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繁花绽放 ...

  •   代天巡狩结束,佘尽欢给朝廷汇报,即日起启程回京。
      大观二年中,佘尽欢李清照等人与另一批中央禁卫军相约汇合。
      半月后,两路人马再次汇集。
      一月后,佘尽欢李清照抵达汴京,返回承铃宫。
      历时一年两个月的代天巡狩昭告结束。
      这一场代天巡狩历史意义重大,在这一年两个月里,赵佶被简亲王赵似架空,丧失兵权,朝廷党派爪牙尽数销声匿迹,向太后病逝。
      邠国长公主赢得天下名声,李清照被称“惟其不甘深闺闺帷,必骋怀纵目,故能纵笔挥洒,压倒须眉”。
      两人双剑合璧,一文一治,千古绝唱。
      后世具有人不完全统计,代天巡狩期间,共处理大小冤假错案一百零七件,贪污腐败案九十七件,打黑除恶一百五十八件,除陋习恶俗二百七十七件。
      以上案件是佘尽欢上报朝廷,希样朝廷引以为戒,让地方多多注意的典型案例。
      这还是有案在册的记录统计,如果还要算上佘尽欢李清照等人暗察而没有宣报的案件,那数字不得而知了。
      宋朝朝廷的威望进一步加强。
      后世有人笑称,宋微宗还是做了一件对事的——派遣邠国长公主代天巡狩。
      ★
      佘尽欢回宫后,安顿了所有人马。
      “易安,终于回来了。”
      佘尽欢打发其他人出去,抱住李清照,不肯放开。
      她们在人前还是非常注意的,形象不能破坏了。
      李清照哄道,“是啊,回来了就黏着我。”
      “你不想念归来堂吗?那可是我们的家。”
      “当然想念了,不过有你的地方,在我眼里都是家。”李清照望着佘尽欢的眼睛,星河皓月,璀璨夺目。
      佘尽欢埋进了李清照的发间,“我们易安愈发会说哄我开心的话了。”
      “那你可喜欢?”李清照被佘尽欢近在咫尺的呼吸弄得有些痒,却没有离开。
      “喜欢,我甚欢喜。”
      李清照笑得轻柔,垂眸,“舟车劳顿,今夜早些休息,明天你还要上朝复职。”
      “那你陪我一起吧。”这话可是暗示得很明显了,在回京的路上,两人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肌肤之亲过。
      李清照腻了佘尽欢一眼,惋惜道:“不行,我得去爹娘那儿看看。”
      佘尽欢只得作罢,女儿在外,好不容易历尽艰辛,回来了,自然要回去看看,报个平安的。
      “那好吧,让相竹和清儿跟你一起去。”
      “可是……”
      “你忍心把那两人拆开?”
      想想那两人的黏糊劲……
      “也好。”
      看着佘尽欢依依不舍的表情,李清照摸了摸佘尽欢的脸,“我会补偿你的。”
      瞬间佘尽欢的眼睛都亮了,“怎么补偿?”
      “到时候再说罢,我得走了,好好休息,今夜不要看政务了。”李清照嘱咐道。
      “好……谨遵娘子的命令。”
      “我娘子真乖!”李清照赏了一个吻。
      佘尽欢看着李清照远去的背影,那盈盈一握的腰,步履从容,婉约正气。
      看着看着,佘尽欢就笑了,自己竟然如此迷恋,好似也才二十几的年岁。
      所以感谢所有的一切,正当好的年纪,正当好的心智,正当好的权力,让她得以自爱,并进一步爱人。
      青春正好,热血沸腾。
      遇她当好,携手风雨。
      ★
      李清照回了李府,前脚刚走,简亲王赵似就来了承铃宫。
      “皇妹这是要休息了?”赵似通过相竹的带领进了归来堂。
      佘尽欢打算看完这一页书便听话去睡觉。
      谁知道赵似来了,大概早睡又得耽搁了。
      “正事要紧,否则十三皇兄也不会日暮而来我这承铃宫。”
      “那长话短说,兵权已经尽数归于我们的手上,现在只要拿下中央禁卫军统领杨潜扬,兵不血刃。”
      “禁卫军统领只忠于皇帝,无论是何人,只要皇帝在位一天,他们就只听命于皇帝。”
      佘尽欢自然明白其中的关键,“十三皇兄,先帝是否还给我们留了后手?”
