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三章 ...

  •   谈周武说始皇互不相让
      遇侠士求对弈棋逢对手

      次日李恪一早就出了岱庙,照兮和翠儿两人留在岱庙养精蓄锐。翠儿躺在床上不断自责自己丢人,居然还要主子照顾自己。照兮随口说了句大家都是一家人,把翠儿感动的差点没对着岱庙主殿三跪九叩,感谢泰山神赐了自己这么个好主子。
      第三日大早,等她们洗漱完毕,用过早点,走出岱庙,李恪已经等在参遥门下。今天所有人都没有骑马,李恪身着玄色常服,头上却是和照兮一样的白玉冠,只是腰间还是佩着他那把镶金嵌玉的剑,添了一分贵气。他拿过她手里的包袱扔给一个侍卫,朝她笑着侧了侧头,“走吧。”
      一行人穿过山门路过王母池的时候,照兮一脸不屑,“这王母池还不如王府里的池子,若真是王母来过,那我也可以自称王母了。”
      她这一席话让一旁的翠儿十分紧张,她连忙对着群玉庵的主殿跪下拜了三拜,口中连连说道,“王母娘娘,我家小姐不懂事,翠儿在这儿给娘娘赔不是了。”
      照兮哈哈大笑起来,“翠儿,我记得你昨日刚拜过岱宗,今日又拜王母,不知这两位神仙认不认得。”
      翠儿欲哭无泪,李恪一脸戏谑,“其实照兮说的没错,她的确是王母,只是此王母非彼王母。”
      众人先是一脸不解,然后哄堂大笑,照兮白了他一眼,快步向前走去,李恪慢悠悠地跟了上去,一群侍卫更是笑的没了章法,只有翠儿还楞在原地,不明白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行山路坡度较缓,并不觉得很累,照兮觉得很惊奇,她本以为应该是羊肠小道上山,没想到居然有石质台阶。李恪解释到,泰山封禅自古就让历朝帝王心驰神往,不管最后有没有成行,对这东岳泰山却从未怠慢,这石阶也不是贞观年间才开始修的,而是几朝延续的结果。谈话间便来到了一处岔路,李恪说要过去看看,照兮知他定是打听过泰山风光景致,就跟着他走了过去。
      走过一座石桥,桥下小溪水量颇大,他们沿着小溪逆流而上,走了不多久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眼前是一片石坪,上面斑斑点点像是有什么东西,照兮仔细一看石坪上居然刻着字,就连自己脚下也是,她下意识地往后一退却是踩了个空,幸好被李恪挡住了,“小心你脚下。”
      待她再次站定,才发现他们周围的石坪上目光所及之处都刻满了字。
      “相传前朝北齐武帝灭佛之时,有高僧不甘经书被焚毁,便藏身于这泰山山林中,将整本金刚经刻于这石坪之上。”李恪娓娓道来,“其实这佛既能如此深入人心,又怎是说灭就能灭的,若能循循善诱,使之能为己所用,定能成为安天下的无形之力。”
      照兮暗自点头,大唐开国以来就是以这样的姿态对佛教,他亦能看的如此清楚,怪不得他老爹会说他像自己。
      两人又感慨了一番后往回走去,一侧是群山峻岭,一侧是溪水潺潺,照兮笑着说道,“此时若能有人抚琴一曲,就更完美了。”
      “怎么,想听本王弹琴了?倒不是不可以,只是我们得在日落前爬到山顶,就不在这里多逗留了。”
      “什么!你真的带了琴!?”
      李恪看了她一眼,“当然带了,否则要那么多侍卫干嘛,带的东西多了。”
      照兮心中感叹,做王爷就是好。

      一群人继续往岱顶而去,照兮这半年来练剑颇有效果,和李恪两人走在最前面,只有翠儿,山路尚未过半已是远远落在后面,越峰便留下两个侍卫和翠儿一起殿后。
      又走了一会儿,眼前是一座木桥架在一处溪谷之上,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站在桥上只觉一阵雨雾扑面,一侧是飞瀑直下,一侧是溪谷空幽,若是雨季来此定是如行走在云雾之中。
      过了木桥,照兮远远看见一颗古松傲立在山崖上,她心想,这应该就是那著名的五大夫松了吧,之前的话都让李恪给说去了,定不能让他小瞧。
      她回过头对着李恪说道,“你知道这松树的典故吗?”
      李恪笑而不语。
      照兮接着说道,“传说秦始皇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后,听闻古代帝王必须亲自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才算是真命天子。他就带领着文武大臣到了泰山脚下,大臣们说所谓“封禅”,就是在泰山顶上祭天,在泰山脚下祭地。前者叫封,后者叫禅。帝王上泰山顶上祭天最好不要坐车,表示对泰山的敬重。始皇完全没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车驾直接上了泰山,沿途不好行车的地方,就砍树伐草,开山凿石。一行人浩浩荡荡上了山顶立碑祭天,仪式刚完,天色突变,乌云滚滚,眼看就要下大雨。始皇心中有鬼,以为得罪了山神,拔腿就往山下跑,一群人才跑了半程,只听得一声惊雷,瓢泼大雨就劈头盖脑地下来了,始皇眼看要被冲下山去……”
      “风雨暴至,始皇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李恪接到,“我们到了,五大夫松,你这故事哪里听来的,比司马迁绘声绘色多了。”
      照兮只能含糊其辞,说自己就是看的史记,不过是润色一下。

