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薛夫人病榻托孤 银狼关两国交兵 ...

  •   话说薛府,侍女环儿,依刘氏之命,请宣王妃王氏。一路跌撞奔走,至宣王府,见门兵俯身行礼,曰:“劳烦官爷,入内报王妃,薛府小女环儿,有要事求见。”
      门兵入府报之,顷刻王妃侍女灵儿,走出引环儿,来书房见之。
      王妃立书案,提笔在写楚辞,环儿扣拜曰:“小女参见王妃。”
      王妃停笔观环儿,曰:“起来吧,薛府可好,来见吾何事?”
      环儿泣曰:“自王爷东征,至今未有书信,我家夫人日夜忧心王爷安危,久而得心病,医治不愈,此刻病危,命环儿请王妃,往薛府议事矣。”
      王妃听之大惊,手中笔落地,墨水四溅,鹅毛乱舞。
      王妃命丫环曰:“灵儿速备车。”灵儿领命而出。
      王氏复谓环儿曰:“回报夫人,我不久便至。”环儿拜谢而去。
      王妃换便服,坐辇车来薛府,直入内室,见刘氏。
      王妃近榻来,握刘氏之手,曰:“夫人身体何如?”
      刘氏摇头嘶声曰:“未能远迎王妃,失礼之处,望娘娘宽恕。”
      王妃:“夫人身体欠安,不必多礼。薛王爷伐辽未归,夫人保重身体,莫过忧心,传王氏,不知有何吩咐?”
      刘氏曰:“王妃可知东征大军,战事如何?”
      王妃曰“未知,宣王亦言,无东征官文,为此甚虑之。”
      刘氏复曰:“老爷年迈,无一亲信之人,交战之地,闯刀山火海,未知如何?哀哉,吾不能见老爷一面矣。”
      王妃解惑曰:“夫人多虑也,王爷虽臂力衰弱,心智未退,必有全身之计也,夫人保重身体,不久夫妇相聚。”
      刘氏伸手抚薛红叶,曰:“晚矣,我心脉枯竭,时刻无多,贱妾魂归黄泉无惧,唯负王爷所托,幼女红叶,无处安身,贱妾求王妃念薛、李两家几代,君臣之义,代抚红叶。它日王爷回府,还之王爷便了,大恩薛氏不忘矣。”
      王妃落泪曰:“夫人之言,重矣,薛家之恩,李氏未能报其一二,何言乞求之语,我窦氏力所能及,无所不应也。望夫人保重身体、吾请太医就治。”
      刘氏阻曰:“王妃莫劳身体,老太医已,医治无功也,吾时不多矣,红叶速拜王妃敬茶,今后以母视之,追随左右,听其吩咐,不可违也。”
      遂王妃正坐上位。环儿备茶来,使幼女双手捧之。薛红叶虽年幼似懂生死离别,泪水顺面
      颊无声滑落,小手紧紧握杯茶,双腿跪王妃身前,上举杯茶敬之。
      顷刻后,口叫曰:“母亲用茶。”
      王妃亦落泪,接过茶水饮之。薛红叶三拜起身。礼毕,刘氏闭眼归天,府中诸人哀啼不绝。正是:
      花草晚秋落寒霜,庭院凄凉悲泣声。
      骨肉分离莫如此,临终抚孤了牵挂。
      王氏谓府众,曰:“世间生死之事,轮回之礼也。伤坏身体,亦何益也,取纸笔来。”
      环儿与之,王氏握笔思顷刻,泪珠滴落,一声长叹,挥笔写信,顷刻完书,传来薛府护院侍官,交给书信,嘱咐曰:“数年无回信,必有缘故,汝怀此书,扮作商人,不可走东门,出南门绕行,速往东辽,交南平王薛南,不得有失。”侍官领命而出。
