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娇娇和美玲 ...
-
娇娇是王贤的小学同学,她是朝鲜族,她妈妈和王贤妈妈都是这个小学的教师,刚开始王贤在一班,娇娇和大美女李东阳都在3班,等到4年级娇娇和李东阳就陆续转到一班,也就是说这仨个人都是老师家孩子。
娇娇妈妈是汉族,娇娇爸爸是朝鲜族,所以娇娇是朝鲜族,但是娇娇不会说朝鲜语,因为娇娇爸爸家的亲戚都是韩国打工了,家里没有人和娇娇说朝鲜话,娇娇上的小学是妈妈上班的地方,是汉族学校,没有上朝鲜族小学,娇娇在外边也没有学朝鲜话的机会。
王贤听过王贤妈妈蛐蛐过娇娇爸爸,说她爸爸本来是在法院上班的,因为亲戚出国打工赚的多,所以也动起想要出国跟着打工的念头,于是辞职了,一开始办的是去日本打工,但是签证没办下来,所以改去韩国了。
王贤不记得这是3年级还是4年级的事情,九几年,出国是个了不起的事情。能说两门语言,真的很让人羡慕,打工这个词也首次进入王贤的脑海里,当然,打工的定语决定了打工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王贤妈妈总说学习不好就去扫大街吧,学习不好就去南方打工吧。去南方打工是和扫大街划等号的。谁能想到现在扫大街是个多么好的工作,早八晚五双休还有退休金,可比坐办公室强太多了,坐办公司自杀的,坐办公室猝死的,坐办公室被抓的,可没听说扫大街摊上这么多糟心事。何况那时候王贤只在早上看到过扫大街,在那漫不经心,慢慢悠悠,慢条斯理的扫,时不时还停下来和路边的人聊天。南方打工还得计时计件呢。如果是出国打工,那就不同了,那可是富裕的代名词。
王贤妈妈在家说这件事时,语气一改往日的不屑,隐隐约约有点埋怨王贤爸爸的感觉,因为爸爸下岗,找个打工的地都没有,也没有亲戚呼朋唤友地带着爸爸去打工。爸爸只在家附近帮一个熟人看瓷砖店看了一个月,一个月400元。爸爸那个木讷的性格,能看店,王贤是没想到的,估计也就是看他是个男的吧,搬搬瓷砖搭把手什么的。
娇娇爸爸最终去了韩国打工,娇娇每天都是她妈妈带着上学,穿的很漂亮,妈妈穿的漂亮,娇娇穿的也很漂亮,她妈妈的脸抹得白白的,嘴红红的,身上也是香香的,娇娇也是每天扎两个辫子,每个辫子上都有头绳。王贤没扎过,上学前班的时候有一天扎过一次,王贤妈妈扎了好几个辫子,彩色的皮筋,给王贤美坏了,白天在学前班的时候,是不是的摇头晃脑,然后下课和小朋友们一起疯跑就把扎辫子的事情忘记了,等到放学回到家,发现辫子开了几个,皮筋也丢了几个,王贤妈妈嫌费事又费钱,第二天就给王贤恢复成疯狂原始人的头了。
王贤看到娇娇每天都扎辫,有时候辫子松了,头绳串到上边,娇娇就用两只手把头发分成两绺,用力一掰,头发就又紧了;有时候课间玩完跳绳,头发散的厉害,娇娇就把头绳拽下来,重新绑一遍,这时候,王贤发现,原来头绳子下边还有个黑色皮筋,娇娇是先用皮筋把辫子扎紧,然后再把粉色的头绳扎上,头绳还带着娃娃头。隔几天娇娇还换个棒棒糖装饰品的头绳。
王贤看着娇娇的穿戴,觉得娇娇爸爸一定是赚到钱了,要不然只有妈妈的工资,娇娇不会有这么多头绳的。因为自己家就是只有妈妈有工资,自己就没有头绳。不仅没有头绳,还没有橡皮,没有油笔。
初中娇娇也上了王贤和李东阳的那个学校,因为县城总共也就那么两个中学。但是娇娇不在同一个班级,王贤只是偶尔在操场上见过几次娇娇,辫子没了,剪了个很飒的女士短发,圆圆的,还挺好看的,王贤也留的短发,但是头顶很平,看着很秃很土。初中开始有月考,而且是全校排名,和小学一样,娇娇一如既往的在王贤后边,属于中等。不过王贤每次看到娇娇都和和一群女生有说有笑的,而且娇娇的个子也长高了,腿也长了,越发的出挑了。穿得和以前一样漂亮。
在小学的时候,李东阳就是公认的美女。现在看来,娇娇长得也很漂亮,而且还很洋气,李东阳是典型的公主型,打扮得也很公主,又直又顺又亮的长发,还带着公主发卡,会弹电子琴会画画。衬得娇娇的两个辫子像个福娃。现在娇娇则像电视里面的青春美少女组合,充满动感和活力。
后来王贤再在操场上碰见娇娇就绕远走,或是装作没看到,学习一般也没什么不好,娇娇她妈妈肯定不骂她,小学的时候王贤在备课室写作业,王贤妈妈在旁边就说这题怎么做错了,这边王贤挨着训,那边娇娇在娇娇妈妈位子上扒桔子吃桔子。王贤从来没听娇娇因为学习挨骂过。也没提听娇娇因为学习之外挨骂过。
最后一次听到娇娇这个名字时,是在王贤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时,王贤妈妈在家里感叹,娇娇去了韩国。王贤问是去了读书,还是跟着他爸去打工了。王贤妈妈说,那咱不知道,反正肯定是家里人安排。
