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祸起 ...

  •   这一晚,文竹已经能拆的很利索了,拼装还在努力中。沙姥爷抄完一本《温热论》,如今在抄《医宗金鉴》的针灸心法,沙姥爷看到精妙处,眼泪都下来了,:“小老儿何德何能,得此奇书,有图,有说,有歌诀,往日不解之处,竟是通了。此书现世,人人皆可为医者。” 感叹一回,奋笔疾书一回。稳稳心神,耳边又听得隐隐咳嗽声,沙姥爷也奇怪,这许多天了,怎么每晚都听得咳嗽声,也不真切。文竹做完功课打着哈欠出来了,沙姥爷问她:“你听见咳嗽声了吗?”文竹点头。:“咱家临街,是过路的吗?”
      因为沙姥爷的房间隔壁是胡同,许是路人也不一定。重又拿起笔,刚掭得了墨,手还没收回,就听见隐隐的有人说话,声音微弱:“五十万两银子不多吧,这都二十天了,您就这么硬挺着。您可是苏州有名的大财主,这点钱再您那就是拔根汗毛的事。”
      沙姥爷就是一愣,走到墙边耳朵贴上去,就隐隐约约听见一个年老的声音:“爷们! 我是种地起家的,这两家水灾不断,我可没亏过佃户,我也是吃老本,这两年我儿子弄织机厂,钱都压在织机和棉花上,不能比跑船的,一本万利。我家的全部家当典买了,能凑出这五十万两银子,但这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能卖完的。爷几个不过是求财,我这把老骨头也值些钱财,二十万银子我儿子能在一个月内凑出来,你也能和你主子有个交代。合适呢,你就拿纸笔来,不合适你就撕票 。”接着是一连串的咳嗽,绑匪不乐意,:“这夜深人静的,您忍忍吧,这么咳嗽非得把官差招来,那会子想不撕都不行了。”一阵脚步声,想是绑匪出去找人去了,接下来是一片安静。想是那老者强压住咳嗽声。
      沙姥爷快疯了,一把捂住了文竹的嘴。在这条街上有绑匪,这一个胡同能得好吗?报官?官差出面就没有不撕票的。救人?怎么救?苏州有名的富户是沈家,去年黄河淹了山东,沈万三捐了十万两白银。朝廷特特的嘉奖。财帛动人心,想是入了谁的眼。
      沙姥爷轻轻嘱咐文竹,莫要出声。沙姥爷找了把药挫,量量尺寸,在墙角不打眼处,卸下一块砖,开始一点点往下挫,墙壁是土坯墙,挖个鹌鹑蛋大小的洞,一尺厚的墙壁,足足半个时辰才看到透过来的光亮,沙姥爷不确定是不是有看守的人,也没敢轻举妄动。找了几块药丸子堵住了小孔。把文竹带回去休息
      仔细观察了几天,送饭的人竟是英儿娘。每天送三顿饭,也不曾亏待这老人,戌时之后看守的人就走了,只剩老人一人,咳嗽的越发重了。沙姥爷于心不忍.拿了两个药丸子用纸裹了,从小洞塞了过去。
      沙姥爷每天送两个药丸子,心里盼着这件事早点了结的好。日子还得一天一天的过。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这老人是谁呢,是苏州有名的大财主沈万三的父亲沈德仁。沈德仁原名沈佑,祖籍在湖州乌程县后遭遇洪涝,连年颗粒不收,早年并不富裕,沈德仁一条渔船载着四个儿子,迁徙至苏州周庄,四个儿子取名福禄富贵,前两个儿子没养大就夭折了,成人的只有老三沈富,就是后来的沈万三,老四沈贵,人称沈万四。
      沈家躬耕起家,沈佑更看重田地,买下良田千顷,每年秋后沈德仁都到安庆巡视。儿子沈万三善于贸易,精于谋利,今年听说乌坭泾出了最新的织染之术,带着子侄火速赶往乌坭迳,去看最新的提花织机。今年只得沈德仁带着孙子沈金到了安庆。
      到了安庆,歇息了一晚,第二天收到大圭和尚的请帖,沈德仁精通佛理,与大圭也是多年好友。换了件素色织锦道袍,收拾了伴手礼即刻命令:“备车!”
