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灰色的欲望14 ...

  •   老搭档合作起来,倒是省事,不用花时间去磨合。

      在采访这件事上,郭一飞乐得有宁楚林代劳,他只需要当个摄影工具人,而齐訾铭也让出了采访,先由宁楚林对人物群像做一个摸底,然后他再针对自己要写的稿子采具体的细节。

      至于孙若阳,在采访这件事上还是个新人,完全是来摄影的。

      本科学妹给宁楚林提供了联系方式和地址,但她为了保护母亲,拒绝出面带宁楚林前往。

      到达的当天,宁楚林一行人住在了附近的镇上。按理来说,现在齐訾铭已经是正式员工,可以走公司的出差报销流程了,本该可以开四间大床房,住得宽敞又舒服。但齐訾铭以想和宁楚林多交流交流为由,硬是拖着郭一飞同流合污,开了俩标间。

      亏了这小镇上的宾馆不怕废地方,一个标间的空间快顶上两个单间。

      按照惯例,晚上吃完晚饭,四人齐聚宁楚林屋里商量拍摄和采访方案。

      他们四个没一个是本地人,口音差出去了十万八千里。郭一飞很担心他们这样的四个人直接去女德班,会不会让对方抗拒,甚至遇到什么麻烦。

      宁楚林沉吟片刻说:“明天若阳跟我先去试试,直接亮记者的身份,我猜他们大概率会接受采访。进入这个老师的逻辑想一想,他发自内心觉得他讲的东西是帮助家庭和睦的,那么有个媒体报道的机会,他为什么不宣传?只要采访不表现出恶意就行,学院那边同理。如果可以,我给你们发消息,你们再来。万一不行,至少你俩还是生面孔,在想办法伪装身份暗访。”

      这是宁楚林能够做出的最万全的准备。如果要暗访,需要更有经验的摄影,那么郭一飞一定要留下,而当面采访、说服老师,更需要话术上的技巧,宁楚林毕竟经验丰富,比齐訾铭更加适合。

      郭一飞皱了皱眉:“还暗访,你跟你们那边说过吗?”

      宁楚林一摊手:“没有,需要再说。”

      郭一飞勉为其难点了点头。

      齐訾铭叮嘱:“你明天注意安全啊。”

      女德班位于乡镇交界的地方,一条乡野路上立着几间房子,周围是荒凉的,难免让人担心。

      郭一飞接茬:“对,你可得注意安全,别跟之前在广东似的。这地方你进去出了事,我们在外面也不知道。”

      宁楚林一瞬间差点喘不上气,翻了个巨大的白眼:“每次你都提,你都念叨两年了,我都怀疑是不是你跟我合作之前,没见过记者出事?”

      郭一飞点头,语气诚恳:“没见过,你那次把我吓到了。”

      孙若阳对广东的事情一概不知,便问道:“广东怎么了?”

      眼见当年的事情又要传播到新人耳朵里,宁楚林气得重重拍了郭一飞一巴掌:“你这是想让我在公司青史留名啊!”

      郭一飞也不在意,跟孙若阳解释:“你看过前年秋天出的广东人才市场的片子吗?”

      孙若阳点头:“看过,那个拍的真好。”

      “他当时采的,还有两篇稿子,你有兴趣可以读读。”郭一飞指着宁楚林,对孙若阳解释,“我们去的头一天,他就在那儿让人揍了,上百号人围殴勒索,后来报警才解决的。”

      “我靠!”孙若阳新入职,哪见过这场面,赶紧问,“楚林哥当时没事吧?”

      宁楚林笑笑:“要是有事现在早就不做记者了,没事,就皮外伤。一点小事,被这家伙念叨两年。就一点皮外伤算个什么啊,你看那些访黑煤窑、地下赌场、偷渡国外的暗访记者,我这都是小事。”

      “人家那是暗访记者,你是人物记者。”

      “人物记者也可以暗访。”

      齐訾铭对宁楚林的话心生警觉:“你不会真有什么选题准备暗访吧?”

      “倒是还没有。”宁楚林耸耸肩,“以后说不定。”

      “你可惜点命吧。”

      转天的采访是顺利的,女德班的老师对记者没有任何敌意,滔滔不绝充斥了整个采访,如果不是宁楚林时不时打断问一些问题,他都要给宁楚林上一整节女德课了。

      郭一飞在女德老师讲了半个小时之后就开溜,转而去拍女德班内的纪实镜头,留孙若阳一个人跟着宁楚林接受思想的“洗礼”。

      齐訾铭作为同样要写稿子的,也得跟着受罪。

      孙若阳尚且可以只拍而不过脑,齐訾铭和宁楚林就必须得过脑,他们只有在理解了女德老师的思维逻辑的前提下,才能采访好女德班的学员。一个上午,只采访完了女德老师,在女德班吃了个午饭,下午继续采访学员。

