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家族秘史 ...

  •   姐弟7人回到家,墨言把蚂蚱放进木桶里,用水泡着,上面压着木板。海燕烧水,肯言把晾晒的玉米翻了翻,可言带着笑言等看兔子。几人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烧水烧好后,锅盖半掩,既能降温又干净卫生。蚂蚱已经死去,墨言招呼其他人,一起拔蚂蚱翅膀。找一洗菜盆,去掉翅膀的蚂蚱放进盆中。这次他们捉的多,足足有一大盆。笑言几个小家伙干的最起劲。平时他们可没有这待遇!
      天色黑了,爷爷他们也回家了。爹和叔叔在卸玉米,二婶和奶奶做饭。墨言告诉奶奶蚂蚱的吃法后,发现老人的眼眶都红了。墨言不明所以,有些无措。她仔细想想,蚂蚱作为一盘时兴菜,在盛夏时常可以吃到。当然,蚂蚱是人工养殖的。

      二婶告诉她说:“前几年,我们这儿发生蝗灾。颗粒无收,饿死了不少人。要是知道蝗虫可以吃,也不至于造成那么多的人间惨剧。”

      看她面露凄色,二婶忙说:“你快出去等,好了我叫你。”

      还未来的及忧伤,蚂蚱的香味传了出来。肚子咕咕叫。二婶先端一盘给爷爷他们,又端了一盘给墨言。刚放在桌上,可言就迫不急待的夹一个,放在嘴里。海燕在等可言的反应,可言没说话,只一个劲的吃。还等什么?看谁筷子用的好。笑言等上手吃。
      妈呀!实在太美味了!相对墨言这边的热闹,爷爷那桌就很沉闷,埋头苦吃,脸上的神色有些凝重。
      油炸8盘,众人都吃的肚肥腰圆。赞不绝口!这里用的油是菜籽油。
      吃过饭后,爷爷把墨言叫到脸前。和蔼的说:“我听笑言他们说,你教他们画画,给他们讲故事。你告诉爷爷,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爹,娘,叔,婶....也担忧的看着墨言。

      从一开始,墨言就没打算瞒着家人。当然也瞒不住。爱你,关心你的人,任何变化都能知晓。这就是时间问题。

      墨言清清嗓子说:“我这次摔落山间时,感到有一个神仙在帮我。她穿着道袍,两眉之间有一颗红痣。苹果脸,有二三十岁的样子。是她接住我,帮我止血。我才能等到爹去找我。这些知识也是她教的,在我卧床的这段时间,梦里学的。”

      说个善意的谎言,不会有事。总不能告诉他们我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你孙女早死了!那样会被祭天的,墨言可不想。
      墨言刚说完,爷爷就站了起来,面色红润,呼吸急促,眼睛瞪的溜圆。这可把墨言给吓坏了。谎言穿帮了?也不像呀!
      爷爷就这样看了墨言一会,众人摸不着头脑,不知他老人家为何这样。

      突然,爷爷跪在地上。嘴里说着:“感谢老祖!林家第46代不肖子孙林井海给您磕头!感谢老祖的庇佑!”说着,爷爷竟然哭了。气氛有些沉闷,心里沉甸甸的。

      听到这里,全家人都跪下了,墨言没想随口一说,竟然真有林家老祖--神仙。

      爷爷平复后,说起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在1000多年前,当时林家在魏国,盛极一时。那时无论人,妖,均可修仙。林家出了不少修仙苗子,其中最厉害的,少女林音。她拜在昆仑山,18岁筑基,30岁结丹,55岁就已是元婴,飞升时不足200岁,可谓修仙第一人。林家人受到很多仙门的青睐,也受到一些家族的迫害。
      渐渐,修仙界有人造谣说:“林家有秘宝,可以提升修为,改造灵根。”各大势力,纷纷探访林家,除昆仑山没有。林家人陆续出事,等飞升的老祖知道后,已经太晚了。林家人才凋零,少有修仙的苗子。
      当时老祖大开杀戒,几乎魏国的修仙人全体覆灭,还是昆仑山出面,停止这场杀戮。老祖因此受到天罚,修为尽失。
      后来,因为环境变化,灵气流失。人再也不能修仙!
      老祖把林家众人安排在云关村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族人以为她已仙去,没想到她竟还在世。

      爷爷说完后,众人感到不可思议,1000多年前的老祖还活着,而且在保护他们。身上热血沸腾,变强!在众人心里生根发芽!
      爷爷嘱咐大家,今晚的话不能传出。谁要是向外说,就逐出林家!爷爷的眼睛很有威慑,从奶奶开始发誓....

