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死婴玛利亚 ...

  •   那一天,她问他:“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取什么名字?”
      他的手指从鼻梁,向下,指甲修剪得圆润整洁,蓄着开膛破肚般的撕裂,落向她的小腹。他的手很凉,就像他没有质疑孩子是怎么来的,却只是反问她时噙着笑的神情:“亲爱的,你想要一个孩子吗?”
      “不,不不……”她惊慌失措,简直坐立难安,哀求似的望进他的眼睛:“只是——只是要有一个名字,在我埋葬它的时候……”
      一点检测魔法的荧光在他的指尖亮起,里德尔脸上难得露出困惑,并非伪装,他万分确定地对她说:“可你没有怀孕。”
      “已经不在了。死了。我失去了。”
      “——也没有流过产。”
      她开始哽咽,苍白蜷曲的手指紧紧揪住他胸口的布料,浆洗过的衬衫起了皱。她开始用结结巴巴的声音解释她知道的一切。那天午后,她从闷热逼仄的阁楼里醒来,一个孩子——胚胎——曾活过的东西,无论怎么称呼,永久地离开了她的身体。她留在那里,整个下午不停地哭泣,直到午夜,她逃出房子,想给那个并未存在的婴儿立一座墓碑。
      “请你抱一抱它,好吗?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它是多么开心啊。”
      里德尔抬起另一只手,他的两只手里空荡荡的,没有什么死去的胎儿占据他的臂弯。他轻轻环着她的手腕,虎口紧挨一处凸棱清瘦的骨骼,拇指温存地从手背划过。他总是这样有耐心,从不指责她是不是脑子不太对劲,像大孩子纵容年幼的手足一样有耐心:“如果你想要一个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在毕业后开始计划。但不是现在。我们还有一年学要上,对你来说,这也不是最合适的时候。”
      于是她就明白了,他压根没能理解她所说的遭遇,她并非想要什么孩子,她只想让那个孩子,死去的那个孩子,能够活下来。她又哭了两声。里德尔便开始转移她的注意:他展开手掌,向她展示那根手指上多出来的一枚戒指。
      “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分享给你,关于我真正的家族,还有那些本就该属于我的遗产……”
      他没有再在意她究竟在为何而哀悼。他最稳妥的信心正是源于他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完全地对她保密。或许是这个酷热的夏季让她发了疯,或许是她生来便有的某种精神方面的异常终于开始显现。不过这些都无法影响他的喜悦。里德尔在不久前刚刚完成了一件筹谋许久的大事,他洗清了有生以来便被迫背负的那部分玷污,并为一个更加伟大光辉的未来推开了第一扇门。

      一直到新学期将要过去大半,她的恍惚状态依然未见好转。除了里德尔,没人发现她已经不再正常。她就像霍格沃茨城堡阴暗处被人遗忘的一块石膏,或是与那些盔甲摆放角度略有不同的另一尊雕像。她与他蔑视的所有人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几乎不具备任何社会属性,因此像对旁人那样操纵她其实毫无意义。独自上课、独自完成作业、独自进食。占据她社交拼图主要板块的是有人试图通过她借到里德尔的课堂笔记。她也从来不对谁吐露心声。其他人不会想听,里德尔呢,则是觉得没有必要。
      他只会做他认为实际的、会对她有帮助的部分。比如,建议她写一点日记,好让她将精神衰弱的时间浪费在笔墨上,将悲悼书写干净再回来接受与他的现实。在这件事上,他把自己当作例子,告诉她你可以在日记里写一切你想到的东西、想说的话——当你写完一本,如果你想让我读一读,哪怕你只是将《魔法史》课本抄了一遍又一遍,我发誓,我也会一字不漏地认真读完的。
      “那么你呢,”她飘忽不定的视线终于再一次凝固在他的脸上,“你还在写你的那本日记吗?”
      他面露微笑,为她问到自己的得意之处,奖励地将嘴唇贴在她的前额:“不,我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不过我向你保证,它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它永远是我存在的证明,与延续。”