      王妃又命环儿曰:“携夫人骨灰,回故籍山西龙门县,厚葬之,红叶之事不可,说于他人,今夜散去,府中之人,闭府锁门,无王爷回朝之前,不可再至长安城。”
      环儿扣拜泣曰:“领命。”
      王妃使薛红叶,三拜刘氏,言曰:“夫人安心,归极乐圣地,小女红叶,凤娇定视如己出,细心看顾,育而待之。日后王爷回朝,父女相见也。”遂王妃抱孤女薛红叶,登辇回宣王府。
      诗曰:
      孤云惨淡春雨少,尘沙四扰花瓣残。
      草木一秋常枯荣,生死离别多伤苦。
      自古风流路艰辛,历尽寒霜栋梁才。
      盛衰自有缘数机,窦氏福深得凤女。
      却说,当时薛南领兵伐辽,出了长安后,行二十里造饭,四十里夜宿。士卒年迈,走路缓慢,薛南亦不催促,如此行数月,一日至雁门关。
      雁门关总兵刘思温,迎入关中,见薛南之兵,皆老弱残兵,能将稀少,谓曰:“吾常闻辽地,强将勇士无数,前日探马来报,辽王遣三元帅叶飞虎,来银狼关也。元帅兵将,力微体弱,恐不胜矣。”
      薛南曰:“吾知之,奈何朝中奸臣当道,圣旨不可违,观其势而行之。”
      过了雁门便入辽地,二百里可到达东辽第一关也。薛南休兵十日,出雁门关东门,复行月余,方至东辽边关,名曰银狼关。大军离银狼关西门,二十里处,停军扎营,摆一字长蛇阵,卧万里平原。银狼关守兵,见唐兵至,三五奔之,报入总兵府。
      三元帅叶飞虎,来银狼关已有月余,闻唐兵来西门落营,左右领诸将,携总兵武极登城楼观之,唐兵依长蛇阵扎营,兵势不足二十万,帅旗写斗大薛字。
      叶飞虎谓诸将曰:“素闻薛南枪法高绝,本帅明日出关会之,看是否浪得虚名。”
      武极曰:“虽英名久传,然今日,已是风中之残烛,秋末之草木,不足论也。”
      叶飞虎笑曰:“武总兵所言是也。”叶飞虎率众回府。
      且说唐营,休兵三日,四日先锋官李承嗣,不见薛南有,交战之意,入帅帐见薛南。薛南坐虎案,悠哉品茶。李承嗣行礼,曰:“小将参见元帅。”
      薛南观之,曰:“李将军,见吾何事?”
      李承嗣曰:“元帅,大军东征,路途行军缓慢,雁门关休养数日,今至东辽边关城下,已过三日也,亦不见元帅,击鼓叫战,不知何故也?”
      薛南曰:“大军上下,皆年过半百,行动不便,体力自不如,李将军便宜,行军缓慢有情可言之。李将军为国事忧心,欲效死力,可谓忠良也,将军且回,明日战之。”
      李承嗣不敢抗命,退帐而去。薛南心知,东征无胜,一路缓行,无意交战也。薛南写一封书,使人射入银狼关。守城兵得其书。送入总兵府,叶飞虎观之,寥寥数句。
      书曰:
      谨上,东辽元帅叶飞虎虎案,辽王姬尧几代深受国恩,不思体恤百姓,回报皇恩反而违逆君臣之礼,举书造反,死罪也,今唐兵至城下,元帅若知礼数,速献关请罪,两国太平也。唐军元帅薛南亲笔。
      叶飞虎看毕,撕碎于案前,不以为然,曰:“将死之人,口出狂言乎!”
      薛南至晚,不见叶飞虎回信,叹曰:“须谨慎行之,不然二十万老弱,命何去处,难料也。”一夜辗转无眠,鸡鸣日白,薛南上竹台,传令击鼓聚兵,咚咚,战鼓作响,士卒闻声,聚集台下。正是:
      战鼓焦躁抖精神,号角长啸意志专。
      狼烟飘渺起红尘,金戈铁马决雌雄。
      薛南令曰:“先峰官何在?”