      赵煦生前,除了给了佘尽欢活路,以及暗军的兵力,还交给了赵似大宋的兵权。
      之前说过,大宋的兵力之掌握在皇帝手上,经过赵煦佘尽欢的军政改革后,武将拥有了自己的权力。
      但皇帝手上握的兵权依旧是最大的,最大限度上保证皇权的统一。
      赵煦曾暗中调动了兵力,将手中兵权交给刘琦和韩世忠,再由两人待时机合适,将兵权转交简亲王赵似。
      刘琦,韩世忠都是大宋帅才,军事能力强劲。同时其忠心是苍天可鉴的,赵煦对他们十分信任。
      赵佶当政期间,荒淫无度,国家财力挥金如土,还重用奸臣,大兴土木,完全昏君之像。
      这让刘琦,韩世忠相当失望,赵佶还想夺他们的权,简直痴人说梦。
      于是两人合计,并在佘尽欢代天巡狩,吸引了赵佶注意力,这段时间内,与赵似进行密切往来。
      双方都告知了彼此知道的隐秘以及责任。都不得不感慨,先帝之远虑,其余人等难以望其项背。
      经过多次的交接,赵佶手上的兵权已经被架空了,他握着的,如同一纸空文。
      就连佘尽欢给他的那一万暗军,到时候也难以保住。
      赵佶对自己的处境毫无戒备之心,以为这个皇位他坐得相当稳妥,只顾着自己的书法爱好,后宫美人。
      贪图享乐,昏庸之君,朝廷上下,文治武功,又怎么能纵容一个如此的帝王来统治他们的天下。
      何况他们有真正的主子,赵佶是偷来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
      赵似对于佘尽欢说的后手并不否认。
      “没错,先帝留了一份传位遗诏,封贤妃为皇后,其子赵和,即为嫡长子,待先帝羽化登仙之时,继承大统。”
      果然不出佘尽欢所料,“我该知道皇兄的未雨绸缪啊。”
      “所以赵佶,是为乱臣贼子,当诛。”
      “好,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十日后便是皇兄的寿辰,我们送他一份大礼,让他永世难忘吧。”
      “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收礼了。”
      两人又谈了一些具体事宜,一谈就是两个时辰过去了。
      等赵似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子夜了。
      佘尽欢已经提前让相竹等人去休息离开了。
      还好热水是已经备好的,佘尽欢匆匆洗漱后,脱了外套,穿着里衣,便要睡了。
      今日确实很累,迷迷糊糊地便睡着了。
      佘尽欢感觉旁边塌陷了下去,那里很温暖,很舒心,也不自知地往那温暖的地方钻。
      后来佘尽欢感觉脸上脖子都有些痒,又有些温湿,这感觉让佘尽欢不排斥,很是欣喜,是熟悉的味道。
      在甜美中,沉沉地睡去。
      佘尽欢睁开眼,合上的长眼,卷翘的睫毛,挺秀的鼻子,还有些微肿的唇。
      她知道昨夜,李清照回来了,连夜赶回来了。
      这就是她给自己的补偿。
      佘尽欢与李清照鼻尖相碰,“小坏蛋!”偷香了一夜那。
      在佘尽欢的安排下,太学令请李清照重新回太学教书,继续她的教育之旅。
      李清照欣然接受,而那些学生更是欢喜,经过佘尽欢代天巡狩,李清照也成了大宋风云人物,是闲余饭后的中心人物。
      何况是那些有学识的人才,也更是欣赏李清照所言所行,更为尊敬。
      ★
      佘尽欢等人与皇帝进行着最后的争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大观二年十一月二日,宋微宗大寿,举国同庆。
      本是让宋微宗喜笑颜开的一日,却是他皇帝生涯的中止。
      晚宴之上,烟花满天,葡萄美酒,佳人歌舞,锣鼓喧天。
      赵佶陶醉期间,悠悠扬扬。
      突然从四方快速跑出来一堆人,立刻将紫辰殿围得水泄不通。
      赵佶连忙叫唤:“来人,护驾护驾啊。”
      众朝臣也是吓了一跳。
      对于赵佶说得话,无人响应,最后佘尽欢站了起来。
      “皇兄,你才是那乱臣贼子啊。”
      赵佶怒发冲冠,“你这是何意?你要造反吗?”
