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老道出没 ...
-
等墨言走出家门后,已过了好多天,虽然每天都有人陪着,但蜗居在一方天地,还是很难受的。想要出去看看这个以后要生活的地方。
家里的人每天满进忙出,抢收玉米和大豆。除了几个小的外,连笑言和福言都去起立帮着干力所能及得活。奶奶在家照看孩子,以及做饭。家里有俩个人清闲,一个是墨言,一个是哥哥,他在镇上书院读书。半个月回来一次,可以休息2天。
这里是秋收玉米,夏收小麦,一年种两季。和我国中东部相同。
家里的正屋有很多间,爷奶,爹娘,叔叔他们住正屋。墨言姐妹和姑姑住在西屋,哥哥他们住在东屋。院子很大,以后哥哥他们要结婚的话,肯定还要建房子。锅屋建在正屋和东屋之间。家里养了6只鸡,鸡窝就搭在大门口旁边。茅坑在院子的西南,这是家里的基本布局。
墨言家有20多亩地,一等田有12亩,二等田有14亩,这还不算开荒大约有6亩。这些都是和海燕聊天时得知的。地很多,但收成不多,每年去除费用 ,上交公粮,到手得并不多。
地多,干活人少,是墨言家的现状。每年基本都添丁进口,花费也大。
从爷爷开始,他们都不识字。主要是读书太费钱,家境又不好。近些年,生活条件好点,家里才送书言去读书。
为何是书言去读书,而不是肯言。这里面就由渊源!还得从墨言的名字说起。
10多年前,因为地里没活,一家人在院子里拉呱。听到敲门声,父亲去开,门口站着一位道长,想要借水喝。父亲急忙把人请进门,母亲去倒水给他,道长看着母亲的肚子,暗暗点头。众人不懂,还是爷爷反应过来。急问:“道长,您点头是什么意思?是这孩子有何不妥吗?”
道长还未说话,哥哥就挡在母亲前面,稚嫩的说:“不许伤害宝宝!你是坏人!'
话音未落,道长就发出一阵大笑,家人受惊不已!很是困惑!
道长笑完后,用手指着哥哥说:“此子不错,可当大用。你们要好好培养!”
爷爷一听道长这话,很是高兴。连忙让奶奶去做饭,要请道长吃饭。
道长谢过爷爷。说:“贫道到此,只为化缘(喝水),你们不必麻烦!你家小哥是叫"书言"吗?下面的辈字是“言”,我说的对吗?“
爷爷急忙点头,说:“按族谱排是言字辈,名字是族老給起的。他出生那天,刚好族老来我家。”
道长听完,点了点头。说:“族老好学问,这名字起的好。”
说完,道长就要走。母亲犹豫的上前问道:“小妇人这厢有礼了,请您告诉我腹中的胎儿如何?”
道长说:“您不必多礼,相逢即是有缘,您如果信的过我,此子就叫墨言。无论男女!他10岁那年会有灾难,以后就否极泰来!翱翔于蓝天!”
老道对母亲很是礼遇,家人不解,但又不敢多问。
老道离开后,爷爷去找族老,说了这件事。族老听过以后,交代爷爷,“一定要供书言读书!对母亲要好好照顾。等孩子出生后就叫墨言。你们一家要用心养育他!”
几个月后,母亲生了一个女孩。就是墨言,族老没看出她有何不同,只是交代要抚养成人。就这样过了好多年,道长的话已忘的差不多了。
墨言这次出事,使族老又想起道长的话。这才有几家赔偿的事。要是光靠墨言一家,根本不可能得到补偿。这里面的水深着呢!
