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7、(六) 抗疫工作 ...


  •   和往常一样,果果的妈妈刘嘉怡于8点前就赶到了医院。疫情暴发以来科里增加了每日晨会,门外汉的妇产科医生刘嘉怡今天除了要担负呼吸科隔离区外的一切工作之外,同时还要为其他接收新冠患者科室的非重症病房,提供呼吸支持设备的技术指导。
      由于要在值班开始前吃完午饭并且做好工作交接,值班日上午的节奏比平日要快很多。幸好今天的会诊不多,刘嘉怡在中午1点半就完成了所有日常工作。由于今天除刘嘉怡之外还有另一名呼吸科同事值班,刘嘉怡预计他们二人将负责整个呼吸科病房,便提前到办公室了解当日病人的情况。由于疫情开始之后病患者就诊人数激增,同事们也早就为值班医生写好了病人情况的表格,方便值班医生做出快速的反应。
      由于疫情暴发的影响,值班病房增加了一个新程序:在2点半集合,了解当日值班团队,接受此后工作的的任务分配。刘嘉怡的同事和刘嘉怡将负责呼吸科的两个病区和一个内科的病区的患者。
      下午3点,值班正式开始。由于医院禁止病人家属的探视和护理,病房的一切都较往日来得更为平静,过道里只能看到护士和护工忙碌的身影。但平静的不光是病房的过道,刘嘉怡的值班手机也异常的平静,刘嘉怡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值班手机出现了问题。
      然而,很快传来了噩耗:一位年长的病毒感染者不幸身故了。对于这位入院后就一直状态不佳的患者,负责他救治的医生交班之时就做出了提醒“今晚对他而言可能十分关键。”在详细检查了患者生命体征之后,刘嘉怡填写了死亡证明。随之而来的另一项艰难的任务——是通知病人家属。在现在特殊时期,电话通知家属病患去世的消息似乎比往日更加艰难。还好这位病人的家属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并没有出现失控。即便如此,刘嘉怡仍用了将近一小时的时间处理好病患的前后事宜,这远比疫情来临前处理类似情况需要的时间长得多。
      这期间,刘嘉怡的同事也在病房处理着其他的一些突发状况。在处理完去世年长患者的相关事宜之后,值班医生群中收到了征调闲置高流量氧疗系统的需求。刘嘉怡们科室刚好有一台。二话不说,刘嘉怡们马上组装好配件送了过去。

      在下午忙碌工作的间隙,刘嘉怡去了一趟急诊,这个过程让刘嘉怡印象深刻。原来熟悉的地方现在已经完全不认识了。过道摆满了椅子,坐满了戴着口罩,候诊的病人。从走廊一路过去,能听到从各个方向传来的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即便有所心理准备,病患的数量仍让刘嘉怡吃了一惊。值班团队有人接到通知,在图书馆改建的新的重症监护室已建成,会马上投入使用。疫情以来,医院利用一切可用的空间扩充床位,包括重症床位。除了中间护理被改为重症监护外,还有一些手术室被改为了重症监护室。
      这个图书馆是刘嘉怡最熟悉的地方。目前书架桌椅已被搬走,并搭建了20多张重症病床。这对于已经紧张的重症床位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以平静开场的下午却以忙碌结束。每天下午6点,市民都会准时到阳台上给医护人员鼓掌。今天和往常不同,由于忙碌的工作刘嘉怡却没有听到。晚上9点半,所有值班医生再次集合,汇总信息,再进行晚上的任务分配。刘嘉怡和过敏科的医生分到了一组,负责7个病区,病人的数量由102个增加到了255个。
      分组完毕,已经到了10点。刘嘉怡们将12点到早晨8点分成了两段,过敏科医生坚守前半夜,刘嘉怡负责后半夜。这样,每人都能得到少量的喘息时间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紧急情况的时候有足够的人员。
      刚刚忙完这些工作,刘嘉怡们便收到了医院附近餐馆志愿送来的晚餐。他们从疫情一开始就坚持每天给医院的医护人员送餐,为辛苦的医生们改善伙食。今天也不例外。在这个大灾难的时候,人们总是表现得足够的团结,让人感动,也让人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希望。
      在这个期间,她可以接触到巴图康,询问一下女儿果果的消息。小家伙跟玛丽阿姨相处得很好,这点真让人放心呀。想想,因为一连几天的病患激增,她已经连续三没能回家了,心里还真是思念。
      后半夜,刘嘉怡接到电话,又有一位患者去世。这名患者本身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困扰,加之感染了新冠肺炎,接诊时病情发展就已经很不乐观,在竭尽全力后,仍旧没能闯过这一关。由于上次电话通知家属坏消息的经历对刘嘉怡心理上影响很大,所以刘嘉怡决定通知家属来医院,当面通知他病人去世的消息。
      不久,病人的姐姐来到了医院。刘嘉怡跟她说明了病人去世的情况,她泣不成声。过了好一会儿,她询问刘嘉怡她妈妈的病情怎么样,这时刘嘉怡才意识到,她除了已经病故的小妹,她的母亲也因为新冠肺炎在院接受治疗,而且这还是单亲家庭。嗨,可怜人呀!
      第二天早晨8点,医生回到了各自的岗位,刘嘉怡的值班也结束了。按照惯例,下夜班后有一天的休息时间。结束了值班的工作后,刘嘉怡并没有直接下班,而是转向了康复科。这段时间刘嘉怡一直在协助一位康复科的同事制定工作流程。我们都知道,康复科工作量最大的时候,是重症病人从重症监护转到普通病房的那天。她希望康复科的工作量增加起来,因为这代表这死亡的人数少了,康复的人在增多。大家都在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和康复科同事讨论了工作的进展后,刘嘉怡最终走出了医院的大门。到家后,身为警察的老公已经为刘嘉怡准备好了中药。喝完药,洗澡,看了看睡着的女儿,只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赶紧睡觉吧,明天说不定事情更多。

      这名医生对当前的疫情形势充满了担忧,因为她看到了很多不正常的地方,患者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她的认知。当前,她负责18个ICU病房,所有的床位都满了,所有住进ICU的人都用上了呼吸机,这些人刚进医院的时候,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大问题,有的甚至是自己走着来的,基本上来的时候都能说话,但是他们病情恶化速度非常快,说不行就不行了,几个小时之后就不省人事了。现在ICU病房里的患者基本都是这样,都是昏迷状态,有的人来医院还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已经需要用呼吸机维持生命了,说恶化就恶化,是否能够转阴,全看患者自己的身体素质,先天的免疫能力。
      医生能做多少呢?没有任何办法,能做的全都做了,但是因为找不到病毒的后门,最终几乎是无能为力。这种只能寄希望于病人自己的抵抗力,让人感觉很无助呀,如果患者自己扛不住,医生做再多也没有用。现在这个病毒就是无药可治。
      这种无力感让前线医护人员备受煎熬,而更加可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都是这样的状况,这就造成了死亡率相当高。上一周,医院已经收治了100多名患者,这些人当中,有三分之一都需要进ICU,ICU的床位本来就不够用,治疗周期又非常长,导致很多人还没有进ICU就已经不行了,而进了ICU还能活着出去的人,现在还没看见。
      近期数据显示,在武汉,每间隔不到20分钟,就会有一人因为新冠肺炎而亡。但医生却束手无策,用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法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按照专家的推测,死亡高峰期还没有到来,将会在4周以后达到顶峰,大约会有10~20万人死亡,这个数据是有可能是比较夸张的,但也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吓唬人,院长通知大家要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