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8、杯酒11 ...

  •   江平忧心忡忡:“你离开了,朝政给谁?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军需,出不得半点差错。而且,万一这一帮不懂行兵打仗的文人瞎做决断,我们怎么办?”

      宁楚林却笑了笑,看着江平沉声道:“还有陛下。”

      江平一惊,瞪大眼睛问:“你是说让陛下亲政?”

      宁楚林点头:“没错。眼下虽然不是最好的时机,但也不得不如此了。你尽可以放心,我与陛下讲过兵法,他也知道轻重,不可能给前线乱下旨意。”只与江平二人,宁楚林说话就不需要避讳了。

      “可是你回来之后怎么办?”

      连江平都看出来,如今选择让皇帝亲政,对宁楚林的处境有多不妙了。

      宁楚林苦笑:“本来我已经在着手准备了,原想着到冬天过完年,便能把自己摘得七七八八,顺利将手上权力还给陛下。只是战事突然,我总不能放任羌族祸乱边境吧?你也知道,与羌族这一战是最难的,容不得半点差池。”

      原本宁楚林可以平稳完成权力过渡,就算皇帝对他有所猜忌,但在他远离朝堂后,手下的大部分能臣却依旧是能够得到重用的。

      可如今他大权在握,便出征羌族,皇帝若真的不信他,那为了迅速收拢权力,就未见得不会对他的人下手。而只要皇帝对他的党羽都下手了,宁楚林便会与皇帝生出嫌隙,皇帝便不会放过他了。皇帝知道他太多私下的手段了,真想网罗罪名,手到擒来。

      因此,只要皇帝对他猜疑,那宁楚林大约就是个兔死狗烹。

      现在宁楚林只能寄希望于皇帝对他的信任了。

      可他领兵在外,这么好的夺权机会,皇帝真的会眼睁睁放过吗?

      宁楚林仍然可以相信皇帝信任于他,却不敢对人性抱有太高的期待。

      “除了你,没有别的人选吗?”江平没有宁楚林那样敏捷的脑子,却大约能猜到宁楚林将面临的风险。

      既然宁楚林是个绝对的忠臣,那江平便不希望他在权力交割时有任何不幸。

      宁楚林摇了摇头,轻声说:“如果有合适的人选,你都不用来找我商量。”

      “我不是想逼你……”江平急忙解释,却觉得这解释没什么用。从本心上,江平不是来逼宁楚林出征,但从结果上,宁楚林决定挂帅了。江平是太尉,若他没来找宁楚林,而是自己把人选定好,宁楚林自然犯不着冒这个险了。

      更何况,江平又实实在在怀疑过宁楚林的忠心。他相信,以宁楚林的敏锐,应当是一直知道他、太傅与朝中部分臣子对他的怀疑的。因此江平只说了一半便闭了嘴,觉得自己实在没脸解释什么。

      宁楚林轻笑了笑,声音十分温和:“我不是责难你,也没觉得你在逼我。我的意思是,你是太尉,你最清楚那些将领,还有老将军和白御。如果真的有合适出征羌族的,你们就不必找我来讨主意了。我知道你决定挂帅南蛮,就是要把我留在京中坐镇后方。”

      江平叹了口气,垂眸说:“是我小人之心了,抱歉。”他不止为刚才话道歉,也为曾经的怀疑道歉。

      宁楚林拍了拍他的肩,语气轻松:“别想这么多,我与陛下好歹更亲一些,不见得有你想的那么差。你赶紧准备出征的事吧,点一点兵马、粮草,看看羌族这边最多能给我多少人。明天我进宫与陛下太后商议亲政的事。”

      回府之后,宁楚林没有立刻研究战事,而是遣人把左右仆射叫到府中。

      天色已晚,宁楚林这个钟点叫他们,便必然是十万火急的事,二人便立刻赶到宁楚林府上。

      一切都火烧眉毛,宁楚林没时间跟他们叙话,赶忙把边境战事与他的打算讲了一遍,这二人都是聪明人,他便只说道:“这场战争来的不是时候,不管日后情况如何,你们先做好最坏打算,给自己谋个退路。”

      宁楚林权倾朝野,皇帝就算要动手,也难对他赶尽杀绝,而他的两位心腹就不同了,位高权重又参与了宁楚林所有私下的手段。皇帝除非对宁楚林有全然的信任,否则很难不拿他们开刀。

      左仆射却长叹一声:“这一天还是来了。大人,让我外放吧。”

      宁楚林点点头,外放之后消停一阵,便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保全好自己了。若是皇帝仍然信任他,宁楚林也可以再把人调回来。

      右仆射曹彬眼中闪过犹豫之色,只点点头应下,面上却未见多惊慌,也没说个自己的出路。

      宁楚林只当他是还没做好打算,只再三叮嘱。

      第二天本不是宁楚林日常进宫教皇帝权谋的日子,因此在宫里见到了太傅,他耐心等太傅给皇帝上完课,才让人通报。

      十六岁,正是男子长个的年纪,皇帝抽条般长高,原来差了宁楚林半头的小孩,如今已经比他还高了分毫。

      “楚林因何匆匆而来?”