      上午仨小时,下午五个小时,附带晚上还采了俩小时,宁楚林结束第一天的采访回到宾馆后,把录音文件发给彭一华。

      彭一华好不容易接收完文件,挨个点开看时长,给宁楚林发了一句:不用这么拼,你签的只有稿费,没加班费。

      宁楚林回复:我只是想假期长点。

      这次的采访异常顺利,主要受访人都在女德班,宁楚林都不需要另跑别的地方就能采齐所有关键人物,而其他相关的人,他也从女德班学员手里得到了联系方式——她们的丈夫与孩子。

      幸运的是,丈夫们又都住在附近的村子,速度快的时候一天能采两个村。而在外求学的孩子则可以直接电话采访。

      仍然是一周的时间,宁楚林结束了采访。

      齐訾铭只写女德班其中的一名学员,采访结束得早,后面单纯是跟着宁楚林,旁听采访、增长经验。而郭一飞和孙若阳则遭罪了,俩摄影一天从早到晚跟着拍,拍摄素材极多,可想而知后期剪辑时会有多痛苦。

      还债的片子,为了保证质量,自然是由经验老道的郭一飞操刀剪辑。

      在宾馆整理完拍摄的内存卡,孙若阳怜悯地看着郭一飞:“飞哥,苦了你了。”

      郭一飞看这拍摄满的一包储存卡,面带绝望,对前来看热闹的宁楚林说:“我就不该跟妍姐说接你这活。”

      宁楚林耸耸肩:“谁让你非来凑热闹的,好好剪,别白拍了这么多镜头。”

      郭一飞长叹一口气,不由得沉思自己未来惨淡的一个月。

      回到上海,齐訾铭和宁楚林各回各家,开始闷头写稿,而郭一飞则带着沉重的心情回了公司,每天守着电脑剪片子。其敬业程度已经让赵妍劝他多休息了。

      宁楚林整理好所有的采访材料,在书桌前冥想两天,电脑文档中没有敲下一个字。终于在第三天天亮的时候思考好了文章的脉络,开始疯狂打字。

      初稿发给彭一华时,宁楚林附了一句:我试了一个新的风格,感觉这样更符合这篇稿的内容。

      彭一华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带着一种既害怕又期待的心情点开文档。按照他做编辑的经验,突然换风格往往不能驾驭得好,但宁楚林又是一个处处打破认知经验的作者。

      宁楚林并没有完全颠覆彭一华十年的从业经验,在风格的转变上,确实暴露出比以往稿子更多的问题。但他也实实在在惊艳了彭一华——宁楚林的风格转型是成功的。

      从普世价值判断角度,任谁都知道宣扬男尊女卑的女德班是落后的、恶劣的,但站在当事人的情境之中,有具有其合理性。

      而且,作为记者,宁楚林还需要关照的是,他不能尖锐地批评受访者的行为如何愚昧封建,而要将这样一种在特定地点、特定环境下具有合理性的女德班展示出来。

      展示其封建愚昧的同时,也展示它对附近村镇女性生存的意义——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她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女德班给一切困扰女性的事情包上了貌似合理的外衣,让女人们被催眠,进而无意识中合理化这些困扰,使之貌似不复存在。

      譬如被叔叔在孩提时强|奸的女孩,至少她不再沉湎于被强|奸的痛苦中。

      宁楚林不敢直接赤|裸|裸地告诉女人们,她们所信奉的一切是虚伪的、腐朽的、失智的,这样给这些农村妇女带来的伤害无异于灭顶之灾。

      如果说单纯揭露女德班的腐朽是惊醒沉睡在囚笼里的困兽,那么宁楚林选择的,只是将囚笼与困兽展示给人们看,不惊醒,也不催眠。

      他在揭露女德班存在的现实之外,更深一步讲出了女德班存在根源的女性精神困境。

      因此宁楚林选择一改之前平淡温和的叙事方式,用冷漠直白的语言将女德班的老师与学员讲述出来,零度麻木的感情更让人能够了解其中的深层困境——这里的女性究竟到了什么样的境地,才需要女德班这样的东西来拯救精神。

      彭一华读得触目惊心,这是先前粗略翻看录音稿时不曾有的感受,同时,他作为职业编辑,发现了宁楚林在这样叙事方式下的几处纰漏,总结好修改意见发给宁楚林。

      毕竟是新风格,宁楚林着实花了不少功夫和彭一华来修改这篇稿子,以至于这个选题从头到尾做了一个月才结束。

      文章的内容是二人都满意的,一经发出,反响也很好。

      齐訾铭的文章与郭一飞的视频在其后半个月内相继发出,内容互补,是这一年业内一次相当出色的合作。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2章 灰色的欲望14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