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 34 章 ...
-
我和云书在东门,南门那两家去转了一圈,两个药铺都是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本分实诚,医术挺好,不过所在地段都是一般人家,所以开诊的诊金确实也不高,能买药的资本也不雄厚。所以,我们还是卖了两袋药草,十个三七、三个小参,共计一百二十两银子。也都是他们能接受的价格,希望今后也能长期收货。
最后我们到了宝斋堂,这是一个三进三出的铺面,宝斋堂的匾额看上去年份久远,厅堂一个三米长的柜台后面,是满壁的药柜,屋子里溢满了浓浓的药香,闻之令人振奋。
药铺里没几个人。药童在抓药,掌事扒拉着算盘对药方。
见我们走进来,也没怎么打理。走向掌事,“掌柜的,你这里收药材吗?”
掌事抬眼之后低下头,“拿出来看看。”
云书把其中两袋药材放在柜台旁,解开其中一个,
掌事伸头看了一眼。
“六福,过来把这些过秤。”
云书又把贝母的袋子打开,“这个你看看,怎么收?”
掌事瞟了一眼,转出柜台,扒拉了一下袋子里的贝母(我采了贝母,看了看,都是“怀中抱月”,也就是川贝,相对来说,价格是挺贵的,所以我今天觉得这个是可以买到一些价钱的)
而我又把地精、三七的袋子拿出来。那颗百年人参尤为突出。
“你们等等,我去去就回。”掌事说完,匆匆走进后堂。
不一会,掌事从后堂走出,“两位,请带上这包药材,到后堂,师傅有请。”掌事指了指我手中的袋子。
我们跟了进去。
后堂偏厅太师椅上坐着一个长须银发的老者,见我们进来,抬了抬手“两位请坐。”
我们顺势的坐在了靠边的位置上。
“不知两位的药材,可否给我一观。”老者略显兴奋,但是却极力压制着想表现出他的镇定。
“没问题,您看看。”我假装不知道价值,交给了老者。
老者看了看里面的药材,有一些,翻翻就放下,或者皱皱眉,最后对对着百年地精,仔细端详起来,
过了好一会,放下。抬起头来,看着我们。
“不知道两位,这些药材从何而来。”
“我们兄弟几人山里挖的。”我简单回答。
“你可知道,这些是什么?”
“地精和三七。”
“你可知这为何品?”老者捧出了百年地精。
“百年地精。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但是此物甘温,补肺之阳,泄肺之阴。肺受寒邪,宜此补之;肺受火邪,则反伤肺。百年地精,伤患血乏病危者,延年续命之效。”
“小哥可曾学医?”
“未曾,只是略翻医书,辨识而已。”
老者沉默了一会,“我愿以三千两的价格收此地精。两位意下如何?”
(新鲜人参采摘下来,需要经过清洗晾晒加工等程序,差不多少掉三分之二的重量,所以成品卖价是很高的,品质较好的人参大约8元以上一克,也就是4000元以上一斤,如果是百年人参,基本是有市无价,我记得有一年一颗百年人参被拍出了四百多万rmb)
这个价格出的也不算低。
见我没说话,他继续说。
“其他药材,我们也一并收购。并且高出平日收购价格的百分一。”老者如是说。
“对不起,我不是这个意思,这地精就按照你出的价格,其他药材按照平时的价格就好,见您老如此焦急的收购此物,有些好奇,难道是有命危之症?”
顿了一下,我继续补充,“不好意思,是我僭越了。”
“实不相瞒,老朽孟祁行医60年,近期确实有病患急需此药,只是病患身份不便透露,小哥如此行事,确为难得,不知贤侄如何称谓?”
“晚辈姓郑,单名寒,字子博,这位家兄顾云书。”
“堂儿,去取银两过来。再把其他药材好好算算。”叫了刚刚的管事,转头说,“以后郑小弟来铺子里,药全收。”
“好的,师傅。”应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