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壹回·皇城根 ...

  •   又是一年春,又是飞花散似烟的时节。

      刘毓晗托起闵昭的一条发带,笑着对她说第一次见到她时,似乎也有这么一条。

      闵昭缓缓地转过头,看着发带笑而不语。

      刘毓晗来了精神,低沉温和的嗓音絮絮地诉说起儿时的旧忆。

      第一次见到闵昭时,正是在春暖花开的千桃园,那个时候的她还只是小小的一团,抱着一株地上捡的桃花枝跑来跑去。四皇子刘元渊想去抢,还说桃花太艳俗,她固执地不肯妥协,扁着嘴抱着枝桠不肯撒手,是刘毓晗上前解了围。最后小如意滴答着口水把那株只剩几瓣桃花的枝桠送给自己,手僵硬地接过,再僵硬地摸摸她的脑袋表示谢意,记得那时小如意笑了,很傻的那种笑,但是很可爱。

      笑眼弯弯,媚如桃夭,闵昭看呆了。

      闵昭对上刘毓晗那双柔情似水的眼眸子,说厌恶极了四皇子刘元渊。

      刘毓晗托腮想了想,抬起手亲昵地揉她的脑袋,说一个已入土的人就别多计较了,再说没了他,他们也不会相遇。

      闵昭垂眸,声音几不可闻地道,所以才厌恶极了他。

      刘毓晗没听清又问了一次。

      终于年轻的帝王被惹怒了,龙袖胡乱地摔开门,离开的脚步又急又重。

      一片叶缓缓悠悠地飘落到闵昭脖间,突如其来的瘙痒激得闵昭霍然起身,唤人将这碍事的树砍了。

      下人们不敢违抗,拿着斧子锄头过来装模作样,暗暗叹息着这株华盖层层的古树命运多舛,这样的戏码一个月起码上演十几个来回。

      果然古枇杷还未被刨掉一层皮,闵昭就让住手,几个下人得令退下。

      彼年的此时赏的是绿杨荫,行的是白沙堤……身旁还伴着个他。

      这时,夕阳穿透庭院中的枇杷树,斜斜地射落在闵昭身上,混合地满身的金芒闵昭低低地笑了。

      掐指粗粗算,原来新帝登基快一年了。

      十里漫漫黄沙路,一身功名一世臣。

      南朝大亓国气数已尽,这是世人皆知的秘密。过去的那段辉煌鼎盛,先祖带领将士开疆拓土、气吞山河;鲜衣怒马的士族驰马沙场,建勋立业,到了这时也只不过是庙堂史册上的寥寥几笔罢了。

      尘封的历史过去的太久,战功彪炳的将士们早已作古。城内年纪大的老人们也不大记得清了,那个时候他们也只是个垂髫小儿,但好歹是经历过,所以他们依旧是很自豪的。

      瓜藤下、纳凉时,几个黄发老人围坐在一起,扑腾着手中的蒲扇,回忆着支离破碎的记忆,一旦对上了,就老哥哥老姐姐地叫几声。而其中的某几个会特别的得意,仿佛能回想起破虏将军是从西城门进而不是东城门,跟先祖攻克一座城池一样,都是值得被人津津乐道的壮举。

      脚边的儿孙们却都是一脸的不以为意,他们想听的是铁血的将军们是怎么攻城打仗,而不是哪位郡主出嫁入藩时头上的一顶嫁冠花了多少两银子;他们想听的是先祖是怎么让四周的列国闻风胆颤、弃守投城,而不是哪位皇后的娘家姓什么。金戈铁马的岁月过去的太久,久到只剩个模糊的记忆。二狗子看看街上的一张张拉下的愁脸,想起昨儿官老爷来家里催银子,娘亲又哭了一整宿。于是乎就觉得爷爷讲的当年大亓国雄臂一震气冲天、脚踏四方皆为臣都是唬孩子的,不靠谱。还是领着一帮孩子兵去玩打仗,或者是掏个鸟窝,摸几尾鱼什么的晚上添个荤菜来得实在些。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这日傍晚就在二狗子他爷回忆起太原的闵家已经出过五位皇后的时候,城门的班头李带着几个手下,敲着锣扯着嗓子一路地在吆喝。皇城脚下就是一个管城门儿的小老百姓也是不敢得罪的,老人们客气地上去寒暄,邀他过来一起坐坐。

      班头李大手一指身后的皇榜,脖子一扭吆喝:“老子还有正经事。”说完就要往前走,还没吆喝开又被围住了。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贪图热闹,而八卦秘事就是热闹的话题。老人们觉察到,这回是件大事,况且平日里跟班头李也算是熟人,就卖个老,定要他说个明白才肯放手。

      班头李嘿嘿一笑,凑过脑袋说:“兵部的袁奕青袁大人这回可是立了天大的功劳了。”说着又压低了声音,“上头说了,一回来就直接麻利地封个王。”这个王字还颤颤地带了些许尾音。

      封王?阿香他爷颤颤地问:“不是说外姓非皇戚不得封王的嘛?”

      一听这话班头李有点瞧不上阿香爷了,睨了他一眼,鼻子哼着冷笑道:“封不封还不是当今万岁的一句话,昂,老香头你是不是老糊涂了?”

