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宋寻 ...
-
话少、阴郁,这大概是身边人用来形容宋寻的最常用的、也是公认最贴切的词。寡言沉默、独来独往,是这个十五岁少年生活的常态。
自小到大,宋寻都知道,自己不讨人喜欢。
四五岁的时候他羡慕别的小孩儿摔跤了会有妈妈温声细语地哄,但自己摔跤了只能自己吹吹然后爬起来。
他的母亲,从来疲于将目光放在他身上。
冷淡得教宋寻感受不到她同他之间血脉的连接。
但当看到报纸上新闻报道有母亲家暴虐待孩子的时候,他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母亲这两个字在对比下也显得有温情了许多。
宋寻懂事早,人也勤快,那会儿邻居们见他忙里忙外帮着做家务,也会夸他几句小孩儿懂事。但宋寻不知道该怎样回应,便笑笑不说话。
只不过这样的表达并不一定会叫人满意。久而久之,闲余饭后人们谈到宋寻,跟别家嘴甜的孩子一比,就会说他没礼貌了。
再大一些,宋寻读了小学。
但没交到什么朋友。同学们的话题都在新衣服和新鞋子,还有明星什么的,宋寻看了看自己有些皱的衣服,插不上话。
哦对了,同学们还讨论过梦想,好多人说长大以后想当明星演员,也有的说要当科学家当警察医生。宋寻还是插不上话,他没想过这些事情。
以后是什么样子呢?他不知道。
时间一长,小朋友们都不跟宋寻聊天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宋寻什么也不知道。
后来念了初中,也许有青春期加持的成分,宋寻性子越发沉闷。
而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都是喜欢热闹的。那些健谈的、活力四射的、青春洋溢的孩子,在学校时总归如同众星拱月一般,颇受欢迎。而无论是追随者还是他们本身,大抵都是不喜欢同沉闷的人相处的。
若只是不喜欢深交,倒也无伤大雅。只是……
少年人的喜怒往往直白而无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他人眼里会被放大无数倍,然后成为恶意中伤的理由。
初二那年,宋寻被在球场上看球的学妹央求着去给当时某个篮球队的队员送了水。
这是上初中以来第一次有人用那么热情的态度对他,怎么拒绝都没用,于是宋寻点点头,答应了。
那位篮球队员接水时愣了愣,在宋寻离开后“嗤”了声,随手将瓶子扔在一边,不屑的神情周围人目睹得一清二楚。
而到散场后,那瓶水依旧孤零零地歪在角落,无人问津。
有好事者将这一幕拍下来传到了校园论坛。一时间,恶意汹涌而至。
大概是宋寻身上的衣服太旧了吧。他们取笑他,说他不知好歹,说他痴心妄想。
到底还是幼稚,十二三岁的少年人也不知道自己怀着恶念的句子会给人带来多少伤害。
而那位学妹,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最终也没有出面澄清。
流言蜚语形影不离地缠着少年,直至他初中毕业。而那一日,蓝底烫金的录取通知书被路过打闹的学生一巴掌拍飞,被突然大作的狂风卷进了泥水中,沾了脏污。
而那两个学生打闹着走开了,连句道歉也没留下。
但宋寻没有哭,他只是有些难过。他站在雨里,用雨水洗了把脸,然后将已经沾了泥水的通知书用衣角擦干,珍而重之地护在怀里。
只是他回家后,却没有见到母亲。直到警察上门来调查,他才知道,原来她在江水最汹的时候跳下去了,连尸骨都没找到。
于是宋寻成了无父无母的小孩儿。
警察建议他去孤儿院,但他有自己生活的能力,而且他不愿意,最终也便不了了之。
那份被少年在雨中小心护住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也没能给另一个人看到。
……
高中报道那天又在下雨。
这是宁城最好的高中。他紧紧攥着从校门口处领的校园地图,一点点找到临时的教室。
坐在他旁边的女生怨气很大,一会儿抱怨一个月后的分班考,一会儿抱怨发下来的作业量多。
宋寻没有说话。
临时班主任在讲台上跟大家拉家常。但那个女人看他的眼神总叫他觉得不舒服。
希望之考试之后不会分到这个老师的班里。宋寻默默想。
然而天不遂人愿,分班考成绩出来,宋寻恰巧就分在那位老师班级。
于是高中生活,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