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国破家亡,惨遭追杀 ...
-
在诺大的国公府里,只有我和妹妹两个人。
现在是景徳二年春,我今年四周岁了,我到现在还记得前一世的一切。
前一世,因小皇帝幼小,太后把持朝政,宦官当道,朝臣结党营私,致使世道多艰。爹爹作为镇国公,镇国大元帅多次上表,却和多个忠贞老臣被党同伐异,在我九岁那年,爹爹被构陷入狱,同年秋天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经过朝廷镇压三年,那年我十二岁,起义军汇总为一支,名曰“关山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攻入我朝腹地,当年秋末冬初,兵临京都城下,彼时朝中已无人可用,爹爹从牢狱中被提出,披甲上场要求守城。站在城楼上,旌旗阵阵,一片漠然,爹爹看着城下起义军,想着朝廷腐败和民不聊生,也听说了这支关山军极富盛名,很得民心,且我朝气数已尽无力回天,终是不忍辜负百姓,也不忍辜负君恩,望苍天,无奈叹息道:“我瑞耀廷此生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君王,无愧于百姓,我天朝气数已尽,不愿累及这满城百姓,不愿我朝将士终付了一身性命,关山军可愿善待这天下百姓,赦免这天下军士!”
城下关山军中一墨袍中年男子骑马而出,高声喊道:“瑞大元帅声名遐迩,威震四海,我司徒盛代表关山军,应承了瑞元帅,今日对天起誓,我关山军在一日,便善待天下百姓,善待天朝军士,天朝为官者除罪大恶极的一律赦免。”
爹爹仰天长叹:“好!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为国征战几十载,忠报天朝负君恩。时也命也,却是辜负了我的家人……”说完便纵身跃下了城楼,万千将士,不分敌我,全部在这一刻不自禁地跪下,大喊:“送大帅!”
天朝将士自发把城门打开,迎接关山军入城。
皇宫中的元起大太监听到这一消息时怒目圆睁,气急败坏,扯着公鸭嗓尖声叫道:“这个老不死的居然背叛朝廷,背叛了皇上和太后。来人,去给咱(za)家把国公府的所有人剁了,尤其那个老不死的小杂种们,一个不留,提着人头回来见我,快去!”这时看到坐在龙塌上的太后和小皇帝,从袖中掏出两把象牙柄匕首,奉给天朝最尊贵的两人,说到:“太后,陛下,叛军很快就会攻入皇城了,与其受辱,不如自戕于此,也算全了皇室名声。老奴愧对先帝,愧对皇上和太后娘娘啊。”说着就跪下了,三叩首以后,拔出近侍佩刀,听着殿外传来的越来越喧嚣的声音,背对着太后和皇上说到:“老奴就守着这道门,如有人伤害陛下和娘娘,必先跨过咱家的尸体。”
关山军姗姗来迟,冲破最后这道门的时候,元起公公也算是成全了他最后的忠诚,死在了司徒盛的刀下,太后和皇上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看着元公公倒在血泊之中,看着叛军们一个个仇恨的眼神,太后叹了口气,终是不忍什么,捂住小皇帝的眼睛,一匕首插入了小皇帝的心脏,又拿起来另一把匕首,一刀刺入自己的心窝。
天朝上国,历经987年,于景徳十年十一月灭国。
新朝名曰“盛朝”,第一任帝王“司徒盛”,国号“建元”,当年年历“建元元年”。
是夜,一位小将军来报:“拜见陛下。”
“平身,瑞大元帅的家人怎么样?”司徒盛问道。
“回陛下,微臣去到国公府时,已经迟了,将军府上下被人灭门,贼首已被全歼,待微臣轻点人口时,发现不见了三个孩子,一个是小世子,一个是小郡主,还有一个是元帅亲侄女。微臣已派出人手四处去寻了。”
“干得好,大元帅一生光明磊落,为国为民,却遭奸人陷害,最后又以死明志,也保全了我们的力量,务必要找回大元帅的遗孤,好好保护他们。那些贼人便悬于城门,公而告之,曝尸十日。”
“是,微臣告退。”
这时候的我,带着妹妹,跟着哥哥,正在躲避元公公近侍的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