      行程过了大半,李恪见不远处有个石亭,便提议众人在此稍适休息,之后一鼓作气登上岱顶。
      待他们走近石亭,亭中已有一人,坐在石凳上一动不动,从背后看去,坐姿挺拔,身形矫健,没有戴冠,只是一个帻,两条发带垂于脑后,他的右手边靠着石凳的是一把剑,一看便是练武之人。此时的他正盯着身前的石桌,桌上黑白分明是一棋局。
      照兮绕过李恪,走到石桌前抱拳一揖,“这位公子打扰了,不知我们可否借此亭小憩片刻呢?”
      那人站了起来,对着照兮也是一揖,“公子请自便,这石亭原本就是为往来旅客休憩而建,何来借与不借,在下姓张,字义明,敢问公子怎么称呼?”
      照兮心想这名字怎么有点和尚的味道,“在下姓杨,单名一个照字,”她又指了指一旁的李恪,“这位是我三哥,就叫杨三哥。”
      一旁正在喝水的越峰一下子没忍住,一口水喷了出去,李恪更是满脸黑线。
      那人抬头说道,“原来是两位杨公子,失敬失敬。”
      照兮这才看清他的脸,他约二十几岁年纪,宽阔的额下是两道剑眉,鼻梁高挺,目光坦然,神态自然,若说李恪是风华正茂英俊少年,那这位就是风度偏偏成熟绅士。
      李恪皱了皱眉,上前说道,“既然这位公子同意,那我们就叨扰片刻了。”说罢就在石凳上坐了下来。
      照兮也坐了下来,“张公子怎会来这泰山一游?”
      “家母近年一直身体不好,正逢重阳,我就来了这泰山登高为母祈福。”
      “张公子真是孝子啊,”照兮满脸敬佩,“不瞒公子,家父也有一夙愿,要一登这东岳泰山,于是我俩便先行过来探路。”
      一旁的越峰又是一口水喷了出去,颤抖着走出亭外,亭中只剩三人。

      “张公子喜欢下棋吗?”说话的是李恪。
      张义明笑道,“我也算是个棋迷,这局便是前日在灵岩寺看到两位大师对弈,甚是精妙,我因不想错过祈福的时辰,只能记下棋局,先行离开,今日下山,在这石亭小憩便想起了此局,于是就摆下棋局,独自研究。”
      照兮心中感慨,这古人就是记性好,这么复杂的棋局,说记下就记下了。
      此时李恪来了兴致,“在下对棋亦是颇感兴趣,今日能在此地遇见便是一种缘分,何不对弈一局?”
      有戏看照兮当然不愿错过,她在一旁连连说好,张义明是豪爽之人,便一口应下。两方摆开阵势,先猜子定了出手先后,李恪执白先行。
      一旁的照兮见他们你来我往战事正酣,突然想到自己听说过的一件轶事,顿时来了好奇心,“我听说当今皇上还是秦王的时候,有一次和虬髯客对弈论天下之势,不知道红拂女是不是在场呢?”
      正在下棋的两人都停了下来看着她,张义明回道,“李靖和红拂女当时都在场。”说罢又回过头去,继续棋局。
      李恪撇嘴一笑,“可惜我不是秦王,张公子不是虬髯客,你就更不是一代侠女红拂女了。”
      照兮不再打扰他二人,只是在一边静静看着。多少回合之后,双方罢手开始数子,结果李恪一子领先,由于李恪先行,这便算是一个平局。
      张义明一脸敬佩,“杨公子真是青年才俊。”
      “哪里,哪里,张公子也是棋艺精湛,这局下的过瘾。”
      “这就叫棋逢对手,百回不够,酒逢知己,千杯不多。”一旁的照兮嬉笑着说道,“下次张公子若是有机会可以和三哥比比喝酒,他定是三杯就倒。”
      李恪一脸苦笑,“就你词多,我就这么个短处,已经被你数落几回了。”
      石亭里一片欢笑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