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张泉夫妇 ...
在去村里的路上,大叔扭头看向陪在自己身边多年的妻子,认真道:“清月,谢谢你这些年一直陪在我身边,我很幸福,但因为我咱俩身边也一直没个孩子,年轻的时候觉着无所谓,到老了还是感觉不够圆满啊!”
李清月听了丈夫的一席话,松开了握住丈夫的手,改挽住了他的手臂道:“咱俩都老夫老妻多少年了,你还说这些干啥?嫁给你的这些年我幸福着呢,关于孩子的事咱不强求,实在想要我们可以去抱养一个。你就别太挂心了。”张泉听了自个媳妇的话,点点头。
张泉少年时生长在北城的一户殷实家庭,原本张泉家从爷爷辈算起往上十代都是正儿八经在地里刨食的农民,但张泉的父亲张辉是个传奇人物,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就爱往外跑,一出村就是十天半个月,每次回来都能给家里贴不少的钱,所以张辉家当时是村里为数不多能经常吃到肉的人家。后来18岁的张辉经人介绍娶了隔壁村的李爱玲,也就是张泉的母亲,张泉母亲也不似一般的农村女子目不识丁,不仅识字而且做事很有主见,与张泉的父亲张辉很合拍,结婚不到一年便有了张泉,后来夫妻二人在1972年带着7岁的张泉外出打拼,后来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发了财,挣下了不小的基业。
张家往上数几辈都是单传,到了张泉这一辈,也不例外,家里多年仍只有他一个男丁,所以张泉从小就面对万千宠爱,但好景不长,在张泉15岁的时候,张辉夫妇在一次外出活动中不幸发生车祸,抢救无效双亡。
夫妻两人的离开,对于张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虽然留下了一份厚实的家业,但偌大的家中只剩有一双年迈且目不识丁的父母和一个心智尚不成熟的少年,这家业又如何支撑呢,果然没过多久,张家的公司就因为经营不善破产,住的房子也被法院查封。
已年过7旬的张泉爷奶带着偷偷存下的儿子给的孝敬钱,带着15岁的孙子回了村里。村里人心都还算好,不仅没有对张家冷嘲热讽,还对他们祖孙三人多加照顾,所以他们过得还算安稳。
张泉年少经历了丧失双亲之痛,一夜之间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刚开始不免心里存在落差,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
但后来15岁的张泉也想通了,人与其活在那些痛苦的回忆里,不如想想怎么过好未来。想明白以后,张泉每天都乐乐呵呵的过好每一天,而那些过往的经历给予张泉唯一的好处就是将张泉的性格磨砺的更加坚韧乐观,在生活上他十分照顾爷奶,地里的农活都是他一个人打理,即使这样在学习上张泉也不逊色,一直名列前茅。
在张泉18岁上高三的年纪,年过七旬的爷奶在同一年里因病相继过世,张泉含泪料理完了爷奶的后事,便认真备战高考,最后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进了北城大学,步入了大学的张泉不仅收获了学业,也遇见了他的人生挚爱—18岁的李清月。
李清月出生于书香门第,家里父母退休前都是中学老师,由于是老来女,李清月上大学时父母已经70多岁了,原本父母想要帮李清月找个家境殷实,家族壮大的人家,待他们走了之后孩子也能有个依靠,但没想到李清月竟找了个无父母无兄弟的李泉,原本他们极力反对,但架不住李清月苦苦哀求,张泉也经常往李家跑,给二老送温暖,李清月父母看李泉性格温和,会照顾人,对李清月又一片痴情,想想又觉着张泉没有父母兄弟,李清月也能落个清净,不受婆婆妯娌的气,便应允了这件婚事,于是张泉和李清月大学一毕业便领了结婚证。
张泉有学识,且随了父亲经商的天赋,大学期间就挣下一笔不少的存款,他用这笔钱买了套两室一厅的楼房用作和李清月的婚房。