      佘尽欢立于大殿之上,哪怕是仰视赵佶,依旧威风堂堂,一身浩然之气,逼视赵佶。
      “今日,本宫代天下人数你六大罪状:
      其一,身为帝王,国政为后,志趣在前,不堪为帝;
      其二,昏聩治国,挑党派之争,险先陷大宋于混乱之局,不作为帝;
      其三,重用奸臣,蔡京,童贯之流,使大宋春蚯秋蛇,政治乱象,不清为帝;
      其四,眠花宿柳,沉迷酒色,不想国事,不耻位帝;
      其五,大兴土木,乱扩宫殿,追求奢华,满足,只顾私欲,不勤为帝;
      其六,对国家财政,挥霍如土,赏罚不正,以至国库谬之亏空,不配为帝;
      其七,谋害先皇子嗣,又谋权篡位,毒杀先帝,冠以先帝污名,不称为帝。
      如此七罪,七罪当诛。”
      此条一出,全场哗变,谋害皇嗣,毒杀先帝,此一条,足以让赵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赵佶慌张,脸色铁青,哆嗦着,“长公主,朕是皇帝,你有什么证据指说我?”
      这时候赵似翩然走出来,“不需要证据,你也要走下这皇位。”说完,赵似拿出了圣旨,明晃晃地展开。
      “此乃先帝遗诏,众位接旨。”
      不管是真是假,名头一出,必须跪拜。
      而赵佶死死地盯着赵似。
      “自古帝王统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为首务。而敬天法祖本于至诚之心,不容一息有间。是以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
      ……
      然朕子嗣单薄,为保贤妃之子,赵和可平安无事,隐于微末,由简王赵似抚养。现今,朕封贤妃为皇后,统治后宫,赵和为嫡长子,即立赵和为皇太子之旨也。
      其后仍封简王为亲王者,邠国长公主为邠国大长公主,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着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仰赖上天垂佑,列祖贻谋,当兹寰宇乂安,太平无事,必能与亿兆臣民共享安宁之福。
      ……
      其应行仪制,悉遵成典。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典。持服二十七日,释服。”
      这一传位遗诏相当之长,足足宣读一炷香的时间。
      这份遗诏,赵煦将所有一切身后事安排的妥妥当当,明明白白。
      阵阵之声,响彻在大殿之上。
      “不可能不可能,他怎么可能还会有子嗣,这绝对不可能,这是假的。”
      佘尽欢勾唇一笑,“是否真假,都可以来看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赵佶非不信,很粗暴地吩咐内监,“去给朕拿过来。”
      赵佶看了后,愤怒地便要撕扯,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朕的禁卫军呢,朕是皇帝,禁卫军呢!”声嘶力竭,做最后的挣扎。
      “你不用叫唤了,你不再是皇帝,他们自然不会听你的,而且王乾中已经被我们控制了,欺君渎职,贪污受贿之罪,他也救不了自己。”
      佘尽欢一声令下,“将赵佶抓起来,关进台御,严加看管。”
      百官都处于茫然之中,几个时辰之内,大宋的皇帝被抓了,还牵扯到了皇室秘闻。
      才刚刚缓过来之时,赵佶已锒铛入狱。
      一切尘埃落定。
      佘尽欢为邠国大长公主,简亲王为摄政王,两人共同扶持年仅两岁的赵弋登上帝位。
      朝廷之上,大宋之内,两人全权负责。
      一日之内,换了天地。
      然后史书寥寥数笔,一场改天换地就落下帷幕,但背后所所付出的一切,殚精竭虑的谋划,小心翼翼的周旋又能几人说。
      最后佘尽欢以赵佶荒淫无度,耗费国政之名,连同文武百官,将赵佶拉下皇位,赐以毒酒。
      废除赵佶皇帝之名,以端王身份草草下葬。
      其后代免于惩罚,但男子八岁以上者消除皇室身份,永世不得出仕,贬为庶民,留于皇宫,待成年,自谋出路。
      女子全部降级为郡主,无权无职,由宫中奉养,一切事宜看后续表现。
      适垂髫皇子,由后宫管理,以人才之名善待。
      半月后,新皇登基,清元元年,立即位昭书:
      门下,朕承先帝之末命,嗣累圣之丕图,若履渊水,未知攸济……先皇帝睿明聪哲,克勤于邦,遵志扬功,笃绍先烈。又有大长公主治世之才,简王摄政之辅,使海内蒙休,忧劳爽和,遂至大渐。用谨承祧之始,肆颁在宥之恩,可大赦天下……文武合虑,永弼乃后,共图康功,咨尔万邦,体予至意。
      这一昭书,本是让佘尽欢来写的,但是佘尽欢自觉没有文采,便推给由李清照。
      李清照无奈,只得满足她,自己亲口以术,亲手所写。
      李清照也成为了新帝之师,历史上首位女帝师,培养了一代明君。
      随着大宋日益壮大,面对天下大势,敌国环伺,局势纷乱,大宋边境战乱时有发生,虽然不以国家名义发动,但仍然是不得安宁。
      大宋需要人才,能臣武将,兴国之梁。
