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2015年春节,方言和母亲聂咏梅一起回到林海省林原市的外婆家过年。
林原市是方言的故乡,林原是一座县级市,位于祖国的北方,曾经的大型国有棉纺织业是林原市的经济支柱。
后来九十年代末,伴随着全国性的国企改革浪潮,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着改制与裁员,林原市的经济也开始不断衰退,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林原市的冬天非常寒冷,经常下雪。
七年前,作为当时林原市高考状元的方言在择校时,曾经在上海和北京两地纠结。
那时候家里人不约而同地建议方言选择上海,原因很简单,家里人觉得江南水乡的气候温暖湿润,假如将来方言大学毕业后,能够顺利留在上海就业,那父母上年纪后还可以过去投奔和养老。
大学二年级时,方言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
不久,母亲聂咏梅便把林原老家的房产变卖,用于在上海周边的花桥市换购了一套小型两居室,从此,母女俩互相照顾,相依为命。
时间荏苒,转眼间,又许多年过去了。
算算日子,方言和母亲竟然已经有将近五年没有回去过故乡。
2015年,这一年是方言外婆的七十岁大寿,外婆是正月里的生日,与春节离的很近,于是这一年母女俩打包好行李,一起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路。
从上海出发,先是搭乘飞机到达林海省的省会海北市,然后再乘坐绿皮火车,挤在春运的人流中间,晃晃悠悠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林原市县城。
一下火车,属于北国的寒风,夹杂着碎雪,迎面扑来,小舅舅的车子已经在火车车站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由于属于违章停车,于是方言远远地就看到小舅舅跟交警在推拉交涉。
上了车后,小舅舅开始抱怨,最近春节期间,交警查违章罚款这一块特别严,就最近这一个礼拜,小舅舅他半个月的工资,全部交了罚款。
母亲一边安慰弟弟,一边询问着最近家里的情况。
聂永梅兄弟姐妹共四人,她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一家在南方做个体户生意,二姐一家在省会海北生活,家里面目前就只剩下小舅舅照顾着老人。如今老人过寿又恰逢春节,于是兄弟姐妹们都从天南海北赶了回来,家里面好不热闹。
小舅舅车里面的暖风开的不小,不一会儿的功夫,后座的窗户上就结了一层薄薄的哈气。
方言隔着手套把哈气擦干净,有些好奇地隔着窗户,望着家乡这五年来的变化。
五年了,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高,绿化越来越多,集市上人来人往,一副欣欣向荣的忙碌景象。
“还是咱们林原这边有过年的气氛啊,热热闹闹的多好,不像上海,过年的时候城市里面都空荡荡的,有点冷清”,方言的母亲也不禁感慨。
听到这话,开车的小舅舅不禁嗤笑一声,“嗨,梅姐,就是因为要过年了,这些人才从外地赶回到老家,跟上海那种大都市恰恰相反的。一年当中,除去春节这一个月,平日里啊,这林原市都是空荡荡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像我这样还老老实实留在这里的,都是没出息的人呢。”
这时,车子进入了一个街区,只见街区两旁竖立着好几栋刚刚盖好的居民楼,然而,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人入住,整个社区空无一人,在这寒冷而肃杀的冬季,俨然像一座鬼城。
“咱们林原像这样的小区可不少,前几年大搞基建,那些南方人过来投资房地产,建了好些这种大楼盘,根本就卖不出去,全砸在手里了。咱们林原的小年轻们都出去了,剩下的老人也都有房子住,谁会来买这些房子啊,又贵又不接地气儿”,小舅舅忍不住吐槽。
再拐几个弯就到了外婆居住的小区,这里曾是林原市第一棉纺织厂的职工大院,方言的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姨妈舅舅都曾经是这家工厂的职工,九八年的时候国企改革,纺织厂改制成为合资制,再后来转为私企,并进行了一波大裁员,方言的母亲就是在那时因为身体原因,提前申请办理了内退。
外婆家住的是只有五层楼高的老式工房的一楼,小舅舅家就住在对门,一进单元,就听到厨房里劈了啪啦生火的声音、切菜的声音以及油锅沸腾的声音,红红火火地都在准备着年夜饭。
这时候方言的表哥表姐们好不容易回到了老家,都忙着在外面跟朋友们逛街、聚餐,而小表妹还在苦哈哈地上着高考冲刺补习班,于是家里面的第三代就只剩下了方言。
方言原本想着和母亲一起到厨房里面帮忙,热情的二姨和舅妈赶紧把她赶了出来。
