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神龙大侠的传说 ...
-
京城玄武街,
正值新春佳节,众人都渴望辞旧迎新,步步高升,各处热热闹闹,互相庆贺喜迎新年。
大众闲谈之余离不开,江湖风云事迹与朝廷官事。
这不,一些商人扮相的百姓,在喝酒吃菜之余,畅谈起最近江湖闻名的神龙大侠。
神龙见首不见尾,就是神龙大侠的神秘之处。若说此人为何闻名江湖。
近四年来,神龙大侠常劫富济贫,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
神龙顾名思义,吾非凡人怎能见其真容,四年来无人知晓神龙大侠的真实姓名。
那些被他救济的人,皆见他一身黑色戎装,背影挺拔,配戴黑色面具。
这时有也人疑问,为何他人皆能辨认出神龙大侠?
当然是从他的武器上分辨,神龙大侠救人时不用佩剑,用笛子阻挡他人的攻击,他在救人时,绝不杀人。
利用轻功优势,救人后不与歹人纠缠,轻松甩掉歹人后,将人放下潇洒离开。
四年中不乏被神龙大侠解救的女子,皆对神龙大侠芳心暗许,念念不忘。
更甚者与夫家和离,有些未出阁女子发誓除神龙大侠外不嫁他人。
还有一些官家小姐为了一睹神龙大侠真容,找江湖组织打听神龙大侠频繁出现的地方,安排戏班子假装劫匪。
神龙大侠仿佛神仙转世,好似有预知能力,一次都没有掉进设的局。
更可笑的是,有些人假冒神龙大侠招摇撞骗,被抓进牢狱。
一些江湖人听说神龙大侠的事迹,想拥护神龙大侠为武林盟主,以此宣扬江湖门派劫富济贫的侠义精神。
数月后,将举办武林争霸赛,不知,受邀的神龙大侠会不会应约。
有智者分析,神龙大侠不慕名利,不会参加武林大会。
一时间众人纷纷猜起神龙大侠的年龄,更有痴迷神龙大侠的女子扬言,哪怕神龙大侠年岁半百,妻妾成群,也愿意侍奉在他左右不离不弃。
最近,神奇的是有人称神龙大侠在寻找失散多年的妹妹,据说这神龙大侠的妹妹,手心中有一颗痣。
哎,这下忙坏了胭脂坊,爱慕神龙大侠的女子发了疯。
出高价,请胭脂坊制成一种可以仿制痣的玩意儿,更甚者,把左右两只手皆点满黑色的颜料。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神龙大侠成为众女子的爱慕对象,有些男子无法赢得爱慕之人的芳心,开始想阴招,写文章诋毁神龙大侠。
一时间分成支持神龙大侠派,和抵制神龙大侠派。
这两派人相遇,定会比文论武互不退让,也可称之为不用花钱就能看的戏班子表演,惊心动魄,让人叹为观止!
皇宫,养心殿,
市井中的一阵微风,刮到皇城就变成骇人的狂风,与皇族威严有关的事,成了大臣们的心头刺。
皇宫放眼望去,皆是高耸的城墙,看不得半点他物,金碧辉煌的屋子将里面的人遮的严严实实。
透过严密的窗户缝隙,隐约看见一男子身披锦袍,头带金冠,低头看着手中的奏折,额前的墨发挡住他的眼神,让人看不出情绪。
“启禀圣上,近日民间因神龙大侠的传说,引发动乱。数起民间闹事者,皆以神龙大侠为由,更甚者有祸乱,朝纲之人,妄言神龙大侠才是真龙天子!”
王宰相颔首阐述着近日发生的乱事,兹事体大,只能请圣上下旨解决。
说到最后几个字,忽觉不对,立即颤抖着跪地请罪。
张宰相急忙为王宰相求情,一言一语中皆证明王宰相忠心耿耿。
“民间谣言日盛,王宰相顾及民生与社稷安稳,一时着急说错话,望圣上恕罪!”
赵奕听后放下手中的奏折,嘴角挂着笑意,疾步走到王宰相身边将他扶起。
“爱卿快平身,朕知爱卿忠心耿耿,爱卿只管讲述事实,朕恕你无罪!”
王宰相谢恩起身,继续义正言辞的讲述他的看法。
“启禀圣上,神龙大侠谣言日盛,世人皆未见过其人,增加此人的神秘感。有些愚钝之人,把一个凡夫俗子传的神乎其神。
如果此时有图谋不轨之人出现,自称神龙大侠,将会得到百姓拥护,后果不堪设想。
若圣人下令,臣定竭尽全力,找一个与神龙大侠相似之人。
他就是以后的神龙大侠,臣会让世人得知,这神龙大侠是圣上体恤明心,专门培养的侠义之人。
不仅能解决神龙大侠这个麻烦,又能为圣人赢得民心,一举两得。”
赵奕果断摇头,“爱卿此言差矣,神龙大侠为人正直,又是造福百姓的善人,朕又为何,要找人冒充?岂不是多此一举!
