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 ...

  •   第一周大多是绪论课,第二周开始,个别课程班按学号分组,同组同学坐在指定区域,以便小组调研的开展,裴延这才发现自己和林墨青、左思颐课表有所重合。

      首先是历史类课程。

      战争简史的第二节课,授课老师对布鲁历年大大小小的战争进行了一次总览。

      按要求,本周课程结束后,各小组就需要把本学期的课题敲定,然后在下周上课前上传一个提纲。

      老师任务一下达,裴延小组群立马闪现组长左思颐消息:【下课讨论。】

      左思颐这是默认大家的知识储备完备,不需要课后查资料。显然,她对某些人的水平预估错误。

      这堂课裴延没怎么听,无所事事开了会儿小差,然后打开教师评价网,看看有无捷径可走。一条条翻下来,往届学长学姐都说这老师是裴秦统帅的铁杆粉,要想拿高分,课题得选一战相关。

      课后,八人小组在教学楼三楼的咖啡厅占了个临时讨论室。大家很默契,没人纠结大方向,直接开始讨论从一战哪个点切入。

      有人说选勃朗星登陆战,因为这是一战的转折点,但立马被反驳太热,可能会撞课题。

      接着有人说选轨道争夺战,这场战役虽然规模不大,但给后来登陆战作了铺垫。

      波伦提议不一定要选具体战役,一战期间太空要塞”阳关“的建设也有很多可挖掘之处。

      左思颐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裴延觉得大家讲的都有道理,自己则是毫无想法,坐在一边划水,一言不发,希望没人注意自己。

      他羡慕地看着左手边的林墨青,林墨青负责做会议记录,所以不需要发言。

      裴延不是历史盲,也不是学渣,只是……一战正好是他的知识盲区。

      或许是因为裴秦的缘故吧,一战带给他的感受很微妙,从小到大,他一直会有意无意地规避对这段历史的正面了解。

      可惜,组长左思颐可不忘关照他,发言关系到课程平时分,左思颐生怕裴延不熟悉课程规矩,主动邀请他发表高见。

      裴延回过神来,情况不太乐观,大家都看着他,说没想法有点丢脸,只是能说的几乎都被说了,他也不想拾人牙慧,索性似是而非地掰扯几句。

      “嗯……也可以把军政矛盾理出一条时间线。”他调动自己贫瘠的知识库,在以往背过的知识点残留物中捕风捉影,“战争时期通货膨胀,布鲁政府换届后经济政策调整,应该对前线的战略布局也有一定影响吧。”

      话音刚落,周围投来一道道奇怪的目光。

      “……有问题吗?”裴延强作若无其事。

      他自觉说得挺像这么一回事儿,很难不蒙对。

      左思颐和其他组员面面相觑一番,清了清嗓子,斟酌几秒,最终用征询他人的方式打破僵局:“……一战期间政府有换届吗?”

      “没有的。”另一位好心肠的女同学转向裴延,面容友好,“政府换届时已经登陆希尔微了,同学,你应该把时间点记混了吧。”

      裴延:“……”

      历史怎么是这个走向?

      裴延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尴尬地看了林墨青一眼。

      林墨青目不斜视地盯着屏幕打字。等大家重新开始讨论了,他才贴心地低声问道:“要帮你把洋相记录下来吗?”

      “……不用。”

      裴延一脸深沉,接下来讨论什么也没怎么听。课友们很有眼力劲儿,没再试图把他拉进群聊。

      又约一刻钟,讨论结束,大家各自收拾东西,林墨青走在他前面,推门前回头朝他一笑,善意多于戏谑:“回去别忘了补补课,不然你曾祖父今晚该托梦教育你了。”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四点半下的课,还没半小时,裴延手腕一震,终端里跳出三条来自亲姐的消息,直接朝他脸上扇。

      【裴延,不愧是你。】

      【牙都笑掉了,我正要吃饭,可怎么办呢?把我愁的。】

      【要不你还是别姓裴了,裴秦的棺材板真压不住了。】

      裴延自取其辱地回复她:【谁跟你讲的?】

      裴绯秒回:【当然是我的好姐妹。】

      左思颐。

      然后是生化类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上周布置了“返祖病”相关材料的整理作业,第二周课前,讲台上的授课老师让底下的同学们准备分享成稿内容。

      老师是年轻老师,不巧,年轻老师惯有的毛病她都有,喜欢布置花哨、费时但意义不大的作业,喜欢组织设计不精巧且效率低下的师生互动。

      其实说句实话,在座这批学生哪一年不听生物老师讲返祖病研究现况?这作业真是很难恭维。

      裴延的作业稿准备得很敷衍,希望老师别找他回答,他闻言机械地翻出文件板,看到林墨青没动弹,问:“你不准备一下?”

