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斧声烛影 ...

  •   二、斧声烛影
      这是大宋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这一天是公历纪年的第976年11月14日。
      一整天都是晌晴白日风清气爽的,在大宋臣民特别是开封百姓看来,只是个极普通极普通的日子,任何能够引起人们联想到不幸的征兆都没有。
      但是皇城里却正在悄无声息地酝酿着一场超级风暴,所有置身局内的人在这一天都是惊心动魄、命悬一线。
      一切的变化,都缘于好端端的天气说变就变。
      当然了,更没有一个人看到或想到,这一可怕事件的影响竟贯穿整个大宋王朝三百余年,结局只能用这十六个字来形容:世道轮回、沧桑巨变、醉生梦死、国破家亡。
      整个白天,赵匡胤的心情都很开朗。年初刚刚灭了南方最大的敌国南唐,大将曹彬将南唐国主押了回来,囚禁在汴梁城里,自己上午还召见了他并赐他酒肉。
      他心里那股子胜利者的优越感到现在还挥之不去。
      江山初定,雄心勃勃,他如今正在谋划更远的规划,要挥师西进,灭掉西边那个唯一的割据政权北汉。
      待到中原彻底一统后,就要北上收复被石敬塘割让给辽国的幽云十六州。
      他要向天下证明,他不单能夺得江山,还能把它建成在疆域、繁盛各方面全面超越盛唐的帝国,建树名垂青史的丰功伟业。
      咳,只可惜!晌午的好兴致再也没有回来,反倒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应验了。
      傍晚时分,天空中阴霾四起,天地陡变,漫天大雪毫无征兆地飘落下来,雪中还夹杂着冰粒。
      瞬间,就像从天上扯下一片乌云贴在了脸上,皇上的脸色阴郁得比天空还昏暗可怕,闹不清他的心情为什么突然变坏。
      他吩咐人去召他的弟弟、晋王兼开封府尹赵光义来宫中陪他饮酒赏雪。
      一个侍候了大半天的宫妃窥见到皇上脸上的不豫表情,心中暗想,看不出一介纠纠武夫还挺多愁善感的,飘来几片雪花,落下几滴雨点,就能感时伤怀,进而泣下,也挺搞笑的。
      她想得还更多些,这个人这样重感情,不符合他的武夫身份,不毒不丈夫,最终是要吃大亏的。
      他这个人本质上还是很淳朴的,谨遵孝悌之道,放在平常人家,这是很优秀的品质,家和万事兴嘛,但是这样的性格却和他的帝王身份格格不入。
      她看人很准,也许在和皇上独处时听到过什么。不过想归想,她可没敢向任何人吐露一个字。
      宫妃姓林,十六岁,不久前刚刚晋升为美人,正在得宠之时。
      她的家境殷实,却因父亲总想着改改祖上风水,让祖坟上也冒冒青烟,想让她的哥哥混上一官半职,就借着皇室里扩大后宫的机会,将女儿送入宫中。
      她生得美貌,又知书达礼,进宫后很快便引起皇上注意。
      林美人进宫时间不久,听说过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但是并没有感到有什么风险,她想那应该说的是有头有脸的大臣们。
      幸亏她没有感觉,否则吓也吓死了,从这个时候起,她的小命已开始在鬼门关外打转转了。
      宦官王继恩在一旁小心服侍着。
      酒只是皇上一个人喝,晋王推三阻四,偶尔勉勉强强喝上一杯,皇上有些烦躁,室内气氛很压抑。
      到了子夜时分,晋王将殿内所有宦官宫妃全都赶了出去,只剩下他兄弟二人继续喝着闷酒。
      王继恩不敢离开太远,他吩咐其他人到廊下避雪,自己独自站在庭院里,紧张地注视着对面的万岁殿,身边只有贴身的两个小宦官。
      从屋里传出低一声高一声断断续续地说话声,像是在劝酒又像是在拌嘴。
      不管怎么想,王继恩也不敢跨前一步去听个仔细。
      “好、好兄弟,你、你弄啥子来?弄啥子来?……你、你急啥子嘛?”猛地一声声吼叫从万岁殿紧闭的门窗里传出。
      王继恩吓得两腿一软险些跌坐到雪地上,幸亏被身边的小跟班架住。
      几个宦官、宫女哆哆嗦嗦地站在廊檐下,惊恐地望着对面烛影摇动的窗户。
      但见烛光映照下,一个人影在绕着桌椅逃避,不胜惶恐之状,一个人影举着一根三尺多长的棍子在后面追赶,棍子敲打地面、桌椅的咚咚声响不时地传到院里,一声重一声轻地敲打着外面人的心。
