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看这书还没长评,我写一个吧。当然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懒人,只是从自己书的题外话里复制了有关包、杨的评论。我写的是完颜康,我相信一切都是为政治服务的,这文里能看出作者很正直很善良,不喜欢此帖的话,删掉就是。
————————————————————————————————————————
先说下原著里的包惜弱、杨铁心,就因为和原著完全不同,此书才可读。
原著里包惜弱的善良,就是金老大在旁白里说说。十八年前,包的丈夫是杨铁心,她要善良,瞒着丈夫救个陌生的敌人,让杀人命案暴露,害得两家家破人亡;十八年后,包的丈夫是完颜洪烈,她要贞烈,要跟杨走,还要康跟着。当金国君臣都是死人吗?康的身世有一丝风声传到皇帝耳里,赵王府上下都会没命,就算赵王是自食其果,那些服侍她的下人,一直毕恭毕敬,哪里得罪她了?赵王不杀杨包灭口,自己都会因为欺君而被赐死。
就算包从前很天真,当了十八年王妃,没被人害死,也应该明白世事了吧?她是真的智商低下到想不到这些,还是为了自己善良贞烈的名声而不惜一切?能力有限,害不成别的人,也要害死亲人,善良只是做给陌生人看的。主要就是丈夫,父母,她根本就没想过,原著里,杨还曾经去找过岳父,发现岳父惊病而死,出事后,包只会想举目无亲了,只能跟颜烈走了,何曾想过郭、杨杀了官差是会连累包父的?一不报平安,二不通知避难,还真是心里只容丈夫一人。
至于贞烈,我没看出来,原著里,包可是屡屡脸红。要说是为了儿子,杨铁心只是自杀,包却当众揭穿康的身世再自杀,这不是拖康给她陪葬吗?如此狠心,又怎么可能是为了康而牺牲自己的贞节?就是她自己贪图荣华富贵嘛。想死,只有一个理由——活腻了,不想死,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没有哪个不冠冕堂皇。83版里,所有人都骂康贪图富贵,认贼作父,因为这些人眼里只有钱权势,看不到随之而来的责任,那时金国穷途末路,说的好听一点,康是要跟中原百姓共患难同生死,太伟大了。
不读书,不能明理啊,包,说的难听,她是只会索取,仗着赵王爱她,胡作非为,以为太阳都要绕着她转,也不想想她除了赵王还有什么?都不能养活自己,有什么资格说话?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
杨铁心,说得不好听,一个男人,上不能报效国家,中不能顾全义气(结拜时都会发誓同日死,春秋时的刎颈之交,真的是同死,反倒是桃园结义的三个,刘备打着报仇的幌子偷生,张飞的死还是意外。不想那么做就不要说,出口成愿啊),下不能保全妻子,活得这么窝囊,还有脸见人?
铁木真他母亲额古伦就是他父亲也先抢来的,那个倒霉丈夫后来跑来报复,好多年后了,额古伦已老,所以他抢了铁木真的新婚妻子蒲儿帖。铁木真后来找了王罕、札木合,又把妻子抢回来了,其后灭族无数,抢了无数女子,据说,因此而死。杨铁心,杨家将后人,也一直为祖宗自豪,当真有本事,那就功成名就后再来寻妻。记住,当时金国已是昨日黄花了,历史上二十几年后就灭亡了,杨不是没机会光明正大的带包安全离开,只要他真的有能力。
包爱杨,应该是惑于他一直大谈国事吧,她会恨金国也是因为听他说的太多。说,谁都会,应该扪心自问: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做了什么?杨到死都只是在说,说而已。用百度上那个时间轴,1200年郭杨两家巨变,则有金宣宗攻打宋国,杨没有投军,反而是带着义女在金国比武招亲,能招到的女婿,可能不是金国人吗?烈士,都是国家有事时自己跑去的,才成了烈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我实在看不出杨、包有何可敬之处,包在王府十八年,从来不想学点知识,不学无术还自以为是,既无才又无德,这等人,我同情不起来。
————————
说了这么多,一比较,本书这个完全不同个性的主角的形象就高大起来了。首先,她自食其力(如果本钱不是拿的赵王的就更完美了,渴不饮盗泉之水嘛);其次,她会教育儿子,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任儿子堕落,最后又怪儿子不跟她去死;再次,她没有把自己的仇恨强加给儿子,没有强迫儿子认谁做父亲;第四,她清醒,没有惑于杨铁心的爱国言论;最后,她遵纪守法,改嫁后,就忠于现在的丈夫。
作者已经写到主角心态转变了,希望儿子做英雄,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就是岳母刺的,为英雄的母亲鼓掌。江南七怪也是根本没教郭靖夷夏之别,没有郭李氏,郭靖不会是什么大侠,而是蒙古扶植的傀儡宋王,名盖刘豫的汉奸。
作者也敌视金国,因为百年前女真是侵略者。有些事是无可奈何的,就像现在中国和各国交好,和台湾会谈。单凭宋国是不可能应对吞并了中原、实力大增的蒙古,而且那时候,中原已经生灵涂炭了,金国人,十之八九都是汉族人。当然,在金大侠的世界里,只要能鼓动五绝中人出手杀了铁木真,就万事大吉了。
这里的杨康有机会,黄药师舍不得女婿冒险,会自己去的。草原民族嘛,只要头子死了,就又会成一盘散沙。
以主角和她丈夫儿子如今的身份地位,要改革宋国可以说是不可能的,重文轻武是宋国老祖宗传下来的基本国策,给国家做点事,马上功成身退,隐居桃花岛比较好。唐朝名将郭子仪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就是自行遣散部下,以至后来回纥吐蕃入寇,风烛残年的郭令公手下无兵,要单刀赴会,劝说回纥。杨家将的祖宗,杨令公杨业,本为降将,大受封赏,也不知道避嫌,于是,遭嫉了,遇害了。主角那么疼爱自己的孩子,会为他考虑的吧。
期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