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豆沙小丸子和绿豆糕 ...
-
林舟徊打开灶台下面的大盆,里面是自己昨天晚上泡上的绿豆和红豆。
浸泡了一夜,豆子已经全被泡脱皮了,她把盆里的水连同绿豆皮一起倒掉。就得到一盆去皮绿豆。
她把另起了一锅水,拿出泡好的豆子,先把红豆加水煮上。另一边把绿豆放到蒸笼里蒸上。
趁这个时间,把刚来的花生、红枣、山楂全都切成碎丁,再加上黑白芝麻,分门别类把这些用罐子装好,密封起来。
做好这些,绿豆基本也蒸好了。她揭开蒸笼,用手捻了捻,绿豆蒸的很好,没什么水分,用手一压就成干面了
另一锅煮的红豆也差不多好了,先盛出来八成的红豆,放在一边沥干水分,余下的仍旧让它在锅里慢慢煮。
滤干水分之后,林舟徊把两样豆子摞在一起,端着这几蒸笼豆子,往院子里去。
院子里有一口大石磨,可以用来磨豆子,把这些蒸熟的豆子用用石磨磨成细细的粉,就可以用来做点心了。
这时,在客厅里聊天的林母和她几位邻居,看到林舟徊抱着蒸笼,问道:“阿舟,你要干嘛?”
“我磨点豆子。”林舟徊端着半人高的蒸笼往外走。
林母急忙上前去,要接林舟徊手里的蒸笼。
“你就去厨房忙你的吧,这个我来就行了。”
几位大娘也站起来,纷纷过来帮忙。
“这怎么好意思,你们聊你们的,我自己来就行了。林舟徊抱着蒸笼说到。
”哎呀,我们左右没事做,出去伸展伸展。拉磨有驴子呢,我们不过倒倒豆子。”,这说话的是朱大嫂。
靖善坊的街坊们倒是都很热心。哪家有什么事,都是相互帮忙,邻里之间关系很是不错,
林舟徊只好将手里的蒸笼交给她们,林三娘子和孙大娘去接,猝不及防被压的一沉,差点没接住。
林舟徊又使力撑住蒸笼,“这豆子重,我给你们抱出去吧。”。说着抱着蒸笼出去了,
孙大娘罕呐道:“三娘,你家阿舟有把子力气啊!那豆子有五六十斤吧,我们两个人都没接住,她抱着跟玩似的!”
林三娘子早已经对女儿的大力见怪不怪了,笑着说道:“她是力气大。”
孙大娘看着林舟徊那细胳膊细腿,啧啧称奇。
这边大娘们一遍再院子里晒太阳,一边慢慢磨着豆子。
林舟徊回到厨房,检查了下还在熬住的红豆,只见锅中的红豆已经开始慢慢软化变烂,开始慢慢出沙了。
林舟徊撒了几勺白糖进去,把白糖均匀的搅散融化,撤出几根柴火,让小火慢慢煨着,把豆子全部煨烂。
接着,又去找出几块陈皮,洗干净,切成细丝,丢入锅中一起熬。
这时候,第一锅磨出来的绿豆送进来了,绿豆完全没加水蒸熟的,所以磨出来的也是干干的绿豆粉。
而红豆加水煮了的,磨出来的也跟砂浆一样,所以林舟徊叮嘱他们让先把绿豆磨完,再磨红豆。
起火,架锅,在新买的平底锅里加入猪油,等到猪油慢慢融化了,把绿豆粉倒进去小火慢慢翻炒。
这过程中一定要耐心,一点点慢慢翻炒,渐渐的绿豆粉慢慢和猪油融为一体,软化变成了粘稠的一块。
再按分量加入适量的白糖进去,继续小火慢慢翻炒。把绿豆粉炒成豆沙,这一过程中没有什么技巧,我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她就一直不停的在翻炒绿豆沙,期间还时不时去搅一下还在煮的红豆汤。
终于,一锅绿豆粉成了黏糊糊的豆沙,她用勺子按了按,软硬也差不多了。把绿豆沙铲出来,放在一边的案板上晾凉。
这时候林舟徊打开已经熬了多时的红豆汤,之前原本的颗粒状的红豆,基本上已已经消失了。化成红豆沙,丝滑的质感就出来了。
眼见红豆沙也熬的差不多了,林舟徊把红豆沙从灶台上挪到一边的炉子上保着温,开始专心炒豆沙。
过一会儿,绿豆终于全磨好了,几个大娘帮着搬了进来,又送了一锅刚磨出来的红豆泥进来。
和刚才炒绿豆沙的步骤一样,平底锅放猪油,把红豆泥倒入锅中,然后小火慢慢翻炒。不同的是,等翻炒差不多之后,加入的是麦芽糖而不是白糖。
这些红豆馅,林舟徊是准备用来做豆沙包的,希望馅料更加粘稠一些,而加麦芽糖能让红豆馅更加粘稠绵软。
这边刚做好的红豆馅,绿豆沙也差不多放凉了。
林舟徊揪了一块绿豆沙,像包饺子一样,把绿豆沙中间按出一个窝窝,包进去一块小小的红豆馅,捏紧口子。
然后把绿豆沙搓圆,放进一同买回来的模具里,轻轻一按。一个精美的豆沙糕就做好了。
这一步很快,不一会儿她就做了一整盘绿豆糕出来,整齐的排列在大盘里,林舟徊把刚做好的豆沙糕放到窗台上。