      王继恩站在雪地里,死死盯着烛影晃动的窗子,他知道皇上又是在发怒了,皇上手里挥舞的是玉斧,皇上平时出来进去的从不离手,又能把玩又能当拐杖用,臣民看着还挺有尊严。
      但是王继恩的心却提到了嗓子眼儿,他曾亲眼看见过皇上用玉斧打掉一个大臣的两颗门牙。
      这东西看着像个摆设,三尺多长不足四尺,那可是真正的硬木,一头镶嵌着掌心般大小的玉制斧钺。
      就算是摆设,但是握在皇上手里那就胜过刀剑,别忘了,皇上就是凭着手中一根杆棒打下大宋江山的。
      一个武人随身有这样一件东西防身,比刀剑还厉害还隐秘。真地是平居可以为杖,缓急以备不虞。
      接着是扑通一声,像是有人摔倒,传到外面的声音只有断续的一句话,“你、你好做,好做!”之后再无声息。
      廊下一个小宦官道:“这酒怎么喝成这个模样?咱们快进去看看去吧。”
      王继恩走过去伸手拧住他的一只耳朵,低声道:“晋王吩咐了,里面不用咱们伺候。你们都回去睡吧,记住,想活得滋润,就都闭上眼,管住嘴。”
      大宋刚刚建国十几年,还处在东征西讨、到处用钱之时。皇宫的面积很小,里面的人也很少,连着宫妃和宦官不足三百人,其中宦官有五十多个。
      就是这样,赵匡胤仍然嫌宫内人多,借着一次久雨不停为由,又将几十个宫女遣散出宫。
      王继恩是内侍都知,也就是宦官里领头的,他是陕州(河南省陕县)人,离着皇上的老家洛阳不远,很得皇上信任。
      万岁殿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也不清楚,但是皇上和自己的同胞弟弟吵架斗嘴,他可不能搅和进去。
      他看看身边的几个小宦官,想把他们都打发走。又一想,不行,没这个必要,正好是个见证,不管里面出了什么事,我和他们都始终在一起。
      于是,雪地里只剩下皇上身边的内侍都知王继恩和两个贴身的小宦官。
      三更鼓响后,殿门外人影一晃,却转眼不见。
      王继恩以为看花了眼,揉了揉眼睛,眼前除了漫天的飞雪,什么都没有。他问身边的两个小宦官,“你们看到什么了吗?”
      “啊?什么、什么都没看见呀。”两个小宦官冻得缩脖子端肩的,只在原地跺着脚打着转,听了连连摇头。
      王继恩强压住心中的恐慌,望着万岁殿那阴森的轮廓,他不禁摇摇头又点点头,他想那是晋王的身影,差不了,只是不知是出宫了,还是又回到万岁殿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风停雪住,地上的雪已经积了四寸来厚,四下里出奇地静,连偶然从檐上落下的雪花落地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
      之后,便从寝殿里传出如雷般的鼾声,鼾声之大,以前还没听到过。
      不过听到鼾声,两个小宦官松了口气,王继恩也长舒一口气,心也似乎定了下来。

      同样是这个风雪夜,另外一个院子里,两个人也在喝酒,喝得那叫一个高兴。
      皇宫墙外西北角不远的地方有栋宅院,屋内有男女两个人正在饮酒,男的似乎很高兴,男人在说话:“唉,这酒断了快半个月了吧?今天终于喝上了,要不这日子怎么过啊。”
      “你今天去怎么说的?”
      “他待我就算仁义,没为难我。我就说,酒伤身子这话不假,我也知道您这是为我着想。唉,您说我要这身子有什么用?没有酒,我怎么打发这漫漫长夜呀。他说也是,这不今儿下午就恢复了供酒。”
      男人很有兴致,“来,干!今晚陪我喝个痛快。”
      “好,难得你今天精神好,咱俩就喝个一醉方休。”女人娇媚地笑着端起酒杯。
      “幸好今天有了酒,天公也有意成全,降下这么场大雪,正好品酒赏雪。要是没有酒,你说咱俩干坐着,怎么打发这时候啊。”
      “要说这雪来得可太突然了,北地就是冷呀。来,把这件衣服披上,别着凉了。”女的将一件裘皮衣裳披到男人肩上。
      男人爱怜地搂住女子,“唉,总算有你相依为命,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吧。”
      女子苦笑道:“这就是命,认了吧。”
      “想不认也不行,还能咋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