至于近日的谣言,只是百姓对神龙大侠的认可与称赞,等再过些时日,世人就会淡忘此人。
若朕是明君,能为民谋福利,日后,就算又千千万万个大侠,世人最敬仰的也只有朕一人,朕又何苦与一个神龙大侠斤斤计较。
只要能为民谋福利,朕就算分他半壁江山又如何!”
两个宰相感慨赵奕深明大义,如此大度之人,定会成为千古明君,此乃江山社稷之幸,立刻行叩头跪拜之礼。
“圣上英明!”处理过政事,两位宰相一同离开养心殿。
“王宰相请留步。”张宰相叫住不远处的王宰相,平日为了避嫌,两位宰相除了养心殿没有其余的交流。
王宰相诧异的停下脚步,“张宰相所为何事?”
张宰相不拐弯抹角,拉着王宰相走到远处,见四周无人,才小声开口。
“还是神龙大侠之事,圣人贤明不与之计较,可神龙大侠若被有心之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王宰相撇了一眼张宰相,这个老家伙又想耍什么花招,圣上已经说了此事不必再议,出事也怪罪不到他的头上。
少些麻烦,他开心还来不及?这个老东西又来给他添麻烦。
“张宰相言之有理,可是皇命难违!”
张宰相叹了一口气,当今圣上年幼,才登基三年,不如先帝做事果断,不留任何祸患。
以江山社稷为大,神龙大侠不得不除,如今,有能力做这件事,必须做这件事的,只有他们两个宰相。
“你我二人追随过先帝,明白谣言的危害,圣人心软,可祸害终究不可留。
祸害除去,能为圣上排忧解难,也不负先帝所托!”
王宰相忍着不耐烦,听了张宰相的言论,这个老东西,每次都让他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万一,被皇上发现要他全族陪葬,他才不会像年少时一样傻,做一些所谓的好事,结果落得一些悲惨的下场,被众人嘲笑与排挤,假装赞同的点头应和。
“张宰相言之有理,本官明白了,多谢张宰相提醒!”
张宰相点了点头,这下可以调到充足的人力,除了祸患,既然如此,不可与王宰相久留于此,以防皇上起疑心。
“为圣上分忧是你我二人应做之事,有需要本官的地方,王宰相莫要客气,本官定倾力相助。”
殊不知,两位宰相刚出了养心殿,锦袍少年骤然变了脸色,他深邃的眼眸中掺着腥风血雨,踱步至窗边,望向窗外的灰暗的云。
扬起右手,身后立刻出现一个黑衣人,他语气狠绝的对着身后人耳语几句。
屋内只留他一人,望向远方的眼中,倒映着笼子里的金丝雀。
皇宫,御花园,
御花园最适合闲来无事的娘娘谈天说地,这里湖山俱全,为久居深宫的众人解着乏,鲜花百种,总有一株能讨得贵人心悦。
皇太妃王聘与之相同,又不同,她向来喜欢到御花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荡秋千,和从家中带来婢女聊着墙角新发芽的不知名小草。
“给太妃娘娘请安!”
赵茹从永安宫出来,一直寻找着皇太妃的身影,哦,也不是,是她轻车熟路的走到御花园,观察一会儿王聘的背影,才走近打招呼。
皇太妃王聘听见赵茹的声音,吓得身体一颤,手中的花也掉落在地。
待其反应过来,只能苦笑着望向坐在石凳上喝茶的赵茹,面带笑意的寒暄。
“九公主今日怎得如此空闲?”
赵茹将王娉慌乱的囧态尽收眼底,想来这宫中之人见到她,都是这种诧异又无奈的眼神,她也早已习惯。
她可是宫人口中的小魔王,无论他人用多么奇特的眼神打量,也丝毫不影响她的心情与计划。
“我一直都是无所事事之人,宫中人尽皆知。莫非皇太妃的意思是,我今日为何只得罪慕容太后,却没有闹的皇宫鸡犬不宁,到京城各处惹是生非?”
皇太妃暗道这混世小魔王,挺有自知之明。不过仔细想想这丫头,许是刁蛮任性了点,却不是心机似海之人,与宫中其他表面上虚与委蛇,背地暗放毒箭的人不同。
九公主无论何时都一样目中无人,王娉不敢得罪赵茹,笑着亲自为她倒了一杯茶。
“九公主说笑了,九公主今日来找我,又是来听民间趣事?”