      李承嗣骑马,至台下行礼,曰:“末将在。”
      李承嗣头戴凤翅盔,身披飞龙黄金甲,骑枣红驹,手提丹凤刀。
      薛南曰:“将军出营,探辽将之力。”
      李承嗣曰:“诺。”
      遂李承嗣领三千老兵,奔出北门,至战场叫阵。
      银狼关守门兵,跑入总兵府,报叶飞虎曰:“报元帅,有唐将叫阵。”
      叶飞虎笑,曰:“唐将自来送死矣,传令击鼓交战。”
      侍官领命而出,叶飞虎出总兵府,登点将台,令曰:“诸将何人前往,取唐将首级来也。”言未毕,台下辛木,辛竹二将至台下行礼。
      辛木曰:“元帅我兄弟二人出关 ,取唐童首级来献之。”
      叶飞虎曰:“二将首战不可失也。”
      二将曰:“诺。”
      遂辛氏兄弟,领三千牛头盔,长戟兵。击鼓鸣炮,出西门来战场,至李承嗣十丈之处,止马立之。
      李承嗣斜坐马鞍观之,辽兵举狼头旗,旗下二将,所使一搬无二。头戴镔铁盔,身着鱼鳞镔铁甲,手握五虎板门刀,骑银灰驹。
      李承嗣刀指辛木二将,曰:“辽将何人?速报姓名,吾乃大军先峰官,金殿将军,李承嗣是也。尔等鼠辈,焉敢犯吾军威,见本将军,何不速速,跪拜求饶也。”
      辛木催马上前细观之,只见唐兵发须变白,随风摇晃,自行跌倒,何劳他人动武。
      便哈哈大笑,曰:“莫非中原男儿尽绝,无埋尸之地,载朽木枯骸,来污我辽土乎?吾乃飞虎将,辛木是也。”
      辛木言毕,催马举刀,直取李承嗣,李承嗣提刀迎之。战马相近,交头接耳,辛木高举大刀,罩李承嗣头顶劈落,板门刀引风而至,李承嗣抬刀挡之头顶,两刀相撞,叮当二响,李承嗣受辛木之力,手掌振麻,头脑发热。
      战马交错,摇晃而出,调马再战,李承嗣举刀,砍辛木面门,辛木抬刀上敲,噔一声响,丹凤刀上弹而出。战马交错,奔走七八丈,左右反转,复迎李承嗣来,辛木双手握刀柄,高举大刀,一声大叫,直劈李承嗣头顶,白光闪过,刀风先至,李承嗣抬刀上挡,当一声响,李承嗣手掌振痛,刀不能握,脱手落地。
      李承嗣大惧,哎呀一声惊叫,仓皇无措,拨马逃往唐营。
      辛木叫曰:“小贼欲何往。”
      催马紧追其后。辽将辛竹,阵前观战,见李承嗣战败而逃,伸手自背后拿五化弓,凋零箭,满弓而射之,噔一声弓弦响、竹箭飞至,正中李承嗣战马前腿,战马失蹄连人带马,滚翻在地,李承嗣方欲起,辛木已至身侧,挥刀砍落,李承嗣躲避未及,板门刀砍落首级。
      在长安之时何等威风,文武之众,皆视其李氏之人,皇室世子,畏其三分,礼贤下士,尊为将军,鞍前马后,笑脸奉承。今至辽土,他人何虑其,李氏、张氏,身份显贵也,刀刃相候,斩首马下。二十万大军先锋,未能走过四回合,身首异处,死于辛木刀下。正是:
      养尊处优迷酒色,平日享乐少用功。
      不遇强者自无敌,耳闻甜言害己身。
      大将交战,两军士卒,岂可坐而待毙,亦戈戟交锋,冲杀一处。唐兵年老,辽兵壮年,自是不敌辽之精兵,死伤众多,又主将已死,拖旗弃刃,死命逃往唐营,辽兵犹如猛虎入羊群,追杀其后,一阵屠杀。
      唐营,薛南立竹台观战,见李承嗣战死,下令鸣金收兵,辽兵追杀三里而归之。薛南查点士卒,逃回者,仅三百余人,其余皆战死沙场,面色不悦,长叹回帐。
      辛木、辛竹立战场候之,久不见唐营,再出战将,收兵回关,叶飞虎大喜为二将庆贺。战场尸骨遍野,血然草色,乌鸦集聚,喜鹊盘旋。
      诗曰:
      弱水横流浪涛涛,水火无情百姓苦。
      君王逐鹿足私欲,白骨积山何人闻?