      老人们一听里头似乎还有什么门路,连忙追着班头李问。可追问了半日班头李就是牙口封得紧紧的。挥开众人,吹吹胡子,迈起官家的八字步来,只是这班头李是罗圈腿,迈着迈着到成了内八字,远远看去,说不出的别扭。

      老人们讨了个没趣也都蔫蔫地散开,不知是谁咕哝了一句封王封王,威风劲都快赶上当年的西平王了。

      一语道破天机,众人个个顿时恍然大悟,封这个王哪里是因为袁奕青打了胜仗,还不是为了压制某些人的势头,可是西平王都已经……那又为何?怪不得人说圣意难测呐!

      西平王姓闵名子骞,是闵氏的长房之子、当朝右相的长公子,只可惜是个庶出,十年前不知道犯了什么大事被发配去了江宁。前些年突然回来,又突然带着兵去打西夷,风风火火的。大伙儿都觉得让一个才行了弱冠礼的小子挂帅印出征,而西夷这些年把大亓欺负得够惨的,是一块难啃的铁疙瘩,凶多吉少喽,没想到竟然打了胜仗,不但打了胜仗,还把九殿下也就是现在的当今圣上带了回来,昔日的那时那景,此刻依然历历在目,依然鲜活生动得很呀。

      老人们每每提起这段往事总是满脸的钦佩之色,闵子骞之于大亓子民们是一个战神的存在,破敌城,洗国辱。可他并不是不败的战神,即便只输过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是与被他救回的九殿下刘毓晗对峙城头。

      狼烟烽火台前,望着满目疮痍,闵子骞对刘毓晗说他后悔救他回大亓。

      刘毓晗沉着脸,拉开了御赐的震天弓,弓弦如满月,羽翎箭头稳稳地对准了闵子骞的胸口。闵昭不知从何处冲了出来,挡在哥哥身前,刘毓晗的手一滞,停下了动作。

      “嘣”地一声,震天弓断,因为刘毓晗听到闵昭说她也后悔了。

      后来,刘毓晗登了基,改了国号为隆。闵子骞下押入天牢,闵昭也不知所踪。奇怪的是刘毓晗登基后并未为难闵氏的其余族人,可是明眼人都瞧得出,闵氏已然僵死,留着不动是新帝摆出的仁慈幌子。

      一提起西平王家老人们的嘴就都开了闸,再也关不上了,官家是不让私下议论这些的,那就只好小声些。

      议论什么?议论先帝驾崩前交给闵昭的诏书上写的是哪位皇子;议论当年的滕贵妃之死是不是跟闵氏有关;议论新帝是用了什么手段,将闵昭哄得去毁自家的根基;议论西平王千般万般的军功也抵不过一句功高震主。

      夜,就这么静了下来。瓜藤子随着风一颤一颤地飘摇着,底下的石墩子也渐渐地冷了下来。墙根子下不知名的虫子吱啦吱啦叫得欢,打更的吴老二也一趟趟的出门敲更,夜,更静了。

      第二天一大早,城门口围满了人,袁奕青回来的消息正式地上了皇榜。那个时候二狗子扛着锄头正要跟爹娘出城去田里忙活,看到那么些人围着,也想凑上去瞅瞅,二狗爹一个大耳把子扇了过来:“你又不识字,瞧什么瞧!”说完揪着二狗子的后衣领子出了城。

      皇榜前头围了一圈人,不管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东一句西一句的竟然也让大伙懂了个八九分。这里头凑热闹的人不少,但大部分却不是冲着袁奕青去的,这年头带兵打胜仗是稀罕事,可大伙们更想站在皇榜前,重温数年前西平王大捷的神威余韵。人人都有英雄梦,那会子听说了这真将军莫名地心里涌起一股英雄相惜的意味儿。当听说威武侯五万兵马对西夷十万,敌损三万自损一千,那痛快劲儿,是从脚底心嗖地一声直冲脑门,就像是三伏天把一桶凉凉的井水从头到脚淋了一通,畅快淋漓。

      相较于当年,袁奕青的这次大捷根本不够看。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袁奕青回来的日子也定下了,就在明儿。那晚的京都格外的静,到了后半夜,叫更的梆子变得渐渐稀疏下来。二狗子躺在炕上辗转反侧,盯着窗户缝里透进的月光,脑海中不断闪现一个人的影子,一个他在城郊一座宅院子里认识的人。

      今儿的晚饭桌上,阿爷又提到了明儿的事及闵家,多喝了几盅后便开始胡话起来,满是刺的话语全指向了闵昭,戕害了他们大隆,不,是他们大亓的英雄!

      二狗子又侧了个身,肚子暗暗思忖城郊的那个人知不知道明儿的事,会不会到城门口去瞧热闹。应该不会吧,她喜欢清静。

      晨曦初露,二狗子一夜无眠,索性爬下床,找出草鞋胡乱地套上,狗子娘被闹醒,半睡半醒骂了句作死的狗娃又睡了过去,二狗子也不回嘴急冲冲地出了门。

      一路上心跳得厉害,等出了城愈发地咚咚作响,二狗子怎么也安不了心,因为城郊的那个人告诉过他,她叫做闵昭,小字如意。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壹回·皇城根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