方言可是全家人引以为傲的学霸,从小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她已经二十五岁,马上就要研究生毕业了,但在长辈眼里,她始终还是那个文静、乖巧、会读书的小女孩。
方言的二姨夫在海北市的一家中学担任数学老师,他一直很羡慕方言读书的争气,小的时候就一直拿方言鞭策自己家的儿子,看到这次方言回来了,他脱下围裙,坐下来想要跟方言聊天。
“过年回去之后研究生就要毕业了吧,之后有什么打算呢?”二姨夫问道。
”可能会先留校做辅导员吧”,方言从本科开始就一直是班里的班长、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部部长,在老师那里有着很好的人缘,研究生期间,学院的领导就曾三番五次地提过,想要方言毕业后留下来帮忙。
聂咏梅当然也是非常的支持,因为方言一旦留校,有意味着有了高校的编制,接下来就可以顺利落户,把根扎在了上海,并且一辈子安安稳稳地端住了铁饭碗。
二姨夫呷了口茶,脸上是掩盖不住的羡慕。
这时,方言的微信响了,一条接着一条的信息提示音连番轰炸,方言猜想一定是哪个微信群里面有人发了红包,其他人在忙着抢红包。
二姨夫扶了扶眼镜,笑着让方言先忙,之后又重新套好围裙,进厨房帮忙去了。
方言这才有些尴尬地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翻开一看,红包没有看到,倒是许久都没有人发过声的中学微信群里面炸开了锅。
“各位同学们,大年初四,海北市的玫瑰庄园,大家不见不散哈。”
“既然老班长发话了,咱们一定捧场!”
“呜呜呜,好可惜啊,我今年在南方过年了,初四那天肯定回不去了。”
“原来我们已经毕业十年了啊”
“十年了,是应该聚一聚啦!”
“哈哈哈,咱们群是每年过年诈尸一次,今年过年格外炸!”
“严子俊,你也别炸了,就问你敢不敢来!”
“谁怕谁啊,陈鑫鑫!你发的单曲我网易云上可是花钱买的正版支持呢!”
“咱们老大呢!大鹏哥来不来啊?许久都没有听到大鹏哥的声音了嘛!”
“嘻嘻嘻,大鹏哥你们最好期待一下,绝对有惊喜!”
…………
方言选择潜水,并没有说话。
对于这种聚会,方言向来不怎么感兴趣,当初班上的四十几号人,如今仍然保持联系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剩下的人,当时读书的时候交情就不深,更何况读书后大家各奔东西,交集就愈发少了。
吃好晚饭,回到卧室准备休息的时候,方言把同学聚会的事情告诉了聂咏梅。
聂咏梅倒是非常开心,她热情地鼓励方言去跟许久不见的老同学们好好聚一聚,聂咏梅对她这个女儿什么都满意,唯独有时候觉得方言有些太冷静、太内秀,平日里也不太愿意到外面积极地社交。
“是还在介意当年的事情吗?”知女莫若母,聂咏梅一语中的。见女儿眼中立刻一闪而过的失落与悔恨,当母亲的心也跟着疼了起来。
这间卧室,曾经在方言读小学的时候是她的书房,靠墙的那张写字台,如今看上去,依然是满满的回忆。
写字台上有一张泛黄的合照,照片上有四个笑得无比天真烂漫的小女孩,那时候她们经常一起来方言的外婆家里写作业、吃晚饭、看电视,小舅舅曾经戏称她们是林棉子弟学校的“四朵金花”。
“言言,如今你也年纪不小了,有些事情应该主动去面对,说实话,你现在的状态妈妈很担心”,聂咏梅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这时,方言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
方言接起电话,听筒那边传来爽朗而又熟悉的大嗓门,“喂!方言!初四那天的同学聚会你去不去呀?去的话我们一起呀!”
来电话的袁晓晨,就是方言一只手数得过来一直保持联系的同学,因为袁晓晨目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作记者,于是袁晓晨也便成为了方言如今关系最密切的中学同学。
“我还在犹豫,其实,我是有点不太想去的”,面对蜜友,方言选择了坦诚。
“犹豫什么呀!我跟你说啊,其实我也是好多年没有回咱们大林海了,这次一回来居然就赶上了十周年聚会,你说,这巧不巧?是不是缘分!所以啊,就这么说定了哈,我这就去买火车票,反正你的身份证号我这儿都有,到时候可不许放我鸽子啊!”说完,袁晓晨就干净利落地挂断了电话。
方言的耳朵里徒留一片电话的忙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1章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全文捉虫完毕,请大家放心阅读!文章正在参加征文活动哦,希望大家多多灌溉,多多支持!! 喜欢悬疑推理的小伙伴们请移步作者专栏里的“悬疑秘境”系列,短篇《抱着猫的少女》已完结。另外现代言情《恶魔的解药》正在存稿中,欢迎继续支持~~~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