了她的拖累,巧儿才能活下去!
只是在完全失去意识的那一刹那,脑中却是,好想再见见姜霖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