赵茹一点也不与皇太妃客气,喝过茶,忽觉口中无味,拿起糕点边吃边观察王聘的神态,手帕擦了擦嘴上的污渍,语气一点都不温柔。
“皇太妃何时变蠢了,我每次找你,都只是想听你讲些好玩的事,不然呢?难道找你讨论,如何除掉令人讨厌的,我们共同的敌人慕容太后?”
皇太妃听到前半句话的时候还想发火,听到后几个字,吓得差点坐不稳。
在世间活了二十载,第一次见如此新奇的人,竟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大逆不道的话。
更加确定不能得罪九公主,硬着头皮给她讲近日听到的故事。
“最近宫外的确有件轰天动地的大事,民间流传一个名为神龙大侠的侠士,其形貌昳丽,身材魁梧,是个宛如仙蒂的男子。”皇太妃滔滔不绝的讲述神龙大侠的英勇事迹。
赵茹似乎对神龙大侠丝毫不感兴趣,皇太妃讲的这个故事漏洞百出,刚开始说其形貌昳丽,而后又道,他戴着黑色面具非常神秘。
方才说他以笛为器,又道其剑术了得。
传闻他不慕名利,但愿他真的是个善人,而不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利刃。
皇太妃把神龙大侠夸的天花乱坠,似乎惹得九公主不悦,众人皆知,赵茹最崇拜七皇兄。
赵茹听后放下手中把玩的杯子,神色微愠。
“切,一个乡野村夫,无知匹夫,怎能与我皇兄相比,本宫的皇兄才是世上才貌双全,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男子,其他的任何人,都不及我皇兄的万分之一!”
话音未落,赵茹起身甩袖离去,由于动作幅度过大,桌子上的杯子被袖子碰到,顺着桌子掉落,碎了一地。
小纤和小婉见主子生气离开,向皇太妃行礼,疾步追上赵茹。
皇太妃见赵茹忽然生气离开,又听见杯子破碎的声音,有些不明所以。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皱着眉头,询问善于观察人心的秋言,想知道她什么地方得罪了九公主。
“本宫说了让九公主生气的话?本宫一直都小心翼翼,奇怪?到底是何缘由?”
秋言从九公主落座,就开始观察着她的一言一行,安安静静听着她们的对话。
就是害怕主子,不小心得罪小魔王。若有那句不恰当,她可以提醒主子。
秋言大概知晓了九公主生气的缘由,低声解释。
“启禀皇太妃,娘娘您可能不知,九公主向来偏向圣上。在九公主心中,世上最完美的男子只有圣上。
刚才太妃娘娘一直夸赞神龙大侠,许是九公主护兄心切。”
皇太妃听后,一脸明了的点头。
“本宫听闻九公主与当今圣上关系非同寻常,本宫记下了,以后定只在九公主面前夸赞圣上。”
秋言眼神凌冽的看了看周围,丫鬟识趣的低下头,秋言压低声音提醒。
“九公主醋意颇强,若太妃娘娘常在九公主面前夸赞圣上,九公主也会动怒。去年有一个大臣的女儿想要讨好九公主,在九公主面前提及圣上,结果九公主一气之下扇了那人一巴掌。”
皇太妃惊讶的捂住嘴,赵茹的心思真是难以猜测,如此多变。
“这事,本宫怎么从未听闻?”
秋言附身贴耳,“在后宫之中生存的人,最要学会的就是守口如瓶,若非奴婢亲眼所见,也不敢相信。如同宫外之人,只知九公主落落大方,知书达理。”
皇太妃哀叹一声,想着往后怕是不得清净,又惹了个麻烦。
说来也奇怪,九公主向来不喜与人来往,唯一,相处不错的就是张太后,张太后平易近人,宫中人尽皆知。
她绝非大方贤淑之人,近月来,九公主为何频繁来找她?
王聘百思不得其解,她在后宫中一直装傻,从来不去打听其他人的秘密,只想着安安稳稳的活着,不想参与宫斗。
许是赵茹觉得好玩,无论如何,都要小心应对。
王娉无奈的扶额,想着她入宫艰难困苦的日子,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刚入宫先帝就驾崩了,好不容易在后宫中活了三年,又惹了一个混世小魔王。
长乐阁,
赵茹脸上没有停留一丝的难过,倒是不慌不忙的到后宫各处溜达。
时不时的看看来来往往的人,本就是九公主的乐趣和习惯,无人敢多言。
赵茹一行人回到寝宫,已经过了用晚膳的时辰,后宫的奴婢怎会让主子饿着,管事沈嬷嬷看见远处归来的赵茹,立即命人端上热腾腾的饭菜。
等赵茹行止屋内,洗漱完桌子上已布满她喜欢的菜。
赵茹看见桌子上有赵奕爱吃的夜合虾仁,露出满意的笑容,问着旁边的管事沈嬷嬷。
“皇兄可曾派人来此?”
管事沈嬷嬷颔首行礼,“回九公主,圣上未曾派人来此!”