      “没做。”林墨青大有佛脚伸过来都懒得抱的意思,“傻瓜作业听听别人的就行,不必浪费自己时间。”

      裴延欣赏他的潇洒,问:“点你回答怎么办?”

      林墨青淡定道:“不会点我。”

      这话就有点意思了。

      “你怎么知道?”

      “不成文规定。”笔绕着林墨青的拇指指尖缓缓转了一圈,又被他抓回掌心,“我要发言自然会站起来,我没表现出发言欲望,老师不会招我。”

      这公子哥,又来了。

      裴延虽然真信了他的邪,但不巧,今日太阳西起了。

      上课铃一响,林少爷立马被打了脸。

      没人主动举手分享,年轻女老师温柔道:“既然如此,我点一位同学……教学班序号11的同学在吗?”

      林墨青眼底闪过一丝错愕,又在一瞬间整理好表情,自然地起了身。他和裴延坐在最后一排,有一些人转过头来看,而在不知情的人眼中,林墨青一如既往的气定神闲。

      裴延深表同情地递过板子:“要吗?”

      林墨青没接,他很干脆:“我没做。抱歉。”

      听起来一点都不抱歉。

      女老师愣了一下,微笑道:“好的,你先坐下。上周刚开学,同学们可能还没进入状态,接下来要好好规划自己的作业时间喔……那——旁边那位同学,你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文稿可以吗?”

      祸水东引,裴延起立了。有林墨青在的课堂,他总是那么多灾多难。

      “我也没写。很抱歉。”裴延脱口而出。

      林墨青闻言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这次没等老师铺台阶,左思颐直接站了起来:“老师,节约时间,我来吧。”

      女老师飞速收起尴尬的神色,点了点头,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返祖病’是‘桥梁缺失综合征’的俗称,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人群中大约有3‰的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该疾病没有明显的遗传性。

      “首先,这里回顾一下‘桥梁催化技术’的起源。‘桥梁催化技术’是‘生命回溯技术’的别称,是第一代‘琥珀计划’的产物,一项跨时代的生命科学技术。布鲁历年203年,联邦《生命回溯法》出台,自该年起,联邦公民在胚胎时期就会接受‘桥梁催化手术’,这一法案的出台,标志着人类原本的百年寿命得以延长至三倍……”

      左思颐的身后,林墨青半支着脑袋:“你不是写了么?”

      裴延不答。

      “大众往往会对‘起点’‘回溯点’‘桥梁’等概念进行具象化理解,继而误以为手术是在两个节点之间催化出‘桥梁’。然而‘桥梁’的本质是一种信息机制,作用是对某一年龄段的遗传信息进行存储、对比、纠正——这是突破海夫利克极限的关键。

      “至于‘桥梁缺失综合征’,顾名思义,患者没能成功催化桥梁,遗传信息不能得到处理,因此会像祖先一样以自然的速度衰老——这便是俗称‘返祖病’的由来。很遗憾,现代医学无法分辨假相桥梁,患者的病征在二十五岁左右才会初现端倪。

      “人们曾以为这种病征是由催化失败所造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布鲁历年861年,联邦科学院启动了第二代‘琥珀计划’,900年,李玥彤院士带领团队加盟了格林星的研究所总部,由她领衔的二代科研团队在加盟十三年后揭露了‘桥梁缺失综合征’的真相——催化失败并非是因为这项技术攻关不彻底,而是因为患者自身‘回溯点’缺失。

      “这也就意味着,患者的生长期没有暂停点,无法进入‘回溯期’,无法进行逆生长,只能马不停蹄地奔向死亡的终点。

      “‘桥梁缺失综合征’,其实称为‘回溯点缺失综合征’更为恰当。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

      左思颐在授课老师的致谢、课程班同学致以的礼节性掌声中坐下。

      “左思颐也挺敷衍的。”林墨青边鼓掌边点评,“你刚才听了吗?”

      “……没。”

      林墨青眼睛看着老师,话都是对裴延讲的:“大部分人写得都很敷衍,大部分人也不会听同学的分享。你连当了两回‘大部分人’,应该感到无所畏惧才对。”

      裴延的视线也给了讲台:“你想说什么?”

      林墨青闷闷地笑了一声,打开文件板开始写知识点大纲,道:“我想说——你挺调皮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