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杀青 ...
-
城市中已是初夏,山中仍如春末,满目青葱不及浓绿,一帘风雨,似在清明时分。
此地盛产竹,青青翠竹就了时节,微雨蒙蒙正当好景。
车行至,已是傍晚时分,天不见红,只在雨中呕得发昏。
穿过田埂,来到住处,隔帘望去,已见月上,照于田间,摊烛作画,更胜实景万千。
日落如明珠入袋,夜月如此袋之口,清辉泠然。
美景不及赏,刹那间遗珠出袋,金乌重出,雾气尚聚,只见昏黄一灯如豆悬于天边,欲信手取竹一杆,刺破这雾织纱罗,思度间光比竹快,不及招架,已然刺破混沌苍穹,其势可破竹,于竹叶间洒透斑驳点点,渐渐取雾代之,满世间阳光,氤氲灿然;竹承斯光,好似纤梗遭繁霜。看竹立黄泉碧落间,浑然天成竖琴,令人想取来拨弄,只是不知弹得弹不得?
乘车上山,行疾,难体镜中游之自在恬然。山路崎岖,盘桓颠簸,一时方见竹根,一时已见竹身,根连冠,冠托根,山竹险壮清刚,较平地之竹更有味道。
山有石壁直立,连日骤雨,成就瀑布由山顶冲驰而下,据说此为今年第二遭得见。
停车观之,虽隔之甚远,如此岸彼岸,然水声琤琮,震人心魄;竹入云端,风拂如奏。此二者相合,更胜琴瑟。
朦胧间幻想取来山竹做笔,取泉水为墨,以天铺纸,以地当桌,挥就山水。
此刻忽觉稍稍明白于黑白间造就国画山水神品之妙。
若说水,以白为水或以黑为水?若说山以黑为山或以白为山?成画观之则不局限于一幅,可看出二三乃至万千;下笔欲摹,参差取舍间,山水澎湃于胸,已然非一卷可以容得。纸上山水活化则能喷涌而出,将观者裹挟入内,此时似明了几分镜游之意思。
臆想以枯笔就瀑布,见匝地有声,见水流丰润;以润墨就竹,见出瘦挺幽劲;以淡墨就竹叶,风中款摆,摇曳顾盼。
古谚「惜山不惜水」,满山除去水与竹,皆可以滃染就之。青山绿水翠竹于墨之五色间方可见出真神韵。惜山者,惜筋骨,水如肌肤,无骨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画尽塞,塞者无空,空缺则灵气难来,灵气不来,画有何价?可染论画,强调胆与魂。画无骨则无支撑,无胆作画难见其骨气,魂者失于无气——此者不过匠人之作。水之不惜,乃山成水自流,顺之灵气而出,以山势而行,入学依经脉之势,山水有势,方可论形,方可见力——张岱所谓一肚皮山川想必如此。纳山川于心,方可下笔有神,幻化纷繁。
忽见崖延山边,独立一枝,不过尺高,不见叶只见花,猩红数点,毫无凋零之意,似点火樱桃,如鬼灯一线,满山青翠映衬,更觉醒目,点破春意,云雾中伸萼舒瓣,挥芬散馥,似红泪滴露,如拂云泛波,好似女子生媚,所谓三四分姿色抵过六七分。如同乱鸦揉碎夕阳之天,宛然波涛于夕阳影中碎去残红——若得布局允许,必当以焦笔灼于卷上。
「春山如笑」,春山意态我以为尽在一「懒」字,困倦不起,拥衾贪眠。云如散乱鬟髻;细芽如钿;云卷云舒,山入怀中如稚子。细雨弱风中,山似半酣微醺,山花醉卧,恍惚间皆成荼蘼。
「夏山如怒」,「怒」已然写尽夏意,放肆霸道,从画中如鬼出地狱,纵横界外,跋扈嚣张。霸气虽足,灵气不够,气霸难顺,杀气过重,终当自毁,气数散尽亦速。
「秋山如妆」,大青衣做派行径,秋霜天高,清傲孤标,身处其中,可得时间绝清之气,气清方可上扬。山顶之上当有大片留白,方是我心中秋山佳作。树木萧萧,水流滚滚,一气连通,行气如虹,无过无不及,自在权衡规矩间成得轻重方圆之度。
「冬山如睡」,本当素朴无饰,见雪则败兴。雪似脂粉,风尘气浓,「粉饰」二字尤适此山。雪之下,仍可见骨,雪者湮没草木,死寂独留期间。世人常以气论之,如贵气、英气、骨气、神气、鬼气、空气者,唯独「死气」与「沉沉」相配。我以为雪山佳作当能将人拖入暗夜所在,地狱深处,使之体得大悲,方有大悟机缘,令人生发怜悯之情。若只是雪覆盖山,则虚伪外不见更多,山假不说,雪也造作,如玻璃球里四季飘雪的山,不过玩具,实在不想多看一眼——不若沈三白的梅花盒余温尚存。
山为女,可取竹为梳篦,厘清乌云纷纷;可取竹色染眉,粉黛自是风流;可取竹为钗簪,挽起青丝扰扰;可以水为衣裙,着就六幅湘江;山为其屏,只在其间——此世间绝色,只得敬而远之,方觉其妙;置于世间,左不过李清照,右不过苏小小,或居中为某某氏,何苦来?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回程只听空谷来音:「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