      她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图书馆,天文台,偶尔能看见她抱着一个厚厚的棕皮笔记本埋头书写。之后,她的情绪便时好时坏。里德尔本想利用圣诞假期带她去丁沃斯的海边散散心,她穿着宽松保暖的冬季长袍赶到霍格莫德车站,却是为了给他送行。所以他在空闲的假期做成了另一件事,返校后才得知她已经办好退学。见他询问,迪佩特校长十分惊讶:“难道你们没有讨论过?她……我还以为,这是你们共同的决定。”
      老校长意有所指的话让他很不舒服。里德尔回想起假期里那场送别,她在寒风里捂得严严实实,隔着厚毛线手套的触碰落在他小臂上依然十分柔软,她脸色红润,眼睛水润,与他告别时,用格外温柔的声音说道:“我的日记快要写完了。”那声音里有种让他脊背发毛的感性。火车启程后,他隔着玻璃看见她含着留恋的笑容缓慢转身,每一步都走得小心,他有种幻觉似的顿悟,仿佛她正慢步踩进他年幼时曾在圣诞节日做过的一个已经记不清全貌的甜梦。
      “迪佩特教授,你知道她退学后去哪里了吗?”
      “她回家了,里德尔先生。”校长竟用一种怜悯般的语气说道,“我很遗憾。”
      里德尔很清楚她无家可回。在第一年的火车上,她只肯说出自己的教名,里德尔问她姓氏,她答不知道,等着在分院仪式上搞清。他心里突然有了底气,炫耀式地拆穿她的谎言:“就算是孤儿,只要在十一岁之前被收养或是改名,《准入之书》也会如实反映改变后的名字。”
      “没人收养我……我自己活下来了,一直都是这样。或许因为我是个女巫吧。”
      所以里德尔接纳了她做为自己一名特殊的朋友:她没有显赫的家世,功课并不突出,不强大也不残酷,但她是唯一一个像他一样,在麻瓜之间利用自己的特殊之处好让自己活下来、活得更好的同类。

      他选择留在学校,直到完成学业。不久后他收到她的来信,“我为它取了名字。”又一封:“我觉得它更像你一些。”他很想回信,主要是那段时间邓布利多不断给校长洗脑,阻挠他想留校教书的计划,和她说话也许能让他感到平静些。但不是有关这些。她隐藏了自己的收信地址,藏得很巧妙,要是强行打破咒语,会使她或许使用过的其他保护咒同样失去效力。那样并不安全。尤其是在他还没扫清一部分追踪他而来的小麻烦之前,一个“老朋友”不适合被暴露在外。所以他没费力去找,她的信仍会一封接一封地寄来:
      “我梦见我们的孩子是个头戴冠冕的小王子。”
      “它在哭。请别伤害它。”
      “我不适合做一名母亲吗?这是我的错吗?它越来越不像你,也不像我,母亲怎么会害怕胎儿的脸呢?”
      “我给它立了一块小小的石碑,它会好好地睡着。”
      “求你别送它走。它也是我的孩子。”
      “……”
      若非是他早几年就暗中监视着她栖身的乡间教堂,只看这些语义含糊的短句,或许会把这些短笺当成是她背叛了他的证明。然而唯一正确的猜测,就是她确实脑子不够清醒,甚至分不清那些不存在的“孩子”究竟是在她身边死了,还是一直都待在他那里。
      她的最后一封信终于读顺了一点点:“里德尔,我想要一个孩子。”

      他叩响了教堂大门,没有戴马沃罗的戒指、拉文克劳的冠冕、斯莱特林的挂坠盒,也没有随身携带日记本或是赫奇帕奇的金杯,独自一人。无人应门,于是他自如地走了进去,去看望他为数不多还存活于世的这位“老朋友”。除她以外,或许只有他的魔杖曾陪伴了他如此久,然而即使是魔杖,假如他能得到更好的一支,也会被他毫不留情地遗弃,她却一直停留在原处,不远不近的位置,无关到连他的手下也不会提起,又与他每一步重要的举措如此紧密地相连。像是藤蔓缠绕进血肉,又从她的茎叶与细芽中重新孕育而出他不死不灭的骨殖……但她只弄错了一件事,那些“不在了”的孩子,那些未曾被放入她体内的胚胎,它们需要的不是一块墓碑或是一场葬礼,他们的生命与就存在于他本人的生命之中。
      几块古旧的彩绘玻璃,被层叠覆盖的蜘蛛网剥夺了原本的彩色。布道台上布满灰尘,钢琴哑音,圣经散页,他大步穿过那些杂乱陈列的木椅,走到拮据的小穹顶下方,扇形高窗环绕的正中——他抬起头,未曾遮掩烧伤的蜡烛般惨败扭曲的容貌,直视那面孔之上亦爬满裂痕的狼狈圣母,她手中没有怀抱婴儿,而是端庄地展开了一本日记。
      他看见了恋人的脸。

      fin.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死婴玛利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