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5、第 65 章 ...
-
山中岁月静好,晨雾似轻烟飘渺若纱。
莘启两兄弟作为曾经的先遣小队队员,现在已经被廉破提拔成为一支小队的队长,如今由他与弟弟莘甘带着两只小队约40人,从谷里运送粮草出来。
他的忠心达到80%后,何靖就为他融合了防护软甲,布甲带给了他90点的防御,体现在他的□□更加强韧,扛打。
当然,何靖为了保护这些跟在自己身边的人,只要忠诚度达到了80%,他都会从对方身体素质出发,给对方融合或是防御,或是攻击或是提升武力的魔法装备。
“阿兄,快看前方!”
莘甘融合了疾步鞋,速度要比莘启快上不少,他是最早看到平原上新出现的城墙。
做为山谷里的居住了几年的熟人,对于这种奇快的修建速度早已是见怪不怪了,或许等他见到正常的速度时,还会奇怪为什么别人会这么慢。
“哇!好巨大的城墙,以后住在那里面,是不是就不用担心战争了?”
“那是不是以后,我们也不用天天呆在山谷里了,那里虽然没有战争,但是实在太闷了点。”
跟着队伍一起出来的,还有不少谷里的半大少年,在谷里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都快忘记他们当初是什么原因躲进的山谷。
山谷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在逃难途中遇到了外出采购的谷里居民,被一批批带回去的。
莘启眯眼远眺了一会,才对身后的队员挥手,示意继续前进。
这城墙的建造手法,与谷里建房子的手法基本一致,想来是与靖大人有关,对于他们而言,只有好久,没有坏处。
几十人的队伍牵着骡拖着车,带着重重的粮草,缓缓穿过结实的城墙,墙内是一片广袤的平原,远远地可以看到旧城的影子。
走在官道上,两边的杂草可以没过个子矮点的少年,队伍里有经验的农人看着两边的地,一脸惋惜:“可惜了,这么好的地,竟然全荒废了!”
“是啊,我以前来过祁城,秋天的时候,田里的小麦像金子一样,铺满了这一片,可好看了……”一位中年男子回忆起往惜,脸上带着悲哀,“可自越国与川蜀国开战后,我们的日子就没有一天安宁过。”
“别想了,你们家至少亲人都在,可怜我家崽,才三岁,躲过了兵匪,却在逃难时碰上了山贼……”
如今在这队伍里的人,谁没有段心酸往事,谁不是两国战争的受害者,只是他们幸运的遇到了个愿意庇护他们的人。
何靖算着日子,早早地就拉上林仲与洛良吉等在了官道口,在看到莘启等人后,高兴地迎上去,与莘启碰拳:“欢迎回来,这一路辛苦了!”
“谢主君关心,此行共运来……”
“唉呀,好了,你把运送粮草的名册给林先生吧,对了,阿溪这次没过来吗?”
莘启:“此次山谷里还有二十余户人家不愿迁离,小溪姑娘便想着山谷里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又有天险无需担心战乱,守着给主君做退路也是好的。”
何靖:这姑娘家的,这么能干,以后去哪找婆家啊,谁家的儿郎能配得上哦。
虽然没比人家大几岁,却莫名有了种老父亲的担忧。
城内经过这段时间的整治,原本脏乱差的环境改善了很多。
洛良吉为了让粥发得更有意义,想出了让这些闲置的劳动力帮助清理城内损毁的建筑,以劳动来换取食物。
他手里的内城居民民册在经过几天的校对后,基本上能与实际数字对应得上。
这座中等大小的郡城,原本人口大概在一千人,现在算上老弱病残的,也只有三百余人,看得何靖心疼不已,直想回到过去,先把随意霍霍人命的洛义王给灭了。
打仗最需要的是什么?
首先是人口,没有青壮年,你拿什么去打?
其次是粮草,要打仗,你必须得保证将士们能吃饱饭,才有力气打仗啊。
再者就是装备了,当然,能用金钱解决的问题,在何靖这都不是问题,但人口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他想想就能随意解决的!
就在何靖想着怎么增加人口时,得到赵国相助的越国这才想起,好像不久前有个盟国被川蜀国灭了。
这还是在与赵国使臣相谈时,使者带着的一位美丽女舞者提到的。
越国国主一想也是,川蜀国把洛义国灭了,却也没精力管,自己与洛义是临国,正好借着赵国的东风,把洛义的国土划进自己疆域不是正好?
赵国使臣毕朔祖上三代皆是官身,他可以算是毕家最看重的子嗣,年少凭借一篇劝君上的文章,深得赵国几大家的喜爱,刚及弱冠,但被赵国国主请去修史,如今刚至而立之年,便已能独当一面出使他国。
青年使臣恭敬地坐在矮榻上,桌案上的燃香炉里飘出的虚无轻烟,让屋里染上淡淡地檀香,在他的对面,一名美貌少女正在用热水泡茶,手里的陶碗配上少女细白的指尖,让人遐想。
虽然少女很美,可毕朔并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一直保持着背部挺直的坐姿,他很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例如现在,他不需要多话,等着对面女子的答复便可。
少女忙和了半晌,看着陶碗中的茶汤清澈,茶饼经过几次过滤,汤水中已不甚明显,这才满意的将手中的陶碗轻轻放置于使臣面前。
“使者尝尝我的手艺如何?”
毕朔端起陶碗,仔细端详了茶汤的色泽,确实与平时饮的有所区别,色更淡,但香味不减,轻啜一口,口感是与色泽不同的厚重,当下对这位女郎更是正视了几分。
“洛国主的事,消息已经送往国都,姬君所求之事,我亦已办到,不知之前姬君所提之事……”
“自然是如君所愿。”少女手执红木茶匙,舀出少许杯中浮末,神色淡然的说道:“待我见了赵国国主,自会奉上洛义国的玉玺,以表我的诚意。”
毕朔起身行礼:“姬君大义,如此乃是洛义百姓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