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1、鸣玉堂杂记:庶女的别样人生 ...
-
鸣玉堂杂记:庶女的别样人生
作者:细雨湿高城
魂穿十二岁少女,无金手指。生父嫡母都是文青,是何体验?盲婚哑嫁,夫妻关系如何改善?赵温如,一个在性格上与温润如玉扯不上关系的女子,开启自己的别样人生。
这本FQ给我推的时候我看了第一章,没什么感觉直接弃了,后来被今天不加班安利语引起了好奇,
“鸣玉堂杂记:庶女的别样人生。很难评价的一本,女主是我很长一段时间来看过的同类型古言里最大胆自由的。具体体现在,女扮男装上自己爹开的学堂;和学堂的1号男谈恋爱让自己爹传话;和2号男协议结婚(没错,在古代协议结婚)一直不和他圆房,为此还支持2号男纳妾。2号男条件比1号好很多,但是女主就是不喜欢他,哪怕他后来喜欢上女主了,女主依然表示自己没感觉就是不行。但是这本雷点很多,还带一点文抄公。”
结果一看完全没停下来,其实整个剧情偏干,也毫无波澜和反派,雷点尤其是女主婚姻生活里雷点非常多,但是整个题材都太新鲜了,还是让人欲罢不能,而且结婚也是一百多章之后的事,加上女主对丈夫确实是一点爱情都没有,论生活质量和舒心程度依旧吊打很多古言小说,每天就是和闺蜜玩。而且女主属于父亲、嫡母、生母的心头肉,真正的掌上明珠,比很多打团宠牌的女主文还要被溺爱,长辈偏心到女主姐姐弟弟根本连嫉妒都没有了,追赶不上的事没必要在意了。女主生父和嫡母都是有历史原型的才子才女,这种有原型的穿越小说会让很多故事情节非常反套路反刻板印象,如果不是有原型基础在,我觉得不会有作者敢写古代背景下,父亲帮女儿给自己学生传情书这种事,也不会写嫡母却对自己的庶女好得掏心掏肺,里面的角色都活人感很强,不会拿了什么身份牌就像是什么身份。
女主嫡母原型是清代才女屈秉筠,她和妾室关系好到她去世了,丈夫想扶正妾室,妾室不仅非常坚决地拒绝了,还在自己生下孩子后绝食自S了,我怀疑就是因为这个事迹,导致作者在写女主婚姻生活的时候,把女主和妾室的关系写得又闺蜜又百合,但是又有挥之不去的物化味,因为她和丈夫的设定是协议婚姻,而且剧情里确实没给女主和丈夫留下会萌发感情的伏笔,同时目前已经出现的唯一一个妾室对女主非常好对男的完全无感,其实丈夫不洁在这篇小说里不是雷点,因为他就不是男主,可是作者写的时候,婚后的闺蜜日常,更像是主宠日常,看得人很不舒服,前期对女主的很多好感都是在她婚姻期间失去的。
就是因为你本来在看两个非主流文青(女主父母)的神仙眷侣生活加女主团宠日常,又有很多古代有钱才女的钞能力生活细节,所有人都是好人,穿越小说里最大的礼教压迫在这篇里似乎都没那么沉重,女主人性上并没有什么被压抑的痕迹,甚至有时候暗戳戳喜欢作死挑战古人承受上限,看得挺舒心的,结果婚后,突然发现女主在和看似闺蜜的人的相处里多了点天龙人味道,甚至因为和小妾关系很好怕她怀孕伤身体就想多买几个帮她分担压力,就很扫兴。看得如鲠在喉,但是我仍然觉得这是篇挺值得一看的小说,很难得有篇穿越小说里呈现了这么多非主流古人形象的,不仅女主父母,好多人物或多或少都有点叛逆因子,太子直接融了正德皇帝你们就能GET到作者到底是多爱写非主流人生了。
明清这种礼教束缚最深的时候真出了不少神人,排除李贽和很多才子才女不提,我当初看《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的时候,被一些案例震惊过,牡丹亭在部分地区被禁止演出,原因是演出期间,会频繁发生女性私奔案件,而且其中有些是陌生男女间的,办案人员调查时,一开始是当诱拐案件以为是拐子作案,结果发现确实是当事人看戏时也萌发了爱情冲动,就一时激情上头和陌生人一起私奔(区别于本身认识有感情的私奔案件)。书里对民间下层女性的调查不多,我印象深的就是这个私奔现象,但是对中上阶层的女性的研究就很多,那里面有更多震惊我们现代人三观的案例,论文标题里的情感教育完全可以用性代替,真有挺多把这个当X启蒙书看的,而且还有夫妻以此为蓝本写H教材分发给亲友看传播的等等。海外汉学有非常多以明清、民国为背景的学术论文,名气比较高的有《危险的愉悦》《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海外汉学的论文很多观点都挺有趣的,而且相对来说会更喜欢写历史的细节,新鲜感强,推荐大家感兴趣的话都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