美玲是王贤在工厂里的同事,和王贤一样都是在大学学日语的。美玲也是朝鲜族,王贤问美玲,你怎么不去韩国呀,美玲说我爸我妈都在这里,我干嘛去韩国。
那你家没有去韩国打工的么。美玲说她姑姑就在韩国,每年都会给她寄化妆品,所以她不用额外买化妆品。
上班的时候,王贤忙的要死,美玲就在电脑前打韩国字,美玲的部门很闲。王贤问她在做什么,美玲说,赚点外快,给中介翻译材料呢。
王贤说那你岂不是也很熟悉出国手续喽,将来去韩国,需要的材料可以自己准备,少掏中介费了。美玲说,她才不去韩国呢,打工累得要死。她光是在朝鲜族超市打工就受不了,出国打工那更不想了。还是工厂舒服,有时间赚外快,还能在备品室假装整理备品玩消消乐呢。
王贤撇撇嘴。原本美玲的工作是王贤的,面试的时候,协理问完问题后,当着王贤和美玲的面在履历纸上写下了所属部门,王贤的部门是生技,美玲是生产。王贤回家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街道人员说她感冒了让第二天去办理,等到第二天,王贤去办理,就看见那个感冒的阿姨,找出来一个绿皮本,往一个长得像塑封机的打字机里一放,照着王贤给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往电脑里打了几个字,那个绿皮本就被打字机卷进去了,又吐出来。字就印在上面了。
好了,弄好了。就几个字的功夫,还得等一天才能办理,办公室明明还有其他人,而且字还打错了,王贤恨得牙痒痒。因此入职也耽误了一天。第二天入职,王贤就被安排在生产部门了。王贤还以为是因为自己晚来的缘故,而生技部门更着急要人,所以才把自己和美玲换部门了。但是如今看到美玲这么闲,自己这么忙。怎么也是生产部更缺人吧。美玲长得也比自己聪明,自己呆头呆脑的样子。缺人的部门应该会去抢美玲而不是自己呀。
直到有一天,王贤在系统公共区域看到了人事的档案备份,两个人的履历上写的部门被另一个划掉了,用另一个笔迹重新写了部门。原来是介绍美玲来的小杨同志跟人事通了气,把美玲换到了人更少更轻松的部门。王贤看完没什么感觉,王贤不喜欢玩消消乐,也没有可以利用上班时间赚钱的外快,更没有可以和人事通气的人脉。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也从没跟美玲提过。
但是忽然有一天,新来的领导想新官上任三把火,突发奇想,觉得应该给每个部门事务员熟悉其他部门的机会,于是给每个事务员都更换了部门,除了王贤。因为王贤同时兼干着生产和生准两个部门,且本来生准是要美玲的,美玲直接拒绝说要辞职不干了,因为生准就只有一个小杨同志一个员工,不,是部门领导,本来一个人干得美滋滋,公司多了新的项目,多了很多会要开,还有很多教育报告要做,这种充分但不必要的工作怎能劳烦小杨大驾,于是招美玲过去。可是美玲是要上班玩消消乐的,如此一来就玩不了了,于是美玲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说如果强行就辞职不干了。这事就轮到了王贤的头上,王贤本不想趟这趟浑水,但是实在太想进步了,想知道其他部门都是做什么工作的,于是答应了。
王贤答应了,王贤的原本部门领导不答应了,因为这个部门的人有100多人其他部门最多也就20个人,要不然王贤也不会比其他部门忙那么多。而在王贤来之前,已经先后干跑了3个人了。王贤要是走了,他们可不敢保证还能招到性价比那么高的人了。于是换部门变成了兼任部门。王贤无所谓,反正要人一个要命一条,原来干多少,现在还干多少。先把新部门摸清再说。于是美玲依然消消乐,王贤依然那么忙。
说回到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新官把事务员大调换之后,有人欢喜有人愁,美玲开始愁了,她消消乐都好几天没通关了。终于有一天,美玲对王贤说她要辞职了,正好备孕回家生孩子去。王贤羡慕的说,你居然还有当家庭主妇的选项。
王贤回家跟菲菲微信,菲菲老家是延边的,她是汉族。菲菲说她家那边好多朝鲜族都是想打工就出去打工,想回来就回来,玩够了,钱花完了,再接着出门打工。很自由的。王贤问这是真事还是夸张了。菲菲说,是真事,确有其事,但是这种要不就是能人,要不就是烂人。一般人还是要长年工作,保证生活稳定的。不过对于咱们来说确实是多了一个选择,多了一个选择就是多了一个保障吧。有退路,就不用时时刻刻当牛马。
王贤说,现在这世道,不仅要拼出路,还要拼退路,还有么有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