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阳城 ...

  •   “公子,南疆又打起来了,潇国已经将咱们逼退到榆县。而且今日阳城城门大开,南边的难民又涌了进来。”
      “粮呢?还有多少粮食?够吃多久?”小厮口中的公子此时正蹲在院中伺候着自己的花花草草,与小厮不同,此人说话的语气倒还平稳,没有分毫着急的样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境况。
      “粮食倒是还够,但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啊,朝廷不开仓放粮,总靠着咱们家算怎么回事啊,这要是传开了,少爷您的名声是响了,可再这么下去,咱们家都要被吃空了。”
      阳城沈家,百年前也是宣国鼎鼎有名的望族,祖辈可是跟着先帝打下过江山,不过沈家可不是武将出身,而是当时威震四方的军师。可是由于君王的更替,边疆的安定,军师也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再加上沈家不愿参与朝堂的尔虞我诈,久而久之,沈家也就成了没落的贵族,三代以前还有同僚前来拜访,可随着沈家彻底退出朝堂,也就没什么官僚特意来到阳城探望沈老爷子。
      不过,沈家虽然没落了,但若是提起,还是有那么几个世家老人记得的。
      沈安,沈家的大公子。此人仪表堂堂,举手投足之间颇有书生儒雅之气,可仔细看看,却也少了些当年祖辈身上指点山河的气势。但他毕竟是沈家的后人,祖上的本事虽说没有全部学习下来,也学了十之有一。
      阳城,这里既是沈家的发迹之地,也是沈家祖宅所在之地。沈家离开朝堂之后便一直生活在这里。
      当初沈家荣归故里的时候也是好大阵仗,毕竟这是阳城数百年来出现的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世家的家族。
      沈家虽说没落,但依旧领着朝廷的俸禄,再加上凭借着做官时的人脉以及朝廷的默许,竟成了远近闻名的粮商。
      粮食可以算是朝廷的命脉,朝廷能放任沈家成为粮商自然对其也是放心的。
      “时月,给朝廷的粮食准备的怎么样了?”沈安丢掉手中的铲子,拍了拍沾了泥土的双手问道。
      “已经准备好了,明天就和粮官大人一起拉走。”
      “明天等粮食运走后,准备施粥吧。”
      “公子,咱们已经……”时月没敢继续往下说,因为他的公子已经对他比出住嘴的手势。
      既然自家公子已经做了决定,身为小厮时月也只能尽心去办。
      耳边聒噪的声音消失了,沈安又哼着曲蹲在地上摆弄着自己的种下的花草。
      阳城,位于宣国中心,自建国以来朝廷均在这里屯兵,以防边境之祸。正因为有军队,这里也成为朝廷指定接收难民的城池。
      随着难民的不断涌入,城外的破庙、城中的街上都是衣衫褴褛之人,这似乎让这座城池破败了不少。
      施粥的地点不是在沈宅前,而是在沈家粮仓前。
      沈家的粮仓是方圆数百里最大的私人粮仓,阳城虽有官仓,但已经很久没有放粮,所以沈家粮仓一有动静附近的百姓便会有所动作。这不,没多久粮仓外便围了不少难民来探听情况。
      人,多归多,却没人敢闹事,许是因为沈家背景强硬。
      放粮不是一件小事,前一刻还在院中伺候花草的沈安,后一刻便带着人到了阳城的将军府上。
      倒不是沈安谨小慎微,只不过现在的世道乱着,若是没有军队护着,这沈家的粮食不知道会被抢多少次,沈安就算再心地善良,也要为自己的家族做打算。
      “容与,你放心,我明天一定亲自到场。”
      “敬之兄,这怎么能行,这不符合规矩。”沈安客气的回了一句。若真不想让旁人参与,那他今天怎会来这。
      沈安口中的“敬之兄”名叫韩平,正是守卫着阳城及中原一带安定的将军,虽说是将军,不过之前宣国太平的久了,很多将军没有真正上过战场,韩平便是其中之一。
      在宣国,没有上过战场的将军算起来也不少,就连眼下打得不可开交的南边也是如此。
      这将军的头衔大多是世袭下来的,当然也包括韩平。为什么说韩平没有真正上过战场,那是因为他年少之时作为少将军跟随着韩老将军打过几场小仗,虽然没有坐镇指挥,但也学到了不少。
      后来韩老将军因为年岁大了,便被调到阳城,韩平世袭成为将军后也是一直驻守这里。
      韩平年纪不大便可手握重兵而不被猜疑。说到底,皇上对韩家还是信任的。韩老爷子年轻时为宣国出生入死数十年,那时边境虽不稳定却也没有让人夺去分毫,其铮铮铁骨无不让人动容。随着韩老爷子致仕,这份信任便转到了韩平身上。
      说到这不得不提,当年韩家还是靠着沈家的举荐才有的今天。这么算来沈韩两家也算是世交了。
      韩平是将军,按理说这种事情不应该由军队出面,可是现在时局所致,朝廷不放粮,虽偶有开仓放粮之举,可放下来的粮食都被官员层层剥削,真正分到百姓手里的粮食少之又少,韩平对这样的朝廷多少有些失望。
      现在既然有人主动做善事,解决百姓燃眉之急,他这个将军自然愿意奉陪。更何况这种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朝廷以往也收到过这样的奏折,但他们并没有什么举措,也就是说他们默许了这样的行为。
      沈家如此向善,相比之下,朝廷的所作所为似乎变得有些不得民心。
      宣国现在可谓是内忧外患,内有奸佞之臣进献谗言,外有敌军宵小烧杀抢掠,甚至有些王爷联合将军要臣蠢蠢欲动,预要把控朝堂。
      在这危急存亡之时,阳城似乎显得很是安定,这里既没有敌寇,也没有佞臣,只有一些相比之下手无寸铁的难民。
      虽是难民,可他们的人数不可小视,若是他们心存侥幸,阳城也是可以被他们翻上天的。韩平许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沈家每次布施、放粮之时,他都要亲自带人前去控制场面。
      至于府衙的官兵,韩平还真就信不过他们,天子脚下好好的朝堂都能被小人搅得天翻地覆,更何况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官府鱼肉百姓的事情韩平见得不少,可他虽贵为将军却也无权去管这些事情。
      其实韩平为官这么多年,能独善其身也实属不易。
      韩平与官府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像这种吃力不一定讨好的事情官府巴不得推给韩平,没有分毫所取他们哪会操这份闲心。
      不知是谁透露了消息,天还没亮,不少难民们已经在沈家粮仓外排起了长队。
      难民们动起来了,军队也自然要动起来。
      队伍外,拿着刀枪的士兵已经列队整齐,他们来之前就得到了韩平的命令,若是真有不开眼的,他们绝不会手软。
      韩平亲自带人赶到的时候见着的便是望不见尾的队伍。不知是难民还撑得过去还是被沈家的善举感动,又或许是他们惧怕军队威严,他们之中没有一人敢在此闹事。
      沈宅。
      “容与呢?”
