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千里会妻 ...

  •   随着赵佶愈发昏聩,只管享乐,于朝堂之事无所处置,基本由佘尽欢一人当权。
      佘尽欢以劳累为名,提请简亲王赵似为变政辅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佘尽欢管理朝廷事务,赵佶无所谓,因为赵似没有实权。
      佘尽欢为了麻痹赵佶,进献各种文人珍藉,经典孤本,让赵佶飘飘欲仙,但是佘尽欢知道,他身为皇帝还是所有警惕的。
      崇宁三年初,钦天监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
      而这次慧星的出现,赵佶认为是一个吉详之兆,改崇宁三年为大观元年,废除崇宁的年号。
      崇政殿早朝,百官肃穆,赵佶高坐龙椅,佘尽欢一身紫衣在人群中尤为扎眼。
      “今有彗星降临,朕以为此乃吉兆,故改年号大观,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赵佶扫了群臣一眼。
      继续道:“大观在上,但美名也,且有洞达透彻之意,众位爱卿觉得如何?”
      百官自然附议,这年号由皇帝定义,无不妥之处,皇帝高兴就行。
      “那好,天降吉兆,我大宋必将国运昌隆,不过,就算朕有通天之眼,也无法观江湖之远啊。”
      皇帝的每一句都富有深意,众人皆是揣摩。
      佘尽欢有预感,是向着自己而来。
      “为表朝廷有所作为,百姓可以上达天听,朕遂派一受天下敬仰之人代天巡狩,以视天恩,众爱卿可有推荐人选?”
      赵佶的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受天下人的敬仰,又可上达天听,自然而然想到的便是长公主殿下。
      赵佶根本就是有所预谋。
      “众卿难道无人可推荐吗?”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赵佶也要表现皇帝威仪。
      百官们沉默寡言,皇帝也不是吃素的,他的忠臣——校检司空童贯,蔡京党羽,性巧媚,小人一枚。
      童贯出列,“陛下,臣以为能担此重任者唯有长公主殿下。”
      一时间引起了朝臣的骚动,佘尽欢蹙眉。
      立刻就有官员提出,正是苏轼,“臣以为不妥,长公主殿下统领全国改革之事,若是出行,改革奏章将堆积如山,影响改革进程。”
      其实他们担心的是,在外,发生危险,一切皆可能是意外。
      他们以及整个大宋都承担不起失去主心骨的后果。
      百官就此时争论不休,当然不同意之人居多,赵佶阴冷地迷了眼。
      而佘尽欢就挺直站立,如松柏之姿,纤瘦修长,立于不败。
      佘尽欢说话了,“臣以为……”
      听见佘尽欢发声,争吵的声音迅速消失,所有眼睛都看向最前面的佘尽欢那处。
      “臣以为,代天巡狩,唯我一人尔。”佘尽欢同意了。
      崇政殿又一次炸开了锅,赵佶正合他意,“好!”
      “不愧是朕的皇妹,朕便允了。”赵佶如此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实在让人倒进胃口。
      早朝就此结束。
      “长公主怎能同意啊?”这是大部分官员问出的心声。
      佘尽欢意味深长,看那红墙外,“只有真正见到,才能安心。”
      所有人都回味这一句话,一时无言。
      “不过众位放心,改革一事不会出现断层断时,有简亲王在,一切可安,待本宫回来,探查民情,定让大宋天下清明,海清河晏。”
      此时的很多官员永远也无法忘记这一刻,决心与期望,盛世与安宁,比见过的所有景色还要震撼。
      佘尽欢就是有种本事,抓住一切时机,见缝插针。
      只要给她一点苗头,她就可以闯出天地,哪怕冒着巨大的风险,她也能够平安无事。
      赵佶想要除她,她便给他机会,同时也是给自己机会,不仅仅是为了李清照,还为了探一探大宋真正的底子。
      真实的考察,远比手下人看到的相差甚远。
      因为高度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她想打造的,是她眼中的大宋。
      皇帝利用这次彗星之事,让佘尽欢以代天巡狩的钦差身份,巡视大宋,只为故技重施,于暗箭之处,杀人无形。
      他也想一劳永逸,安享皇帝身份。
      只要佘尽欢还活着,赵佶就不敢动简亲王以及手下官员的一根汗毛。
      佘尽欢同意了代天巡狩,她知道此行危险,但她欣然接受,也只为能与她再相守,与大宋再突破。
      此次出行,赵佶为表自己的担忧,特意调取中央禁卫军一百人,随行保护,还配备宫人侍卫等将近两百人。
      佘尽欢定于三月出行,她还需要时间去安排她出行后的一切事宜,不能不慎重。
      这次佘尽欢自然清楚赵佶想要做什么,她怎么可能不做万全的准备。
      佘尽欢以自己的名义昭告天下,长公主将于三月某天代天巡狩,所到之处察查一切。
      佘尽欢有意如此,为的就是能够让那些不做实事的官员有所警惕,既给他们时间去整改,也给他们警示。
      堵永远没有疏通来得效率高。
      一切就绪,出行之日,晴空万里,草长莺飞。
      坐在马车里的佘尽欢,手里握着李清照的信物,“易安,我出来了,你在哪儿?”
