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白昭7号 ...
-
二人吃了午饭,回到了住的地方,每当这个时候,王昭君都是要午睡一会儿的,今天却一反常态,她眼睛亮晶晶地跟李白说她要去除草,要把家里收拾干净。
李白苦涩的笑了下,和她一起又回到了故居。
未来的几天里,李白和王昭君一直在收拾庭院,韩信得知此事,又雇了几个短工帮他们做些力气活。
五天过后,庭院焕然一新。王昭君看着现在的院子,喜悦之情爬上脸颊。李白看了眼昭君,拿起酒葫芦喝了口酒,并未多言。
又两天,李白见昭君完全安顿下来,便向王昭君和韩信提出了辞行。
“你要走?去哪?”王昭君很是惊讶。
“唔……稷下,扶桑,长城都有可能。”李白看着昭君的眼睛,温柔的说,“如今帮你找到了故乡,我很高兴,我也该去……多查查我故乡的事了。”李白竭力维持表面的平静,谎话要编不下去了。
王昭君静默了片刻:“好吧,我是真的很感谢你帮我找到家,也希望你所求之事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
李白将身上的银子大半给了王昭君,王昭君再三推脱却还是拗不过李白,只得收下。
“好好照顾她。”李白碰了碰韩信的肩膀。
“会的。”韩信还是那么寡言。
那位剑仙大人,在一个春雨绵绵的下午,渐行渐远。
看着李白的背影,王昭君突然有些伤心。
离开了灞上的李白,先回到了长安,他这一回来,又引起了狄仁杰和李元芳的注意。狄仁杰很快意识到,李白有点不大一样了,他一回来,先是像往常一样去打了满满一壶酒,然后回到住处,再出来就是三天之后,李白拖着一副醉醺醺的身体又去打酒。
狄仁杰仿佛发现了什么稀罕事一样,在一连观察了一个月之后,狄仁杰终于忍不住了。
“李白,你这是怎么了?”狄仁杰好奇的拦住他。
李白抬头仔细看了一样,才看出来是狄仁杰,他并没有什么兴致跟狄仁杰说话,推开他,摇摇晃晃继续走回去。
狄仁杰虽然心里很是奇怪,但也没时间管他,看他走了之后,自己也去办公了。
李白回去之后,径直走向昭君曾经住过的屋子,自打他回到长安之后,他就一直住在这里,他开始后悔了,要是当初不走就好了吧?现在昭君会不会已经和韩信成亲了呢?李白不敢想这些事情,他只能天天买醉,像当初一样。他每天都会拿出曾经给昭君买的衣服首饰,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抚摸,想象着昭君穿戴好对他微笑的样子。王昭君那般的姑娘,看似淡然从容,来之安之,实际确实最害怕麻烦别人,在长安的日子里,只有这间屋子才依稀可追寻她生活的痕迹。
李白也想过再去灞上看一看王昭君,但是,如果昭君真的和韩信成亲了,自己会忍不住杀了韩信,把昭君抢回来吧?李白不敢去看,他怕看见韩信和王昭君在一起,怕看见王昭君抬头对韩信笑,怕看见王昭君穿韩信给她买的衣裙,更怕看见自己忍不住摧毁这一切之后,王昭君不开心。
这样颓废的日子又过了两个月,如今已经是夏天了,窗外的蝉鸣刺耳,李白收到苏烈的来信,邀他去长城一聚。
李白知道苏烈为什么会给自己写信,自己颓废的这几个月,消息像长了脚一样四处飞散,所有人都在说李白不知道受了什么打击,竟然真的成为了一个酒鬼。苏烈应该是担心自己,算了算了,去长城看看吧。
李白稍微收拾后,就动身前往长城,走时,还带上了那枚蓝色梅花簪。以前昭君很喜欢这簪子,十日又八日要戴,结果动身去灞上的前一天晚上,昭君怎么都找不到了,急得都要哭出来,到底是不想耽搁路程,便没有再找。那时自己哄她,丢了一个不要紧,以后给你买十个百个。
回想起以前相处的日子,李白自嘲的笑了笑,以后,自己不是那个给她买簪子的人了。
长安与长城相隔近千里,饶是李白轻功好,腿脚快些,也是走了近十天才到。
长城守卫军的众人李白都熟悉,花木兰每次见他都要唠唠叨叨让他少喝点酒,百里守约却是会微笑着转身去给他熬一碗醒酒汤,尽管每次那个蓝头发的人会不大开心。苏烈曾说,多亏有了守约,家才有家的样子。在李白看来,长城真的是他为数不多的感觉的温暖的地方。
此次来到长城,花木兰并没有唠叨他,而是带着满脸的担心。李白突然有点自嘲,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担心又有什么用呢?
但他还是感激花木兰,感激她的关心。
当夜,李白和苏烈在城墙上畅饮,原本花木兰是和他们一起的,无奈她明早还要去巡逻,便早早去休息了,铠与守约身为守夜人员,不可酗酒,也只能在一旁看着点他们。
尽管如今已经是夏季,但夜晚的长城还是有些凉意,又喝了一坛酒之后,对着皎洁的月亮,苏烈终于还是担心的问出了心里的话,
“你怎么了?”
李白轻笑了下,眼里布满了悲伤,他抬头看了看月亮,又转过头直直地看着苏烈,半晌说道
“苏烈,我爱上了一个姑娘”
苏烈一惊,随后不解的说道:“这……是好事啊。”
“可是,她要嫁给别人了,那人……也是我的好友,”
苏烈对情爱之事所知甚少,但用脚趾也能想到这个事有多么地狗血。
他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劝解李白,只好把目光放到了不远处的守约和铠身上,守约无奈的摇了摇头,铠看了守约一眼,言简意赅的说:“抢回来”
苏烈无奈的叹了口气,他就知道,不能指望他们俩。
李白并不在意铠的话,抢回来……哪有那么容易?
他将酒坛推到一边,躺在城墙之上,目之所及,尽是皎洁的月亮。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般美丽的月色,不知道昭君有没有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