小纤看见九公主开心的点头,也为九公主高兴,往日新春,皇上都会陪九公主一起吃年夜饭。
无暇时,会派人来禀报,如今看来皇上今日一定会来。
养心殿,
魏公公看了一眼时辰,想到往日圣上的习性,出声提醒一句。
打扰圣上处理政务虽坏了礼仪,却能让整日烦忧的少年多些喜悦,就算搭上这条命也值了。
“圣上,到了用晚膳的时辰,是否移驾长乐阁!”
赵奕抬头看向窗外,立即放下奏折,面带笑意的起身。他知道茹儿在等他,怎么忍心看她哭成小花猫。
“自然,为朕备上那件白色的常服,这就去长乐阁,把朕给茹儿的贺礼备好。莫要忘了,不然,朕的小皇妹又要半月不理朕。”
“遵命,”
魏公公正准备离开为赵奕准备衣服,却突然有人觐见,察觉事情不对,退了一步,恭敬的站在赵奕身后。
“启禀圣上,永安宫派人送来慕容太后手谕。”
永安宫三个字让喜怒不形于色的君王,当即敛起笑容。
魏公公见赵奕不悦,猜了个大概他不敢多言,将信奉给赵奕。
赵奕打开布帛,皱着眉头,坐回了软榻,神情严肃。
“朕明白了!”
魏公公见赵奕无其他的吩咐,客气几句让送信人替皇上向慕容太后问安,又命人拿了西域近日送的上成锦缎奉给慕容太后,送其至门口偷偷的塞给他一些银子,叮嘱加威胁。
“圣上近日政务繁忙,异常疲劳,才无暇给慕容太后请安,望太后体谅。
我们这些做奴婢的,时时刻刻要为主子考虑,不过,也要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能说?”
送信人吓得将银子双手奉还给魏公公,皮笑肉不笑。
“魏公公严重了,小人怎担得起,您这个称呼。魏公公放心,奴才明白,这是奴才的心意望您笑纳。”
说着从腰间取出一个成色上好的玉佩,塞到魏公公手中,匆忙走了。
魏公公打点好一切,静静地在旁观察着赵奕的一举一动,赵奕一言不发,待赵奕开始看奏折时,才开口。
“圣上今日可还要去长乐阁!”
赵奕进行一番思虑,从大局来看,只能听从慕容太后的旨意委屈赵茹,他的内心也甚是煎熬。
“若此时遣人去传口谕,以茹儿的秉性定会来此,就当朕忘了。”
“是,”
但愿九公主能明白圣上的用心良苦,魏公公开始吩咐御膳房送膳食,侍奉赵奕用膳。
长乐阁,戌时,
时间流的飞快,夜色浓重,本该到了休息时间,树下的两个丫头却坐立难安,眉头紧蹙。
反复踱步至院外,失落而归,漆黑的道上没有半点亮光,等不到人。
又瞧窗户上倒映着孤零零的影子,静坐着,过了一个时辰还是那般,这样下去会活脱脱的成为一个苦着脸的石像。
小纤站在门口深呼吸几次,好似鼓足勇气,葱白的手指扣了几声门,轻轻推开而入。
“九公主,先下已是一更天,奴婢准备热的珍珠粥,九公主先吃点热粥养养胃。”
赵茹双目无神的盯着桌子上未动筷的菜,语气平淡。
“圣上未曾派人来?”
小纤本想扯谎,但,又明白九公主最厌烦他人的欺骗,终是如实回答。
“未曾,许是圣上政务繁忙。”
赵茹语气中掺杂着无奈,“政务繁忙……”
小纤知道皇上平日政务繁忙没办法陪着九公主,也知道皇上在九公主心中分量颇为重要。
“罢了,你们都出去吧,今日没有本宫的宣见,任何人都不得离开自己的屋子半步。”
小纤见赵茹心情不佳,不敢多言。
赵茹撇见桌子上的白色小瓷瓶,把它递给小纤,温柔的叮嘱。
“把百灵散拿给小婉,本宫许她近日不必服侍,安心养伤,把菜撤了拿几壶酒,此事不得让第二个人知晓。”
“遵命!”
小纤接过百灵散,九公主的心情虽然阴晴不定,骨子里体贴下人,院子里的人犯错,都用特殊的方式惩罚。
比如,跑到慕容太后寝宫门口,大喊三声慕容太后。
在这个尊卑有序的年代,此人必死无疑,不过,只要一提九公主的名讳,慕容太后只能放人。
圣上亲口说过,九公主年岁尚小,一切都是孩子秉性,勿要和小孩子计较。
以至于,后宫中所有人都对九公主避之不及,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她深交,却不知道她们口中的小魔王,骨子里也只是个妙龄少女。
不过,生在帝王家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