      北宋之大,何其宽广,她的出行队伍声势浩大,尽显皇家威严,不是为别的,却希望李清照能够看到自己。
      能让她知道,自己在这儿,这儿安全,自己无法找她,但她能来,希望在某个角落里的清照知道自己的思念,且平平安安地到来。
      ★
      某山落中,竹林屋内,相黎与陈采篱在互相插花,如此闲情。
      李清照才从镇上的集市中回来,一回来就看到如此和谐之景,心中隐隐酸涩。
      但是听到了集市中市井乡民的言论:长公主上达天听,代天巡狩来了。
      那一刻听到,心间陡然跳动,她出来了,是来寻她的吗?
      李清照匆匆买完生活用品,便去打听具体情况。
      “长公主真的出了皇宫,不过不知道长公主先去哪儿。”
      “不过目前是向北行,那声势之浩荡啊,听人说,真是好大的啊。”
      “咱们长公主配得上那行头。”
      杂七杂八的讨论,全部进去了李清照的心里。
      向北?
      汴梁向北,三条路,往山西,往河北,还有山东。
      而自己正在山东,某个不知名的村落里。
      李清照往山中赶,与相黎,陈采篱说与此事。
      “阿照,你回来了!”陈采篱眉目含春。
      相黎神情柔和,“李姑娘。”
      本来相黎是要陪同下去的,李清照说什么也不用,说是她想一个人散散心。相黎知道,她是想让自己与采篱有独处的机会,她很感激。
      李清照压下心里的酸涩,“来,我刚刚在镇上听到,公主代天巡狩,向北行。”
      相黎与陈采篱对望一眼,眼神都是喜意。
      “真的?”陈采篱一步向前,“那是不是你可以去找公主了?”
      距离李清照被袭已经过去两年多,此一事早就随着蔡京的死,无疾而终,只是因为赵佶心眼太小,无容人之量。
      她们才迟迟不敢冒险,李格非也已经官复原职,回到了京城,也致力于寻找女儿。
      而万氏就在了明水,她要留在那里,等她女儿回来。
      没想到,原来时间已经过去如此之久,两年时间,没有与家人相聚,没有再见到尽欢,她们如何?心里的怅然无限扩大。
      “我想去找她!”眼里的坚定毋庸置疑。
      陈采篱也想去一睹当朝长公主的风采,“我陪你们一起去!”
      “不可!”两道声音同时说出。
      “为何?”
      “此去一路,凶吉未定,相当风险,而公主的境况不一定好啊。”李清照只能如此说。
      相黎眼里是浓浓的担忧,“况且,采篱你从未经历如此长途跋涉,太过艰险,我不愿你冒险。”
      “你们太小瞧我了,我曾经一个人离家出走,受人冷眼,欺负,甚至被人有辱清白,那又如何?我从未倒下。”陈采篱不再是小姑娘了,她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相黎的眼眶迅速泛红,牙冠紧咬。
      李清照想过采篱出走一事很难,但当真的听到时,才知道有多难受,别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李清照退了出去,把空间留给她们两人。
      进了自己的房间,看着眼前的布置突然觉得那么熟悉又陌生。
      那个书籍满墙,自成天地,内有乾坤,有佘尽欢的地方才是自己的家啊。
      只要有她在,就是家,那个怀抱,安心又温暖。
      李清照连夜收拾了行李,留下一封信,在破晓之际,一个人离开了。
      李清照既然知道了佘尽欢的到来,她不可能无动于衷,她也能够懂得佘尽欢如此耗费周章的意图。
      她舍不得两人再次错过,这一次说什么自己也要找到她,再也不想分开。
      ★
      相黎与陈采篱两人说开了,确定了彼此的心意。看着采篱安然的睡姿,相黎无比充实。
      她能够明白公主对李姑娘的心了。
      相黎起了一个大早,去找李清照,昨晚她与采篱说过了,她安全将李姑娘送到公主身边,就回来接采篱。
      公主曾给她们三人每人一张契约合作书。
      那上面有个时间限制,是由她们自己填的,她原以来自己肯定用不上,没想到自己却动起了心思。
      想到这儿,不由感慨:公主有未卜先知,先见之明吗?
      相黎敲了李清照的门,无人响应,不正常啊。
      相黎轻轻一推,门便开了,皱眉,走了进去。
      空无一人,床榻的被子十分整齐,圆桌上,摆了一封信。
      相黎一看信封,“阿篱、相黎亲启。”
      一看内容,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情深缘浅,是为悲,欢喜意,人若有情红尘伴。生而为人,知离散,舍恩情,不负一场惊鸿遇。
      阿篱,相黎,终是心有牵挂,我亦不忍相别离。犹记得,当年惊鸿一瞥,青梅摇曳,我早已认定她是我的归宿,你们不是,你们属于彼此。
      阅感千言,山水有相逢,相黎,往后你的人生属于阿篱,她活之不易,定当爱护。
      阿篱,少年玩乐,秋千荡波,你为自己等来明月,我衷心地祝愿,天长地久。有情人终成眷属,以我为例,勇敢追寻所爱,往后人生,对姐妹二人视拳拳之心。
      珍重,再会!”
      阿篱看罢,一行清泪流下,为她的好友行路之难,情路弯弯。
      “相黎,她应该不会走远,你护她可好?”让李清照一人上路,实在不安。
      虽然大宋今时今日,不是乱世硝烟,但仍是担忧。
      相黎点头,“我答应过公主,定保李姑娘平安,采篱,等我回来,我带你亲自见公主,让她为我们见证。”
      陈采篱俏脸一红,“谁跟你见证啊。”
      相黎嘴角的梨涡渐渐加深,“你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9章 千里会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