婚后,李清月去了一所公办中学当语文老师,而张泉做起了吃食生意,刚开始只是个小店,后来慢慢的就扩大到了几家店,几十家店,在吃食生意上,张泉的美食招牌在北城占据了一席之地,本可以继续扩张到其他城市,有资本也有人力的张泉却不再有所作为,只守着北城这块市场,做细做精。主要是张泉也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没时间陪妻子,他把闲钱都交给了职业的基金经理人打理,平常做做投资什么的,虽不是大富大贵,在北城也算小富即安。
婚后三四年,两人都没有孩子,前两年是两人没打算要,觉着事业还不稳定,后来是想要了,发现李清月一直怀不上,去了医院检查,大夫说是张泉的问题,能生出孩子的可能微乎其微,张泉得知自己不能有孩子时,倒是觉着无所谓,他并不看重是否有后代传承这件事,这世上他唯一的亲人就是李清月,两个人能把日子过好就行了,关于孩子得知他幸,不得他命,但是张泉知道李清月很喜欢孩子,可他又做不到,他又更不可能跟李清月离婚,所以内心十分难受。
李清月了解张泉的想法后对张泉说:“比起孩子,我更爱你,没有孩子,我顶多是失落一阵,但没有你,我会痛不欲生。关于孩子,有就有了,没有我们俩也能过得很好,你看我们这几年不就过的很幸福吗?所以你不要觉着亏欠我什么,我们能够相濡以沫就是我最大的渴求,我很知足的,也很幸福。”
张泉听了妻子的话甚是感动,从此两人关于孩子的话题再也不提。几十年过去,张泉与李清月一直生活的很幸福,并肩前行的路上会有困难,摩擦以及生活中的磕磕绊绊,但这些都没有将两人分开,反而使感情更加坚固。
可能因为人越幸福,就越恐惧死亡。张泉因为父母逝世的原因,更加认为世事无偿,所以两人每年都会给北城有名的善德庙宇捐善款,并且身体力行做公益,积德行善。
善德庙宇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香火旺盛,庙里有一慧心大师,善于帮香客逢凶化吉,是北城出了名的得道高僧。所以每天庙里求见慧心大师的香客络绎不绝,但慧心大师经常云游在外,一年之中呆在庙里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一月。所以大多奔着慧心大师来的香客都失望而归。
2005年初四那天,也就是今年,张泉夫妇起了个大早开车去了位于北城郊区的善德庙宇,很幸运的第一次见到了刚回到庙里的慧心大师,慧心大师年方60,白发白须,穿着素色道袍,白胡须长及胸口,看着很是和善,张泉夫妇恳请慧心大师为两人算算运势,慧心大师告知二人今年有血光之灾,人会出事,二人向大师询求解决之法,大师告知二人,他们若主动散尽一半家财,事情方会逢凶化吉,且二人不宜再在北城居住,若离开北城往南走或许还有意外的收获。
两人听了大师的意见,面对家业没有不舍,回去就着手将名下的几十家饭店,几处房产以及手里的股票基金全部转卖,资产清算后将手里2/3的钱财都捐给了边远山区,剩下的钱用来生活。不过余款也够两人很是富庶的度过余生。
夫妇两人大学期间曾去过位于祖国西南地区的云山村支教,且两人就是在这里定情,当年的云山村生活虽然艰苦,却有着两人共同的美好回忆,而且云山村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所以两人一合计就去了云山村,在云山村买了块靠近山脚的地,请了当地的居民盖了处一进的中式庭院。
他们已经来了半年有余,房子已经完工一月多了,他们从北城搬来时,一直住在离云山村20公里远的县城的一处小旅馆里,待房子里的味道散的差不多了,才搬过来。
这不昨天是他们居住的第一天,搬到新房子很是舒爽,没了旅馆里特有的味道,休息的也好,所以今天一大早就醒了,二人吃过早饭后准备去村里的集市上买些蔬菜种子种在离住处不远的田地里。这块地是租的一个村里的老汉的,那老汉已年过八旬,膝下无儿无女,很是寂寥,常年来又疾病缠身,早已无心打理田地。正好张泉夫妇需要田地,村长就做了个中间人将地过户给了张泉夫妇。
新人作者来啦,觉着好您就别吝啬您的鼓励,不好您就狠狠地骂(但别带脏字哈,嘿嘿),感谢各位家人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张泉夫妇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