      宁楚林没有立刻答话,而是注视了皇帝一会儿,这在常人是大不敬的行为,却被宁楚林做得顺理成章,半晌他莞尔一笑,温声问道:“陛下可做好了亲政的准备?”

      皇帝一惊,面上没什么大的表情,眼底的喜色却是藏不住的,只是这情绪转瞬即逝,又换上了疑惑:“为何如此突然?”

      宁楚林把边境战事与皇帝讲了一遍。

      让宁楚林意外的,皇帝听完后没有对南蛮突然进犯有任何惊讶与疑惑,而是说:“我大齐这么多将军,竟找不出个能上前线的将领吗?”

      宁楚林摇头:“要么太年轻缺乏经验,要么太老不宜出征。我们三面受敌,能分出到羌族战场的兵力是有十一万,羌族境内又地形复杂,多山多林,交给没经验的人我实在不放心。”

      皇帝沉默良久,似是在思索,最终长长太息:“便依你所言了。”

      宁楚林行了一礼,往前皇帝未亲政,他们有亦师亦友的关系,如今皇帝将亲政,他们便只是君臣。

      “后方便全然依仗陛下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皇帝陆续召见大臣,为亲政做安排,而宁楚林则是扑在了军务上,他需要尽快出征。

      没过几天,宁楚林就收到了左仆射的折子将他外放,一位手握大权的尚书仆射便成了个远离京城的郡守。没有任何罪责的贬职,按理来说皇帝与百官都会过问,事实上却没有。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在通过外放左膀右臂来削弱自己在朝堂上的掌控。

      皇帝即将亲政,所有人自然都乐于见得这个结果。

      宁楚林却一直到出征都没有收到右仆射曹彬的折子,他仍守着尚书台,掌握着宁楚林手上还没有完全交割完的势力。

      宁楚林却没有再找曹彬问过了。在这个节骨眼,曹彬显然是冒着被皇帝清扫的风险,留在尚书台,给他的出征留一份保障。

      三路大军同日出征,皇帝亲自出宫送行。他身后跟着一班大臣,对三位将军言辞切切:“我大齐边境,就交给你们了。”

      三人对视一眼,同声道:“陛下放心。”

      宁楚林率军抵达边境的时候,羌族已经劫掠了三座城池。羌族人与匈奴人一样凶残,将城里的粮食金银洗劫一空,又抢了女人,把男人的头砍下来挂在城墙上。连日下来,边境还没有遭殃的百姓也头纷纷往中原逃命。

      宁楚林在京城算计王公世族时虽偶有些残酷手段,但也都是针对有罪之人,乍一看到羌族人这样对待百姓,顿时怒火中烧,过城门而不入,立刻率军赶赴军营,恨不得顿时与羌族人厮杀一场。

      跟着他的将士大多年轻,以往还从未见过羌族人这样残忍的手段,直嚷嚷着与羌族对阵。

      在帅帐中,宁楚林召来将领商议作战方案,一直到深夜,布置完了所有人的任务,宁楚林才全然冷静下来,尚且没有睡意,一个被连日忙碌忽略了很久的问题重新浮现——为什么南蛮会突然来犯,还有与羌族合盟?

      作为常年算计人心的人,宁楚林有一种奇异的直觉,他需要追究这背后的原因。

      思及至此,宁楚林便立刻叫了随从,让他给出征南蛮的人送信,在江平手下,有几个他的心腹,职位不算太高,却心思缜密,是调查的一把好手。

      虽然传信了征讨南蛮的军队,宁楚林却觉得这其中的原因应该出在羌族这一方。其一,羌族与大齐时有摩擦,其二,羌族受雪灾损失惨重,南蛮更像是见了羌族出重兵,觉得能从大齐讨到利益才合盟的。

      可羌族与南蛮也不算和睦,南蛮又与大齐相安无事几十年,羌族许了他们多大的利益才让南蛮出兵呢?

      与羌族作战的时候还得留心查一下这件事。

      宁楚林并没有立刻开始战事,而是给了长途而来的士兵休息的时间。按照现代的版图,羌族人活动的范围大约在青藏、四川一片,多高原山地,长途而来的劳累很容易诱发将士的高原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出征羌族多为将士生病所困扰的原因。

      高原之上含氧量稀薄,长期生活在平原的士兵初来乍到适应不了这里的空气,呼吸上会有一些困难,饶是不犯高原反应、平日不显,到作战消耗体力时也会比生长在高原的羌族人更容易疲累,这是客观的局限条件,宁楚林只能尽最大可能留出适应高原作战的时间,并让随行医者熬制汤药。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8章 杯酒1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