      马车备好了,蓝缎子的轿衣,管家沈福站在轿子旁边,沈德仁上了车还没走,沈福就捂着肚子蹲下了:“老太爷,想是昨天着凉了,肚子拧着劲疼,我先去趟茅房。”沈德仁知道沈福不是偷奸耍滑的,也体恤他一路奔波:“今儿你就歇了吧,叫沈六跟着我。”沈六应了一声,起轿出发了。沈德仁靠着靠垫闭目养神,走着走着觉得不对,掀开帘子一看,路不对!“停车!”已经停不下来了,车夫是个生人,安庆老宅的下人一个也没跟来。沈德仁心说不好,坐回去静观其变。马车跑到僻静地,几个就人围上来,这几个大汉肌肉鼓着,袖子肥大,隐隐露出兵刃。沈德仁下了桥才发现,轿衣已经换成了绿色。知道反抗也没有用,任由这几个人给自己换了粗布短葛。
      连夜出了安庆,赶到了归德府,一路上不少吃喝。夜里看不清路,就知道了进了一个民宅,被锁在了地下密室。
      沈家是商人,商人自来信奉破财免灾,能拿钱解决的都不叫事,拿钱解决不了的就该要命了。
      所以绑匪同意要二十万两银子,德仁也就给儿子写了亲笔信,说明自家安好,准备二十万两银子赎人。信拿走了,沈德仁只能静待结果。
      沈德仁幼年也是穷困过来的,性情豁达。粗茶淡饭也吃的香甜,困于方寸之地也没觉得狭窄。只咳嗽的厉害,强压一阵气管里的奇痒,接下来就是一阵猛咳。好容易这一阵咳嗽平息下来,转头看桌上的水碗也快见底了。正自无奈,忽听见咕噜噜什么转动的声音。低头寻找发现一个纸球。
      沈德仁惊诧,此间还有人?我儿子找来了么?低头捡起来,打开一看是两颗药丸,纸上四个字:“早晚各一”。沈德仁是博闻强记,闻着药丸子里有贝母,半夏之类俱都是化痰止咳的。水也不多了,鹌鹑蛋大小的药丸子放在嘴里慢慢嚼了咽下去。盏茶的光景觉得气管清凉。心里明白是友非敌。
      沙姥爷每天送两个药丸子,心里盼着这件事早点了结的好。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得过。每日里看着几个孩子各忙各得。嬉笑打闹。
      又过了半个月,看见英儿爹又回来了。隔了一天,听得隔壁安静下来,地下也没动静了。想是拿到了赎金,人也放回去了。
      沙姥爷猜得没错,沈家接到信就开始四处抽调银钱。行省左丞李思齐驻守凤翔。听说此事,派出两百兵丁,命百夫长冯胜带队赶到安庆,务必救出沈家老爷子。沈万三百般恳求,万不敢惊动绑匪。冯胜也没敢轻举妄动。
      沈万三十天凑出二十万两银子,放到指定地点。绑匪如约放回了沈德仁。沈家上下这才长出一口气。
      沈万三一扫阴霾,天蓝色织锦圆领袍衬得人神清气爽。包了一个红封给冯胜,一躬到地:“冯统领辛苦,托统领洪福,家父安然无恙。”冯胜在沈家待了这十几天,和沈万三熟识了,急忙插手还礼:“此间事还未了,我已经派人跟踪了绑匪了。务必捉拿归案,我也好带队回营复命。”沈家老爷子回来了,沈德仁并不想追究贼人,但上命下差,所以沈万三不敢多言。
      官法如炉,民心似铁,冯胜下了死力气,抓了百十个相关的百姓,最后追查到八个绑匪,追回赎金十万两。
      冯胜带队冯胜带队回去面见左丞李大人。左丞李思齐刚过完五十大寿,发福的身材,面白短须,微眯着双眼,坐在中堂。冯胜单膝跪地:“大人,卑职幸不辱命,抓到八个绑匪,追回十万两白银。”李大人眼睛睁开了,精光外露:“不是二十万吗?怎么没全部追回?”
      冯胜低头:“贼人招供,这些都是白莲教徒,剩下的银两被运回白莲教总部了。”白莲教遍布中原,总部不在李思齐辖区。李思齐不悦:“八个贼人斩立决,其余贼人收监,明年开春给贾大人送去修黄河,拿一千银子出来,你给你带的弟兄分分,嘱咐他们嘴紧点,剩下的运进来,算作军费。”十万两白银进入了左丞大人私库。皇帝年幼登基,难免手忙脚乱,天高皇帝远。李思齐屯兵十万于凤翔,如土皇帝一般。
      冯胜赶紧跪下:“多谢大人赏赐。卑职即刻运进府中,卑职等定将守口如瓶。”
      李思齐挥挥手,冯胜退下转身出去。李思齐心里盘算着,朝中如今无人能与自己争长短,只有汝阳王王保保,与皇帝有亲,更得皇帝信任。王保保驻守河南,亲舅舅帖木儿在临姚,于自己百般掣肘
      李思齐顺着郑氏的劲跟着往后堂走去:“我不求有功,我在此地经营多年,那王保保想抓我把柄,设法将我调离,我怎能让他如愿。”
      七日后,法场外人头攒动,八个大汉绑在法场,等到午時三刻就要人头落地,其中就有英儿爹,俱都面无惧色,口中不停大喊:“天下大乱,弥勒降生,无生老母,摧富益贫”。竟然呼应之声雷动。
      日上中天,一辆马车挤进人群,沈佑一身素服走了进来,后面仆从拿着纸马香烛,沈佑躬身到底,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沈佑眼含热泪,颤声说道:“各位兄弟,今日之难,因老朽而起,各位兄弟言而有信,不曾为难与我,留了老朽一条性命,老朽感激不尽,国法无情老朽不能说各位兄弟罪不当死,各位兄弟放心,老朽定当好生收敛,入土为安。”一时间人头落地,沈佑找相熟的官差打开一条路,命下人好生收敛安葬去了。坊间皆传沈家仁义无双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