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90年代末农村的留守儿童很多,父母大多都去沿海城市打工,那儿的工厂多,好找活儿。没儿女的自然是一身轻,有儿女的就只能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了。
我自出生起就没有爷爷,从外婆口中得知,我小时候一开始是跟着她和我外公的,后面弟弟出生后和弟弟一起被奶奶接去了。我跟外婆一起生活的时候还太小,也就两三岁的年纪,唯一记得的就是小时候妈妈给我剪完头之后外婆又拿刀给我剃了个光,以至于后期一直觉得我头发自来卷是因为当时剪了两遍头的原因。
工作后过年过节经常回去看外婆,外婆目前83岁高龄,眼睛因为白内障失明了一只,之前因高血压原因没法儿做白内障手术,后面她怕手术失败彻底失明,就不同意去做手术了。现在年龄大了,耳朵也不大好使了,身体其他地方还算健朗,每天还能跟村里的老人们搓搓麻将。有时候跟外婆聊天,经常能听她提到当时我被奶奶接走的场景。奶奶背着弟弟,我坐在姑父的背篓里,一只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角,边哭边说:“外婆抱,我要外婆......呜呜呜....."
每每讲到这里,外婆都会哽咽,就像我每次离家后,外婆都会偷偷的抹泪一样。其实我这个人嘴笨,不太会安慰人,每次看到外婆哭我都有点不知所措。以前我是留守儿童,现在外婆成了空巢老人......
以前的很多事都不记得了,但有些事却是怎么也忘不了的。
跟奶奶回去后就一直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直到04年四年级时才跟父母一起去江苏上学。农村的生活其实也就那样,我们家没有养牛羊,只养了猪。没上学之前的事儿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估计也就是跟着奶奶一起上山干农活什么的。
我们村里是没有学校的,上学只能走到别的村里,小时候腿短,每次来回都要一两个小时。别的村里那个也不能说是学校,就是在别人家里放一些桌子和黑板,村里的人房子也不会太大,所以每个年级都是在不同人的家里。我是碰到了好时候,上完学前班之后那个村里的小学就建好了,一年级的时候就直接搬进了大教室。
其实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一直跟外婆生活在一起的话,会不会就不会遇见那些事儿了啊,是不是我也会有一个正常的童年啊?
我奶奶有点重男轻女,凡事以我弟弟为先,也许她对我也不算太坏,但是往往好的事儿记忆不会太深刻,不好的事儿却能记的长久。就像小时候为了让弟弟起床上学,奶奶给了他一块钱零花钱,给我的只有5毛一样。弟弟上学前班之后我就带着他一起去上学,那时候村里上学的人多,大家通常一起约好一起去,路上也能有个伴儿。弟弟的脾气被宠的有点娇惯,早上不愿意起床,起床后总是哭,总觉得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袜子要穿没有骨头的(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没有骨头的,可能就是像无痕的那种吧),不然就不起来,于是奶奶为了哄他,给了他一块钱的零花钱,给了我五毛。
就像那次奶奶生病,她跟别人夸弟弟懂事,都会给她喂饭了,而我热个菜都能把菜热糊了一样。那时候我多大呢?我也记不大清了,能记得的是当时人好像还没灶台高吧。奶奶生病的时候是在晚上,从没见过奶奶病的下不了床的样子,当时我和弟弟都很着急,我们村里又没有医生的,只能去别的村里找。我们家在村里算是穷的,只有装电池的那种电筒,光很微弱,而当时我们家的电池已经用完了,没办法,只能让弟弟在家里陪奶奶,我点着火把去别人家里借充电手电筒。赤脚医生家离的很远,在我们上学的那个村,以我的小短腿要走个把小时才能到。村里的路并不像城里那么平坦,村里铺上了石子路,却没铺水泥,据说是因为修着修着就没钱了,水泥铺不起,只能先这样了。
记忆里最深刻的是马路两边的坟地,农村里没有火葬一说,人死后家里人会给尸体梳洗打扮,家里条件好的会在嘴里放一块银,据说是用来镇压魂魄的,然后将尸体放进棺材。农村里基本都是穷苦人家,棺材也就是平常的木棺,家人会将棺材停在堂屋,再去请先生做法事,法事通常会做好几天,等请完宴后再进行大葬。所以马路两边的坟地里是实实在在的尸体,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赤脚医生带回去,所以好像也没有多害怕。想象一下,一个不满10岁的小女孩,拿着手电筒,迈着小短腿走在黑漆漆的路上,马路下边的坟上还飘着的白条,如果现在让我晚上再走一次那条路,我心里一定会直发怵。
好在我的运气是好的,路上没有碰到什么牛鬼蛇神,赤脚医生给奶奶挂了一瓶盐水,留下一堆药之后就走了。第二天奶奶依然很虚弱,我只能自己将头一天晚上的剩菜拿出来热一热再吃。可我还没有灶台高吖,只能吭哧吭哧地搬个椅子,站在椅子上挥动着比我手臂还长的大锅铲热菜。第一次热菜没经验,好好的一碗肉全给我热糊了。我不知道当时我一个人去请赤脚医生的时候奶奶有没有感动,我只记得后面奶奶跟别人说起她生病的时候说弟弟很懂事,知道给她喂饭了,说我热菜把菜都给热糊了,好好的一碗肉全糊了。
其实这些事我长大之后也没有特别在意了,我唯一在意的是那件事发生后,她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