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手术 ...
-
当我满头大汗冲进病房的时候。我看到他穿着病号服,抱着手机在地上踱步。手机里里传来声音“我方高地塔正在受到攻击”。
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第一反应是看到他能正常行走是开心的,说明手术成功,而且看他的样子,心态也是不错的。但,这就和我想象中却是截然不同的样子。
我深呼吸了两下,提起笑容问他,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好一点了,还在下地打游戏。我尽量保持自己的态度和语气平和,因为我觉得,这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而非他的问题。他神态轻松的说:“没什么事,早上检查说出现了肛瘘,所以我想反正要做手术,今天也没什么事,索性就把手术做了吧......”
我听到这里的时候,其实后面的话,我已经听不进去了。这是我一年一次的生日,我放弃了周围的朋友,想要和你过,而在你眼里不过是“没什么事的一天”,一时间,心中五味陈杂,我有一种质疑,再次选择这个男人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我说不清楚。
我只知道面前这个躺在病床上,翘着二郎腿,吃煎饺的人,已经要在我的世界里渐行渐远。伺候完他吃好煎饺喝好粥,把他安顿好以后。我一个人来到医院楼下。
九点十分,路上的车都渐渐少了很多。从下班到现在发生了这些事,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天很黑,头顶的路灯只能照亮下方的一小片区域。我漫无目的得跟着车流的方向向前走。
我漫无目的得跟着车流的方向向前走,脑袋里一直像是在放幻灯片,回想起和他的一切。第一次见面,第一次牵手,亲吻......种种片段开始在脑中盘桓......
我和小哲的初识是在一次软件上的say hi。“小蓝”,懂的都懂,快餐式爱情,一夜情聚集地 。我单身的时候,习惯每天起床和临睡前刷刷软件,人嘛,总有一颗喜欢真善美事物的心。
“附近的人向你发来一条新的信息”手机屏幕上弹出推送。百无聊赖的点开,看到了见过无数次的打招呼方式“hi,在干嘛”。本来这种是不太想回的,总觉得这样打招呼的人会庸俗很多。
圈子里就是这样:“在干嘛”“什么情况”“*吗”。不过也是,科技高速发展不论基佬还是直男直女,层出不穷的社交软件,快餐式的交(约)友(炮)成为常态,正常的恋爱反而成了一种“非主流行为”,健康的恋爱变成奢侈品关。
“也许他也是这样的人吧”闭聊天框的时候发现对方认证了头像,八卦的作用下打开资料:1,25岁,173cm,70kg,摩羯座,宁波人。南方人的长相,头型偏小,学生模样,给人一种——青春,朝气的模样。拍照的风格也不似那种10级美颜滤镜的样子,而像是美术生取景写生的那种背景下拍摄的,可以看到青葱的胡茬和眼下的泪痣。写了这么多,你们这么多,你们肯定懂的,他是长在我的审美上的,也就是说,他是我的菜。
我从小早熟,16岁左右开始完成自我认同,开始恋爱,同时被迫出柜。从小一直喜欢26~28左右的男生。由于早熟,和同龄的同学基本私下交流很少,所以众多前男友中,唯独少了一份校园恋——一段学生时代青葱朦胧的恋爱。
“刚洗完澡,打算临睡前刷刷软件微博”发送完信息我就划掉后台,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反而让我更喜欢把行为放慢。除了微信已慢慢渗透进工作后,其它软件,我更喜欢当做书信,每天定时定点打开,发送或者回复,这样可以让人在漫漫人生中有些许期待。
第二天,睁眼的第一时间就是打开软件,查看最新信息,没有收到他的回复,昨晚发送的消息也是未读,在线时间10小时前。虽然有点失落,但还是安慰自己,至少他不是那种每一次查看都是“刚刚在线”且消息已读不回的人。随即关掉软件,开始洗漱然后去上班。
作为外来打工仔,我住在外环外,每月拿着五千来块的工资,住在离公司1h左右路程的地方已属不易。出门后骑着小黄车飞奔到地铁站,终点站的人非常多,不要疑问,因为住在地铁线外的人,也有很多,所以首末班车站里,候车的人会比途中的人多很多。
喜欢上海也是这个原因,这是一个包容的多元化城市,你比如说现在,车厢内,有拿起书本安静看书的,也有兴致勃勃打游戏的;有缩在角落闭上双眼补觉的,也有从耳机里飘出的kpop和重金属的;有两个人在一起讨论八卦的,也有在门口呆呆得望向窗外的。总之,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在这里生活。
来到公司同事小张就兴奋的过来开始分享昨晚他的趣事“张伟,我给你说,昨晚吃到一个医生,很美味,有16,17”。小张是我们组内的同事,他也是G,还是个小0,个子高,年龄小,肤白貌美,弹指间破的日系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