现在天气冷,室外的温度比室内要凉很多,正好让绿豆糕冻一下,不知道为什么,冻过的绿豆糕,风味要比常温的好很多。
就这样,她今天要做的两样东西:绿豆糕和红豆馅,终于都做好了。
做完这些,她打开下面的橱柜,从里面取出一盒小汤圆来。这是前几天林三娘子买回来的,还没来得及吃。
另起了一锅水,把小汤圆扔进去煮,小汤圆只有她拇指头大小,长得可爱,熟起来也快。
林舟徊从碗橱里取出八只碗,依次在灶台上摆开。把温在炉子上的红豆汤盛在碗里,煮好的小汤圆捞起来,丢进去豆沙里。
暗红色的豆沙里,躺着几颗软软的白汤圆,红白分明,非常漂亮。然后再撒上一些晒干的桂花,一碗软糯香甜的豆沙小丸子就做好了。
林舟徊把甜点端了出去,这时候林三娘子他们早就磨完豆子,在客厅不知道说着什么,笑得正开心。
林舟把托盘放下,“今日多亏了大娘们了,这是刚刚做出来的新甜品,请你们尝尝。”
几个大娘有些不好意思,“哎呀,你这个孩子,这么客气做什么。”
林舟徊笑了笑说:“刚做出来,正好让您帮忙试吃一下,看看味道如何。”
几位大娘这才端起这碗甜甜的豆沙,慢慢吃了起来。尝了一口,这甜蜜又丝滑的口感,瞬间吸引了几个大家。
小汤圆软糯又有嚼劲,配上豆沙连绵的口感,让人从里暖到外。
冬天这寒冷的天气,正是需要热量的时候,吃上一碗这样暖乎乎甜品,简直再适合不过了。
林舟徊又进去端出一盘糕点来。大家一看原来是绿豆糕。
绿豆糕在京城也是一道常见的糕点,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口感跟云片糕差不多,甜腻、黏牙又松软。
朱大嫂爱吃这一口,拿了一块绿豆糕,送入口中。可这绿豆糕口感却异常的绵软,跟平常吃过的绿豆糕完全不同。
她又咬了一口,细细品味。这绿豆糕没有普通绿豆糕的松散粘牙,反而口感紧密细腻,不粘牙,入口湿润。
而且甜味并不明显,只有淡淡的甜,更加衬托出绿豆清香。凉凉的口感反而有一种夏天吃冰奶酪的感觉。清爽的绿豆糕配上软糯的红豆沙,整个都幸福感满满。
朱大嫂奇道:“嘿,怎么这绿豆糕跟我平时吃的不一样啊。这又是你新研发的口味?”
林舟徊笑了一下,“我可没那个本事,不过是南北方差异罢了。您常吃的是北方的做法,我这个是南方的做法。”
“北方的绿豆糕不加油脂,入口虽松软,但没有油润的口感。而南方的做法,制作时是要加油的,所以口感更加湿润。”
众人在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个说法!林舟徊也坐了下来,端起一碗豆沙小丸子,慢慢吃起来。
“不过……”她细细的嚼着糯叽叽的小汤圆,卖了个关子。
“明日店里倒是真要上两道新样式,跟胡辣汤和包子一起,在早上供应。大娘们若是想尝新鲜,可以过来试试。”
大家聊天的时候,就听林三娘子说,林舟徊最近在做一样新吃食。
听她这样说,哪有不捧场的。一群人吃着甜点聊着天,不一会儿,时间就过去了。
送走众人,林舟徊坐在店里百无聊赖。准备接着把绿豆糕做完。
绿豆糕麻烦的步骤,就是在于炒绿豆沙。做好绿豆沙以后就很简单了。只要把绿豆沙包上红豆馅,用磨具一压,绿豆糕便做好了了,然后放到外面冷藏。
这会儿她才发现,熬的红豆汤还有大半锅。
林舟徊原本做红豆馅是为了拿来做红豆包的。顺便留一点,是想着拿来做甜点,招待一下大家。
没想到一下子分量没把握好,红豆汤留多了。眼看还有一大锅熬好的红豆沙,自家吃怎么也吃不完,也不能浪费呀。
她想了想,心里冒出一个主意,正好左右无事。干脆卖卖小甜品吧。
只见林舟徊把前面营业的大门打开,炉子升起来。把红豆沙和小汤圆端出来,放在炉子上温着。
转身又进去找了一块木牌出来,用毛笔写上:
豆沙小丸子,今日限定。九个大字。
她左右看了看,把这块牌子插在柜台前。
做完这一切,她转身去厨房,把未做完的做好的绿豆糕拿出来,也放在柜台上。
她就近搬了把凳子,在柜台后坐下来,守着她的豆沙小丸子,自顾自的开始做绿豆糕。
此时已经快到黄昏,许多人下值回家。这段时间,邻家包子铺。已经在周围小有名气了。
见她居然下午开门,路过认识的人,好奇的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