      “ 这事,非同小可!老大和我一起去族老家。”爷爷带着父亲出门,很晚才回家。至于他们交谈什么,就不得而知。从这以后,林家人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由于蚂蚱太好吃,墨言他们又去捉了两次,总算过足瘾。兔子也吃了,麻辣兔肉,让久违吃肉的家人,大呼过瘾。兔肉送二伯,族老一碗,他们也赞不决口!

      每天和弟弟一起玩,画画,喂鸡,捉蚂蚱。生活过的平淡,温馨。

      玉米已收了一半,黄澄澄的堆在院子里,很是喜庆!

      今天不去田地,墨言带着妹妹们在村里溜达。走着走着,来到大河旁。河面很宽有6米左右,河水浅而清澈,能看到河底带着青苔石头。

      河边有几个小孩玩耍,离水有点远,应该是家里交代不许下水。墨言看着河水,却想着鲤鱼,鲫鱼....的各种吃法。

      玉兰有些无聊,扯扯墨言袖子,想走。

      走是不可能的,要吃鱼,可以用鱼竿钓。“笑言,你四处看看,哪里有潮湿的泥土。我和玉兰去找树枝,当鱼竿。等鱼钓上来,我们吃水煮鱼。很美味!”墨言边说边走。

      找到树枝,蚯蚓,玉兰带的线,一个简易的钓鱼杆就成了。鱼钩是细的荆条所制。找了一个地势平坦的地方,墨言坐下钓鱼,笑言等坐在离她不远处。

      过了三五分钟,感到鱼咬饵,快速把鱼竿抽起,一条10多厘米的鲤鱼被钓了上来。看到鱼,笑言他们很是兴奋。争着抢着要抱鱼,墨言赶紧制止。说:“鱼腥,沾着衣服,不好洗。可以找片大树叶包着。”

      继续放饵,又钓上很多,其中有一条鲤鱼大约有8斤重。怎么拿回去呢?看着鱼泛起头疼。

      有了,这里离地近,让笑言和海鸥去喊爹娘。玉兰和我在这看鱼。

      过一会,同笑言一起回的是林大叔,他抱着海鸥来的,背上有一篓。大叔看到这么多鱼,高兴坏了。把鱼放进篓里,背上,回家。有10多条鱼,重约四五十斤。

      回家后,找两个大盆,放鱼进去。大叔就急匆匆走了。死了4条鱼,就用小筐放一起。等奶奶回来做。

      笑言三人,围在盆前,不时的用树枝戳鱼玩。墨言则坐在院子里,抬头望天。明天头就可以拆线,也可以洗澡。不知头发怎样?还有哥哥明天也回来,他是什么样的人?发散性思维。

      天黑前,爹娘回来。尽管秋收活重,但他们却不显疲惫。庄家人对粮食的喜爱,不亚于商人对金钱的渴望。
      看到这么鱼,奶奶说:“我们今天吃4条鱼,一条大的清蒸,其余三条红烧。剩下那条8斤重的鲤鱼,等书言回书院时,带给夫子。其余的留着明天吃。”

      晚饭由二婶主刀,她是家里做饭最好吃的。大婶烧火。墨言几人在聊天。知道下午钓鱼,可言他们也坐不住,他们约好明天一起去。偶尔偷懒,家里人也不会怪罪。
      而且最近天气很好,大豆已晾晒好,晚上装包拉回家。村里的大豆都是在一块空地上集体晾晒的,白天是牛拉着石磙在碾,晚上父亲和叔叔把碾好的豆杆垛在一边,豆子堆在一起。轮流值夜。

      清蒸鲤鱼很好吃,鱼肉鲜嫩,口感酥滑。适合妇女小孩吃。红烧鲫鱼,香辣可口,鱼刺多,吃的时候注意。鱼肉的好吃超出墨言的想象。

      吃饭时,二叔说:“这次鱼做的好,以前有土腥味。”在另一桌吃饭的二婶说:“那是因为剔除鱼线,又用生姜搽鱼身的事。”

      晚饭吃过后,休息一会,全家人就去装豆子。临走前把活鱼端进锅屋,用木板压上。村里很少有养猫的,但怕万一。
      来到空地,已有不少人。每人忙碌着,墨言几人整袋子,爹和叔叔装。娘和奶奶则把洒落一旁的豆子,重新堆起来。今年收成好,光豆子就收26袋,比去年多了6袋。分两次运回家,豆草垛在那里,给牛吃。村里只有一只耕牛,地位高,伙食好!

      这个朝代,已有豆腐,豆芽,酱油,豆油。但要去集市上去买,平时很少吃到。墨言想,可以自己生些豆芽,豆腐卖。多少能补贴家用。家里哥哥读书,绝不能划为商人。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太低。可以让叔叔去卖,等忙完秋收,再干。

      累一天,倒在床上就睡。连脚没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家族秘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