      “又去施粥了。”这本是一件善事,可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却是无尽的惆怅。
      问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古稀老人,虽是高寿,但却精神矍铄,只看相貌,便知道他历经过风雨,他的眼底如一汪潭水,深不见底。他便是沈家这代的家主——沈堂。
      答话的是他的儿子、容与的父亲——沈愉。
      “这样下去早晚咱们家早晚要出事的,树大招风啊。”
      沈愉的担心不无道理,沈家算是撑起了阳城百姓的生计,将来百姓们必定会念着沈家的好,乱世之中,这样的人没有野心还好,若是起了一丁点的反心,那对朝廷的威胁太大了。
      沈家虽然没落了,但为官多年毕竟还是有点人脉的,可若是再这样下去,老人怕沈家毁在自己儿子的手上。
      “父亲,家里的事情还是我再接回来吧,容与毕竟是小,今时不同往日啊。”
      老爷子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让他折腾吧,你能管他一时,能管他一世吗?更何况,是世道不知道要乱到什么时候。”
      说罢,老爷子转头看了看自己的儿子,似是有什么话想说,可终究没有开口。
      沈愉做事稳健,若是在盛世,确实能守住家产,可是现在着实不好说,他的性子和善,说到底就是更容易被人摆布。若他来决定,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这乱世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而容与不同,他虽也善良,但绝不是优柔寡断之人,年纪轻轻便舍得拿出家里的财物去布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心希望百姓可以平安度过这一劫。他不做过多考虑,也就没有那么多顾虑,这世道一天一变,谁知道明天又会发生什么。
      再说,容与此举真的只是因为心善吗?那为什么每次施粥的时间都恰好在送粮之时?
      这点沈愉没注意到,老爷子倒是看得明明白白。
      韩平看着拿着食物的百姓脸上露出的笑容,他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许多,也露出了一丝微笑,可笑容的背后却是些许惆怅、些许迷惘,那是对前路无尽的失望。
      几个月来,前线没有传来一个捷报,传来的消息不是哪个城池被攻陷,就是哪里的军队百姓缴械投降。而他作为将军,至今还未收到调兵去前线支援的旨意,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对朝廷失望透顶。
      “敬之兄,想什么呢,愁眉苦脸的。”
      “容与啊。”韩平苦笑着,望了望粮仓门前,百姓们早已散去,就连早上为了施粥搬出来的桌椅也已经搬了回去。原来,不知不觉已到傍晚,他很久没有觉得时间过得如此之快。
      “去我家用晚膳吧,我特意让人准备了你爱吃的挂炉山鸡。”
      百姓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可是大富大贵之家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受到什么影响。沈安虽同情百姓,可到底不会短了自己的吃食。
      沈家虽然是世家,却人丁稀少,沈愉本有个兄弟,却没活过成年,沈安有一个妹妹,还有一个幼弟。这两人都与沈安年岁差的有些多,不过这俩小的倒是能玩到一起去。
      韩平被拽到沈宅,与沈家的三代人同堂,其乐融融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外人。
      “敬之啊,你要做好准备,马上就要变天了。”
      “老爷子,现在旨意还没有下来,我估摸着还得在阳城呆上一阵。”韩平的脸上没有变化,可是内心早已掀起波澜,哪个将军不希望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挺身而出。
      许是看出他心中所想,老爷子安慰道,“别急别急,旨意马上就下来了。”
      “老爷子?”韩平不明所以,老爷子怎么知道旨意要下来了,不过看见容与跟他打的手势便没有继续问下去。
      老爷子似乎知道他想要问什么,笑着摇了摇头,不发一言。
      别人的话韩平可以不当一回事,可是沈老爷子的话他还是会听一听的,回府后他便让夫人将早已收起的宝剑拿出来。
      他的夫人与他结发十年,名唤瑶华。
      大晚上的瑶华虽是不明所以,可还是起身将他的宝剑从尘封的箱底拿出来,这宝剑是祖传下来的,早前因无战事便被他封了起来,再未见过光。
      只见韩平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剑鞘,仔细感受着剑鞘上的纹路。不多时,他便拔出宝剑,剑身上反出的亮光让他不自觉的眯了眯眼睛。
      许久未开封的宝剑此时依旧锋利无比,寒光闪闪。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阳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