      宋史明确记载:
      清元四年,李清照在佘尽欢的支持下,开设女子学堂,担任一院之长,意义之深远影响近数百年。
      同年,大辽突然向大宋单方面发动战争,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清元五年,此时为了能够稳定军心,军事再一次改革,大宋兵权由皇帝全权赋予大将,军权交给刘琦,成立向北军,攻打大辽。
      同年五月,辽军败退,向北军班师回朝。
      清元六年,首次成立军事团,韩世忠担任团长,吴玠担任副团长,与赵似,丞相坐镇朝堂,而刘琦,韩世忠等人共赴前线,攻下大辽。
      清元八年,大辽无条件投降,大宋收复大辽,派军驻守。
      兵力强盛,武器先进,国家富裕,改革优势。
      从此开启大宋征战之路。
      清元九年,佘尽欢携李清照前往大金边境。
      一来监督作战,但绝不插手作战事宜,二来指挥军事改革,掌握一手资料,这一场战役直接影响大宋后面势气的命运,所以一定不能有错。
      在对金的过程中,李清照提起了秦灭六国的政策,远交近攻,纵横捭阖。
      利用蒙古,顺便给蒙古看看大宋的实力,不可谓不好。
      同时愿意以身犯险,担任外交,说服蒙古铁木真,威逼利诱,循序渐进,心理打击,最后铁木真同意大宋方案。
      因此李清照舌战天下文武百官,“毒嘴”之说开始传来。
      李清照威名远扬,女子之声在这一时空下拔到高潮,开辟了女外交官的先锋。
      清元十一年,有了蒙古的加持,宋金之战也持续了两年多。
      最后大金被大宋一举歼灭,并且大宋的伤亡人数远远少于大金,大宋的实力被蒙古所感叹。
      铁木真看着传回来的战情,“攻宋,待我征服野蛮之时。”
      眼见大宋气势不灭,铁木真转换目光,放眼世界西方,最远打到的地方,向南到今巴基斯坦地区,向西到今黑海地区。而他没有预料到,哪怕是他的后代,蒙古铁蹄也从未踏入大宋境内,这是后话。
      蒙古政权知道目前自己还不是大宋的对手,便只得将目光望向更远的地方。
      这一场战争的胜利再一次说明新政的成功。
      一个新政的成功并不是一场胜利能够表现出来的,但却是最直观的。
      经济上:朝廷放开一定程度的自由贸易,商人地位得到提升,海陆贸易空前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巨大,为一切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教育上:全国各县设立学堂,图书楼。对十二岁以下孩童免费接受教育,无论男女,后来施行了义务教育,年龄扩大到十五岁。
      李清照还成立了专门的女子学堂,由李清照自行收生,后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女学生,都在各行各业取得斐然的成绩。被史学家称为教育界之母。
      科技上:挖掘和培养各类人才,投入大笔经费,专攻医学,农林,畜牧,水利,军工,交通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大宋王朝在整个华夏史上,其科研成就一骑绝尘,一直领先全球。
      军事上:给予军人权力,对将帅赋予皇家身份,后来因为大宋领土扩张,施行地方将军制度,在大宋境内设立六大军区,以镇为单位设立武装力量,保卫百姓治安。
      给军人的权力大,权利多,但限制也是很大的,防止发生地方割据,暴乱之象的发生。
      政治上:官员的选拔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都有了改革调整,努力适应发展新环境。
      以上种种的改革慢慢推进,才有了战争的胜利,以及战争升级后,再一次突飞发展。
      清元十一年下,班师回朝之际,佘尽欢上书朝廷,将自己一半的兵权交给皇帝,另一半一份为二,交由大将军与军事团两位团长分别管辖。
      而自己则就在边境继续军政改革事宜。
      佘尽欢回朝之时,摄政王已然收到,朝廷上下无不震惊,佘尽欢和摄政王赵似彻夜长谈。
      最后同意了佘尽欢的请求,皇帝下国书,佘尽欢封为邠国长帝姬,赐邠国大夫。
      同时赐山东明水予易安居士,升任易安士大夫,太子太傅,清安帝师,凡宋朝子民皆不可怠。
      佘尽欢解甲辞官,一切尘埃落定,与李清照一起共赴边塞。
      大宋改革一事继续推进,佘尽欢和李清照时不时收到信,问这如何,那怎样。
      两人自然不会不管不顾,两人一起讨论,一起辩驳,然后写下不同的方案,回信过去。
      这些信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达数千封,都是后人治世的宝贵经验。
      后来两人定居山东明水,李清照的老家,李清照同样开设了女子学堂,看管着这大宋的一举一动,数尽大宋繁华。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3章 繁花绽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