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计谋 ...

  •   历史在元朔二年有了重大转折。
      帝计从主父偃,颁布《推恩令》削藩国势力,顿时朝间一片哗然,早已暗涌四流的藩国与中央的争端被摆在了台面上,加之主父偃的雷电风行,倒是让一些没有准备好的藩国被整治得措手不及。
      其实刘彻在走这步棋时顾虑了很多,邦国的问题自汉朝建立以来一直都是悬在大汉天子头上的一把明晃晃的剑,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恨不得能扫平这些诸侯国,却只能暗暗地忍耐着按班就绪。
      当初汉高祖封异姓王得以建国,后为收归权力以同姓诸侯代之,现在刘彻必须荡平了这些阻碍着他的同姓王,才能将中央真正壮大起来。
      作为皇的任务总是在他们的肩上一代一代地交接,只有真正以皇帝的手段办过事的人,才能明白各中感慨。
      刘彻为这一步不得不行的棋想了很多,之前他空余的时间很多,总会和身边的近侍讨论策谋,其中与之最亲近的自然是卫青。
      卫青对政治并不擅长,但刘彻还是喜欢将他堵在自己身边让他评点自己的策略,说来那时他便知道依照卫青的性子不可能会提出与他自己有很大出入的观点,之所以如此固执的要卫青留在身边,图的不过是那人伴在左右时那份独特的平静罢了。
      那时,对于诸侯各国刘彻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可碍于身边没有了使此巧计的能人便只能苦心等待,谁知偏在此时让他遇见了主父偃。
      要道这个主父偃可是个妙人,当日他得卫青屡次举荐破了卫青的例行已叫刘彻惊讶至极,只是那时因卫青不同寻常的态度有些吃味便刻意不去理财此人,谁知这个人也是个不死心的,直接给他上了一篇奏折,反对刘彻出兵匈奴。
      刘彻顿时奇了,想这人是卫青举荐的,怎么和卫青不站在同一条船上,于是好奇心作祟之下便叫人派了人把一同举反对票的三个人都叫来了听听他们的意见,当面比较之下刘彻对主父偃的欣赏那是用相见恨晚都不能概括的。
      当下就打算要对主父偃委以重任,毕竟他戏码都拍好了就等着主角上任而已,现在一个合适的戏子跳到了他的网里边,刘彻怎么可能不加以利用呢?
      主父偃落魄了几十年遭罪了几十年,一朝得志就跟鬼迷心窍似的,什么不要命的胆大包天的谋略都往刘彻那里递,之前将游侠遣到守陵的点子就是他捣鼓出来的,谁知道这东西一出台就逼得民间人士暴乱,被朝廷借着罪名一网打尽。
      就看在这个懂得迎合刘彻心思的巧劲上,刘彻也愿意多升他几次,毕竟免费的借力不要白不要,那恶名都担到了主父偃身上,他刘彻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顺着主父偃的计策,他又开始行动了,并且又将主父偃升了一级,以尚方宝剑为信物赋予他督行各国的权力,谁要是不遵行这则法令便就地处决。
      这可把诸侯王们给逼急了,刘彻智在攻心,却对人心倏忽之间的转变不甚了解,他不明白主父偃和赵王等人的纠葛,也不明白主父偃这么个不把规矩看在眼里年华不再的人在得势之后究竟有多大的胆子....
      不,或许他料想到了,可并不打算阻止,因为他自信,即便发生什么情况他都能将事情摆平,主父偃他会走的路数他有仔细想过了,既然任何情况都不会危及刘彻的权力,他就没有理由去多管。
      于是有些事情,在刘彻的又一次有意纵容之下,发生了。

      ===============
      按照史记,刘彻对主父偃当真是说了:,“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来着的,主父偃这人物于君臣关系中又是另一个模子,对卫青的冲击很大的所以就重点写了,这娃的戏份不多,但是可能有几章是涉及他的!
      花了一个星期改完,濒死,这一章写得意外顺,果然我只在刘卫感情戏中卡得最.销.魂么~囧!最近在看《东梅问雪》啊,这西门吹雪X叶孤城或者说叶孤城X西门吹雪看得我萌得肉牛满面啊写得太好了!修改了一下卫青和刘彻对彼此的感觉,总不能让他们相爱不起来吧,因为我还是想写个喜剧的5555555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