      胡草有泪风惨惨,鸦雀回旋嗜血味。
      未央殿内宴歌舞,还朝无期她乡客。
      银狼关,东辽元帅叶飞虎,首战诛唐军先锋,大喜,以为三日之内,唐军可破。
      次日复命二将,出关交战。辛氏兄弟率兵出西门,至战场叫阵。唐营守门兵,进帅帐报薛南。
      薛南命左右击鼓,亲率三千弓箭手,二千长戟兵。长戟在前,弓箭在后,出营来战场。辛氏二将观之,帅旗下,现一老将,面如温水,三缕银须,拂动胸前,头戴傲龙白金盔,身披鱼鳞白金甲,手提方天戟,正坐白龙驹,稳如泰山,昔日之风依旧也。
      辛木上前曰:“唐将莫是薛南乎?”
      薛南曰:“然也,辽将何人?”
      辛木笑曰:“我乃飞虎将辛木是也,汝已入土不远,何故心急一时,枉送姓名也。两国交战与尔何干,卸甲归田,享子孙之乐,岂不美哉?”
      薛南曰:“小儿莫妄言,逞口舌之力,免闪了舌头。”辛木举刀直取薛南,薛南曰:“慢来。”
      薛南催马,缓慢前来,迎战辛木,战马相近,薛南抬戟便刺,白光一闪,戟尖指护心镜而至,辛木挥刀欲截长戟,薛南长戟撤回,复刺辛木小腹至,辛木举刀欲挡,长戟复退去,往辛木左肩刺来,辛木仓皇侧身躲避,薛南方天戟又退去,复刺右肩,白光一闪而至,辛木侧身避之,未及,戟尖刺入右肩,一指之深,鲜血外流。战马交错而出,辛木一回合,便伤薛南之手,身出冷汉,呼吸急促,止马立之。
      谓弟辛竹曰:“枪法高强,传闻非虚也,吾二人合击之。”
      遂辛木、辛竹二将,催马复战,夹薛南于中,举刀奔来,辛竹挥刀横砍,薛南细腰,薛南挥戟挡出。辛木至,刀劈薛南面门,薛南亦抬戟上挡之。战马交叉而过,辛氏二将复调马来,围绕薛南奔走,横劈竖砍,竭力为之。薛南游行二将之中,来去自如,刀来戟往,辗转之时刺出三五枪,来去之间走七八戟。正是:
      白龙吸水出东海,鱼游寒江飘白雪。
      摇甩长戟开梅花,满天重影落银环。
      辛氏二将竭力交战,过二十回合,惊出一身冷汗,面夹直流,战甲三十六缨络扣,断去数十处,盔甲歪斜,上下喘气,二将惧之,思曰:久战恐性命不保。
      遂各自调马,往银狼关败走,薛南亦不追赶,止马以待,等候银狼关,再出战将。
      银狼关城楼,叶飞虎,总兵武极,二人立城墙观战,见辛氏兄弟,不敌薛南逃来,叶飞虎曰:“今日出战之将,必是唐兵主帅薛南也。”
      武极曰:“小将出城观之。”
      叶飞虎:“然。”武极下城墙,提兵刃出关,直奔战场来。
      不知战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