墨言家住在村子的北面,周围有几家邻居,但都有些距离。中间有空地,估计是留着扩建用的。
墨言晃哒着出门,边走边看,村里的房子都和自家一样,矮小连成片的茅草屋。脚下是2米宽的泥路,路边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种。
农忙的原因,路上几乎没有大人。只有小朋友在路边玩耍。走在路上,心里是一片宁静。前尘种种,已是过眼云烟。我现在是大瑞王朝的林墨言。
走了10多分钟,面前有一条大道,宽有4米左右,一眼望不到头。这应是村里的主干道。
她慢吞吞的走着,走了1000多米,对村子的布局有了大体了解。
一条南北的主干道。六条东西的小道,每条道上都住着不少人家。越靠近村中间人口越密。村子很大,有100多户人家。村里以“林,李。”为大姓,其余王,张,赵等。
村里有三个族老,分别是林老,李老,张老。村长姓赵名楼。今年40多岁,在任已有10余年。上任村长是他爹。
墨言能知道的这么清楚,全赖村里玩耍的小孩。他一句,你一句的,说的东西可不少。应该是爹娘说话时,他们听到的。
墨言伸了个懒腰,时间不早了,转身回家。等到家时,奶奶已经做好了午饭,她吩咐墨言在家照顾好弟弟,妹妹,就急忙去地里送饭。奶奶虽然50多岁,但是身体硬朗。
有笑言在一旁帮忙,这活好干。笑言,玉兰,海鸥他们坐在板凳上,墨言把饭放在桌子上,每人一碗鸡蛋汤,用小勺自己吃。孩子们的伙食一直很好,这点她深有体会,因为她和弟弟吃一样的饭。鸡蛋汤,白面糊,面条等是他们的主食。这是长辈对他们的爱!
吃过午饭后,墨言带着弟弟们在院子里遛弯,后面还有一群鸡,回头一看,差点把她给笑死!忍着笑,继续当她的大姐头。
咦,这是蚯蚓?还没等她在观察,母鸡就把它给吃了,嗓子里还发出咕咕的声音。公鸡一看母鸡吃独食,这还得了,立马上演斗鸡,当然这是单方面的,公鸡压着母鸡啄。一时间鸡毛乱飞!姐弟几人看的是津津有味!
眼看就要发生一场血案,墨言用树枝分开了它们。“不就是只虫子吗?至于这么拼吗?看我,真是脑袋进水水,地上有蚯蚓,说明附近也有。”她自言自语道。
想到就干,“笑言,你去接一瓢水来,玉兰你们去找细树枝,我去上储物间找撅镰来。”墨言说。
等她找到撅镰,笑言已端来水,树枝也找到了。墨言把水倒在地上,又去接了两回。地已经湿透了,开挖。“你们都站远点,我别伤着你们。等好之后,你们就把鸡给赶来。都听到了吗?”
笑言机灵鬼怪的说:“保证完成任务!”小姐妹俩也连连点头。
向下刨了10多厘米,蚯蚓出现了,不是太多。但也够家里鸡吃的。墨言一招手,小部队就去赶鸡。玉兰在前面唤,海鸥还是不时的撒些玉米,笑言用树枝赶。分工明确!妙!秒!秒!
可能是嗅到美味,离泥坑还有5米时,鸡都争先恐后向前冲!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吃!
过了一会,鸡摇摇摆摆的从坑里出来。看样子都吃饱了,不约而同的朝鸡窝走去。
墨言又把土给填上,姐弟几人在上面来回走。不注意根本就发现不了。
抬头看了看天,太阳偏西南方向,大约下午两三点钟。奶奶还没有回来。墨言招呼几人上床,给他们讲故事。
“在一个王国里,有一位白雪公主。她长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姐弟三人就睡着了。看边上还有空,墨言也躺下,沉沉睡去。
等墨言他们醒来时,天色快要黑了,在地里干活的家人也已经回来。他们正在卸玉米。家里有一辆地排车,车厢是加高的,一次可以拉很多玉米。
父亲看到墨言,就说:“你感觉好点了吗?你奶奶说你出去了,头还疼吗?”
墨言说;“我已经好了,明天就去地里帮忙。”
爷爷插话说;“今年秋收,你都不用去地里干活。伤的脑袋,要好好养养。就在家里帮你奶奶的忙。要是家里无聊,可以带弟弟去田里去玩。”
最高领导发话,那肯定要遵从。
晚饭是妈妈和二婶做的,面条,炖的大白菜。吃过饭后,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剥玉米。说说笑笑,好不热闹。不知是谁说的,哥哥快回来了。墨言听后,有些好奇,也有些兴奋。
干了一会活后,家人都各自离去。姑姑烧水要洗澡,墨言跟着蹭点,擦擦身子。从受伤后,她就没有洗过澡。身上实在太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